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问题...求解 5

下列城市与所在河流流域组合搭配不正确的是a仰光——伊洛瓦底江b曼谷——萨尔温江c万象——湄公河d河内——红河... 下列城市与所在河流流域组合搭配不正确的是
a仰光——伊洛瓦底江 b曼谷——萨尔温江
c万象——湄公河 d河内——红河
展开
 我来答
慎平梅
2014-05-30 · 超过73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35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68.1万
展开全部
中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和问题

土地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主要空间场所,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人类需求的增加,土地资源紧缺的状况也日益严重。面对这种局面,认真研究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潜力和存在的问题,从而制定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对策,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一、中国土地资源的特征

1.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量少 中国国土地面积144亿亩。其中,耕地约20亿亩,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9%,林地18.7亿亩,占12.98%,草地43亿亩,占29.9%,城市、工矿、交通用地12亿亩,占8.3%,内陆水域4.3亿亩,占2.9%,宜农宜林荒地约19.3亿亩,占13.4%。

我国耕地面积居世界第4位,林地居第8位,草地居第2位,但人均占有量很低。世界人均耕地0.37公顷,我国人均仅0.1公顷,人均草地世界平均为0.76公顷,我国为0.35公顷。发达国家1公顷耕地负担1.8人,发展中国家负担4人,我国则需负担8人,其压力之大可见一斑,尽管我国已解决了世界 1/5人口的温饱问题,但也应注意到,我国非农业用地逐年增加,人均耕地将逐年减少,土地的人口压力将愈来愈大。

2.类型多样、区域差异显著 我国地跨赤道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和寒温带,其中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合计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71.7%,温度条件比较优越。从东到西又可分为湿润地区(占土地面积32.2%)、半湿润地区(占17.8%)、半干旱地区(占19.2%)、干旱地区(占30.8%)。又由于地形条件复杂,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等各类地形交错分布,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土地资源类型,区域差异明显,为综合发展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3.难以开发利用和质量不高的土地比例较大 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土地是难以开发利用的。在全国国土总面积中,沙漠占7.4%,戈壁占5.9%,石质裸岩占4.8%,冰川与永久积雪占0.5%,加上居民点、道路占用的8.3%,全国不能供农林牧业利用的土地占全国土地面积的26.9 %。

此外,还有一部分土地质量较差。在现有耕地中,涝洼地占4.0%,盐碱地占6.7%,水土流失地占6.7%,红壤低产地占12%,次生潜育性水稻土为6.7%,各类低产地合计5.4亿亩。从草场资源看,年降水量在250mm以下的荒漠、半荒漠草场有9亿亩,分布在青藏高原的高寒草场约有20亿亩,草质差、产草量低,约需60-70亩,甚至100亩草地才能养1只羊,利用价值低。全国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每公顷只有79m3,为世界平均110m3的71.8%。

二、土地资源利用类型

由于我国自然条件复杂,土地资源类型多样,经过几千年的开发利用,逐步形成了现今的各种多样的土地利用类型。土地资源利用类型一般分为耕地、林地、牧地、水域、城镇居民用地、交通用地、其他用地(渠道、工矿、盐场等)以及冰川和永久积雪、石山、高寒荒漠、戈壁沙漠等。按《世界资源,1983》一的可比资料,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土规模较大的国家相比,农业用地比重偏小(表1)

表1 各国农业用地所占百分比(%)

从土地利用类型的组合看,我国东南部与西北部差异显著,其界线大致北起大兴安岭,向西经河套平原、鄂尔多斯高原中部、宁夏盐池同心地区,再延伸到景泰、永登、湟水谷地,转向青藏高原东南缘。东南部是全国耕地、林地、淡水湖泊、外流水系等的集中分布区,耕地约占全国的90%,土地垦殖指数较高,西北部以牧业用地为主,80%的草地分布在西北半干旱、干旱地区,垦殖指数低。

水土资源组合的不平衡也很明显,长江、珠江、西南诸河流域以及浙、闽、台地区的水量占全国总水量的81%,而这些地区的耕地仅占全国耕地的35.9%。黄河、淮河及其它北方诸河流域水量占全国水量的14.4%,而这些半湿润、半干旱区需用灌溉的耕地却占全国耕地的58.3%(表2)西部干旱、半干旱区,水资源总量只占全国水量的4.6%。

表2 我国水土资源统计

耕地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东北、华北和长江中下游三大平原所在的14个省市,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的59%。水田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约占全国水田总面积的93%,旱地分布遍及全国,但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占全国旱地总面积的85%,其中以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最为集中,占全国旱地总面积60%左右。

全国林地面积1152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12.98%,林木蓄积量105.72亿立方米,森林集中分布在东北和西南地区,面积占全国的50%,蓄积量占75%。而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华北、中原、长江下游地区,森林资源却很少,只占全国森林面积的4%。

草地主要分布在降水量少于400毫米的北部和西部地区,面积约43亿亩。其中可利用的约33亿亩。北部草地呈带状分布,草原面积约占30%,荒漠地带约占64%,其余为山地草场。南方草山草坡约有10亿亩。

三、土地质量与潜力

我国土地生产潜力、地区间差异很大。东部湿润半湿润地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而生物生产量却占全国的90%,并且集中了我国90%以上的耕地、林地和产肉量,95%以上的人口。1km2已承载225人。以光、热、水资源作为指标的气候生产潜力的估算表明,东部大面积的平均产量还只有气候潜力的20—40%,尚有较大的发展潜力。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干旱缺水,水资源总量只占全国的4.6%,年生物生产量还不到全国的10%,生产能力低,土地的承载能力也仅为全国承载能力的4.3%。

根据计算,20亿亩的现实生产力(生物生产量)约占总农业用地的3/4;林草用地合计约60亿亩,而现实生产力却仅占农业用地的1/4,产值仅占1/10,不仅粮、棉、油全靠耕地提供,而且全国产肉量的96.2%也由耕地生产的饲料转化,农村用材亦大部分依赖于农由林网和农区绿化。据计算,到本世纪末,耕地的生物生产量将达23×108吨,占农林牧用地总生产量的68%,林草地仅占32%。到2025年,耕地生物量仍占70%。因此,不难看出,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20亿亩的耕地都是我国国土资源的精华所在,保护耕地资源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国策。

1.据《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量测结果,在现有耕地中,质量好的一等耕地约占全国总耕地的41.6%;对农业利用有一定限制、质量中等的二等耕地面积约占34.5%;对农业利用有较大限制、质量差的三等耕地约占20.3%,不宜农用而需退耕者3.3%。据统计资料推算,如果以播种面积(统计数字)亩产150千克为一个台阶计算,那末150千克以下的低产田占21.0%,高于300千克的高产田占22.5%,150—300千克的中产田则占56.5%。由此可得以下几点结论:

l)中产田面积最大,而且其产量(占56.5%)和县份(占56%)都占一半以上。

2)中产田大体包括两种土地,一是土地质量好的,无限制因素的一等耕地。由于投入少、管理粗放,产量未达到应有的水平。这类耕地约有2000万亩,只要增加投入,加强管理,产量将会很快提高。二是有轻度限制因素的二等耕地,以轻度洪涝、轻度盐碱、轻度水土流失地和缓坡地为主。其中排水限制占24%,侵蚀、坡度限制占17.5%,盐碱限制占13.5%。这类耕地可以按其适宜性调整作物生产布局,或采取简单改良措施,消除其限制因素。

中产田的增产效益比高产田与低产田高。高产田再高产,由于报酬递减,效益不会太高。以1985年统计资料看,在高产田中亩产300—350千克的占高产田面积约63.64%,350—450千克的占34.48%,450千克以上的占1.87%。产量越高,比重越少,增产的难度愈大。低产田多为陡坡地、干旱、瘠薄地、风沙地、重盐碱、重涝渍地,是具有严重限制因素的耕地。改造低产田需要大量投资。

由此可见,当前应主攻中产田,改造二等地,达到大面积增产与均衡增产的目的。与此同时要巩固提高高产田,有计划地改造低产田。

2.全国农用后备土地资源约5亿亩,按其质量评价,其中一等荒地仅占3.1%,二等荒地占49%,三等荒地占47.9%,包括盐碱地、沼泽地、红黄壤山丘、高寒地、干旱地和沿海滩涂等。且大多地处边远,交通不便,开垦所需投资较大,要经大力改造后才能使用。

宜农荒地主要分布在35°N以北地区,以三江平原,松嫩平原,东北山区的山间谷地及山前丘陵,内蒙古东部,河西走廊,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伊犁河流域等,这些地区的荒地面积约占全国荒地面积的80%。

宜农荒地既可以开垦用于农耕,也适于发展牧业与林业,必须因地制宜,合理利用,以免引起农、林、牧争地的矛盾。宜农荒地中约有40%为天然草地,主要适于开垦种植饲草饲料,将天然草地转变为人工牧草地。另外,约有16—20%的宜农荒地分布在南方各省山丘地区,主要适宜发展木本油料和茶、桔等作物。

3.我国西部牧区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一半,但草原牧区土地生产力低,平均每亩草场仅产肉0.15千克。如以牧草加上农作物秸杆,农副产品的剩余部分作为饲料量计算,则西部的饲料量仅占全国的11%,产肉量占4.9%。西部牧区草场不仅生产力低,而且普遍过牧超载,导致草原退化与土地沙化。因此,草原牧区当前不宜大幅度增加载畜量,而应休养生息,严格地控制牲畜数量。

饲草资源开发潜力,一是加强草原管理,使4亿亩退化草场恢复到原有生产水平,估计每亩可增产干牧草30千克;二是改良草场,建设人工、半人工草场,通过开辟水源,消除毒草,建立科学的放牧管理制度,规定合理的载畜量;三是开发缺水草场。据调查,全国牧区约有3—4.5亿亩缺水草场,平均利用率仅有30—40%,经过开发水源,可扩大利用率;四是合理开发利用南方草山草坡,南方山地草场牧草生长期长,产量高,目前利用不到20%,具有很大潜力。

4.我国林业用地为37亿亩,其中森林面积为18.7亿亩。森林中中幼林占10亿亩左右。

据林业部资料,目前有21个林业局可采森林资源已基本枯竭,按现有生产水平继续下去,到本世纪末将有近70%的林业局可采森林将全部采完,而南方集体林区乱砍滥伐更为严重,形势十分严峻。因此,无论从保护生态环境,还是供给木材角度看,对林业建设与林地布局都有必要进行战略调整。即在继续搞好平原、城市绿化和三北防护林体系的同时,把林业建设的战略重点尽快转向山区。这不仅是因为我国山区面积大,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角度,需要如此;而且由于山区多属江河上游,或是平原农区屏障,对于从总体上改善生态环境,涵养水源,庇护农田、草场,都至关重要。从全国土地资源特点分析,东北、西南两个老林区恢复资源需时较长,应抓紧筹建新的林区。要重视南方亚热带山丘的开发,那里山丘面积占土地面积的80%,近 2/3为海拔1000以下的低山丘陵,热量丰富,水分充沛,土壤比较肥沃,土地生产力高,林木生长快,适宜树种多,造林及封山育林均易奏效,发展林业条件优越。因此,应集中力量,加速建设,力求在本世纪末成为国家最大的用材林、经济林基地,以避免到时可能出现森林资源青黄不接的问题。

应加强中幼林抚育,改造低产林、改造更新疏林、灌木林(全国约7亿亩),及时进行迹地更新,保持水土,永续利用。

全国后备林地约10亿亩,主要分布在东北和南方丘陵山区。经过造林绿化,预计到本世纪末,森林覆盖率可达17%。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