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HTTP网络协议的概念:
HTTP是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的缩写。
发展是万维网协会(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和Internet工作小组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合作的结果,最终发布了一系列的RFC,RFC 1945定义了HTTP/1.0版本。其中最著名的就是RFC 2616。
RFC 2616定义了今天普遍使用的一个版本——HTTP 1.1。
HTTP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是用于从WWW服务器传输超文本到本地浏览器的传送协议。可以使浏览器更加高效,使网络传输减少。不仅保证计算机正确快速地传输超文本文档,还确定传输文档中的哪一部分,以及哪部分内容首先显示(如文本先于图形)等。
HTTP是一个应用层协议,由请求和响应构成,是一个标准的客户端服务器模型。HTTP是一个无状态的协议。
二、工作流程:
一次HTTP操作称为一个事务,其工作过程可分为四步:
首先客户机与服务器需要建立连接。只要单击某个超级链接,HTTP的工作开始。
建立连接后,客户机发送一个请求给服务器,请求方式的格式为:统一资源标识符(URL)、协议版本号,后边是MIME信息包括请求修饰符、客户机信息和可能的内容。
服务器接到请求后,给予相应的响应信息,其格式为一个状态行,包括信息的协议版本号、一个成功或错误的代码,后边是MIME信息包括服务器信息、实体信息和可能的内容。
客户端接收服务器所返回的信息通过浏览器显示在用户的显示屏上,然后客户机与服务器断开连接。 如果在以上过程中的某一步出现错误,那么产生错误的信息将返回到客户端,有显示屏输出。对于用户来说,这些过程是由HTTP自己完成的,用户只要用鼠标点击,等待信息显示就可以了。
三、HTTP的几个重要概念:
连接:Connection
一个传输层的实际环流,它是建立在两个相互通讯的应用程序之间。 在http1.1,request和reponse头中都有可能出现一个connection的头,此header的含义是当client和server通信时对于长链接如何进行处理。 在http1.1中,client和server都是默认对方支持长链接的, 如果client使用http1.1协议,但又不希望使用长链接,则需要在header中指明connection的值为close;如果server方也不想支持长链接,则在response中也需要明确说明connection的值为close。不论request还是response的header中包含了值为close的connection,都表明当前正在使用的tcp链接在当天请求处理完毕后会被断掉。以后client再进行新的请求时就必须创建新的tcp链接了。
消息:Message
HTTP通讯的基本单位,包括一个结构化的八元组序列并通过连接传输。
请求:Request
一个从客户端到服务器的请求信息包括应用于资源的方法、资源的标识符和协议的版本号。
响应:Response
一个从服务器返回的信息包括HTTP协议的版本号、请求的状态(例如“成功”或“没找到”)和文档的MIME类型。
资源:Resource
由URI标识的网络数据对象或服务。
实体:Entity
数据资源或来自服务资源的回映的一种特殊表示方法,它可能被包围在一个请求或响应信息中。一个实体包括实体头信息和实体的本身内容。
客户机:Client
一个为发送请求目的而建立连接的应用程序。
用户代理:UserAgent
初始化一个请求的客户机。它们是浏览器、编辑器或其它用户工具。
服务器:Server
一个接受连接并对请求返回信息的应用程序。
源服务器:Originserver
是一个给定资源可以在其上驻留或被创建的服务器。
代理:Proxy
一个中间程序,它可以充当一个服务器,也可以充当一个客户机,为其它客户机建立请求。请求是通过可能的翻译在内部或经过传递到其它的服务器中。一个代理在发送请求信息之前,必须解释并且如果可能重写它。 代理经常作为通过防火墙的客户机端的门户,代理还可以作为一个帮助应用来通过协议处理没有被用户代理完成的请求。
网关:Gateway
一个作为其它服务器中间媒介的服务器。与代理不同的是,网关接受请求就好象对被请求的资源来说它就是源服务器;发出请求的客户机并没有意识到它在同网关打交道。 网关经常作为通过防火墙的服务器端的门户,网关还可以作为一个协议翻译器以便存取那些存储在非HTTP系统中的资源。
通道:Tunnel
是作为两个连接中继的中介程序。一旦激活,通道便被认为不属于HTTP通讯,尽管通道可能是被一个HTTP请求初始化的。当被中继的连接两端关闭时,通道便消失。当一个门户(Portal)必须存在或中介(Intermediary)不能解释中继的通讯时通道被经常使用。
缓存:Cache
反应信息的局域存储。
http网络协议,英文: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也叫"超文字传输协定",是一种用於分布式、协作式和超媒体资讯系统的应用层协议。HTTP是全球资讯网的资料通讯的基础。
设计HTTP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发布和接收HTML页面的方法。通过HTTP或者HTTPS协定请求的资源由统一资源识别元(Uniform Resource Identifiers,URI)来标识。
HTTP的发展是由提姆·柏内兹-李於1989年在欧洲核子研究组织(CERN)所发起。HTTP的标准制定由全球资讯网协会(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W3C)和网际网路工程任务组(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IETF)进行协调,最终发布了一系列的RFC,其中最著名的是1999年6月公布的 RFC 2616,定义了HTTP协议中现今广泛使用的一个版本——HTTP 1.1。
2014年12月,网际网路工程任务组(IETF)的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Bis(httpbis)工作小组将HTTP/2标准提议递交至IESG进行讨论,於2015年2月17日被批准。HTTP/2标准於2015年5月以RFC 7540正式发表,取代HTTP 1.1成为HTTP的实现标准。
HTTP是一个用户端终端(用户)和伺服器端(网站)请求和应答的标准(TCP)。通过使用网页浏览器、网路爬虫或者其它的工具,用户端发起一个HTTP请求到伺服器上指定埠(预设埠为80)。我们称这个用户端为用户代理程式(user agent)。应答的伺服器上储存著一些资源,比如HTML档案和图像。我们称这个应答伺服器为源伺服器(origin server)。在用户代理和源伺服器中间可能存在多个「中间层」,比如代理伺服器、闸道器或者隧道(tunnel)。
协定概述
尽管TCP/IP协定是网际网路上最流行的应用,HTTP协定中,并没有规定必须使用它或它支援的层。事实上,HTTP可以在任何网际网路协定上,或其他网路上实现。HTTP假定其下层协定提供可靠的传输。因此,任何能够提供这种保证的协定都可以被其使用。因此也就是其在TCP/IP协定族使用TCP作为其传输层。
通常,由HTTP用户端发起一个请求,建立一个到伺服器指定埠(预设是80埠)的TCP连线。HTTP伺服器则在那个埠监听用户端的请求。一旦收到请求,伺服器会向用户端返回一个状态,比如"HTTP/1.1 200 OK",以及返回的内容,如请求的档案、错误讯息、或者其它资讯。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是互联网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网络协议。所有的WWW文件都必须遵守这个标准。设计HTTP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发布和接收HTML页面的方法。1960年美国人Ted Nelson构思了一种通过计算机处理文本信息的方法,并称之为超文本(hypertext),这成为了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标准架构的发展根基。Ted Nelson组织协调万维网协会(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和互联网工程工作小组(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 )共同合作研究,最终发布了一系列的RFC,其中著名的RFC 2616定义了HTTP 1.1。
2013-12-19
我们要访问某个网站的时候就要通过http协议,它将web服务器的网页代码传输过来,浏览器并将它翻译成相应结果的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