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的身体健康对学习重要吗?
初中生的身体健康对学习重要。
学习是一种涉及全身的运动,不仅要有视觉、听觉和其他感觉器官参加,还涉及到反射和意向活动。所以,凡是有学习向上要求的人,都可以通过学习活动而促进身心健康。读书也是一种转移兴奋中枢的方式,使大脑得到积极休息。勤于学习、勤于用脑的人,即使到了60岁,思维仍然敏捷。
扩展资料:
有的人认为孩子学习知识重要,如果学习成绩不好,就考不上重点高中,也上不了名牌大学,出社会也找不了好的工作;也有人认为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一个好身体更重要,因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一个好身体啥事情也干不成,一个病怏怏瘦弱无力总和医院打交道的孩子家长们是不能接受的。
也有人认为学习文化知识和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对于孩子都同等重要,所以这两方面都不能松懈都要严抓,所以存在着三种答案。
初中生的身体健康对学习重要。
健康建议
日常坐姿要端正,不要含胸驼背或长期伏案,桌椅比例要合适,不要坐太低太软的椅子,别睡太软的床,多做一些拉伸脊柱的锻炼,椎间隙增宽后也有不错的增高效果,运动前后都要充分拉伸软组织,特别是打篮球时,注意关节的减震,适当佩戴护具,以免造成关节损伤。
剧烈运动后不要马上洗冷水,少喝碳酸饮料或高糖分饮料,啤酒 酒类都少沾,营养搭配要多样性,适当补充牛奶,钙吸收率它比骨头汤高得多。
熬夜不是孩子们中考的必经之路,他们完全可以不需要熬夜也能够达到好的成绩。一个清醒的大脑可以记住的知识,肯定是比浑浑噩噩的脑袋要多得多。在《睡眠革命》一书中,作者就谈到,我们人类正常一周至少要睡到35个周期。
其中,一个周期是90分钟,算下来一周要睡到53个小时,平均一天的睡眠量是7.5个小时。
合理运用学习的工具,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最好的成绩才是初三学生应该做的事情,也是家长应该要给孩子树立的正确观念。
一.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学生从学校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和影响,因此,优雅、洁净、文明、舒适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心理影响。校园中亭阁假山、名人雕像、书画长廊、名人名言、校风校训以及各种宣传橱窗都会给学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校园里里生机盎然,繁花点点,绿草茵茵,学生在这些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无时无刻不在触动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和道德的感染,在愉悦中受到教育,自觉地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创设育人情境,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目前,青少年心理和行为问题日益增多,而人的心理和行为又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受良好心理素质的支配,同时,良好行为习惯又可内化、积淀为一定的心理素质。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单纯的口头说教,更应该创设各种情境,在行动中促使学生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一定的心理素质。如现在一些学生自制力差,性情暴躁,逆反心理强。教室里有纸屑箱,他偏把纸屑往窗外丢,看见瓶罐偏要用脚去睬和踢,随意采摘践踏花草等。曾听过这么一件事,有一间学校学生老喜欢用脚踢门,为改变这个坏毛病,学校安装了一扇玻璃门,结果玻璃门完好无损。我们从中得到了启示,于是在校园内各个角落安放了10多个环保型的果皮箱,果皮箱天天擦得光亮如新,草地上竖起木板,写上“请爱护我们吧!”等恳请的话语,果然学生不忍心破坏,过去的坏毛病也改了。可见,有了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能表现出最佳的行为效果。因此,创设各种情境,通过心理认知暗示,能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教师是实施心理教育的主体教师应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原则,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改变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调整。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教师除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还应培养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心理指导,当老师把学生当作知心朋友,师生之间加强沟通和理解,学生喜欢你的课,学习有了兴趣,学业成绩就能提高;与老师关系亲密了,也增强了学生的归属感和自信心,又能培养人际交往能力,这将有利于完善学生情绪状态和人格及身心的健康发展。教师要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要充分信任、理解尊重学生。学生的自卑心理大多来自教师对学生的主观评价。一些教师凭主观感情,偏爱成绩好的尖子生,对中层生漠不关心,对后进生全盘否定,出语不逊,这无疑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及负面影响,可能使许多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甚至对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都会产生不良影响,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对学生评价时要多鼓励、少批评多说溢美之词,对学生的赞扬体现在具体细微中,一点点的进步,都会被他们非常郑重地夸奖一番。俗话说: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我们对待每个学生都应一视同仁,绝对不能挖苦、讽刺学生,应以一颗宽容慈爱之心爱护关心学生。我们教师缺乏这种意识,对学生太求全责备了,我们应学会赞美,让学生能不断地从中得到鼓励。 三.重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只能在极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矫正和引导,社会环境和家庭影响也尤为重要。可以说,大部分青少年的心理障碍都与其父母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取得家长的合作,帮助家长发挥他的教育功能,对于改善和预防孩子的心理障碍,帮助孩子成才极为重要。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良好的家庭的教育培养,学校要与家庭紧密配合,教师与学生家长要加强沟通,时刻关注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对家长给予适当的指导,对学生给予及时的疏导。如学生应试心理差,教师可引导家长要以平常心态看待考试,家长的唠叨、在意、期望高,都会给孩子造成太大的压力。再如青春期的性教育、人际交往技巧和意志力的培养等都需要发挥家庭教育功能。有些中学生有社交恐惧心理,少与人交往,害怕不被人接纳,或嫉妒别人,或看不惯别人,或男女交往的困惑等,家长应鼓励孩子多交友,在择友上加以指导,培养社交技巧,过多指责、约束孩子反而会使自己的孩子在社交中缺乏自信。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应正确引导孩子,加强交流,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需要,应引起高度重视。家庭和社会要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学校更应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每个人都能受到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是不容忽视的,它为我们亮起了警告信号,作为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挑起这付担子,不能仅仅把工作停留在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水平上,而是要着手尝试去解决这些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有实际的意义。
参考资料: 谈谈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编号:179124 作者:魏建国 创建时间:2009-01-01 03:4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