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和舍中学李小红
外语作为一门语言,它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新课标》指出: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英语专家胡文仲教授曾说过,语言和文化有密切关系,学习外语不仅仅是掌握语言的过程,也是接触和认识另一种文化的过程。英语教学一定要贯穿文化教学,我们要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英语人才,就需要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文化知识教学和文化理解教学,文化知识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目的语文化知识,而文化教学既帮助学生理解目的语文化知识又掌握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同区域,不同民族,所处时代的发展是不同的,这就构成了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所以,我们英语教师要根据所教的内容,认真备好课,挖掘内在的文化因素,因势利导,努力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英语人才,为此我尝试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内涵,通过日常教学活动渗透跨文化意识。
英语教材选材广泛,内容丰富,不少课文涉及英语国家典型的文化背景知识。因此,我们结合课文,介绍英美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民族、宗教、制度、饮食习惯等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全面认识、了解英美国家。我们的学生即将面向世界,与各国人民交往,必须了解西方文化中重大的节日圣诞节,复活节和感恩节等等。我们的教材里还有很多值得挖掘的文化信息,我们将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制作了有关课件。其提供了圣诞节的历史,有关圣诞的英语故事、歌曲,整体内容丰富有趣,学生通过感官与心灵接触英语国家的文化信息,以轻松愉悦的心情体验外国文化并感悟其文化内涵。在课堂活动中,学生可以和可爱的圣诞老人现场互动并且进行对话;学生可以通过阅读ChristmasEve等英语故事,可以欣赏Silentnight等优美的歌曲来感受圣诞的气氛。课后,让学生制作一张ChristmasCard并送给自己的好朋友。浓郁的外国节日文化气息,进一步激发了学生们英语学习的兴趣。谈及赠送礼物时,就将接受礼物的方式提供给学生,西方人性情外露,表达感情直接,不当面拆封欣赏礼物是非常不礼貌的。而中国人则恰恰相反,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含蓄是一脉相承的。我们在呈现圣诞文化同时,还让学生与中国的传统节日进行比较,使学生感受节日的气氛,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课堂是英语教学的主要场所,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应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在初中起始阶段的教学中,我们严格按照《新课标》二级要求,让学生知道英语中最简单的称谓语、问候语和告别语;对一般的赞扬、请求等做出适当的反应;知道国际上最重要的文娱和体育活动;知道英语国家中最常见的饮料和食品的名称;知道主要英语国家的首都和国旗;了解世界上主要国家的重要标志物,如:英国的大本钟等。
通常第一堂英语课会进行介绍与问候,由于中外两种文化对礼貌称呼的习惯存在着差异,我们向学生进行简单的阐述。中国人见面对年龄、婚姻、收入等表示关心,而英语国家的人却对此比较反感,因为这些都涉及个人隐私。有鉴于此,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我们适时向学生传授英美人谈话的禁忌。生活在两种不同环境里的人,所持有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行为和道德规范都不一样。不熟悉这些文化价值观的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很容易出现语用失误。在英语中,亲属称谓不广泛地用于社交。反之,在英语国家对年长者直呼其名并非冒犯,而是很正常的事情。而在我们这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恐怕就会有不尊老之嫌。按英语习惯,亲属之间是直接用名字相称的。而讲英语的人这类称呼则比较简单:一般在姓氏之前加Mr.,Mrs.,Miss即可。
中国人之间彼此较为熟悉的人见面问候时,一般采用下列用语:上哪去?、吃过了吗?而英美人的问候一般用Goodmorning/afternoon/evening.Howdoyoudo?Nicetomeetyou.Howareyoudoing?在关系亲密者之间可用Hello或Hi。这种寒暄在在我们上海已渐成习惯,原因之一是受到外域文化影响之故。
我们中国和英语国家的人民都十分讲礼貌,当别人问是否要吃点或喝点什么时(Wouldyoulikesomethingtoeatordrink?),我们通常习惯于客气一番,回答:不用了或者别麻烦了等。按照英语国家的习惯,你若想要,就不必推辞,说声Yes,please.若不想要,只要说No,thanks.。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含蓄和英语国家人坦荡直率的不同风格。
由于中西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所以在交际过程中就常常出现一些失误,影响交际效果。如中国人听到别人赞扬时,往往用否定口气回答,而英美人士却乐于接受。对别人的赞美,中国人习惯说最普通的回答是:哪里,哪里而在英语国家却应该说Thankyou.如,B:Yourshirtlooksnice.A:Thankyou.英美人士的思维就与我们不一样。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认识并接受外国人的这种思维方式是很有必要的。
语言学家说: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在课内创造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自己学到的语言材料。因此,我们在课堂上设置不同的语境,灵活选用适当的训练方法,引导学生将文化因素放到有意义的交际场合中使用,鼓励学生进行各种听说训练,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我们通常通过角色表演(roleplay)和快速应答(quickresponses)设置文化语境。让学生分别扮演初次见面的外国游客和中国导游,进行情景对话。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来进行跨文化交流,引导学生遵循英语交际的基本礼仪,要求学生在听说过程中注意使用礼貌用语和避免谈话禁忌,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感受到不同的交际氛围和文化氛围。
在教学中,我们注意加强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将其自觉又自然地渗透到英语教学中。除了向学生介绍各国的特色菜外,还给他们介绍不同国家的一些饮食习惯,比如美国人喜欢在饭后吃点甜点,在美国等西方的餐馆里,点菜的顺序一般是这样的:饮料(drinks),汤(soup),色拉(salad),主菜(maindish;maincourse;enter),甜点(dessert)等。同时,我们共同回顾所学过的课程请学生进行口语操练,同时希望他们keepagooddiet。这样,学生进一步了解一些关于健康饮食方面的知识,此时我们适时地给学生讲解一下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目前,一些快餐在我国比较盛行,让学生比较一下中西方饮食,以选择健康合理的饮食。另外,我们还教授学生如何使用西方餐具,使他们不至于在现实生活中闹出笑话。
在课文教学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学习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技能,还要引导学生随时随地地挖掘其中的文化信息,使学生在习得语言的同时,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二、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收集、传播文化。
我们教师和学生充分利用课外这样一片广阔的天地来共同开发学习资源。英语杂志、电影、小说、广播和互联网等都是学生接触、理解英语文化的有效途径。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与外国友人交笔友,在交流过程中逐步认识、了解异国文化,从而加强文化意识。另外,还可以组织一些英语活动,如英语角、英语讨论等活动,能活跃英语学习气氛,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中,为此,我们做了以下努力:
1.课堂内外穿插英语歌曲,英语短诗和故事教学。例如:我们在讲到教材九年级中的TheNewOceanWaves乐队时,又讲述了摇滚音乐产生的历史背景、爵士音乐诞生的社会环境等,这样寓教于乐,提高学生们学习跨文化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我校利用每天晚自修时间让学生收看程度相当的英语动画片或教学节目。这类节目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学习英语的理解,而且也会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有时候老师有意识的给他们几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查资料,自己去找答案。
3.在校园里的宣传栏和板报开辟了英语学习园地,介绍一些习惯用语,名言名句,利用这些展板定期进行英语文化宣传。此外,我们重视教室英语氛围的创建,我们通过教室布置,体现文化理念。比如:本学期开学,我们预备班级通过走出家门,了解世界这一主题来布置,学生们搜集世界各地的丰富多彩的材料,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初步了解了世界各地特别是英语国家的概况,以及英语国家的一些地理历史状况、风土人情和潜在的文化理念。
在各种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注重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我们要了解西方文化,吸收其先进思想,但不能因此放弃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在习得语言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增强爱国,爱家乡意识。我们的首要任务是运用各种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
三、通过广泛阅读,感受文化气息,渗透文化。
语言学专家说过,在阅读理解过程中,读者语言因素很重要,只有借助文化知识的帮助,才能读懂字里行间,因为词的意思是在一定文化环境下形成的。如果学生不了解英语文化、历史、价值、思维模式、风俗习惯、宗教和生活方式,也就不能理解篇章的真正含义。
我们一向鼓励和引导学生在课余阅读一些英美文学作品和英语报刊,并促使他们在阅读时注意留心和积累有关的文化背景和社会习俗等方面的知识,这样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因为学生在阅读理解时,能吸纳一些相关的语言背景文化知识,扩大英语知识面,掌握词语运用的内涵和外延,了解西方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些是培养学生文化意识,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关键之处。
阅读的目的是获取正确的信息,但在阅读的过程中,常常由于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欠缺,使其对英文的某些内容百思不得其解,甚至出现误解篇章是文化现象的一个方面。在词汇的文化内涵方面,我们就拿一些颜色词为例,如:green-back(美钞),green-house(温室),green-eyed(眼红的),blackletter(倒霉的),blacktea(红茶),redmeat(牛/羊肉),redgold(纯金),blue-blood(贵族出身),blue-jackets(水兵/水平),white-livered(胆小的),white-headed(淡黄色头发的),yellow-belly(可耻的胆小鬼)等等。此外,还有很多的俚语,谚语等等,如:Loveme,lovemydog.爱屋及乌。Morehaste,lessspeed.欲速则不达。以上内容都隐含着一定的文化气息。因此,我们建议学生要想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减少误解,更好地欣赏英语文章,就必须平时处处留心,用心积累,努力加强自身对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四、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通过教学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英语教学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加强语言的文化导入,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及对语言的影响,教会学生得体地运用语言,最终达到能够正确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目的。所以,我们英语教师自身要加强跨文化交际意识,把文化知识的传授融人到教学中去,培养学生文化意识。总之,我们只有把语言与文化有机结合,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外语作为一门语言,它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新课标》指出: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英语专家胡文仲教授曾说过,语言和文化有密切关系,学习外语不仅仅是掌握语言的过程,也是接触和认识另一种文化的过程。英语教学一定要贯穿文化教学,我们要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英语人才,就需要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文化知识教学和文化理解教学,文化知识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目的语文化知识,而文化教学既帮助学生理解目的语文化知识又掌握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同区域,不同民族,所处时代的发展是不同的,这就构成了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所以,我们英语教师要根据所教的内容,认真备好课,挖掘内在的文化因素,因势利导,努力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英语人才,为此我尝试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内涵,通过日常教学活动渗透跨文化意识。
英语教材选材广泛,内容丰富,不少课文涉及英语国家典型的文化背景知识。因此,我们结合课文,介绍英美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民族、宗教、制度、饮食习惯等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全面认识、了解英美国家。我们的学生即将面向世界,与各国人民交往,必须了解西方文化中重大的节日圣诞节,复活节和感恩节等等。我们的教材里还有很多值得挖掘的文化信息,我们将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制作了有关课件。其提供了圣诞节的历史,有关圣诞的英语故事、歌曲,整体内容丰富有趣,学生通过感官与心灵接触英语国家的文化信息,以轻松愉悦的心情体验外国文化并感悟其文化内涵。在课堂活动中,学生可以和可爱的圣诞老人现场互动并且进行对话;学生可以通过阅读ChristmasEve等英语故事,可以欣赏Silentnight等优美的歌曲来感受圣诞的气氛。课后,让学生制作一张ChristmasCard并送给自己的好朋友。浓郁的外国节日文化气息,进一步激发了学生们英语学习的兴趣。谈及赠送礼物时,就将接受礼物的方式提供给学生,西方人性情外露,表达感情直接,不当面拆封欣赏礼物是非常不礼貌的。而中国人则恰恰相反,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含蓄是一脉相承的。我们在呈现圣诞文化同时,还让学生与中国的传统节日进行比较,使学生感受节日的气氛,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课堂是英语教学的主要场所,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应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在初中起始阶段的教学中,我们严格按照《新课标》二级要求,让学生知道英语中最简单的称谓语、问候语和告别语;对一般的赞扬、请求等做出适当的反应;知道国际上最重要的文娱和体育活动;知道英语国家中最常见的饮料和食品的名称;知道主要英语国家的首都和国旗;了解世界上主要国家的重要标志物,如:英国的大本钟等。
通常第一堂英语课会进行介绍与问候,由于中外两种文化对礼貌称呼的习惯存在着差异,我们向学生进行简单的阐述。中国人见面对年龄、婚姻、收入等表示关心,而英语国家的人却对此比较反感,因为这些都涉及个人隐私。有鉴于此,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我们适时向学生传授英美人谈话的禁忌。生活在两种不同环境里的人,所持有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行为和道德规范都不一样。不熟悉这些文化价值观的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很容易出现语用失误。在英语中,亲属称谓不广泛地用于社交。反之,在英语国家对年长者直呼其名并非冒犯,而是很正常的事情。而在我们这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恐怕就会有不尊老之嫌。按英语习惯,亲属之间是直接用名字相称的。而讲英语的人这类称呼则比较简单:一般在姓氏之前加Mr.,Mrs.,Miss即可。
中国人之间彼此较为熟悉的人见面问候时,一般采用下列用语:上哪去?、吃过了吗?而英美人的问候一般用Goodmorning/afternoon/evening.Howdoyoudo?Nicetomeetyou.Howareyoudoing?在关系亲密者之间可用Hello或Hi。这种寒暄在在我们上海已渐成习惯,原因之一是受到外域文化影响之故。
我们中国和英语国家的人民都十分讲礼貌,当别人问是否要吃点或喝点什么时(Wouldyoulikesomethingtoeatordrink?),我们通常习惯于客气一番,回答:不用了或者别麻烦了等。按照英语国家的习惯,你若想要,就不必推辞,说声Yes,please.若不想要,只要说No,thanks.。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含蓄和英语国家人坦荡直率的不同风格。
由于中西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所以在交际过程中就常常出现一些失误,影响交际效果。如中国人听到别人赞扬时,往往用否定口气回答,而英美人士却乐于接受。对别人的赞美,中国人习惯说最普通的回答是:哪里,哪里而在英语国家却应该说Thankyou.如,B:Yourshirtlooksnice.A:Thankyou.英美人士的思维就与我们不一样。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认识并接受外国人的这种思维方式是很有必要的。
语言学家说: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在课内创造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自己学到的语言材料。因此,我们在课堂上设置不同的语境,灵活选用适当的训练方法,引导学生将文化因素放到有意义的交际场合中使用,鼓励学生进行各种听说训练,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我们通常通过角色表演(roleplay)和快速应答(quickresponses)设置文化语境。让学生分别扮演初次见面的外国游客和中国导游,进行情景对话。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来进行跨文化交流,引导学生遵循英语交际的基本礼仪,要求学生在听说过程中注意使用礼貌用语和避免谈话禁忌,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感受到不同的交际氛围和文化氛围。
在教学中,我们注意加强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将其自觉又自然地渗透到英语教学中。除了向学生介绍各国的特色菜外,还给他们介绍不同国家的一些饮食习惯,比如美国人喜欢在饭后吃点甜点,在美国等西方的餐馆里,点菜的顺序一般是这样的:饮料(drinks),汤(soup),色拉(salad),主菜(maindish;maincourse;enter),甜点(dessert)等。同时,我们共同回顾所学过的课程请学生进行口语操练,同时希望他们keepagooddiet。这样,学生进一步了解一些关于健康饮食方面的知识,此时我们适时地给学生讲解一下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目前,一些快餐在我国比较盛行,让学生比较一下中西方饮食,以选择健康合理的饮食。另外,我们还教授学生如何使用西方餐具,使他们不至于在现实生活中闹出笑话。
在课文教学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学习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技能,还要引导学生随时随地地挖掘其中的文化信息,使学生在习得语言的同时,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二、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收集、传播文化。
我们教师和学生充分利用课外这样一片广阔的天地来共同开发学习资源。英语杂志、电影、小说、广播和互联网等都是学生接触、理解英语文化的有效途径。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与外国友人交笔友,在交流过程中逐步认识、了解异国文化,从而加强文化意识。另外,还可以组织一些英语活动,如英语角、英语讨论等活动,能活跃英语学习气氛,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中,为此,我们做了以下努力:
1.课堂内外穿插英语歌曲,英语短诗和故事教学。例如:我们在讲到教材九年级中的TheNewOceanWaves乐队时,又讲述了摇滚音乐产生的历史背景、爵士音乐诞生的社会环境等,这样寓教于乐,提高学生们学习跨文化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我校利用每天晚自修时间让学生收看程度相当的英语动画片或教学节目。这类节目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学习英语的理解,而且也会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有时候老师有意识的给他们几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查资料,自己去找答案。
3.在校园里的宣传栏和板报开辟了英语学习园地,介绍一些习惯用语,名言名句,利用这些展板定期进行英语文化宣传。此外,我们重视教室英语氛围的创建,我们通过教室布置,体现文化理念。比如:本学期开学,我们预备班级通过走出家门,了解世界这一主题来布置,学生们搜集世界各地的丰富多彩的材料,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初步了解了世界各地特别是英语国家的概况,以及英语国家的一些地理历史状况、风土人情和潜在的文化理念。
在各种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注重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我们要了解西方文化,吸收其先进思想,但不能因此放弃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在习得语言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增强爱国,爱家乡意识。我们的首要任务是运用各种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
三、通过广泛阅读,感受文化气息,渗透文化。
语言学专家说过,在阅读理解过程中,读者语言因素很重要,只有借助文化知识的帮助,才能读懂字里行间,因为词的意思是在一定文化环境下形成的。如果学生不了解英语文化、历史、价值、思维模式、风俗习惯、宗教和生活方式,也就不能理解篇章的真正含义。
我们一向鼓励和引导学生在课余阅读一些英美文学作品和英语报刊,并促使他们在阅读时注意留心和积累有关的文化背景和社会习俗等方面的知识,这样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因为学生在阅读理解时,能吸纳一些相关的语言背景文化知识,扩大英语知识面,掌握词语运用的内涵和外延,了解西方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些是培养学生文化意识,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关键之处。
阅读的目的是获取正确的信息,但在阅读的过程中,常常由于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欠缺,使其对英文的某些内容百思不得其解,甚至出现误解篇章是文化现象的一个方面。在词汇的文化内涵方面,我们就拿一些颜色词为例,如:green-back(美钞),green-house(温室),green-eyed(眼红的),blackletter(倒霉的),blacktea(红茶),redmeat(牛/羊肉),redgold(纯金),blue-blood(贵族出身),blue-jackets(水兵/水平),white-livered(胆小的),white-headed(淡黄色头发的),yellow-belly(可耻的胆小鬼)等等。此外,还有很多的俚语,谚语等等,如:Loveme,lovemydog.爱屋及乌。Morehaste,lessspeed.欲速则不达。以上内容都隐含着一定的文化气息。因此,我们建议学生要想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减少误解,更好地欣赏英语文章,就必须平时处处留心,用心积累,努力加强自身对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四、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通过教学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英语教学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加强语言的文化导入,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及对语言的影响,教会学生得体地运用语言,最终达到能够正确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目的。所以,我们英语教师自身要加强跨文化交际意识,把文化知识的传授融人到教学中去,培养学生文化意识。总之,我们只有把语言与文化有机结合,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