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历史上冷兵器时期规模最大战役。 5
冷兵器时期规模最大战役是长平之战。最初双方的主将是廉颇和王龁,后更换为赵括和白起,双方兵力为赵军民约四十五万,秦军民约六十万。
在长平之战中,秦国数战连胜,致使赵军损失惨重,战场上的局面对赵国极其不利。赵王由于战争接连失利,遂求和秦国,不成被戏耍,再加上廉颇固守不战使赵国蒙羞。秦见赵国固守不战,便派间谍散布廉颇投降的谣言并扬言秦不怕廉颇,怕的是赵奢之子赵括。
于是赵王不听虞卿和蔺相如等的谏言,执意起用赵括代替廉颇;赵括遵照赵王意图,变更了廉颇的防御部署及军规,更换将吏,组织进攻。
秦国暗中任命名将白起为统帅,白起针对赵括急于求胜的弱点,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进而分割包围、切断赵军粮道,予以歼灭的作战方针,最终获得战争的胜利。
赵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长平之战是战国历史的最后转折,至此秦国的统一只是时间问题。此战也是是中国古代冷兵器时期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
扩展资料:
在长平之战中,因为赵国地处山西一带,农耕素来不是强项,胡服骑射只是军事层面的改革,对赵国的农耕经济并未作出过多少相配套的调整。如此国情决定着赵国只适合如阏与之战那样速战速决,而不擅长做长期对峙拼消耗的持久战。
反观秦国,坐拥关中和巴蜀两大粮仓,可以通过强大的后勤补给源源不断地抵达长平战场。赵军主帅廉颇采取筑垒固守的战术,打从一开始就将赵国拖入了消耗战的深渊!不过这也不一定全错,如果赵国通过外交斡旋从其它国家获得粮食供应,倒也能支撑起与秦军的长期对耗。
但此时的赵国,在为长平之战服务的相配套外交活动上,也面临着十分不利的局面。魏国、韩国、楚国经过秦国几十年来不断的削弱实力大减,连自保都很困难,由于惧怕秦国的军事打击,不敢公开支援赵国。
而齐国自赵国参与五国伐齐时就结下了死结,自然不愿意拿粮食接济赵国。至于燕国,更是指望秦国削弱赵国,自己好在背后狠狠地啃一口。因而从始至终,赵国都处在以一国之力与秦国死磕的境地,硬生生地被粮食短板拖垮了前线的军事决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平之战
至于主将和过程自己百度下吧
结局东晋胜 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长平之战,前后耗时三年(近年来有一说为前期僵持对峙二年六个月,后期白热战六个月)。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战。
参战方兵力:秦国:约55万人,赵国:45万人主要指挥官:秦国:白起,赵国:赵括伤亡:赵:约40万人,秦;约15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