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怎么样?

 我来答
乐寄风04O
2012-10-23 · 超过10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3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3.4万
展开全部
黄冈境内民俗受省内外周边地区及宋、明多次大规模移民,特别是南宋后江西湖人入迁的影响,使汉俗基础上的赣俗成为基本里俗,其民风有许多共同的特点。
  一是崇尚勤俭,珍爱诚实。居家,精打细算,省吃俭用,不喜铺张,无绮罗狗马之好。“今朝有酒今朝醉”、“寅年支付卯年粮”、“游手好闲”多受贬斥。论世,注重亲历。即以耳目为真,少虚妄狂热、言过其实的表现。待人,诚实笃厚,忒讲信用,鄙弃虚情假意,绝少以甜言蜜语混人。处事,尚果决勇敢,计出必行,行必有终,不见异思迁。说话,一是一,二是二,所谓“一点雨,一点湿”,转弯抹角、巧言令色、阿谀奉承、儇薄浮靡之风习为大众所卑夷。
  二是尚农尊读,乐土重乡。本区以农为本观念牢固。常言“种田是根本,吃穿拿得稳”、“七十二行,庄稼为上”。“力农于田”表现在耕作精细,复种套种,一年四季无空地。田埂种豆,地边种瓜,围园兴菜,池塘养鱼,院放猪鸡,处处皆然。在推行双季稻之后,人们更是抢时间、赶季节,及时收割耕种,未敢须臾怠慢。由此,郡人农技精湛,田园精致,家产颇丰。在精于农事的同时,对后代培养教育特别看重。长辈辛辛苦苦种田,为的是后代读书成才、光耀门庭。各家各户节衣缩食培养孩子,以勤学故事激励后辈;人们对好学少年也视为喜事,高看一眼共同扶助。乡民集资办学蔚成风气,“爱子重先生”古习也延续至今。
  在重耕读的同时形成了郡人乐士重乡的习气。常谓“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对固守家园、眷恋故乡的感情十分看重,对子孙忘祖、浪荡弃业者特别鄙视。因此,昔时虽贫困却轻商贱卖,少有人背井离乡。在改革开放二十年中,这种风习受到极大冲击,域内青年外出打工经商者甚众。
  三是急公好义,崇尚气节。域人有生息与共、忧患同当、急公好义、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的良好风气。旧时,历代政府从未拨款本区搞过有益于民的重大设施,但义学、义桥、义渡、义堤、义亭、义茶栈比比皆是。对收养孤儿,救济孤老,施棺安葬暴死途中的人,接济流入境内的难民,冒险搭救素昧平生的弱者,人都尽力为之。对修桥补路之类的善事更力行不怠。乡间一家有难,大家排解。凡救济、救火、捉盗、治丧、盖房、遇雨抢修诸事,乡亲们闻讯即至。
  同时,域人“性躁动,风气果决,视死如归”,对邪恶势力和品行深恶痛绝,嫉恶如仇。宋、元、明、清时,域内发生反对民族和阶级压迫的群众斗争近二十次。在近、现代反对帝官封压迫的斗争中,域内人民前赴后继,奋不顾身,不怕坐牢,不怕杀头,不怕毁家,为革命、为真理勇于捐躯者无以数计。这也是这块土地上能走出数支革命军队,成就董必武、陈潭秋、李先念、王树声等共产党精英、使鄂东革命根据地红旗始终不倒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是殷勤好客,注重礼仪。域人普遍讲究家有来客不论亲疏贵贱一律以礼相迎,看座、奉茶、敬烟。待客,拿出最好的食物;留客,拿出最好的被褥;交谈,和颜悦色;交换,公平礼让。域人路遇让道,入席让座,过桥、过渡让老小,习惯成自然。亲友、邻里中婚嫁、生育、寿筵、乔迁、考学、参军、丧葬等事往贺、往吊,携礼多寡皆不计较,俗谓“礼多人不怪,油多菜不馊”,“莫问人待我,多想我待人”。即使在外为官,回乡仍照俗礼行之,不然受人非议,被人看不起。
headashi77
2012-10-18
知道答主
回答量: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1万
展开全部
好哇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