2个回答
展开全部
http://zwgk.yzjy.com.cn/yjxweb2006/web/0622/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4
音乐之都维也纳
作者:朱锦飞 点击数:701 更新日期:2007-5-30
通州市西亭小学 朱锦飞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摇篮”、“掺和”、“装饰”等主要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探索的能力,特别是利用网络途径来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凭借课文语言材料,借助专题学习网站,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激发学生对音乐、对美好事物的热爱,陶冶学生的情操。
教学重点:
1、知识重点:通过对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网络信息的朗读、交流、体会,了解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原因和维也纳歌剧院在全世界的影响。
2、能力重点: 网络环境下学会自主学习。
教学难点:
1、知识难点:维也纳成为音乐之都的原因;感受维也纳的音乐氛围,培养学生的音乐情趣。
2、能力难点: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实际操作来了解维也纳的有关资料,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对象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通过观看电视节目,阅览报刊、杂志已了解了一些有关世界名城的知识;对现代音乐比较喜爱,在音乐课上欣赏过古典音乐,初步了解过一些有关古典音乐的知识。该年龄阶段的学生对新鲜事物注意力持久,并已初步掌握了上网浏览、上网搜索信息的能力。同时,从心理学角度上看,他们在一种新的学习环境下,利用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学习的积极性较高,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实施教学对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建构将起着积极的作用。但学生对维也纳与古典音乐的渊源知之甚少,对古典音乐的喜爱尚待进一步培养。网络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创设好良好的具有人文的网络环境,使其在图、文、声、像等信息的刺激下充分感知音乐之都的丰富内涵。
教学媒体选择与设计应用:
建构了《音乐之都维也纳》的专题学习网站,网站的内容比较丰富,有丰富的图片资料,内容涉及演奏场景、音乐家像、建筑外观等;有文字或网站链接,能补充更多关于维也纳成为音乐之都的信息;有精彩的视频播放,让人身临其境,全方位地感受音乐之都的魅力。优美的古典音乐萦绕耳畔,真实丰富的图片带来视觉的冲击,学生登入其中,能自主学习且得以美的享受,进入一个音乐的世界。
教学准备:
网络环境,了解网站结构,进入网站。
教学过程:
(一)序曲——创设问题情境,感受维也纳
1、导入: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去过哪些地方?那里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今天,我们也要走进一座极具特色的城市——维也纳(板书)
大家课前读过课文,维也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在大家眼里,维也纳与音乐是分不开的。的确,失去了音乐维也纳也就失去了一半的美。人们给了维也纳一个美誉——音乐之都(板书)
2、一起读课题。
3、维也纳为什么被称为“音乐之都”呢?让我们借助网络的翅膀,去探究其中的缘由。请大家打开《音乐之都维也纳》专题学习网站,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刚才的问题。
4、交流:
相机板书:音乐摇篮 音乐城市 音乐生活 音乐圣殿
5、你想对这些方面作深入地了解吗?请各小组商量一下,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方面,根据“导学提示”进入相关栏目展开阅读研究,与神秘的音乐之都来个零距离触摸,有什么问题需要与老师、同伴交流的,可在论坛进行。
(设计意图:采用“问题探究”策略,主导教学过程。以“维也纳为什么被称为音乐之都”引领学生进入问题情境阶段,明确学习的方向和任务,确立各自的研究专题,继而展开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参与认知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其探索的欲望,为学习课文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主曲——展开专题研究,触摸维也纳
1、学生进行网上阅读、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学习情况)
2、交流汇报,共享学习成果:
读了课文,查阅了网上的资料,大家一定对维也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以下均为预设,学生汇报哪一个方面,便进行相关点拨。)
A、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1)重点指导:“摇篮”指什么?维也纳这个特殊的摇篮,它孕育了什么?为什么?能简单介绍一下这些音乐家吗?找到了他们的哪些作品或手迹呢?
(维也纳的山,维也纳的水,维也纳的空气,维也纳的阳光,维也纳一切的一切都弥漫着音乐的气息,维也纳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深深地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家。)
(维也纳是一座创造音乐天才的城市,难怪人们称它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2)伴着悠扬的乐声,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个段落。
B、音乐装饰的城市
(1)重点指导:
如果我们走在维也纳的大街上,眼睛里看到的会是什么呢?能给我们作一下介绍吗?(可让学生点击网站相关资料进行)走在哪儿都能见到或触摸到这些与音乐有关的设施吗?为什么,能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说明吗?(维也纳真的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这样的城市,你喜欢吗?(喜欢)
(2)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吗?(老师给你配上音乐)
(感觉到了吗?在维也纳,无论你走到哪里,看到的、触摸到的、感觉到的,都是跳动的音符、醉人的旋律,一路踏歌,浑身上下顿时灌满了音乐的活力。)
(3)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C、一天也离不开音乐(音乐生活)
(1)相关指导:
“悠扬的乐声掺和着花草的芬芳,在晚风中飘逸、回荡。”闭上你的眼睛,只有乐声吗?空气中还有什么?
人们的耳、鼻、心都沐浴在这音乐的海洋里,乐声缭绕,花香四溢,一切都在久久回荡。(播放《小夜曲》)一起走进这夜晚,嗅着这芬芳,读——
维也纳时时处处沉浸在音乐的海洋中,人们用音乐来交流情感,人们在音乐中放松身心。哪些词语向你透露了这样的信息?
随时:可能是—— ,可能是——
传统、总要、遍:读出你的感受。
惯例:知道吗?说说看。
(2)教师小结:
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不管是室内还是街头,不管是集会还是庆典,维也纳的空气中总是飘荡着迷人的旋律。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D、世界歌剧中心、金色大厅(音乐圣殿)
(1)、(学生点击相关内容,结合课文及自己的感受进行交流)
国家歌剧院——外观宏伟、设计独特
金色大厅——装饰精美、金壁辉煌
音乐会——规模大、水平高、影响广(拓展我国音乐家在金色大厅的演出)
(2)、指导:
你怎么感受到歌剧院的宏大的?读一读。
(展示金色大厅图片):这里有金色的—— ,金色的—— ,金色的—— ,金色的——
音乐会与“金色大厅”有什么关系?
(3)小结 :宏伟壮观的歌剧院,金碧辉煌的金色大厅,给维也纳戴上了璀璨的光环,让音乐之都声名远扬。
(设计意图:开放的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内心需求,借助网络资源,选择适合自己的专题展开研究性的学习,生成自己的思考。其中的“在线留言”为学生学习构建了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有助于形成真正的协作学习。这样的教学能真正鼓励起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获取信息的信心,激发他们学习的动机和愿望,让他们体验到自主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更好地促进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对音乐之都内涵的把握。)
(三)尾声——论坛交流,畅想维也纳
1、欣赏维也纳风光:通过刚才的网上阅读,我们感受了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触摸了维也纳的每一个角落,此时此刻,让我们再一次走进维也纳,走进维也纳的大街小巷,伫立于音乐大师的塑像前,平躺在王宫花园的草坪上,漫步于热闹的街头,亲临演奏会现场……
你一定有很多很多话要说,那就赶快进入畅想版块。
2、点击“在线留言”,把自己的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
3、让我们倾听彼此的心声吧。
(设计意图:为学生搭建倾吐的平台,放飞激情,升华情感,实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四)余音——拓展延伸,继续美的探究
1、今天我们做了一次音乐的文化之旅,维也纳,这一座名副其实的音乐之都,向我们展示了它无穷的音乐魅力……
2、对于维也纳你是否还想作更多的了解?每座城市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世界上还有许多像维也纳一样极具特色的城市,你是否也想了解一二呢?点击“作业资源”,选择你感兴趣的一个问题展开调查、研究,在阅读交流课上给大家作介绍。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教会学生自能学习,然而课堂教学是有限的,怎样将有限的教学延伸到无限的学习生活中呢?借助网络平台,拓展学习空间,对于这一课来说,不失为一种良策。借助网络上的“作业资源”让学生当导游、开展专题研究、建立世界名城博客等作业,既能让学生保持课堂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又能使其运用课内学到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独立或者合作完成,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这样,有助于培养他们积极的学习情感,锻炼他们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整合信息等综合能力,实现大语文教学观。)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反思
通州市西亭小学 朱锦飞
《音乐之都维也纳》是一篇散文,作者用优美的笔触描写了维也纳城市的独特风貌,讲述了维也纳被称作“音乐之都”的渊源,表达了作者对音乐之都的赞美和向往。课文的语言简洁、优美,对维也纳的介绍层次清晰、明快,有详有略,如音乐般急缓有致。这样一篇课文编入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感受到文中语言所带来的美的享受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教师提供材料,学生朗读背诵,那么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上无法充分实现,因此,在新课程的理念引领下,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对话,如何创设氛围,鼓励学生形成独特的感受,乃是在教学设计中首先要思考的问题。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时,以此为主线,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强调自主感悟,展现个性朗读
阅读是一种从书面符号中获取和转换信息的过程,具有独立性、个体性。阅读教学要关怀学生内心的情感,感受体验作品的语言魅力。这一过程教师的讲解代替不了,学生的合作学习也取代不了,必须靠自己在阅读中边读边想,开启心智。像《音乐之都维也纳》这样一篇课文提供了优美的语言,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回归到常态中,在师生对话、互动过程中,使学生潜心会文,感受所蕴涵的精神元素。在教学中最好的表现形式,就是朗读。而对于同一语言材料,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背景对语言形成独特的感受;不同的感受,就有了不同的朗读处理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力求鼓励学生在各自感悟语言的基础上,用不同的朗读处理去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从而达到个性化朗读的目的。
2、整合阅读材料,拓宽语文教育
新课程下,对语文教学的改革,提出这样的要求,不仅要让课堂充盈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小课堂连着大世界,而且要拓宽语文教育。但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时间、机会主要在语文课上。因此,还要把课堂教学作为改革的一个重点。因此在教学中,课堂教学中有机地把课内阅读材料与课外阅读材料整合起来,解决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提高课堂效益的。
从《音乐之都维也纳》这篇课文的内容看,要理解维也纳为什么会被称为音乐之都?如果没有一定的背景材料加以补充,显然难以解决这一问题,但是材料如何呈现,是教师直接提供,还是让学生自我选择,不同的处理方式,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同时反映出不同的教学观念。因此在学习资源设计时,我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情况,考虑到课堂学习的需要,建立了以《音乐之都维也纳》为主题的学习网页。
《音乐之都维也纳》主题学习网页,分为六个部分,每个部分根据相应文本提供了拓展资料:听一听、看一看、读一读,便于学生进行阅读专题研究,形象感知维也纳:
(1)通读全文:帮助学生感知课文内容,了解维也纳的地理位置及从几个方面介绍“音乐之都”。
(2)音乐摇篮:提供世界著名音乐家在维也纳成名的足迹。
(3)音乐城市:提供大量的音乐雕塑图片及文字资料。
(4)音乐生活:提供维也纳悠久的音乐历史及演出资料。
(5)音乐圣殿:补充介绍国家歌剧院、“金色大厅”及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6)导学提示:帮助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展开小组自主探究学习。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网络资源创设与课文内容相近的情境,为个性化的朗读作保障。
在教学中,一幅幅展现美丽的维也纳迷人风采的图片,在舒缓的音乐声中,交替呈现,创设了与课文内容相似的情境,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的冲击。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下,学生诵读课文的语言文字自然有了独特的感受,真切地感悟语言文字所带来的意境。
2、提供背景材料,解决教学难点
用网络信息技术超链接的呈现方式简洁而鲜明地将有关“音乐之都维也纳”呈现给学生,以小组学习的方式,自由选择感兴趣的内容,点击阅读,然后通过讨论,帮助理解“音乐之都”这美称的含义,这样的过程较好地实现以学生学习主体的教育理念。
几点思考:
1、信息技术的应用必须为学科教学目标服务。
网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已经多年,人们一直关注的是教学的效益问题。“学科教学目标为先”观念也逐渐为开展实践的教师认可,但是信息技术支持如何才能真正做到有效、适用,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才能不断明晰的。如我在教学《音乐之都维也纳》一课时就运用了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结合,把维也纳的美丽画卷根据课文内容分五方面展示出来,“美”由此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学生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和体会,整堂课通过信息技术的支持,学生一目了然,利用较少的时间,解决了教学难点,同时也为激起学生喜爱音乐的情趣提供了基石。
2、组织的信息资源,必须与教学内容融合,考虑到学生认知、情感基础。
网络资源多元的,有时甚至是冗杂的。这些资源的选择和组织,一定要与课堂教学的内容融合起来,真正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组织信息资源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现有的认知水平和情感基础,对网络资源进行重组,只有如此,资源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如,在教学《音乐之都维也纳》一课时,为了能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我制作了专题学习网站,让学生根据课文教学要求主动在网上查询有关维也纳的资料。他们有的查看介绍维也纳的图片,有的查看介绍维也纳的文本,有的同学则欣赏维也纳的音乐。通过网络学生相互传阅资料,交流知识,各取所需,按照自己原有的基础进行构建,并与课文内容相结合,达到有目的的构建知识。
3、信息技术的整合必须与素质教育要求结合起来,与人文精神结合起来。
网络信息技术介入后,形成的新型学习环境使教师不得不释放教学民主,还学生以学习主体,教师必须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改变教学方式,将探索性学习方式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倡导个性化学习,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在教学《音乐之都维也纳》一课时,网络为学生提供有关维也纳图文音像并茂的、丰富多彩的感性资料,其信息量之大,超乎学生想象,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课堂上,学生激烈的讨论、声情并茂的朗读,可以看出他们的情感处于极其兴奋状态。课后学生们反映,现在的课堂教学形式多了,有上网、讨论、交流和合作学习,教师经常鼓励我们,比以前和蔼可亲了。可见用新方法教学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拉近了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距离,合作交流、探索学习成为主要的教学形式完全改变了以往分析课文的固定程式,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了学生。
当然,网络探究学习是一种高级智慧型学习,不仅受学生思维、想象等学习习惯的影响,而且受到网络操作技能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时间段较长的过程。因而,课外进行预探究更利于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学习,免受时间限制,再集中汇报可增强学习密度,提升学习水平。比如,网站中的“在线留言”,迫于时间限制,只能是匆匆走过场,并未能完全发挥其交流、协作的平台作用。
http://218.93.18.42/ztwz/ztwz11/ReadNews.asp?NewsID=365
音乐之都维也纳
作者:朱锦飞 点击数:701 更新日期:2007-5-30
通州市西亭小学 朱锦飞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摇篮”、“掺和”、“装饰”等主要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探索的能力,特别是利用网络途径来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凭借课文语言材料,借助专题学习网站,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激发学生对音乐、对美好事物的热爱,陶冶学生的情操。
教学重点:
1、知识重点:通过对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网络信息的朗读、交流、体会,了解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原因和维也纳歌剧院在全世界的影响。
2、能力重点: 网络环境下学会自主学习。
教学难点:
1、知识难点:维也纳成为音乐之都的原因;感受维也纳的音乐氛围,培养学生的音乐情趣。
2、能力难点: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实际操作来了解维也纳的有关资料,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对象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通过观看电视节目,阅览报刊、杂志已了解了一些有关世界名城的知识;对现代音乐比较喜爱,在音乐课上欣赏过古典音乐,初步了解过一些有关古典音乐的知识。该年龄阶段的学生对新鲜事物注意力持久,并已初步掌握了上网浏览、上网搜索信息的能力。同时,从心理学角度上看,他们在一种新的学习环境下,利用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学习的积极性较高,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实施教学对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建构将起着积极的作用。但学生对维也纳与古典音乐的渊源知之甚少,对古典音乐的喜爱尚待进一步培养。网络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创设好良好的具有人文的网络环境,使其在图、文、声、像等信息的刺激下充分感知音乐之都的丰富内涵。
教学媒体选择与设计应用:
建构了《音乐之都维也纳》的专题学习网站,网站的内容比较丰富,有丰富的图片资料,内容涉及演奏场景、音乐家像、建筑外观等;有文字或网站链接,能补充更多关于维也纳成为音乐之都的信息;有精彩的视频播放,让人身临其境,全方位地感受音乐之都的魅力。优美的古典音乐萦绕耳畔,真实丰富的图片带来视觉的冲击,学生登入其中,能自主学习且得以美的享受,进入一个音乐的世界。
教学准备:
网络环境,了解网站结构,进入网站。
教学过程:
(一)序曲——创设问题情境,感受维也纳
1、导入: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去过哪些地方?那里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今天,我们也要走进一座极具特色的城市——维也纳(板书)
大家课前读过课文,维也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在大家眼里,维也纳与音乐是分不开的。的确,失去了音乐维也纳也就失去了一半的美。人们给了维也纳一个美誉——音乐之都(板书)
2、一起读课题。
3、维也纳为什么被称为“音乐之都”呢?让我们借助网络的翅膀,去探究其中的缘由。请大家打开《音乐之都维也纳》专题学习网站,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刚才的问题。
4、交流:
相机板书:音乐摇篮 音乐城市 音乐生活 音乐圣殿
5、你想对这些方面作深入地了解吗?请各小组商量一下,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方面,根据“导学提示”进入相关栏目展开阅读研究,与神秘的音乐之都来个零距离触摸,有什么问题需要与老师、同伴交流的,可在论坛进行。
(设计意图:采用“问题探究”策略,主导教学过程。以“维也纳为什么被称为音乐之都”引领学生进入问题情境阶段,明确学习的方向和任务,确立各自的研究专题,继而展开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参与认知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其探索的欲望,为学习课文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主曲——展开专题研究,触摸维也纳
1、学生进行网上阅读、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学习情况)
2、交流汇报,共享学习成果:
读了课文,查阅了网上的资料,大家一定对维也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以下均为预设,学生汇报哪一个方面,便进行相关点拨。)
A、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1)重点指导:“摇篮”指什么?维也纳这个特殊的摇篮,它孕育了什么?为什么?能简单介绍一下这些音乐家吗?找到了他们的哪些作品或手迹呢?
(维也纳的山,维也纳的水,维也纳的空气,维也纳的阳光,维也纳一切的一切都弥漫着音乐的气息,维也纳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深深地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家。)
(维也纳是一座创造音乐天才的城市,难怪人们称它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2)伴着悠扬的乐声,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个段落。
B、音乐装饰的城市
(1)重点指导:
如果我们走在维也纳的大街上,眼睛里看到的会是什么呢?能给我们作一下介绍吗?(可让学生点击网站相关资料进行)走在哪儿都能见到或触摸到这些与音乐有关的设施吗?为什么,能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说明吗?(维也纳真的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这样的城市,你喜欢吗?(喜欢)
(2)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吗?(老师给你配上音乐)
(感觉到了吗?在维也纳,无论你走到哪里,看到的、触摸到的、感觉到的,都是跳动的音符、醉人的旋律,一路踏歌,浑身上下顿时灌满了音乐的活力。)
(3)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C、一天也离不开音乐(音乐生活)
(1)相关指导:
“悠扬的乐声掺和着花草的芬芳,在晚风中飘逸、回荡。”闭上你的眼睛,只有乐声吗?空气中还有什么?
人们的耳、鼻、心都沐浴在这音乐的海洋里,乐声缭绕,花香四溢,一切都在久久回荡。(播放《小夜曲》)一起走进这夜晚,嗅着这芬芳,读——
维也纳时时处处沉浸在音乐的海洋中,人们用音乐来交流情感,人们在音乐中放松身心。哪些词语向你透露了这样的信息?
随时:可能是—— ,可能是——
传统、总要、遍:读出你的感受。
惯例:知道吗?说说看。
(2)教师小结:
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不管是室内还是街头,不管是集会还是庆典,维也纳的空气中总是飘荡着迷人的旋律。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D、世界歌剧中心、金色大厅(音乐圣殿)
(1)、(学生点击相关内容,结合课文及自己的感受进行交流)
国家歌剧院——外观宏伟、设计独特
金色大厅——装饰精美、金壁辉煌
音乐会——规模大、水平高、影响广(拓展我国音乐家在金色大厅的演出)
(2)、指导:
你怎么感受到歌剧院的宏大的?读一读。
(展示金色大厅图片):这里有金色的—— ,金色的—— ,金色的—— ,金色的——
音乐会与“金色大厅”有什么关系?
(3)小结 :宏伟壮观的歌剧院,金碧辉煌的金色大厅,给维也纳戴上了璀璨的光环,让音乐之都声名远扬。
(设计意图:开放的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内心需求,借助网络资源,选择适合自己的专题展开研究性的学习,生成自己的思考。其中的“在线留言”为学生学习构建了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有助于形成真正的协作学习。这样的教学能真正鼓励起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获取信息的信心,激发他们学习的动机和愿望,让他们体验到自主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更好地促进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对音乐之都内涵的把握。)
(三)尾声——论坛交流,畅想维也纳
1、欣赏维也纳风光:通过刚才的网上阅读,我们感受了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触摸了维也纳的每一个角落,此时此刻,让我们再一次走进维也纳,走进维也纳的大街小巷,伫立于音乐大师的塑像前,平躺在王宫花园的草坪上,漫步于热闹的街头,亲临演奏会现场……
你一定有很多很多话要说,那就赶快进入畅想版块。
2、点击“在线留言”,把自己的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
3、让我们倾听彼此的心声吧。
(设计意图:为学生搭建倾吐的平台,放飞激情,升华情感,实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四)余音——拓展延伸,继续美的探究
1、今天我们做了一次音乐的文化之旅,维也纳,这一座名副其实的音乐之都,向我们展示了它无穷的音乐魅力……
2、对于维也纳你是否还想作更多的了解?每座城市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世界上还有许多像维也纳一样极具特色的城市,你是否也想了解一二呢?点击“作业资源”,选择你感兴趣的一个问题展开调查、研究,在阅读交流课上给大家作介绍。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教会学生自能学习,然而课堂教学是有限的,怎样将有限的教学延伸到无限的学习生活中呢?借助网络平台,拓展学习空间,对于这一课来说,不失为一种良策。借助网络上的“作业资源”让学生当导游、开展专题研究、建立世界名城博客等作业,既能让学生保持课堂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又能使其运用课内学到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独立或者合作完成,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这样,有助于培养他们积极的学习情感,锻炼他们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整合信息等综合能力,实现大语文教学观。)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反思
通州市西亭小学 朱锦飞
《音乐之都维也纳》是一篇散文,作者用优美的笔触描写了维也纳城市的独特风貌,讲述了维也纳被称作“音乐之都”的渊源,表达了作者对音乐之都的赞美和向往。课文的语言简洁、优美,对维也纳的介绍层次清晰、明快,有详有略,如音乐般急缓有致。这样一篇课文编入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感受到文中语言所带来的美的享受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教师提供材料,学生朗读背诵,那么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上无法充分实现,因此,在新课程的理念引领下,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对话,如何创设氛围,鼓励学生形成独特的感受,乃是在教学设计中首先要思考的问题。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时,以此为主线,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强调自主感悟,展现个性朗读
阅读是一种从书面符号中获取和转换信息的过程,具有独立性、个体性。阅读教学要关怀学生内心的情感,感受体验作品的语言魅力。这一过程教师的讲解代替不了,学生的合作学习也取代不了,必须靠自己在阅读中边读边想,开启心智。像《音乐之都维也纳》这样一篇课文提供了优美的语言,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回归到常态中,在师生对话、互动过程中,使学生潜心会文,感受所蕴涵的精神元素。在教学中最好的表现形式,就是朗读。而对于同一语言材料,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背景对语言形成独特的感受;不同的感受,就有了不同的朗读处理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力求鼓励学生在各自感悟语言的基础上,用不同的朗读处理去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从而达到个性化朗读的目的。
2、整合阅读材料,拓宽语文教育
新课程下,对语文教学的改革,提出这样的要求,不仅要让课堂充盈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小课堂连着大世界,而且要拓宽语文教育。但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时间、机会主要在语文课上。因此,还要把课堂教学作为改革的一个重点。因此在教学中,课堂教学中有机地把课内阅读材料与课外阅读材料整合起来,解决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提高课堂效益的。
从《音乐之都维也纳》这篇课文的内容看,要理解维也纳为什么会被称为音乐之都?如果没有一定的背景材料加以补充,显然难以解决这一问题,但是材料如何呈现,是教师直接提供,还是让学生自我选择,不同的处理方式,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同时反映出不同的教学观念。因此在学习资源设计时,我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情况,考虑到课堂学习的需要,建立了以《音乐之都维也纳》为主题的学习网页。
《音乐之都维也纳》主题学习网页,分为六个部分,每个部分根据相应文本提供了拓展资料:听一听、看一看、读一读,便于学生进行阅读专题研究,形象感知维也纳:
(1)通读全文:帮助学生感知课文内容,了解维也纳的地理位置及从几个方面介绍“音乐之都”。
(2)音乐摇篮:提供世界著名音乐家在维也纳成名的足迹。
(3)音乐城市:提供大量的音乐雕塑图片及文字资料。
(4)音乐生活:提供维也纳悠久的音乐历史及演出资料。
(5)音乐圣殿:补充介绍国家歌剧院、“金色大厅”及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6)导学提示:帮助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展开小组自主探究学习。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网络资源创设与课文内容相近的情境,为个性化的朗读作保障。
在教学中,一幅幅展现美丽的维也纳迷人风采的图片,在舒缓的音乐声中,交替呈现,创设了与课文内容相似的情境,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的冲击。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下,学生诵读课文的语言文字自然有了独特的感受,真切地感悟语言文字所带来的意境。
2、提供背景材料,解决教学难点
用网络信息技术超链接的呈现方式简洁而鲜明地将有关“音乐之都维也纳”呈现给学生,以小组学习的方式,自由选择感兴趣的内容,点击阅读,然后通过讨论,帮助理解“音乐之都”这美称的含义,这样的过程较好地实现以学生学习主体的教育理念。
几点思考:
1、信息技术的应用必须为学科教学目标服务。
网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已经多年,人们一直关注的是教学的效益问题。“学科教学目标为先”观念也逐渐为开展实践的教师认可,但是信息技术支持如何才能真正做到有效、适用,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才能不断明晰的。如我在教学《音乐之都维也纳》一课时就运用了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结合,把维也纳的美丽画卷根据课文内容分五方面展示出来,“美”由此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学生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和体会,整堂课通过信息技术的支持,学生一目了然,利用较少的时间,解决了教学难点,同时也为激起学生喜爱音乐的情趣提供了基石。
2、组织的信息资源,必须与教学内容融合,考虑到学生认知、情感基础。
网络资源多元的,有时甚至是冗杂的。这些资源的选择和组织,一定要与课堂教学的内容融合起来,真正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组织信息资源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现有的认知水平和情感基础,对网络资源进行重组,只有如此,资源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如,在教学《音乐之都维也纳》一课时,为了能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我制作了专题学习网站,让学生根据课文教学要求主动在网上查询有关维也纳的资料。他们有的查看介绍维也纳的图片,有的查看介绍维也纳的文本,有的同学则欣赏维也纳的音乐。通过网络学生相互传阅资料,交流知识,各取所需,按照自己原有的基础进行构建,并与课文内容相结合,达到有目的的构建知识。
3、信息技术的整合必须与素质教育要求结合起来,与人文精神结合起来。
网络信息技术介入后,形成的新型学习环境使教师不得不释放教学民主,还学生以学习主体,教师必须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改变教学方式,将探索性学习方式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倡导个性化学习,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在教学《音乐之都维也纳》一课时,网络为学生提供有关维也纳图文音像并茂的、丰富多彩的感性资料,其信息量之大,超乎学生想象,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课堂上,学生激烈的讨论、声情并茂的朗读,可以看出他们的情感处于极其兴奋状态。课后学生们反映,现在的课堂教学形式多了,有上网、讨论、交流和合作学习,教师经常鼓励我们,比以前和蔼可亲了。可见用新方法教学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拉近了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距离,合作交流、探索学习成为主要的教学形式完全改变了以往分析课文的固定程式,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了学生。
当然,网络探究学习是一种高级智慧型学习,不仅受学生思维、想象等学习习惯的影响,而且受到网络操作技能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时间段较长的过程。因而,课外进行预探究更利于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学习,免受时间限制,再集中汇报可增强学习密度,提升学习水平。比如,网站中的“在线留言”,迫于时间限制,只能是匆匆走过场,并未能完全发挥其交流、协作的平台作用。
http://218.93.18.42/ztwz/ztwz11/ReadNews.asp?NewsID=365
展开全部
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它坐落在阿尔卑斯山北麓一个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小盆地里,波光粼粼的多瑙河穿城而过。
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18世纪以来,世界上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施特劳斯等,都在这里度过大部分音乐生涯,谱写了许多优美的乐章。维也纳的博物馆里,至今还陈列着他们的乐谱和手迹。
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在这儿,到处可以看到大音乐家们的铜像或大理石像。为了纪念乐坛大师,维也纳的许多街道、公园、礼堂、剧院、会议大厅等,也多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就连王宫花园的草坪上,也用鲜花组成了一个巨大的音乐符号作为装饰。
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人们在漫步时,随时可以听到那优雅轻快的华尔兹圆舞曲。夏天的夜晚,公园里还举行露天音乐演奏会,悠扬的乐声掺和着花草的芬芳,在晚风中飘溢、回荡。维也纳的许多家庭有着室内演奏的传统,尤其在合家欢乐的时候,总要演奏一番,优美的旋律传遍街头巷尾。更有趣的是,在举行集会、庆典甚至政府会议时,会前会后也要各奏一曲古典音乐,这几乎成了惯例。
在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其中以创建于1869年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最为著名,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它造型美观大方,色彩和谐,本身就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设计最独特的是移动舞台,纵深46米,由几层平台组成,可随意升高、降低或转动。乐池可以容纳一个110人的乐队。舞台的总面积达1500平方米,配备有现代化的照明设备。观众席位于剧场中央,共6层,可容纳2200人。
被称为“金色大厅”的音乐之友协会大厦,装饰精美,金碧辉煌。正厅两边的金色墙壁前,竖立着16尊大理石雕刻的音乐女神像。楼上两翼包厢后的金色大门口,放置着历代音乐大师的金色胸像。大厅顶上金色镂花梁柱间,画着音乐女神的彩像。在巨大的吊灯照射下,到处金光闪闪。
每到新年,在“金色大厅”里都要举行世界一流的新年音乐会,奥地利总统和维也纳各界著名的音乐家也在这里登场。他们的精彩表演,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国内外观众。
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18世纪以来,世界上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施特劳斯等,都在这里度过大部分音乐生涯,谱写了许多优美的乐章。维也纳的博物馆里,至今还陈列着他们的乐谱和手迹。
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在这儿,到处可以看到大音乐家们的铜像或大理石像。为了纪念乐坛大师,维也纳的许多街道、公园、礼堂、剧院、会议大厅等,也多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就连王宫花园的草坪上,也用鲜花组成了一个巨大的音乐符号作为装饰。
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人们在漫步时,随时可以听到那优雅轻快的华尔兹圆舞曲。夏天的夜晚,公园里还举行露天音乐演奏会,悠扬的乐声掺和着花草的芬芳,在晚风中飘溢、回荡。维也纳的许多家庭有着室内演奏的传统,尤其在合家欢乐的时候,总要演奏一番,优美的旋律传遍街头巷尾。更有趣的是,在举行集会、庆典甚至政府会议时,会前会后也要各奏一曲古典音乐,这几乎成了惯例。
在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其中以创建于1869年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最为著名,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它造型美观大方,色彩和谐,本身就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设计最独特的是移动舞台,纵深46米,由几层平台组成,可随意升高、降低或转动。乐池可以容纳一个110人的乐队。舞台的总面积达1500平方米,配备有现代化的照明设备。观众席位于剧场中央,共6层,可容纳2200人。
被称为“金色大厅”的音乐之友协会大厦,装饰精美,金碧辉煌。正厅两边的金色墙壁前,竖立着16尊大理石雕刻的音乐女神像。楼上两翼包厢后的金色大门口,放置着历代音乐大师的金色胸像。大厅顶上金色镂花梁柱间,画着音乐女神的彩像。在巨大的吊灯照射下,到处金光闪闪。
每到新年,在“金色大厅”里都要举行世界一流的新年音乐会,奥地利总统和维也纳各界著名的音乐家也在这里登场。他们的精彩表演,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国内外观众。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