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陆游《入蜀记》(节选)的评析(不需要翻译).谢谢
1个回答
2014-05-19
展开全部
《入蜀记》从两个方面记载了作者的旅行状况,是一部名副其实的旅行笔记。现分述如下:
首先,《入蜀记》记载了作者奉朝廷之命赶赴任所的经过,为后代读者提供了关于宋代官差旅行的丰富资料。
一、赶赴远处任所不必日夜兼程,赴官者可以从容为之。陆游从乾道五年(1169)年底接到任命,迟至次年闰五月才动身赴任。如果说这是因病而迁延,那么他已经上路之后仍然“行道迟迟”,走了五个多月方到达夔州,就只能说他并未把王命看得急如星火了。《入蜀记》中对陆游一路上的情形有详细的记载:他不但沿途访亲问友,而且每逢名胜古迹,都要停留数日,以尽观览之兴。例如他在闰五月十八日动身以后,至二十日已达临安,在临安逗留十日,省兄访友,游览西湖,至六月一日才离开。又如他于六月十七日抵镇江,又停留十日,到二十八日才渡江至瓜洲。其后他行经建康府、庐山、鄂州等地,也都停留五日以上。难怪他在此行途中不但写了《入蜀记》六卷,而且作诗九十多首,取得了丰硕的创作成果。二、远行赴官者的盘缠必须自筹,但是政府也提供一定的旅行便利。陆游入蜀,就是靠亲友的资助才凑足了路费 ⑩ 。但是当他上路之后,一路上也曾得到官府的照应。八月三日,陆游行至江州,“始得夔州公移” (卷三) ,也就是说夔州官府已有文书前来。至二十三日,陆游行至鄂州,“夔州迓兵来参” (卷四) ,即夔州方面已派士兵来迎接。九月十日,陆游行至石首县附近,“遣人先至夔” (卷五) ,所遣之人当即夔州派来迎接的士兵。九月二十一日,陆游在江陵府,“刘帅丁内艰,分迓兵之半,负肩舆自山路先归夔州” (卷五) 。可证夔州派来的“迓兵”人数不少 11 。从这些记载可见南宋时官府对地方官的赴任之行是有所安排照应的。而陆游在路经所有的州府时都得到当地长官的宴请接待 (《入蜀记》中记载甚多,文繁不录) ,那些官员并非都是他的旧交,可见地方官府本有接待过路官员的责任。
其次,《入蜀记》中详细记载了作者乘舟旅行的过程,为后代读者提供了关于宋代长江航运的丰富资料。
一、陆游此行除了在临安时曾一度搭乘官船以外 12 ,一路上都是租船而行。《入蜀记》中的租船记载始于镇江,那正好是长江航行的始点:“(闰五月)二十日,迁入嘉州王知义船。” (卷一) 至二十九日又记云:“舟人以帆弊,往姑苏买帆,是日方至。” (卷一) 可见船主为了在长江上的长途航行,事先须作好充分的准备。这条船是一条载重量很大的“二千斛舟” (见卷三“七月二十八日”) ,一路平安无事。然而经过公安县后,陆游终于换了一条船:(九月)十七日,“日入后迁行李过嘉州赵青船,盖入峡船也。” (卷五) 原来过三峡必须换乘专门的“入峡船”。《入蜀记》中还具体记述了这种船的特征:“(九月)二十日,倒樯竿,立橹床。盖上峡惟用橹及百丈,不复张帆矣。百丈以巨竹四破为之,大如人臂。予所乘千六百斛舟,凡用橹六枝、百丈两车。” (卷五) 可惜这条“入峡船”并没有把陆游一行安全地送到夔州,“(十月)十三日,舟上新滩,由南岸上及十七八,船底为石所损。急遣人往拯之,仅不至沉。然锐石穿船底,牢不可动。盖舟人载陶器多所致。” (卷六) “十五日,舟人尽出所载,始能挽舟过滩,然须修治。遂易舟,离新滩,过白狗峡。” (卷六) 原来由于船主贪利多载货物,导致船底被礁石刺穿,陆游只得又一次换船,才过了新滩和白狗峡到达归州。陆游自镇江至夔州,竟三易其舟,才得到达,可见那时从水路入蜀是何等的艰险!
二、更为可贵的是,《入蜀记》中还详细描写了在长江上行舟的经过,包括舟子如何与险滩湍流搏斗,以及祭神、避险及旅客搭乘等细节,生动有趣。
在长江上行舟,舟子辛苦异常。“(八月)十四日……是日逆风,挽船自平旦至日昳,才行十五六里。” (卷四) “九月一日,始入沌,实江中小夹也。……两岸皆葭苇弥望,谓之百里荒。又无挽路,舟人以小舟引百丈,入夜才行四十五里。” (卷五) 用纤挽船逆流而上,一整天才前进十多里,更何况遇到连纤路也没有的地方,竟需要用小船来拉纤,这是何等的辛苦!然而更大的麻烦是险滩急流的威胁,所以舟子常常要向神灵祈求平安:“(九月)四日,平旦始解舟。舟人云:‘自此陂泽深阻,虎狼出没。未明而行,则挽卒多为所害。’是日早见舟人焚香祈神云:‘告红头须小使头:长年三老,莫令错呼错唤!’” (卷五) 至是月二十二日,“舟人祀峡神,屠一豨。” (卷五) 至十月三日,“舟人杀猪十余口祭神,谓之开头。” (卷五) 如此频繁地祭神,可见覆舟之险在舟子的心头投下的阴影有多么严重!
陆游也记载了舟子们的一些趣闻,例如下面两则:
(七月十一日)是日便风,击鼓挂帆而行。有两大舟东下者,阻风泊浦溆,见之大怒,顿足诟骂不已。舟人不答,但抚掌大笑,鸣鼓愈厉,作得意之状。 (卷二) (七月二十八日)至石壁下,忽昼晦,风势横甚。舟人大恐失色,急下帆趋小港。竭力牵挽,仅能入港系缆。同泊者四五舟,皆来助牵。 (卷三)
一写顺风行舟者与逆风行舟者的矛盾心态,一写舟子间的互相帮助,生动如画。此外如乘客搭船之事,在《入蜀记》中也有所记载:“(八月)二十九日早,有广汉僧世全、左绵僧了证来附从人舟。” (卷五) “(九月)十三日,泊柳子。夜过全、证二僧舟中,听诵梵语般若心经。” (卷五) 可见陆游在镇江所租王知义之船共有两艘,其一是给从人乘坐的,二僧来搭乘的就是“从人舟”。凡此种种,为后代读者展现了当时长江航运的许多细节性的画面,如果有学者要研究宋代航运情况的话,《入蜀记》实在是不可多得的绝佳史料。
首先,《入蜀记》记载了作者奉朝廷之命赶赴任所的经过,为后代读者提供了关于宋代官差旅行的丰富资料。
一、赶赴远处任所不必日夜兼程,赴官者可以从容为之。陆游从乾道五年(1169)年底接到任命,迟至次年闰五月才动身赴任。如果说这是因病而迁延,那么他已经上路之后仍然“行道迟迟”,走了五个多月方到达夔州,就只能说他并未把王命看得急如星火了。《入蜀记》中对陆游一路上的情形有详细的记载:他不但沿途访亲问友,而且每逢名胜古迹,都要停留数日,以尽观览之兴。例如他在闰五月十八日动身以后,至二十日已达临安,在临安逗留十日,省兄访友,游览西湖,至六月一日才离开。又如他于六月十七日抵镇江,又停留十日,到二十八日才渡江至瓜洲。其后他行经建康府、庐山、鄂州等地,也都停留五日以上。难怪他在此行途中不但写了《入蜀记》六卷,而且作诗九十多首,取得了丰硕的创作成果。二、远行赴官者的盘缠必须自筹,但是政府也提供一定的旅行便利。陆游入蜀,就是靠亲友的资助才凑足了路费 ⑩ 。但是当他上路之后,一路上也曾得到官府的照应。八月三日,陆游行至江州,“始得夔州公移” (卷三) ,也就是说夔州官府已有文书前来。至二十三日,陆游行至鄂州,“夔州迓兵来参” (卷四) ,即夔州方面已派士兵来迎接。九月十日,陆游行至石首县附近,“遣人先至夔” (卷五) ,所遣之人当即夔州派来迎接的士兵。九月二十一日,陆游在江陵府,“刘帅丁内艰,分迓兵之半,负肩舆自山路先归夔州” (卷五) 。可证夔州派来的“迓兵”人数不少 11 。从这些记载可见南宋时官府对地方官的赴任之行是有所安排照应的。而陆游在路经所有的州府时都得到当地长官的宴请接待 (《入蜀记》中记载甚多,文繁不录) ,那些官员并非都是他的旧交,可见地方官府本有接待过路官员的责任。
其次,《入蜀记》中详细记载了作者乘舟旅行的过程,为后代读者提供了关于宋代长江航运的丰富资料。
一、陆游此行除了在临安时曾一度搭乘官船以外 12 ,一路上都是租船而行。《入蜀记》中的租船记载始于镇江,那正好是长江航行的始点:“(闰五月)二十日,迁入嘉州王知义船。” (卷一) 至二十九日又记云:“舟人以帆弊,往姑苏买帆,是日方至。” (卷一) 可见船主为了在长江上的长途航行,事先须作好充分的准备。这条船是一条载重量很大的“二千斛舟” (见卷三“七月二十八日”) ,一路平安无事。然而经过公安县后,陆游终于换了一条船:(九月)十七日,“日入后迁行李过嘉州赵青船,盖入峡船也。” (卷五) 原来过三峡必须换乘专门的“入峡船”。《入蜀记》中还具体记述了这种船的特征:“(九月)二十日,倒樯竿,立橹床。盖上峡惟用橹及百丈,不复张帆矣。百丈以巨竹四破为之,大如人臂。予所乘千六百斛舟,凡用橹六枝、百丈两车。” (卷五) 可惜这条“入峡船”并没有把陆游一行安全地送到夔州,“(十月)十三日,舟上新滩,由南岸上及十七八,船底为石所损。急遣人往拯之,仅不至沉。然锐石穿船底,牢不可动。盖舟人载陶器多所致。” (卷六) “十五日,舟人尽出所载,始能挽舟过滩,然须修治。遂易舟,离新滩,过白狗峡。” (卷六) 原来由于船主贪利多载货物,导致船底被礁石刺穿,陆游只得又一次换船,才过了新滩和白狗峡到达归州。陆游自镇江至夔州,竟三易其舟,才得到达,可见那时从水路入蜀是何等的艰险!
二、更为可贵的是,《入蜀记》中还详细描写了在长江上行舟的经过,包括舟子如何与险滩湍流搏斗,以及祭神、避险及旅客搭乘等细节,生动有趣。
在长江上行舟,舟子辛苦异常。“(八月)十四日……是日逆风,挽船自平旦至日昳,才行十五六里。” (卷四) “九月一日,始入沌,实江中小夹也。……两岸皆葭苇弥望,谓之百里荒。又无挽路,舟人以小舟引百丈,入夜才行四十五里。” (卷五) 用纤挽船逆流而上,一整天才前进十多里,更何况遇到连纤路也没有的地方,竟需要用小船来拉纤,这是何等的辛苦!然而更大的麻烦是险滩急流的威胁,所以舟子常常要向神灵祈求平安:“(九月)四日,平旦始解舟。舟人云:‘自此陂泽深阻,虎狼出没。未明而行,则挽卒多为所害。’是日早见舟人焚香祈神云:‘告红头须小使头:长年三老,莫令错呼错唤!’” (卷五) 至是月二十二日,“舟人祀峡神,屠一豨。” (卷五) 至十月三日,“舟人杀猪十余口祭神,谓之开头。” (卷五) 如此频繁地祭神,可见覆舟之险在舟子的心头投下的阴影有多么严重!
陆游也记载了舟子们的一些趣闻,例如下面两则:
(七月十一日)是日便风,击鼓挂帆而行。有两大舟东下者,阻风泊浦溆,见之大怒,顿足诟骂不已。舟人不答,但抚掌大笑,鸣鼓愈厉,作得意之状。 (卷二) (七月二十八日)至石壁下,忽昼晦,风势横甚。舟人大恐失色,急下帆趋小港。竭力牵挽,仅能入港系缆。同泊者四五舟,皆来助牵。 (卷三)
一写顺风行舟者与逆风行舟者的矛盾心态,一写舟子间的互相帮助,生动如画。此外如乘客搭船之事,在《入蜀记》中也有所记载:“(八月)二十九日早,有广汉僧世全、左绵僧了证来附从人舟。” (卷五) “(九月)十三日,泊柳子。夜过全、证二僧舟中,听诵梵语般若心经。” (卷五) 可见陆游在镇江所租王知义之船共有两艘,其一是给从人乘坐的,二僧来搭乘的就是“从人舟”。凡此种种,为后代读者展现了当时长江航运的许多细节性的画面,如果有学者要研究宋代航运情况的话,《入蜀记》实在是不可多得的绝佳史料。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