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枣庄在古代叫什么?它的发展进程是什么?
枣庄,简称峄,民国时称临城。
枣庄因多枣树而得名,是著名的煤城。2009年成为国务院政策支持的东部地区唯一转型试点城市,2013年又被国务院列为中国老工业城市重点改造城市。截至2016年2月,枣庄总面积456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94万,辖薛城区、市中区、峄城区、山亭区、台儿庄区、滕州市。
枣庄的历史沿革:
夏朝时期,今枣庄地区南属鄫国,北和西部属滕国和薛国。
商朝时期,今枣庄地区西北部为滕国、郳国和薛国,东北属鄫国,中部为蔇国,南部为逼阳。
西周时期,今枣庄地区东部属鄫国,南部属逼阳,西属薛国,北属滕、郳二国。
春秋时期,今枣庄地区东属鄫国、南属逼阳国,西部属薛国,北部属滕国和小邾国。
战国时期,今枣庄地区东部为兰陵、南部为傅阳,西为齐之舒州,北部为齐之滕国。
秦朝,今枣庄地区东部为郯郡的兰陵县、鄫县,南部为傅阳县,西部为薛郡的薛县、戚县,北部为滕县。
东汉时期,今枣庄地区属东海郡。
三国时期,今枣庄地区全境属魏。
两晋时期,今枣庄地区北部初属鲁郡,先后置蕃县、薛县、公邱县、戚县,南部属兰陵郡,先后置氶县、鄫县、阴平县、昌虑县、合乡县。
南北朝时期,今枣庄地区北部属鲁郡,辖蕃、永兴、昌虑,南属兰陵郡,辖氶、鄫、傅阳。
隋朝,今枣庄境内北为蕃县,后改为滕县,南为兰陵县,后改为氶县。
唐朝,今枣庄地区属河南道,北置滕县,南置兰陵县,后改为氶县。宋朝,今枣庄地区北部为滕县,南部为氶县。
金朝,今枣庄地区北部为滕县,南部置峄州。
元朝,今枣庄地区北部置滕县,南部置峄州。
明朝,今枣庄地区属济宁府,后属兖州府,北部置滕县,南部置峄州,后降为峄县。
清朝,今枣庄境内属兖州府,北部置滕县,南部置峄县。
1960年,峄县改为县级枣庄市。
1961年9月12日枣庄建制为省直辖地级市,辖齐村、台儿庄、峄城、薛城4个区及枣庄镇,56处人民公社,为当时山东省四个地级市之一。
1976年7月12日,设立市中区,将齐村区所辖部分划归市中区。
1979年滕县划归枣庄管辖,至1988年,全市辖5区一市。
扩展资料
2012年,枣庄市辖市中区、薛城区、峄城区、台儿庄区、山亭区、滕州市等5区1市,设18个街道、44个镇、2个乡。
滕州市,位于山东省南部,总面积1485平方公里,辖21个镇街、1246个行政村(居),总人口170万,是山东省人口最多的县级市。
薛城区,地处枣庄市西部,是山东省的南大门,枣庄市新的政治、文化中心,总面积423.02平方公里。
市中区,位于省辖枣庄市中部偏东,总面积375.27平方千米,占枣庄市总面积的8.25%。下辖孟庄、税郭、齐村、西王庄、永安5个镇。
山亭区,2006年,辖10个乡镇(街道),255个行政村(居委会)。
峄城区,地处鲁南,为山东省枣庄市县级市辖区,总面积635平方公里,占枣庄市总面积的14%,占山东省总面积的0.14%。2001年3月,乡镇合并。峄城区辖5个镇2个街道。
台儿庄,辖张山子镇、涧头集镇、泥沟镇、马兰屯镇、邳庄镇5个镇和运河街道办事处,共有211个行政村(居)347个自然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枣庄
山东枣庄的古代名称和现在一样,都是叫枣庄,因多枣树而得名枣庄。
唐宋时形成村落,因多枣树而得名枣庄。 明朝初年,朝廷允许民间开矿,鲁峄地区(现枣庄市中区范围)乡民开山取石为磨、碾,挖井取煤作薪。随着煤炭的开采,逐渐有移民迁徙到峄北窑场周围聚居。在各聚居点,人们或以姓氏、或以地物村志等取名作标。
发展进程:
枣庄市境域原为峄县、滕县辖地。夏朝,境域南属鄫国,北和西部属滕国和薛国。商朝,今枣庄市西北部为滕国、郳国和薛国,东北部属鄫国,中部为蔇国,南部为逼阳国。西周,今枣庄市东部属鄫国,南部属逼阳国,西部属薛国,北部属滕、郳(鲁国附庸国)二国。春秋时期,今枣庄市东属鄫国,南属宋之逼阳国,西部属薛国,北部属齐之滕国和小邾国。
公元前254年,全境属于楚国。秦朝,废分封制,置郡、县,枣庄境东为郯郡的兰陵县、鄫县,南为傅阳县,西为薛郡的薛县、戚县,北部为滕县。公元621年(唐武德四年),改兰陵为氶县,隶属沂州琅琊郡。滕县属彭城郡。宋朝,仍为北置滕县,南置氶县。
明朝,北置滕县,南置峄州,后峄州降为峄县。先属济宁府,后属兖州府。清循明制。民国时期,仍为峄、滕两县,属山东省西区。抗日战争时期,峄县于1939年11月建立抗日民主政府,属鲁南专区。滕县分滕东、滕西两县,分属鲁南专区和湖西专区。1944年建立滕县抗日政府,属鲁南行署二专区。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0月,峄、滕两县分属台枣专区和尼山专区。1950年,峄、滕两县属滕县专区。1953年改属济宁专区。1958年峄县机关迁至枣庄镇。1960年,峄县改为县级枣庄市。1961年9月12日枣庄建制为地级省直辖市。
扩展资料: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经奏请,成立商办山东峄县中兴煤矿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兴公司。民国元年(1912年),《中兴公司章程》正式施行,其中说明:本公司总矿在峄县城北枣庄。至此,枣庄地名在社会上才开始逐渐出名。
参考资料:
市驻地枣庄,在唐宋时就已经形成村落了,因多枣树而得名枣庄。
发展进程:
根据北辛文化遗址考古发现,早在距今7300年的新石器时代,枣庄市境域内就有人类繁衍生息。
【夏】(约前2000年—前1500年)今枣庄市南属鄫国,北和西部属滕和薛。
【商】(约前1500年—前1066年)今枣庄市西北部为滕国、郳国和薛国,东北属鄫国,中部为蔇国,南部为逼阳。
【西周】(约前1066年—前771年)今枣庄市东部属鄫国,南部属逼阳,西属薛国,北属滕、郳(鲁国附庸国)二国。
【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春秋前期,今枣庄市东属郜国,南属阳国,西部属薛国,北部属滕国和小邾国。
【战国】(前476年—前221年)今枣庄市东部为兰陵,南部为傅阳,西为齐之舒州,北部仍为齐之滕国。
【秦朝】(前221年—前206年)今枣庄市东为郯郡的兰陵县、鄫县,南部为傅阳县,西为薛郡的薛县、戚县,北部为滕县。
【西汉】(前206年—9年)今枣庄市北部属鲁国,后又属沛国,辖蕃县、滕县、薛县,戚县(今夏镇一带);南部为楚地。
【王莽新朝】(9年—23年)今枣庄市属平郡。
【东汉】(23年—220年)今枣庄市属东海郡。
【三国】(220年—280年)今枣庄市属魏。东部为东海郡,南部为彭城郡,西属沛郡,北属鲁郡。
【晋朝】(280年—420年)今枣庄市北部初属鲁郡,后属兰陵郡,南属东海郡。
【南北朝】(420年—581年)今枣庄市先为齐地,后为梁地。齐时,枣庄市北属鲁郡,辖蕃、永兴、昌虑;南属兰陵郡,辖氶、鄫、傅阳。
【隋朝】(581年-618年)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罢兰陵郡。
【唐朝】(618年—907年)今枣庄市属河南道,北置滕县,南置兰陵县。
【北宋】(960年—1127年)北宋建隆元年(960年),今枣庄市滕县隶属京东西路徐州彭城郡。
【元朝】(1271年—1368年)今枣庄市属山东西路,北部置滕州下领滕县,南部置峄州下领兰陵县。
【明朝】(1368年—1644年)今枣庄市属山东省济宁府(后属兖州府),北置滕县,南置峄州。
【清朝】(1644年—1911年)今枣庄市属山东省兖州府,北置滕县,东南置峄县。
扩展资料:
截至2018年,枣庄市下辖5个市辖区(市中区、薛城区、峄城区、台儿庄区、山亭区)、1个县级市(滕州市)。枣庄市人民政府驻薛城区。
截至2018年末,枣庄市公安户籍总人口422.56万人,其中男性222.27万人,女性200.29万人。常住人口392.73万人。出生率12.0‰,死亡率4.74‰,自然增长率7.26‰。城镇常住人口达到231.24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8.88%,比上年提高1.56%。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枣庄
推荐于2016-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