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如鸿毛.的意思

今晚之内回答,急用!!!!!(拜托)... 今晚之内回答,急用!!!!!(拜托) 展开
 我来答
结果是已收到
高粉答主

2018-11-09 · 繁杂信息太多,你要学会辨别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20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9万
展开全部

本来就有一死,但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却比鸿毛还轻。

出处:《报任安书》

原文:

报任安书(精选):

素所自树立使然。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翻译:

这是我向来所从事的职业以及地位,使人们会这样地认为。人本来就有一死,但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却比鸿毛还轻,这是因为他们生存所追求的东西不同啊!

扩展资料:

《报任安书》是汉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司马迁以激愤的心情,陈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发了内心的痛苦,说明因为《史记》未完,他决心放下个人得失,相比“死节”之士,体现出一种进步的生死观。

文章大量运用典故,用排比的句式一气呵成,对偶、引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穿插其中,气势宏伟,对后世了解司马迁的生活,理解他的思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背景:

司马迁从父亲的言谈话语之中看出参加封禅泰山的大典对光宗耀祖是何等重要。司马迁没有辜负父亲的愿望,即使在受了宫刑之后,仍矢志不移,决心忍辱完成父亲未竞之业。

他在给好友任安的《报任安书》中,表达了他受刑之后的痛苦心情,并提到写作《史记》的意图和完成的决心。就在这篇著名的书信之中,司马迁把泰山融入千古名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可见,在司马迁的心目中,泰山是庄重、威严、雄伟可亲的象征。

clxyvklhvovh
2018-11-08 · TA获得超过768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所不同,有的比泰山还重(为人民而死),有的比鸿雁的毛还轻(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而死)。

原文出自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报任少卿书》:“素所自树立使然。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这是我向来所从事的职业以及地位,使人们会这样的认为。人本来就有一死,但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却比鸿毛还轻,这是因为它们生存所追求的东西不同啊!”。

扩展资料:

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 一书中引用了司马迁的"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这句话。赞扬张思德是为人民服务而牺牲,其死重于泰山,进而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战士要向张思德学习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参考资料:人固有一死-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纵横竖屏
2018-10-26 · TA获得超过46.7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64
采纳率:93%
帮助的人:7.6万
展开全部

人本来就有一死,但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却比鸿毛还轻。

出处:《报任安书》

原文:

报任安书(精选):

素所自树立使然。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翻译:

这是我向来所从事的职业以及地位,使人们会这样地认为。人本来就有一死,但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却比鸿毛还轻,这是因为他们生存所追求的东西不同啊!

扩展资料:

《报任安书》是汉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司马迁以激愤的心情,陈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发了内心的痛苦,说明因为《史记》未完,他决心放下个人得失,相比“死节”之士,体现出一种进步的生死观。

文章大量运用典故,用排比的句式一气呵成,对偶、引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穿插其中,气势宏伟,对后世了解司马迁的生活,理解他的思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创作背景:

《史记》卷一百四《田叔传》后附有褚少孙所补的《任安传》。任安是司马迁的朋友,曾经写信给司马迁,叫他利用中书令的地位“推贤进士”。过了很久,司马迁给他回了这封信。

任安早年在大将军卫青门下。当霍去病渐渐受到汉武帝的宠信,逐渐凌驾在卫青之上的时候,卫青的故人、门下都投靠霍去病了,并因而获得官爵,只有任安不肯,仍效命于卫青。

在巫蛊之祸中,任安担任护北军使者,握有兵权,戾太子派人持节到他那里要求发兵助战,他受了节,但仍闭城门,不肯接应太子。

事件平息后,汉武帝赏赐了那些系捕太子的人,而把那些跟随太子和为太子助战的人都治以重罪。后来有人进言,说太子在“进则不得见上,退则困于乱臣”的情形下,不得已而“子盗父兵”,其实并无造反之心,使汉武帝感悟到太子是冤枉的。

于是,先前所做的处置,又重新检讨,变成了与太子战、反太子的人全部有罪。而当汉武帝心理转变的时候,便对任安对待太子的态度产生了根本的怀疑,他怪任安不帮太子,却坐持两端,准备看谁胜了就依附谁,于是就判他腰斩。

任安自认为自己是冤枉的,十二月就要行刑了,他写信给经常可以见到皇帝的司马迁,请他设法援救。

司马迁接到这封信时,他的心里相当为难。他了解汉武帝,自己就曾尝过汉武帝暴怒之下的痛苦,他实在不愿意再遭到第二个“李陵之祸”。

论交情,李陵与他“素非相善”,而任安是他的老朋友,双方的家庭彼此都很熟悉。司马迁也非常明白汉武帝一心为太子报仇,任安的死判,觉无平反的可能。

他要把自己见死不救的苦衷,向老朋友说明,并请求他原谅。于是,在征和二年十一月,五十五岁的司马迁写了一封长信给任安。但是任安未收到信便被腰斩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娱乐休闲谈天论地
高粉答主

2018-11-01 · 娱乐无小事,随意吹吹水
娱乐休闲谈天论地
采纳数:350 获赞数:261054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意思为:人必然是会死忙的,但是有些人死得有价值,这价值比泰山还要重,有些人死的没有一点价值,这就比鸿毛还要轻了。

这句话是出自《报任安书》一文中,作者是司马迁。这篇文章是司马迁写给他一个叫任安的朋友的一封回信。

扩展资料:

作品赏析: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将自己当时的不幸和苦闷的心情通过书信的形式,告知友人。而在这篇书信中,整篇文章的不仅结构上非常严谨,而且文章也是很有层次感,前后相互照应。叙事和说理都结合在一起了,使得整篇文章脉络清晰。而在语言的使用上也是非常丰富多彩的,句子长度不一,不仅用对比,还使用了排比,使得整篇文章的感情更加抑扬顿挫。

司马迁是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生活的时代正是汉朝国势强大,经济繁荣,文化兴盛的时候。十岁到京城跟着老师学习,二十岁外出游历,到了三十八岁开始做到太史令,从而能阅读到更多藏书和史料,后因为李陵辩护而被暴怒的汉武帝打入牢狱,从而开始受到非人的折磨,也从此开始为他写下《史记》埋下伏笔。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报任安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爱情飞歌521
2008-03-18 · TA获得超过310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4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9万
展开全部
记得小学语文有一篇文章是纪念张思德,那篇课文那里就有这句话,当时老师解释的意思是:人总有一死,但是有人死的有意义这重于泰山,有人死的毫无价值,这则轻于鸿毛。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5)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