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大家帮帮忙···帮我找篇文章的书评。长点的拜托了各位 谢谢

要鲁迅的《父亲的病》的书评,长点···谢谢谢谢~各位快点!我会万分感谢的... 要鲁迅的《父亲的病》的书评,长点··· 谢谢谢谢~各位快点!我会万分感谢的 展开
 我来答
猴倒第48
2014-08-30 · 超过65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3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27万
展开全部
周伯宜的病 鲁迅先生的牌位最近又被一些反中医人士抬了出来,因为一提起他和中医的关系,许多人就会想起《呐喊自序》:“我有四年多,曾经常常,——几乎是每天,出入于质铺和药店里,在侮蔑里接了钱,再到一样高的柜台上给我久病的父亲去买药。回家之后,又须忙别的事了,因为开方的医生是最有名的,以此所用的药引也奇特:冬天的芦根,经霜三年的甘蔗,蟋蟀要原对的,结子的平地木,……多不是容易办到的东西。然而我的父亲终于日重一日的亡故了。”因此他又说:“所谓中医,不过是一些有意或无意的骗子罢了。”再看《父亲的病》:芦根和经霜三年的甘蔗,他就从来没有用过。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 辛辣吧?不愧为吾国第一刀笔吏!相信学中医的人看到此处都会为之耳热。 鲁迅的父亲周伯宜于1893年冬―病不起至1895年秋冬病势日加严重,直至1896年10月12日(农历9月6日)去世,终年三十七岁,属于中道夭亡。他到底死于什么病呢?那么,我们现在可以从《越医汇讲》里窥探一下究竟为什么不能治愈。并结合《鲁迅在绍兴》、《三人行——鲁迅许广平和朱安》、《鲁迅在绍兴踪迹掇拾》中有关线索,来谈一下周伯宜的疾病。 鲁迅的祖父周介孚在京做翰林期间,一直有一个心愿。就是希望儿子和侄儿有一天也能成为翰林,他要乞求光绪皇帝为周家亲笔写下“父子叔侄翰林”六字做成匾额,悬挂乡里好光宗耀祖。他有些等不及了------我们来看事情的起因 :1893年秋,鲁迅祖父周介孚因贿赂科场主考官案发入狱。其父周伯宜(另有同宗族四人亦在此案)在杭州乡试,与案情有涉,故被拘捕审讯,后又被革去秀才,精神情志上蒙受了沉重打击,一时郁怒成疾,无处发泄,便借酒浇愁。怒本伤肝,加之酒精对肝的损害,日久,则肝脏失其条达疏泄之性,则气血尽滞。谚云“病重不避酒,神仙也难医。”而周伯宜在生病期间从不禁忌,造成病况每下。用鲁迅父亲的感受说:好象一匹布紧裹着身体一样难受。由于疼痛不止,有人劝他服鸦片救急,渐渐地有些非此不能止痛了。根据分析所得,周伯宜所患主要是西医所言之肝硬化(肝癌?)、俗称膨胀病,中医称单腹胀。 有冯医生用生姜、竹叶;有姚医生用芦根、甘蔗(经霜三年);有何医生用蟋蟀(一定要原配吗?)、平地木及败鼓皮等,皆为肝病用药。生姜、竹叶化气利湿,芦根、甘蔗养阴利湿,平地木养血平肝,蟋蟀利水消肿,败鼓皮丸专疗膨胀。因此在治疗用药上是切合病机,对症下药,兼顾实脾,并没有失误。只是膨胀病本是难治之症,素来棘手,其实“膨胀难医”说得就是“心病难医”这一层面的意思。记得我小时候,邻人有一男性,四十岁左右,因受了支书欺侮后生气病倒,先是饭量下减,后来胸腹部越来越大。四处寻医未果,终于不治而死。鲁迅的父亲也是这种情况,由于鲁迅对父亲的死带着切肤之痛的私怨,所以他在日后文中鞭挞曾为父亲治病的越中名医何廉臣,并逆其名以“陈莲河”的谐音进行无情的嘲讽,这无疑是鲁迅少不谙事、不知医的一个过失;也是他内心在承受了世俗太多白眼后的一种本能反击。 那么年纪轻轻的周伯宜,病就真的没治了吗?答案还是有的,只是这“有”跟没有一样。心病还需心药医,七情所致之病还是要从七情入手。假设——说的是假设——朝中有人疏通关节,一道圣旨直下绍兴,为周氏家族平“冤”昭雪,祖父周介孚官复原职,一时家声重振。那么父亲周伯宜的心情将大大为之改善,只要还没有病入膏肓,稍加调理,沉疴一扫也不是没有可能。 据周海婴《鲁迅与我七十年》中记载,晚年的鲁迅对中医已有了比较客观公正的认识。海婴自幼多病,许多次鲁迅都是用中草药的验方为他治疗。比如用芥末粉外敷胸背以减轻他的哮喘症状等等,效果也都不错。 附加一段西医对该病的认识:周伯宜最初的症状是突然口吐狂血,这血是从胃中呕出,从西医理论讲就是由于肝硬化,门脉高压造成胃底静脉曲张,暴怒以及酒的刺激导致胃底血管破裂。吐血量大,造成贫血,而肝病日久也可致贫血,血浆浓度低可出现水肿;更主要的是门脉高压,下腔静脉受阻,造成下肢浮肿,后逐渐加重,漫肿到小腿,再到胸腔,连呼吸也感到困难;肝硬化日久不愈,导致肝癌,再加严重腹水也可造成全身胀急疼痛。这里用西医解释的用意,是想叫反中医人士们看一下,时至今日,西医是否能治疗此病?鲁迅本人也在仙台学过两年医,应该对父亲的病有了一个详实的了解。他后来弃医从文,虽说有自己的一套理由,大概究其内心深处,未必不是对西医也开始怀了绝望吧。 我能找到的就只有这了,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云雀恭弥丶189
2014-08-30 · TA获得超过105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3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51万
展开全部
《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记述鲁迅儿童时期在故乡的生活片段,展现了当时的人情世态和社会风貌,是了解少年鲁迅的可贵篇章。 在《朝花夕拾》里读到了青年的鲁迅有份深藏不露的志气。《父亲的病》里写到,在父亲因庸医愚昧而去世后,为避开那无聊的流言,也为了母亲,鲁迅毅然到陌生的他乡求学。在日本留学时,为了救国图存,毅然谢绝了藤野先生的极力挽留,又放弃自己的专业,孤独地投入艰难的文艺运动------虽然这一切在文中都只是轻描淡写,但是蕴藏在字里行间的那股无形的爱国热情,把每一位读者的心都点燃了,这是在许多作家作品中都找不到的感觉。难怪一位日本学者说:“纵使日本有一千个川端康成,也比不上中国,因为中国有位鲁迅。” 人生阅历的疏密、时代氛围的错落,造就了不同时代不同人的思想。过多的“斗士”形象的渲染,让人过多的感受到鲁迅的“冷峻”,就像最常见的那尊他的胸像。当我们忘记鲁迅身上的光环,或者忘记鲁迅,细细品读《朝花夕拾》,就会发现一个“冷峻”外的鲁迅。从而发现鲁迅内心深处的一片净土。正是在这片净土上,散发着鲁迅许多人性的灵光,使他的文章洋溢出浓浓暖意。 说实话,你这个的确很难找,只找到了这些,希望对你有帮助 QQ:867585183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