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如下:
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奠定了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的理论武器,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而真正意义上的传播是在五四时期。
《新青年》是当时弘扬新思潮的主阵地,1919年5月李大钊把六卷五号编辑为“马克思研究”专刊,尤其是他亲自撰写《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长文,比较详细地介绍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基本观点,成为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标志。
同年5月5日是马克思诞辰101周年,北京《晨报》副刊在李大钊指导下开辟了“马克思研究”专栏,刊载马克思的原著或主要观点,一直坚持到11月11日,前后达6个月之久。
此外,建立马克思学说研究团体,使传播马克思主义进入了有组织的状态。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是1920年3月北京大学进步学生在李大钊支持下建立起来的,随后上海、武汉、长沙、济南也先后建立,展开了多样化的学习宣传活动。
为了让不能直接阅读外文原著的人们能够学习马克思主义,陈望道在陈独秀的帮助下于1920年8月出版了《共产党宣言》全译本,上海、北京、广州等地也先后印发了许多通俗的有关马克思、列宁的小册子。随着新思潮涌起,百家争鸣、异说竞起,难免良莠不齐、泥沙俱下。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建党骨干与形形色色的错误倾向展开了三次论争,批驳了实用主义、无政府主义以及社会主义不适合中国国情的谬论,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纯洁性,确立起建党的指导思想。
2、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兴起,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奠定了阶级基础。中国工人阶级是随着外资企业、官办资本和民族工业的建立而逐步成长发展起来的。到五四运动前后,产业工人达到200万左右,而且集中在沿海沿江的大城市,形成了新兴的社会力量,另外还有1000多万手工业工人。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工人数量不算多,而与俄国建党时的270多万和印度尼西亚建党时的50万工人相比,也不算少。更重要的是中国工人阶级身受外国资本、封建势力和资本家三重压迫剥削,有很强的革命性与斗争精神。
中国工人阶级反抗剥削压迫的罢工运动起始较早,而且连续不断、日趋增强。据统计,从1870年至1911年的41年间,发生罢工106起,平均每年2.6起;而从1912年至1920年的9年间,发生罢工226起,平均每年25起以上,比前一个时期增加9倍多。
值得注意的是,工人运动已经开始由经济斗争发展到政治斗争,1916年10月天津老西开的罢工、1919年6月上海反帝爱国同盟大罢工,都具有明显的政治性质,反映出中国工人阶级已从自在阶级走向自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
觉悟不断增强的中国工人阶级,必然要寻求维护自身利益的政治代表,迫切期待着致力于工人阶级和劳苦大众解放的无产阶级政党的产生。
3、革命知识分子队伍和早期地方组织的形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提供了组织基础。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而这一结合不是自然而然完成的,是通过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革命知识分子的桥梁作用实现的。
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一批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先进知识分子成长为信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知识分子,其中不仅有李大钊、陈独秀这样的领袖人物,也有毛泽东、李达、邓中夏、张太雷、周恩来、蔡和森、彭湃等杰出代表。
他们热情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同时又深入到工农群众联络发动,正是在这个实践的过程中逐步促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作为这一结合的标志是1920年下半年在上海、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等地先后成立的中国共产党早期地方组织。
有了一大批建党骨干,又有建党组织活动的实践,一个全国集中统一的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也就顺理成章了。
综上所述,在灾难深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开展革命斗争迫切需要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到20世纪20年代初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条件已基本成熟,正是这种必要性和可能性的同时具备,才构成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必然性。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的艰巨使命,历史地落在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这是总结近代中国革命斗争的经验教训所得出的基本结论。
扩展资料:
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
1、就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这一伟大历史贡献的意义在于,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2、就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消灭一切剥削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
这一伟大历史贡献的意义在于,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发展富强、中国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3、就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这一伟大历史贡献的意义在于,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的必然
原因如下:
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奠定了思想基础。
2、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兴起,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奠定了阶级基础。
3、革命知识分子队伍和早期地方组织的形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提供了组织基础。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
中国共产党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成立的,具有以下两方面的特点。一方面,它所接受的,是没有被修正主义阉割的马克思主义的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另一方面,它是在半殖民地中国的工人运动的基础上产生的。
中国工人阶级具有坚强的革命性,不存在欧洲那种工人贵族阶层,没有社会改良主义的基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它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中国人民从来就勤劳勇敢,富于斗争传统。他们的斗争之所以屡遭挫折和失败,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没有一个先进的坚强的政党作为凝聚自己力量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国际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势力侵入中国,中国的社会结构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其中主要的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但都相继失败了。历史证明,中国的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由于他们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都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中国产生了无产阶级,而且在不断发展壮大,到1919年产业工人已经发展到200万人左右。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1920年初,李大钊、陈独秀等开始了建党的探索和酝酿。4月,俄共(布)西伯利亚局派维经斯基等一行来华,了解中国情况,考察能否在上海建立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他们先在北京会见了李大钊,后由李大钊介绍到上海会见陈独秀,共同商谈讨论了建党问题,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从5月开始,陈独秀邀约李汉俊、李达、俞秀松等人多次商谈建党的问题。8月,陈独秀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10月,李大钊在北京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接着,在湖南、湖北、山东、广东等地相继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同时在法国和日本也由留学生中的先进分子组成了共产主义组织。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建立以后,开展了多方面的革命活动。为了广泛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建党思想,1920年9月,上海发起组把《新青年》杂志(从八卷一号开始)改为党的公开刊物;同年11月,又创办了《共产党》月刊,在全国主要城市秘密发行,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刊。新青年出版社还翻译出版了《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以及多种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通俗小册子。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又创办了一批面向工人的通俗刊物,在上海有《劳动界》,北京有《劳动音》和《工人月刊》,济南有《济南劳动月刊》,广州有《劳动者》等,对工人进行阶级意识的启蒙教育。在此基础上,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积极深入工人群众,举办工人夜校,建立工会组织。各地还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发展了一批团员,青年团成为党的有力助手和后备军。
1921年3月,在俄共远东局和共产国际的建议和支持下,召开了各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会议,发表了关于党的宗旨和原则的宣言,并制定了临时性的纲领,确立了党的工作机构和工作计划,表明了党组织对社会主义青年团、工会、行会、文化教育团体和军队的态度。这次会议为党的成立作了必要的准备。维经斯基回国不久,1921年6月,共产国际派马林等到上海。他们建议召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上海党的发起组在李达的主持下进行了全国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并向各地党的组织写信发出通知,要求各地选派两名代表出席大会。来自北京、汉口、广州、长沙、济南和日本的各地代表7月23日全部到达上海。
1921年7月23日—31日,在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当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开始在中国传播时,曾被人污蔑为“洪水猛兽”、“异端邪说”,斥之为“不适合
于中国之国情”。可是,历史无情,几十年后在中国的土地上竟然屹立着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新中国。经过
五十多年的实践,它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是,至今仍然有极少数人老调重谈,极力诋毁社会主
义制度,说中国实行社会主义是什么“历史的误会” 、“主观意志的产物”,公开地鼓吹走资本主义道路。
要知道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偶然的,也不是任何力量强加于中国的,更不是任何力量可以阻挡的。 它是中国历史近200年来发展的客观必然。
1840年,英国侵略者发动鸦片战争,凭借它坚利的炮船,轰开了“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幅员
广大的大帝国之门”。〔1〕此后资本主义列强相继入侵中国,中国成了列强共同宰割的一块肥肉。“俄北
瞰,英西睒,法南瞵,日东耽,处四强邻之中而为中国,岌岌哉。”〔2〕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了救国救民,用智慧和血肉谱写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综观鸦片战争后整个近代社会的历史进程,始终存在着“中国向何处去”的探求和选择。从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励精图治的粗陋思想,到孙中山“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纲领,无一不刻上反对外国侵略、变革旧制度的鲜明印记。这种救国救民的道路和方案的比较和选择,由此而引发的中西文化的交流和冲撞,各种政党、政派的兴衰、分化和重新组合,各种思潮之间的比较和论争,都是围绕“中国向何处去”这一轴心转动的。其中突出的有三次大的浪潮。首先向封建统治者发起挑战的不是别人,正是受其残酷统治的广大贫苦农民和小手工业者,其代表人物是洪秀全等人。在他们的建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中,提出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主张。它体现了拜上帝会的“公”与“平”的思想,继承了历代农民起义军的“等贵贱”、“均贫富”的要求,同时也反映了它受中国古代的“大同世界”思想的影响。这种反剥削、反压迫的革命精神是可贵的,但是这种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之上的绝对平均主义办法在实践中是行不通的,实际上太平天国仍然沿用旧制。农民不是新生产力的代表,提不出一种科学的、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的方法。他们走上蜕化的道路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在封建意识形态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他们摆脱不了这个影响,拜上帝会的教义也阻挡不了这一恶化的趋势。太平天国后期,洪仁玕的《资政新篇》已越出了农民小生产的狭隘眼光,试图以发展资本主义实业来替代封建宗法经济,寻找中国的新出路,这是过去农民革命运动中从未有过的。但在太平天国后期,国势日衰,这个主张也无法实现,所以它对实际斗争影响不大。太平天国的失败最终表明,尽管借用了西方的上帝,提出了当时具有进步意义的设想和政纲,但它终究摆脱不了农民革命战争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终究未能改变中国的面貌。
一,中华民族与外来侵略势力的矛盾日益尖锐,民族危机加重。
二,社会内部矛盾逐渐深化,社会底层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三,民族资本主义取得发展,形成了一大批中国似工人阶级。
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理论基础。
五,一系列工人运动和学生思潮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特别是五四运动。
六,一大批早期爱国人士、共产主义学者、留学者的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