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作品短篇的读后感150字以内,急!!给分,速求。好的还加分

 我来答
脸比黄花大
2012-10-15 · TA获得超过2.4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611
采纳率:85%
帮助的人:693万
展开全部
《狂人日记》读后感
狂人实际上是一个敢于向传统挑战的已经觉醒的知识分子形象,一个敢于向现实的世俗社会挑战的清醒的反封建的民主主义者的象征形象。将狂人这个具有恐惧、多疑、知觉障碍和逻辑思维不健全等特征的“迫害妄想型”精神病患者,描写得栩栩如生,但作品的主旨却并不是要表现他所受到的精神迫害,更不是一篇精神病人的纪实作品,而是要借狂人之口来揭示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狂人的形象具有“狂”与“不狂”的两重性。狂人的“狂”,一方面在于他所具有的精神病人的特征,一方面也在于他对传统和世俗的反抗;而狂人的“不狂”,则在于他“超前”的思想认识,说出了当时人们不敢说或根本还没有想到的话。如同历史上凡是反抗传统、反抗社会现存秩序的人都无一例外地》被视为“疯子”一样,狂人的思维和语言常常是离经叛道的,但他的观察和结论却是丰富和深刻的。作品虽然是一篇狂人的日记,却始终围绕着中国几千年历史中不断发生的吃人现象展开,其用意就是告诉大家,在写满“仁义道德”的历史中,其实满本都只写着两个字:“吃人”!这是鲁迅对封建道德下的定义,也是他多年来思考的结果

《明天》读后感

单四嫂子的“单”又音近善良的“善”,说明她是一个善良但不失愚笨的女人。我想到了一句话,麻木不仁,这是鲁迅作品中众多看客(《明天》中单四嫂子也是一个看客,对腐糜生活的一种无助的表态)性格中最集中的点。麻木不体,具体到单四嫂子身上就是痴,死守妇道,迷信权威,反应迟缓,都表现了她的痴。不是情痴而是对强大生活洪流无力抗挣的一种近乎绝望的姿态。
匿名用户
2012-10-16
展开全部
在义务教育期间学过很多 也读过很多 我只能简单说点 因为时间太久冲走太多~

<社戏> 喜欢鲁迅先生笔下的风土人情,是属于50后的人仍能感受到的真是故事,那个时代没有电脑,没有iphone ,没有ipod ,但是对于寻求娱乐的心情和现在的人是一样的,只是更纯粹,也许更绿色环保。PS。这篇文的发生地成了一个景点。
《药》这是一篇有点重口的小说,用现在的话来说。因为有那么一段用馒头蘸行刑场上罪人血给孩子治病的桥段,其实类似的事情我们身边仍都会发生,但大家都不会明说。
《藤野先生》这个时候读这篇文好像会被贴上亲日的标签,因为这是一篇鲁迅先生怀念日本的藤野先生的文。抛开国界,文中的藤野先生真的是个值得学生铭记一生的老师,像百科书一样的博学,又是一位能将学生视为孩子的严父。
《孔乙己》《阿Q》两个让人纠结的人,到底是像孔乙己一样固守自己作为读书人所谓的尊严,还是像阿Q一样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全然不顾周遭的异样眼光。他们鲜明的个性一直都被世人评论和鄙视,但事实是这样被国人讨厌的人左后却成了国人形象最确切的代言。PS。孔乙己常去的那家店现在都开成连锁了,在当地是很有名的,每年都有很多慕名而去的游客。
《狂人日记》这篇虽也有点重口,但更多的是读着慎人。人吃人!这里没有同乡,没有兄弟,没有父母,剩下的只是算计,欺骗。除了血淋淋的各种吃人的做法,还会有种重走文革的赶脚~
还忘了2个可爱的人,悲情的祥林嫂和“豆腐西施”杨二嫂,她俩的故事都是不错的剧本哦~
虽然课本上的鲁迅先生总是一副义正言辞的样子,但也是很感性有爱的人,评论文固然犀利深刻,爱情诗也很煽情的!

(希望对你有帮助吧~)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