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是在哪一年发射成功的?
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于1970年4月24日发射成功。
东方红一号卫星,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由以钱学森为首任院长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自行研制,于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发射。该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
卫星设计的工作寿命20天,至1970年5月14日停止发射信号,与地面失去了联系。由于东方红一号卫星的近地点高度较高,因此东方红一号卫星至今仍在轨道上。
扩展资料:
东方红一号卫星的上天,使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第5个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发射卫星的国家。该星不仅全部达到了设计要求,而且质量比前4个国家发射的第1颗卫星质量总和还要超出29.8千克(美国的第1颗卫星只有8.2千克)。
同时,在卫星的跟踪手段、信号传输形式和星上温控系统等技术领域,也都超过了上述国家第1颗卫星的水平。由于能源系统的保证,东方红一号卫星上的各种科学仪器实际工作时间远远超过了设计额定要求,取得了大量的工程遥测参数,为后来的卫星设计和研制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东方红一号
2024-10-29 广告
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于1970年4月24日发射成功,名字是:东方红一号卫星。
东方红一号卫星,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由以钱学森为首任院长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自行研制,于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发射。该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
卫星设计的工作寿命20天,至1970年5月14日停止发射信号,与地面失去了联系。由于东方红一号卫星的近地点高度较高,因此东方红一号卫星至今仍在轨道上。
扩展资料
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卫星从中国西北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卫星为近似球形的72面体,质量173千克,直径约1米、采用自旋姿态稳定方式,转速为120转/分,外壳表面由按温度控制要求经过处理的铝合金为材料,球状的主体上共有四条2米多长的鞭状超短波天线,底部有连接运载火箭用的分离环。
卫星升空后的飞行轨道为近地点439公里、远地点2384公里、轨道平面和地球赤道平面为倾角68.5度的近地椭圆轨道,运行地球一圈周期为114分钟,“东方红一号”卫星除了装有试验仪器外,同时还以20.009兆赫的频率发射《东方红》音乐。
“东方红”一号卫星肩负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卫星技术试验、探测电离层和大气层密度。设计工作寿命20天(实际工作寿命28天),期间把遥测参数和各种太空探测资料传回地面,至同年5月14日停止发射信号。
参考资料来源:
2014-03-19
我国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叫“东方红1号,它是非曲直1970年4月24日用长征号运载火箭在洒泉卫星发射场发射的。
“东方红”1号卫星的任务是进行卫星技术试验,探测电离层和大气密度。“东方红”1号卫星重173千克,初始轨道参数是:近地点为439千米,远地点2384千米,倾角为68.5度,运行周期为114分钟。卫星的外形为直径约1米的近似坏体的多面体,用银锌电池作电源,秋用自旋姿态稳定方式,转速为120转/分钟。“东方红”1号卫星顶部装有超短波鞭状天线,腰部装有短波交叉振子天线和微波雷达天七。卫星秋用被式热控,保证温度处于允许范围内。装载的仪器设备主要有:2.5瓦的20.009款频率发射机、100毫瓦的200兆赫频率发射机、遥测装置、乐音发生器、雷达应答机、雷达信号机、科学仪器和工程参数测量传感器等。
我国“东方红”1号人造卫生发射成功之后,引起了国际上的轰动,它标志着我国的航天技术进入国际
从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以来,我国航天事业众多的“第一”,见证着华夏民族飞天梦圆的一个个足迹。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我国的航天事业起步于1956年。这一年的10月6日,我国第一所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宣布成立,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从此走上世界的舞台。当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于1957年进入太空后,毛泽东同志次年在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郑重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经过科研人员数年的艰辛探索,运载火箭技术取得一定的进展。1965年9月,中国科学院组建卫星设计院,提出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的设计方案。5年后的1970年7月24日,“东方红”1号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使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第五个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发射卫星的国家。这颗卫星不仅达到了设计要求,而且重量超过了前4个国家第一颗卫星重量的总和。至今,全世界也只有8个国家能够自行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可以想见,“东方红”1号的升空,在全世界引起了多么大的轰动,又是多么大地提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威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