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极和北极为什么半年是白天,半年是夜晚?
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有一个交角。也正因为这个夹角使得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有一年四季的变化。每年夏至,太阳直射到北回归线,而这个时候南极圈以内见不到阳光;同样,每年到冬至时候阳光直射到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见不到阳光。
实际上南北极并不是半年白天半年黑夜,在春分和秋分这一天全球昼夜时间相等。春分后,太阳直射点从赤道逐渐北移,北半球白天时间逐渐变长,南半球黑夜时间逐渐变长。这时,在南极,中午太阳的高度在逐渐下降。所说的南北极半年白天应该指的是极点。
扩展资料:
由于地球轨道是椭圆形的,随着地球的绕日公转,日地之间的距离就不断变化。地球轨道上距太阳最近的一点,即椭圆轨道的长轴距太阳较近的一端,称为近日点。在近代,地球过近日点的日期大约在每年一月初。此时地球距太阳约为147,100,000千米,通常称为日距。
地球轨道上距太阳最远的一点,即椭圆轨道的长轴距太阳较远的一端,称为远日点。在近代,地球过远日点的日期大约在每年的7月初。此时地球距太阳约为152,100,000千米,通常称为远日距。中距点:即轨道椭圆短轴的两端。如:1982年4月3日和10月5日时地球经过中距点。地球轨道所在的平面称为地球的轨道面,也称为黄道面。
转动简单说为一对于共同点的径向渐进运动,其共同点位于运动转轴上,转轴与运动平面之间夹90度角互相垂直。若转轴位于物体自身外则称为轨道运动,例如:地球相对于太阳的公转。转动和轨道运动或者是自转主要的差异仅为转轴位于物体自身的内或外。
而此差异可以在讨论刚体时说明。若此转动为两个围绕相同的点/轴的转动的第三个转动结果,则此逆向转动的结果也是相同。因此,上述一系列的转动,在数学上称作“群”。然而,绕旋转点/轴和绕另一个点或轴转动可能会导致其他的旋转,例如移动。
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有一个交角。也正因为这个夹角使得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有一年四季的变化。每年夏至,太阳直射到北回归线,而这个时候南极圈以内见不到阳光;同样,每年到冬至时候阳光直射到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见不到阳光。
实际上南北极并不是半年白天半年黑夜,在春分和秋分这一天全球昼夜时间相等。春分后,太阳直射点从赤道逐渐北移,北半球白天时间逐渐变长,南半球黑夜时间逐渐变长。这时,在南极,中午太阳的高度在逐渐下降。所说的南北极半年白天应该指的是极点。
扩展资料:
太阳直射点每时都在向西移动,每小时移过15度经度。在地理题的计算中可粗略取每天移动0.25度纬度。
春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后北移,直至6月22日(即夏至)到北回归线。 夏至,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后南移,直至9月23日(即秋分)到赤道。 秋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后继续南移,直至12月22日(即冬至)到南回归线。
冬至,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此后北移,又在3月21日(即春分)回到赤道。 如此周而复始回归运动,周期为365日5时48分46秒,也约是365.2422天,称为一个回归年。
根据开普勒定律,地球是在椭圆轨道上绕太阳公转的,太阳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这样就出现了近日点和远日点!以太阳为焦点,地球运动单位时间扫过的面积相等。北半球七月以后是远日点,昼长夜短,而南半球相反。
每年春分,太阳直射地球的赤道。然后地球渐渐移动,到了夏天,日光直射到北半球来。以后经过秋分,太阳再直射赤道。到了冬季,太阳又直射南半球去了。在夏季这段时间,北极地区整天在日光照耀之下,不管地球怎样自转,北极都不会进入地球上未被阳光照到的暗半球内,一连几个月看见太阳悬挂在天空。
直到秋分以后,阳光直射到南半球去,北极进入了地球的暗半球里,漫漫长夜方才降临。在整个冬季,日光一直不能照到北极。半年以后,等到春分,太阳才重新露面。所以北极半年是白昼(从春分到秋分),另半年是黑夜(从秋分到春分)。
同样的道理,南极也是半年白昼,半年黑夜,只不过时间和北极正好相反。北极白昼的时候,南极是黑夜;北极黑夜的时候,南极是白昼。
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有一个交角。也正因为这个夹角使得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有一年四季的变化。每年夏至,太阳直射到北回归线,而这个时候南极圈以内见不到阳光;同样,每年到冬至时候阳光直射到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见不到阳光。
实际上南北极并不是半年白天半年黑夜,在春分和秋分这一天全球昼夜时间相等。春分后,太阳直射点从赤道逐渐北移,北半球白天时间逐渐变长,南半球黑夜时间逐渐变长。这时,在南极,中午太阳的高度在逐渐下降。所说的南北极半年白天应该指的是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