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人每过19年才能遇到阴历阳历生日是同一天的?
还有一个疑惑,就是我出生的那年是润五月(阴历),十九岁那年也是润五月,会那么巧合吗?阴历的润月有规律吗? 展开
在十九年里,安排七个闰月。
阳历是根据地球绕太阳转圈子定出来的。地球绕太阳转一圈,要用三百六十五天五小时多。这段时间就叫做一年。阳历平年只取三百六十五天的整数;剩下来五小时多的零头,积累扫来到第四年就快满一天,这一年就算闰年,三百六十六天。
阴历是根据月亮的圆缺变化定出来的。月亮的形状每天在变化,由缺到圆,再由圆到缺。这样变化一周,平均要二十九天半多一点。一般来说,阴历往往是二十九天的小月和三十天的大月,一个隔一个,有时也有连着两个大月或两个小月的。
我国沿用的农历,实际上是一种阴阳合历。因为它既照顾了月亮的圆缺变化,又使阴历和阳历一年的长短互相调合起来了。
阴历一年十二个月,只有三百五十四天或三百五十五天,比阳历一年少十多天。两千多年以前,祖先就想出了巧妙的补救办法:在十九年里,安排七个闰月。这样,阴历就和阳历合上了。
扩展资料:
农历以阴历(华历)为基础,由于阴历是以月相变化为依据,不考虑地球绕太阳的运行,因而使得四季的变化在夏历上就没有固定的时间,不能反映季节转换;但华历可以反映潮汐现象,是古时指导海事活动的指南。
与阳历年固定在365天或366天不同的是,阴历年相比阳历年在天数上有时会相差一个月;为了协调朔望月与回归年之间的天数,于是便通过“置闰法”进行调整使阴历月相总天数与阳历回归年总天数相适应。
209天除以30是6.9666,也就是说,在19年中,阴历年比阳历年少了差不多7个月的时间。为使农历和阳历相差不太多,就必须把这7个月补上。
中国的农历实际上是一种典型的阴阳历———是兼顾月亮绕地球的运动周期和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周期而制定的———是阴历与阳历相结合的历法,为了补上这7个月时间,人们采取在农历设置闰月的方法———十九年七闰,即在农历十九年中,12个为平年,每1平年12个月;再加7个闰年(分别为第3、5、8、11、14、17、19年),每1闰年有13个月。
这样,19个阳历年的日数和19个农历年的日数差不多相等,因此,每逢19或19倍岁数生辰的时候,阳历生日和阴历生日就有机会在同一天出现了。
每过十九年就会从头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