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陈德馨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陈德馨誓言:“枕戈待命,誓歼倭寇,为中华民族而效死!”1938年9月,陈德馨率部参加武汉会战。
1938年9月7日,三千多日军进攻松杨桥阵地,陈德馨亲临前线指挥,数次击退日军进攻,被子弹击中左胸仍坚持率军作战,直到援军赶到,才被卫兵拖下火线,送往汉口万国医院抢救,因伤重不幸牺牲。
2、陈锦秀
1938年1月22日,688团在团长陈锦秀率领下,于河北平山温塘镇辛庄至南红岸寨之间区域设伏,与井陉、平山来犯之敌展开殊死搏斗。
2000余名日寇损伤惨重,在即将全歼之际,援敌的炮弹击中688团团部指挥所,团长陈锦秀、一营长刘国清和其他五位战士壮烈牺牲。
此战我军共牺牲300多人,其中敌我投入兵力共约6000余人、日军死伤近1000人、战斗持续时间5个多小时。
战斗结束后,日军残部纠集援敌对我辛庄村手无寸铁的群众进行了疯狂的大屠杀,杀害我同胞108人,烧毁房屋193间,制造了震惊晋察冀边区的“辛庄惨案”。
3、陈钟书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60军542旅旅长。陈钟书说:日本帝国主义欺侮我国人民实在太甚,我要上抗日前线,不打败日本鬼子决不回家。
1938年4月22日,参加极其惨烈的台儿庄战役,多次打退日寇进攻。日寇遂派出飞机在阵地上低空扫射,密集炮火狂轰滥炸。
滇军将士们在一望无垠、无险可据的平原上,粉碎了日寇多次的疯狂进攻。23日下午,日寇又发动更大规模进攻,陈钟书率领将士冲向日寇,与敌展开肉搏战,再次击溃数倍兵力的日军。
但在肉搏战中,陈钟书面部不幸被一发流弹击中,壮烈牺牲,时年47岁。国民政府追赠陈钟书为陆军中将。
4、萧山令
萧山令(1892—1937),字铁侬,湖南省益阳县(今益阳市赫山区四方山)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毕业,国民革命军陆军南京卫戍军宪兵副司令,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追授)。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城破,他一人身兼6大重职——全国宪兵副司令、首都警察厅长、战时南京市长、代理南京警备司令、防空司令、渡江总指挥。
当众人都在计划如何撤退之时,萧山令却决心留守,与南京城共存亡。枪炮声中,萧山令命令部下掩护军民撤退。天色渐黑,宪兵们子弹渐尽,萧山令率领官兵们与敌人白刃格斗。
宪兵部队在血战5小时后,弹尽援绝,血染长江。在江水中指挥军队撤退的萧山令身中数弹,他不愿被俘受辱,饮弹自尽。1984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和湖南省人民政府追认萧山令为革命烈士。
5、陈德馨
陈德馨(1904—1938),河南鄢陵人,1922年在开封考入国民革命军检阅使署学兵团,开始了行伍生涯。两年后,陈德馨担任学兵团排长、连长。1926年随冯玉祥参加北伐战争,任营长。1933年,擢升旅长,驻防山东,后被授予少将军衔。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陈德馨誓言:“枕戈待命,誓歼倭寇,为中华民族而效死!”1938年9月,陈德馨率部参加武汉会战。
1938年9月7日,三千多日军进攻松杨桥阵地,陈德馨亲临前线指挥,数次击退日军进攻,被子弹击中左胸仍坚持率军作战,直到援军赶到,才被卫兵拖下火线,送往汉口国医院抢救,因伤重不幸牺牲。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1、陈德馨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陈德馨誓言:“枕戈待命,誓歼倭寇,为中华民族而效死!”1938年9月,陈德馨率部参加武汉会战。
1938年9月7日,三千多日军进攻松杨桥阵地,陈德馨亲临前线指挥,数次击退日军进攻,被子弹击中左胸仍坚持率军作战,直到援军赶到,才被卫兵拖下火线,送往汉口万国医院抢救,因伤重不幸牺牲。
2、陈锦秀
1938年1月22日,688团在团长陈锦秀率领下,于河北平山温塘镇辛庄至南红岸寨之间区域设伏,与井陉、平山来犯之敌展开殊死搏斗。
2000余名日寇损伤惨重,在即将全歼之际,援敌的炮弹击中688团团部指挥所,团长陈锦秀、一营长刘国清和其他五位战士壮烈牺牲。
此战我军共牺牲300多人,其中敌我投入兵力共约6000余人、日军死伤近1000人、战斗持续时间5个多小时。
战斗结束后,日军残部纠集援敌对我辛庄村手无寸铁的群众进行了疯狂的大屠杀,杀害我同胞108人,烧毁房屋193间,制造了震惊晋察冀边区的“辛庄惨案”。
3、陈钟书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60军542旅旅长。陈钟书说:日本帝国主义欺侮我国人民实在太甚,我要上抗日前线,不打败日本鬼子决不回家。
1938年4月22日,参加极其惨烈的台儿庄战役,多次打退日寇进攻。日寇遂派出飞机在阵地上低空扫射,密集炮火狂轰滥炸。
滇军将士们在一望无垠、无险可据的平原上,粉碎了日寇多次的疯狂进攻。23日下午,日寇又发动更大规模进攻,陈钟书率领将士冲向日寇,与敌展开肉搏战,再次击溃数倍兵力的日军。
但在肉搏战中,陈钟书面部不幸被一发流弹击中,壮烈牺牲,时年47岁。国民政府追赠陈钟书为陆军中将。
4、陈宇寰
抗日战争爆发后,陈宇寰于1937年12月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华北人民抗日武装自卫会冀东分会,被指定为滦县南部开展游击战争的负责人之一。
1938年7月9日下午,在小陈庄主持召开了暴动大会,当晚率队攻打乐亭县城。返回后,陆续收缴了胡各庄、坨里、高各庄等地兵团和地主的武器。并开仓放粮,赈济贫民,不到十天,队伍自3000人猛增到万余人。
7月21日,率队进驻汶城,为建立暴动指挥中枢做好了准备。后被任为冀东抗日联军副司令员。8月下旬,参加了八路军第四纵队和抗联领导在遵化铁厂举行的会议。
他积极拥护共产党“积极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创建敌后根据地”的主张,受到四纵邓华司令员的赞扬。
10月9日,率部赴平西督训途中,宿营蓟县赵各庄,次晨遭敌包围,率部反复冲杀,不幸胸部中弹牺牲。
5、杨靖远
1938年,三刘(刘延臣、刘佩臣、刘景良)围攻庆云城,刘景良的部队到板营、大刘等村,杨靖远率部队迅速包围,猛烈攻击,打得敌人懵头转向,并在赵家桥设伏,使逃敌遭到了沉重打击。
清明节之夜,他亲自组织40余名精干的手枪队员夜袭纪王桥,直捣刘景良的司令部,活捉了刘景良的参谋长,消灭敌人200多名。
他身先士卒,深受战士们爱戴,在一次战斗中因高血压晕倒,苏醒后再战,实在支持不住了,才由同志们用担架抬着,仍指挥战斗。
为了扩大抗日武装,不避艰险,或打或谈,想方设法收编地主、土匪和国民党武装。他深入虎穴,到盐山县四区大赵村与反动地主武装头子孙仲文谈判,劝其率部反正,共同抗日。
孙仲文死心塌地与人民为敌,在第三次谈判中,企图搞暗杀。他识破了敌人的阴谋,安然脱险。
1938年秋任冀南区第六专署专员,兼任冀南军区第六军分区司令员。
1938年10月下旬,他指挥部队攻打孙仲文的老巢大赵村,在战斗中,负伤被俘。在敌人的铡刀面前,大义凛然,坚贞不屈,1938年12月14日壮烈牺牲。
1、少年王二小
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
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
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残酷地杀害了,牺牲在涞源县狼牙口村,年仅13岁。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2、忠骨永恒张自忠
张自忠(1891.8.11-1940.5.16),字荩忱,中华民国陆军中将加上将衔,牺牲后追授为陆军二级上将军衔,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
同时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牺牲的最高将领。汉族,山东临清唐园村人。1911年在天津法政学堂求学时秘密加入同盟会,1914年投笔从戎。
1917年入冯玉祥部,历任营长、团长、旅长、师长、军长、集团军总司令等职。张自忠,一代名将,生于“中华民族遇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之1891年。
别于抗战相持阶段之1940年,年49岁。张自忠戎马三十余载,竭尽微忱。自抗战事起,命运起落无常。曾被污为汉奸,备受责难。
又抱定“只求一死”之决心,一战于淝水,再战于临沂,三战于徐州,四战于随枣,终换得马革裹尸还,以集团军总司令之位殉国。以一生之践行,换得了名中的一“忠”字。
3、千里击强虏包森
包森,出生于陕西省蒲城县三合乡义龙赵家村一户农民家庭,原名赵宝森、又名赵寒、小名亥娃。包森是抗日战争时期全国19块根据地中连接华北与东北的冀东根据地的主要缔造者。
智擒日本裕仁天皇的表弟赤本大佐则令包森更具传奇色彩,他也因此成为日本天皇钦点的“活要见人、死要见尸”的中国将领。1939年以来,日军对冀东抗日根据地进行了大规模的“扫荡”。
为保存实力,包森将部队化整为零,分散在老百姓家里。当时,派到遵化执行特殊任务的宪兵队长是赤本,他想找到包森劝其投降。
刚刚俘获的八路军战士王振西将赤本诱到遵化东北的孟子院村附近,在村口化妆埋伏的六七个侦察员立即将枪口对准了赤本,这位天皇的表弟还未回过神来,便成了八路军的俘虏。
1941年7月,冈村宁次出任日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在接连对冀东进行了三次“扫荡”后,因兵力不足,改调四万五千伪治安军来控制冀东。
面对治安军的猖狂行动,11月26日包森率领13团一部发动了冀东第一个攻坚战———东双城子攻坚战,全歼敌一营。之后,他又以铺天火龙之势在刘备寨、梁子河等重创来敌。
此战俘敌八百余人,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奇迹。1942年2月17日,包森部队与敌人在遵化野瓠山遭遇时,不幸被埋伏在附近的敌狙击手击中,壮烈牺牲,时年31岁。
4、我是中国人吉鸿昌
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鸿昌将军被蒋介石逼迫下野,到国外“考察实业”。船到美国,吉鸿昌就接二连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里的头等旅馆不接待中国人。
而对日本人却奉若神明。有一次,吉鸿昌要往国内邮寄衣物,邮局职员竟说不知道中国。陪同的人对吉鸿昌说:“你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礼遇。”
吉鸿昌当即怒斥:“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为抗议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的歧视,维护民族尊严,他找来一块木牌,用英文在上面写上:“我是中国人!”
5、永远的丰碑杨靖宇
日军接连遭到打击后,急忙调遣伪军索旅对付抗联第1路军,由1个骑兵团和两个步兵团组成混成旅,武器精良。杨靖宇得到情报后,率队在蚊子沟口一带设伏。
经过激战,消灭索旅三四百人。8月初,索旅陷入我埋伏圈,被彻底消灭。1938年11月5日,中国共产党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发出给“东北抗日联军杨司令转东北抗日联军的长官们。
士兵们、政治工作人员们”的致敬电,高度评价了活动在沦陷于敌手的东北地区的抗日联军,称其英勇斗争为“在冰天雪地与敌周旋7年多的不怕困苦艰难奋斗的模范”。
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鼓舞下,抗联第1路军从1938年冬到1939年春,转战长白山区,与2路军联合作战,连续多次冲破敌人的“围剿”,并不断袭击敌人据点,破坏敌军设施等。
给日伪军以很大的打击和威慑。1939年秋冬季,组织东南满反日伪军“讨伐”作战,指挥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游击,自己率警卫旅转战于濛江一带,最后只身与敌周旋5昼夜。
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濛江三道崴子壮烈牺牲,时年35岁。为纪念他,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通化支队改名为杨靖宇支队,濛江县改名为靖宇县。
木有说到重点
哥们,两三行是不可能表达清楚的,下面是能删减到底线的了,如果你还不满意,那我就爱莫能助了。
1940年2月22日,杨靖宇踏着没膝的白雪,只身来到三道蒙江河边,寻找失散的抗联部队。此时的他已经一连5天都没有吃到一粒粮食了,后来在山上遇到了4名农民,他委托农民进城买点吃穿用品。没想到23日却等来了围剿的日伪军警,杨靖宇一边作战一边撤退,在殉国地被包围了。杨靖宇三面受敌,他仍然挥舞着双枪向日伪军警猛烈射击,终因寡不敌众,身中数弹。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持平手中匣子枪,厉声怒斥:“谁是抗联投降的,滚出来我有话说。”随即将军高大的身躯仰面倒在一棵拧劲子树旁,鲜血染红了雪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