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如何操作组织课堂教学才会达到最佳效果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这是当前数学课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实效性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无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实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真正学到什么。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第一、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课堂教学开展提供基础。
教师的个人能力是课堂教学开展的保障。要使得课堂教学顺利开展。就必须为教学活动的实施提供软件资源,即师资人力资源。只有教师拥有了必要的教学技能,拥有了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才能对教材进行二次创造和加工。使之变为鲜活的教学知识,进而进行教学活动。
其次,应当具有一定的教学运用能力,善于在教学中寻求变通,遇见教学问题,应当及时的需求突破口,快速地解决。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教学功底,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
第二、创设生活化情境,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因此,通过学生所了解、熟悉的社会实际问题(如环境问题、治理垃圾问题、旅游问题等等),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探究知识的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的功效之一就是能对正在进行的活动起推动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是构成学习动机的重要成份,无疑地,数学课堂教学应积极激发学生对学习的需要和兴趣。
第三、创设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由此可见,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学生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多创设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等活动情境,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以动启发学生的思维,实际上,课堂就应当是学生的活动场,教学过程就应当是学生的活动过程。教师的主导作用之一就是要创设好活动点。例如初中数学实习作业一课教学设计:⑴学生自制测倾器;⑵让学生设计实验;⑶学生用测倾器、刻度尺等器材,动手做实验,探究用直角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⑷学生试着自行小结,教师总结讲解;⑸介绍用测倾器测底部不能到达的其它建筑如楼房、烟囱等高大建筑物的高度。在实习作业期间,教师在现场进行观察指导,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探究,自己设计,自己分析,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活动的组织者,其教学效果甚好。
第四、根据接受差异、心理差异等因素实施有效分层教学。
在数学课中,学生的数学基础不同,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心理反应各异,学生综合心理品质参差不齐,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应有的提高,分层教学势在必行。分层教学,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它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研究各自特征,制定各自专项策略。教师组织教学时要有层次性,知识点的讲解要将由浅入深和深入浅出相结合,在对概念引申和思维发散时,要善于分层设问、诱导启发、学法指导、举例说明。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注重以下两方面的分层探索:
(1)根据学生的接受差异分层。不同的学生对同一个知识常常有不同的认同与接受方式,学生的这种个别差异是一种可供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教学中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个性差异,坚持主导原则下的平衡兼顾,从多个角度对知识加以分析与诠释,变换教学方式以适应有不同思维习惯的学生。
(2)根据学生的心理差异分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中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启发、评价。在教学中,尽量避免有意无意地使性格内向的学生难堪;尽量给想要提问的学生留足表达观点的机会;尽量为那些少有成功体验的学生多创造成功的机遇。我们的目标就是:对待各种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都能投其所好,把他们的特点转化为一种特定场合下的优点。
这两个方面的分层,重点在于关注任教班级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反应与感受,而把知识点本身的分层作为次重点。其好处在于确定知识的重难点时,更加尊重本班的学生的个性,而不是群体的共性,注重学生个体对知识讲解的反应与接受度,针对性更强。开展个别化辅导是分层教学有效的延伸和补充,我们开展个别辅导是为了普遍提高各个层次学生的全面能力和素质,同时,也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学习适合自己的数学。
第五、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
教学方法是教师借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巧的一种手段,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有良好的教学方法,深入浅出,使学生易于吸收。具体一堂课,到底选用哪种教学方法,必须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考虑,一般地,每节数学课都要求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能力,因此,通常所采用的都是讲授与练习相配合的方法。
第六、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美国心理学家罗斯也说过:每个教师应当忘记他是一个教师,而应具有一个学习促进者的态度和技巧。专家学者们精辟地阐述了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的思想,强调了学法对学生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只是为学生的认识和发展提供种种有利的条件,即帮助、指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习惯。
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在教师指导下得以充分发挥的。因此,教师的教学不仅是授之以鱼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渔。每位教师除了对教法的研究外,还更应注重对学生学法的研究。经过反复实践和探索,我们得到以下启示:教师必须具体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包括识记、理解、运用的具体方法以及在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七、重视学生主体的实践活动。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形式诱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发展的全过程,尽可能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促使学生眼、耳、鼻、舌、身多种感官并用。具体做法如下:①让学生多观察。数学概念的概括抽象、数学公式的发现推导、数学题目的解答论证等,都可以让学生多观察。②让学生多思考。课堂教学中概念的提出与抽象、公式的提出与概括,题目解答思路与方法的寻找,问题的辨析、知识的联系与结构等,都需要学生多思考。③让学生多讨论。通过讨论,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达到交流进而共同提高的效果。
第八、课堂练习应分层评价,及时反馈,查漏补缺。
对课堂练习的评价和反馈是评估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课堂练习的目的就是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如果反馈不及时,教师上完课心里没底,教学效果就得不到正确的评估,教学的针对性也就无从谈起。目前我们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课堂练习的评价方式单一,不仅费时费力,还不能及时有效,还有的教师因为课堂教学时间的关系,干脆不进行评价和反馈,匆匆了事,使课堂教学的效果得不到及时的评估,为后续的教学带来困难。
为使练习得到及时反馈,课堂中可采用多种形式批改:抽样批改、逐级批改、个别批改、学生自改、同桌互改、同组轮改、电脑批改等。另外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存在差异的,因而对分层设计的练习,可将练习分成若干组,对优、中、差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分层进行评价,让大部分学生都树立我也能学好的信心。
在课堂教学中,一些老师虽讲解的头头是道,但缺乏学习方法的引导,习惯了讲,习惯了满堂灌,而练习也往往成为课堂教学的软肋,在练习中不是包办太多,就是提示太频繁,练习的编制和时间的布局都不尽合理,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高。改革课堂练习方式,放手让学生练习,提高课堂练习的实效性和反馈的及时性、准确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之一。
另外,要增强学生信心,体验成功喜悦。心理学家指出:一个人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教育家苏霍姆斯基说过:一个孩子,如果从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欢乐,从未体验过克服困难的骄傲这是他的不幸。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成功的情境,让每位学生在顺境学习中增强信心,体验欢乐,在逆境探索中体验成功,使学生拥有主动参与获得成功的丰富情感体验。把握好成功点及时鼓励,使学生的参与意识得到强化和升华。
第九、适当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在当前教育新形势下,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使枯燥乏味而又孤立的教学内容生动化、形象化、趣味化,起到了传统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只要科学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精彩的课堂导入,教师幽默的语言、大方自然的仪态、敏锐的教育机智等都对课堂教学效果起着促进作用。
纵观数学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空间无处不在。而欠缺的只是教师对待工作的热情和研究工作的细心与恒心。只要教师在备课上多下功夫;在引导学生方面多加以研究;在情感方面多增加投入,相信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不是一句空话。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