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眉目。各类文章的标题,样式繁多,但无论是何种形式,总要以全部或不同的侧面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主旨。毕业论文的标题一般分为总标题、副标题、分标题几种。
(一)总标题
总标题是文章总体内容的体现。常见的写法有:
①揭示课题的实质。这种形式的标题,高度概括全文内容,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它具有高度的明确性,便于读者把握全文内容的核心。诸如此类的标题很多,也很普遍。如《关于经济体制的模式问题》、《经济中心论》、《县级行政机构改革之我见》等。
②提问式。这类标题用设问句的方式,隐去要回答的内容,实际上作者的观点是十分明确的,只不过语意婉转,需要读者加以思考罢了。这种形式的标题因其观点含蓄,容易激起读者的注意。如《家庭联产承包制就是单干吗?》、《商品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经济吗?》等。
②交代内容范围。这种形式的标题,从其本身的角度看,看不出作者所指的观点,只是对文章内容的范围做出限定。拟定这种标题,一方面是文章的主要论点难以用一句简短的话加以归纳;另一方面,交代文章内容的范围,可引起同仁读者的注意,以求引起共鸣。这种形式的标题也较普遍。如《试论我国农村的双层经营体制》、《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条条与块块的关系》、《战后西方贸易自由化剖析》等。
④用判断句式。这种形式的标题给予全文内容的限定,可伸可缩,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文章研究对象是具体的,面较小,但引申的思想又须有很强的概括性,面较宽。这种从小处着眼,大处着手的标题,有利于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的拓展。如《从乡镇企业的兴起看中国农村的希望之光》、《科技进步与农业经济》、《从“劳动创造了美”看美的本质》等。
⑤用形象化的语句。如《激励人心的管理体制》、《科技史上的曙光》、《普照之光的理论》等。
标题的样式还有多种,作者可以在实践中大胆创新。
(二)副标题和分标题
为了点明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对总标题加以补充、解说,有的论文还可以加副标题。特别是一些商榷性的论文,一般都有一个副标题,如在总标题下方,添上“与××商榷”之类的副标题。
另外,为了强调论文所研究的某个侧重面,也可以加副标题。如《如何看待现阶段劳动报酬的差别——也谈按劳分配中的资产阶级权利》、《开发蛋白质资源,提高蛋白质利用效率——探讨解决吃饭问题的一种发展战略》等。
设置分标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清晰地显示文章的层次。有的用文字,一般都把本层次的中心内容昭然其上;也有的用数码,仅标明“一、二、三”等的顺序,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要紧扣所属层次的内容,以及上文与下文的联系紧密性。
对于标题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三点:一要明确。要能够揭示论题范围或论点,使人看了标题便知晓文章的大体轮廓、所论述的主要内容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不能似是而非,藏头露尾,与读者捉迷藏。二要简炼。.论文的标题不宜过长,过长了容易使人产生烦琐和累赘的感觉,得不到鲜明的印象,从而影响对文章的总体评价。标题也不能过于抽象、空洞,标题中不能采用非常用的或生造的词汇,以免使读者一见标题就如堕烟海,百思不得其解,待看完全文后才知标题的哗众取宠之意。三要新颖。标题和文章的内容、形式一样,应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做到既不标新立异,又不落案臼,使之引人入胜,赏心悦目,从而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目录
一般说来,篇幅较长的毕业论文,都没有分标题。设置分标题的论文,因其内容的层次较多,整个理论体系较庞大、复杂,故通常设目录。
设置目录的目的主要是:
1.使读者能够在阅读该论文之前对全文的内容、结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便读者决定是读还是不读,是精读还是略读等。
2.为读者选读论文中的某个分论点时提供方便。长篇论文,除中心论点外,还有许多分论点。当读者需要进一步了解某个分论点时,就可以依靠目录而节省时间。
目录一般放置在论文正文的前面,因而是论文的导读图。要使目录真正起到导读图的作用,必须注意:
1.准确。目录必须与全文的纲目相一致。也就是说,本文的标题、分标题与目录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2.清楚无误。目录应逐一标注该行目录在正文中的页码。标注页码必须清楚无误。
3.完整。目录既然是论文的导读图,因而必然要求具有完整性。也就是要求文章的各项内容,都应在目录中反映出来,不得遗漏。
目录有两种基本类型:
1.用文字表示的目录。
2.用数码表示的目录。这种目录较少见。但长篇大论,便于读者阅读,也有采用这种方式的。
三、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是全文内容的缩影。在这里,作者以极经济的笔墨,勾画出全文的整体面目;提出主要论点、揭示论文的研究成果、简要叙述全文的框架结构。
内容提要是正文的附属部分,一般放置在论文的篇首。
写作内容提要的目的在于:
1.为了使指导老师在未审阅论文全文时,先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大体上的了解,知道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研究的主要逻辑顺序。
2.为了使其他读者通过阅读内容提要,就能大略了解作者所研究的问题,如果产生共鸣,则再进一步阅读全文。在这里,内容提要成了把论文推荐给众多读者的“广告”。
因此,内容提要应把论文的主要观点提示出来,便于读者一看就能了解论文内容的要点。论文提要要求写得简明而又全面,不要罗哩罗嗦抓不住要点或者只是干巴巴的几条筋,缺乏说明观点的材料。
内容提要可分为报道性提要和指示性提要。
报道性提要,主要介绍研究的主要方法与成果以及成果分析等,对文章内容的提示较全面。
指示性提要,只简要地叙述研究的成果(数据、看法、意见、结论等),对研究手段、方法、过程等均不涉及。毕业论文一般使用指示性提要。举例如下: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固然应服从上级规划部署的全局,但主要的着眼点应放在对下负责,对本地的经济发展,对本地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负责,这才是发展全局经济的前提,从而也自然在根本上符合对上负责。
●变部门“齐抓共管”企业为共同服务于企业,应成为部门工作的主要重点。(摘自《政府在市场经济中
如何定位》一文的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的写作要求可以概括为“全、精、简、实、活”。具体说来:
1.内容提要要求具有完整性。即不能把论文中所阐述的主要内容(或观点)遗漏。提要应写成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
2.重点要突出。内容提要须突出论文的研究成果(或中心论点)和结论性意义的内容,其他各项可写得简明扼要。
3.文字要简炼。内容提要的写作必须字斟句酌,用精练、概括的语言表述,每项内容不宜展开论证说明。
4.陈述要客观。内容提要一般只写课题研究的客观情况,对工作过程、工作方法以及研究成果等,不宜作主观评价,也不宜与别人的研究作对比说明。一项研究成果的价值,自有公论,大可不必自我宣扬。因而,实事求是也是写作内容提要的基本原则。
5.语言要生动。提要既要写得简明扼要,又要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在词语润色、表达方法和章法结构上要尽可能体现文彩,以求唤起读者阅读正文的欲望。
四、正文
正文包括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这是毕业论文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它章节有专门详细论述,这里不再重复。
五、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又叫参考书目,它是指作者在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所查阅参考过的著作和报刊杂志,它应列在毕业论文的末尾。列出参考文献有三个好处:一是当作者本人发现引文有差错时,便于查找校正。二是可以使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的教师了解学生阅读资料的广度,作为审查毕业论文的一种参考依据。三是便于研究同类问题的读者查阅相关的观点和材料。
当然,论文所列的参考文献必须是主要的,与本论文密切相关的,对自己写成毕业论文起过重要参考作用的专著、论文及其它资料。不要轻重不分,开列过多。
列出的参考文献一般要写清书名或篇名、作者、出版者和出版年份。
初中政治论文的写作方法
一、存在问题及对策
1欠新”。主要表现在立意不新,见解不新,取材不新,写不出时代信息,也没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使小论文看去“一般化”,没有特色,缺乏新的感觉。为此,要注意1立意要新。新意从何而来?来自时代的洪流,来自现实的生活。所以应从现实生活中,从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中作认真的调查,深入的分析
2见解要新。文章论述的角度要新,不落俗套。不照搬他人说法,防止“老生常谈”的做法,力求自己的独到见解给人以新的启示。例如:春游是许多学生参加过的集体活动。以春游为题的小论文一般是以歌颂祖国美好河山,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为主题的。如换一个新的角度,作者从春游中学生花钱大手大脚出发,作深入调查,分析钱的来源,以及为什么要花这么多钱。从表面现象发掘问题的本质,并提出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杜绝奢侈之风,使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在青少年一代的身上继承、发扬。这一见解就与众不同,就能给人以新的启示。
3取材要新。文章所用材料要从新近发生的各种社会现象选取。特别是人们关心的热点问题,热门话题或能引发人们思考,但又不易被人们关注的给人以启迪的新材料
2欠精”。主要表现在:选用材料太多,论文越定越长,与“短小精悍”的要求背道而驰。对此,应注意
1论文的题目要小,要具体。有些同学写的论文题目太大,例如《理论联系实际》、《论经济体制改革》、《论人生价值》等,同学们的水平有限,题目过大,选用材料多了,文章篇幅就太长,写少了就显得空洞,难以说明问题,很难符合小论文的要求。因此,题目不要过大,选取其中一方面讲就可以了。如《良药也可以不苦口》、《驳孟母三迁》等,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力求以小见大
2选票要精。写小论文必须要有丰富而又真实确凿的材料。但这么多的材料又不能都搬上去。否则,一个材料连着一个材料,就如记流水帐一样,既长又没新意。因此,要对这些丰富而又确凿的材料进行去粗取精的处理。所选用的材料要紧扣文章观点,富有代表性,既典型又生动,这样才会写好小论文。
文章字词要精练,小论文写作要认真,不能马虎应付。文中的每一句话,都要面向主题,不能东拉西扯,不着边际,以至离题万里。不少同学起好初稿后,就如释重负一样,丢到一边,不看也不修改,抄好了就交给老师,或者是为了凑足一定的字数而短话长说。这样的小论文质量肯定不高。为此,写好初稿后,要多看几遍,反复修改,仔细推敲,把多余的话删去,病句错句改正过来
3欠融”。事理脱节,即事实材料和理论挂不上勾,谈不拢。写小论文要求一事一议,整理交融;层次清楚,说明力强。所谓“事”即事实,事例;所谓“理”即指哲学、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一般来说,要克服以下三种毛病
1重“事实”轻“理论”。有些同学写小论文时一头栽进事例的堆子里,整篇文章象记流水帐一样罗列了不少例子、材料。从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董存瑞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叔叔……有时看起来好象很生动,但文章缺乏基本理论的分析,这就失去了小论文的特点,使人看了不得要领,甚至不知所云,给人一种花言巧语而又空洞无物的感觉。为此对所掌握的材料要进行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透彻分析,选取典型的例子,把例子的道理讲清楚,使小论文的主题鲜明,给人以启迪。
重“理论”轻“事实”。有些同学觉得既然是小论文,似乎总是“理论性”越强越好。文章引经据典,洋洋洒洒。道理讲一大堆,但缺少例子印证,以至从理论到理论,空话套话连篇,结果是文章缺乏说明力。对此,要明白事实胜于雄辩的道理,选取有说服力的例子,让事实说话,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理论与例子衍接生,做不到事理交融。事理交融是指理论和事实有机联系,摆事实,讲道理,即能够准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恰如其分地分析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同学写小论文,普遍有一个通病:先写一段理论,然后公式化地加上一个例子;或先写一个例子,后面再例行公事地加上一段理论,就象水和油混在一起一样“层次分明”。不能做到事理水乳交融。要克服这一毛病,应注意事理的统一,通过例子引出道理,或运用道理分析例子,光讲例子或光讲道理都不行。一篇好的小论文,应当既有生动实在的例子,又有作者自己的见解,在摆事实中讲道理,把讲道理渗透于摆事实中,夹叙夹议,叙议结合,做到事理交融
二、写政治小论文的几点体会1要热爱生活。“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一个热爱生活,对生活轻描淡写,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人,是写不出引人入胜的小论文来的。热爱生活,就是要求同学们关心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火热的社会生活中寻找生命之源,创作之源。不能整天愤世疾俗、怨天尤人,埋怨生不逢时,带着变色镜看社会。这不仅是一个生活态度问题,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立场问题,直接关系到立意如果生活上没有上进心,思想境界不高,立意也就不会高。倘若立意不高或不正确,再华丽的辞藻又有什么用?在当今时代应该歌颂社会的主旋律,当然不是说不能触及个别丑恶的现象.要学会从社会生活中摄取材料,充分占有材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材料既是形成观点的基础,又是表现观点的支柱。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蕴藏着无比丰富的写作原料的矿藏,它是小论文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当然并不是说材料越多越受欢迎,但缺乏材料绝对写不出令人信服的小论文
3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从生活中提炼主题。“意在笔先”,“留心处处皆学问”。同样生活在一个学校里,有的同学写出来了,有的写不出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观察、缺乏感受、缺乏思考。任何一篇有见地的政治小论文,从议题的选定,主题的确立,到谋篇成文,都基于对现实生活的深刻的理解、冷静的分析,周密的论证,正确的立意。只有走进生活深处,用全身心去观察体验,才能做到所见者深,所知者深。尤其要善于感受到别人感受不到的东西,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一个人的感受越深刻、越独特,小论文的个性就愈鲜明,价值就越高。初学写作的人,应该从自己周围熟悉的东西写起,扬长避短,从自己生活基础最丰厚的地方选取写作材料,根据表现、论证主题的需要选择材料。选择真实可靠、准确无误的材料,选择那些能够深刻提示事物本质,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强大说明力的典型、新颖、生动的材料,才能及时按住时代脉博。防止出现罗列事实、堆彻材料的现象。荣获“知国情、爱中华”全国征文大赛一等奖的《家乡变化启示录》就是作者深入调查了解家乡的变化之后有感而发的。作者没有停留在对家乡的朴素感情,而是深挖细掘,寻找变化的根据,并敏锐地发现了发展中国家农村存在的问题,把对家乡的爱上升到对社会主义祖国,对党的富民政策的深沉的热爱。另一篇《邹蕴,你真走运》的小作者是在观察了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的一组感人镜头而生发的感想。可见小作者确是生活的有心人,很善于捕捉生活的瞬间,并加以升华,让瞬间变为永恒。有不少小论文是从“我”的独特视角来审视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的,突出了一个“小”字,以小见大。
如何写好论文结构式摘要
关键词] 论文结构 摘要
健康网讯: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编辑部
目前科技期刊的论文摘要均要求按结构式摘要的格式书写,即明确写出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部分。针对部分作者在摘要写作中存在的不足,对文摘编写详细说明如下,以供写作时参照。
目的:简介研究背景或目的,用一、两句话概括,不要简单重复文题中已有的信息。
方法:简述研究所用原理、条件、材料、对象和方法,并说明有无对照、病例或实验次数。
结果:实验的、研究的结果、数据,所得数据需经统计学处理。
结论:结果的分析、比较、评价、应用,并说明得到何种启发或提出问题及展望。
在摘要的写作中应注意的问题:①客观如实地反映所做的研究或工作,不加作者的主观见解、解释或评论;②着重反映新内容和作者特别强调的观点;③排除在本学科领域已成常识的内容;④用第三人称的写法,应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记述方式,而不使用“本文”、“我们”、“作者”等作为主语;⑤采用规范化名词术语(包括地名、机构名和人名);⑥缩略语、略称、代号,除非本专业读者能清楚理解,否则首次出现时不论中、英文均应给出全称;⑦应采用国家颁布的法定计量单位;⑧注意正确使用简化字和标点符号。
标题是文章的眉目。各类文章的标题,样式繁多,但无论是何种形式,总要以全部或不同的侧面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主旨。毕业论文的标题一般分为总标题、副标题、分标题几种。
(一)总标题
总标题是文章总体内容的体现。常见的写法有:
①揭示课题的实质。这种形式的标题,高度概括全文内容,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它具有高度的明确性,便于读者把握全文内容的核心。诸如此类的标题很多,也很普遍。如《关于经济体制的模式问题》、《经济中心论》、《县级行政机构改革之我见》等。
②提问式。这类标题用设问句的方式,隐去要回答的内容,实际上作者的观点是十分明确的,只不过语意婉转,需要读者加以思考罢了。这种形式的标题因其观点含蓄,容易激起读者的注意。如《家庭联产承包制就是单干吗?》、《商品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经济吗?》等。
②交代内容范围。这种形式的标题,从其本身的角度看,看不出作者所指的观点,只是对文章内容的范围做出限定。拟定这种标题,一方面是文章的主要论点难以用一句简短的话加以归纳;另一方面,交代文章内容的范围,可引起同仁读者的注意,以求引起共鸣。这种形式的标题也较普遍。如《试论我国农村的双层经营体制》、《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条条与块块的关系》、《战后西方贸易自由化剖析》等。
④用判断句式。这种形式的标题给予全文内容的限定,可伸可缩,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文章研究对象是具体的,面较小,但引申的思想又须有很强的概括性,面较宽。这种从小处着眼,大处着手的标题,有利于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的拓展。如《从乡镇企业的兴起看中国农村的希望之光》、《科技进步与农业经济》、《从“劳动创造了美”看美的本质》等。
⑤用形象化的语句。如《激励人心的管理体制》、《科技史上的曙光》、《普照之光的理论》等。
标题的样式还有多种,作者可以在实践中大胆创新。
(二)副标题和分标题
为了点明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对总标题加以补充、解说,有的论文还可以加副标题。特别是一些商榷性的论文,一般都有一个副标题,如在总标题下方,添上“与××商榷”之类的副标题。
另外,为了强调论文所研究的某个侧重面,也可以加副标题。如《如何看待现阶段劳动报酬的差别——也谈按劳分配中的资产阶级权利》、《开发蛋白质资源,提高蛋白质利用效率——探讨解决吃饭问题的一种发展战略》等。
设置分标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清晰地显示文章的层次。有的用文字,一般都把本层次的中心内容昭然其上;也有的用数码,仅标明“一、二、三”等的顺序,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要紧扣所属层次的内容,以及上文与下文的联系紧密性。
对于标题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三点:一要明确。要能够揭示论题范围或论点,使人看了标题便知晓文章的大体轮廓、所论述的主要内容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不能似是而非,藏头露尾,与读者捉迷藏。二要简炼。.论文的标题不宜过长,过长了容易使人产生烦琐和累赘的感觉,得不到鲜明的印象,从而影响对文章的总体评价。标题也不能过于抽象、空洞,标题中不能采用非常用的或生造的词汇,以免使读者一见标题就如堕烟海,百思不得其解,待看完全文后才知标题的哗众取宠之意。三要新颖。标题和文章的内容、形式一样,应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做到既不标新立异,又不落案臼,使之引人入胜,赏心悦目,从而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目录
一般说来,篇幅较长的毕业论文,都没有分标题。设置分标题的论文,因其内容的层次较多,整个理论体系较庞大、复杂,故通常设目录。
设置目录的目的主要是:
1.使读者能够在阅读该论文之前对全文的内容、结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便读者决定是读还是不读,是精读还是略读等。
2.为读者选读论文中的某个分论点时提供方便。长篇论文,除中心论点外,还有许多分论点。当读者需要进一步了解某个分论点时,就可以依靠目录而节省时间。
目录一般放置在论文正文的前面,因而是论文的导读图。要使目录真正起到导读图的作用,必须注意:
1.准确。目录必须与全文的纲目相一致。也就是说,本文的标题、分标题与目录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2.清楚无误。目录应逐一标注该行目录在正文中的页码。标注页码必须清楚无误。
3.完整。目录既然是论文的导读图,因而必然要求具有完整性。也就是要求文章的各项内容,都应在目录中反映出来,不得遗漏。
目录有两种基本类型:
1.用文字表示的目录。
2.用数码表示的目录。这种目录较少见。但长篇大论,便于读者阅读,也有采用这种方式的。
三、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是全文内容的缩影。在这里,作者以极经济的笔墨,勾画出全文的整体面目;提出主要论点、揭示论文的研究成果、简要叙述全文的框架结构。
内容提要是正文的附属部分,一般放置在论文的篇首。
写作内容提要的目的在于:
1.为了使指导老师在未审阅论文全文时,先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大体上的了解,知道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研究的主要逻辑顺序。
2.为了使其他读者通过阅读内容提要,就能大略了解作者所研究的问题,如果产生共鸣,则再进一步阅读全文。在这里,内容提要成了把论文推荐给众多读者的“广告”。
因此,内容提要应把论文的主要观点提示出来,便于读者一看就能了解论文内容的要点。论文提要要求写得简明而又全面,不要罗哩罗嗦抓不住要点或者只是干巴巴的几条筋,缺乏说明观点的材料。
内容提要可分为报道性提要和指示性提要。
报道性提要,主要介绍研究的主要方法与成果以及成果分析等,对文章内容的提示较全面。
指示性提要,只简要地叙述研究的成果(数据、看法、意见、结论等),对研究手段、方法、过程等均不涉及。毕业论文一般使用指示性提要。举例如下: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固然应服从上级规划部署的全局,但主要的着眼点应放在对下负责,对本地的经济发展,对本地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负责,这才是发展全局经济的前提,从而也自然在根本上符合对上负责。
●变部门“齐抓共管”企业为共同服务于企业,应成为部门工作的主要重点。(摘自《政府在市场经济中
如何定位》一文的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的写作要求可以概括为“全、精、简、实、活”。具体说来:
1.内容提要要求具有完整性。即不能把论文中所阐述的主要内容(或观点)遗漏。提要应写成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
2.重点要突出。内容提要须突出论文的研究成果(或中心论点)和结论性意义的内容,其他各项可写得简明扼要。
3.文字要简炼。内容提要的写作必须字斟句酌,用精练、概括的语言表述,每项内容不宜展开论证说明。
4.陈述要客观。内容提要一般只写课题研究的客观情况,对工作过程、工作方法以及研究成果等,不宜作主观评价,也不宜与别人的研究作对比说明。一项研究成果的价值,自有公论,大可不必自我宣扬。因而,实事求是也是写作内容提要的基本原则。
5.语言要生动。提要既要写得简明扼要,又要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在词语润色、表达方法和章法结构上要尽可能体现文彩,以求唤起读者阅读正文的欲望。
四、正文
正文包括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这是毕业论文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它章节有专门详细论述,这里不再重复。
五、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又叫参考书目,它是指作者在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所查阅参考过的著作和报刊杂志,它应列在毕业论文的末尾。列出参考文献有三个好处:一是当作者本人发现引文有差错时,便于查找校正。二是可以使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的教师了解学生阅读资料的广度,作为审查毕业论文的一种参考依据。三是便于研究同类问题的读者查阅相关的观点和材料。
当然,论文所列的参考文献必须是主要的,与本论文密切相关的,对自己写成毕业论文起过重要参考作用的专著、论文及其它资料。不要轻重不分,开列过多。
列出的参考文献一般要写清书名或篇名、作者、出版者和出版年份。
初中政治论文的写作方法
一、存在问题及对策
1欠新”。主要表现在立意不新,见解不新,取材不新,写不出时代信息,也没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使小论文看去“一般化”,没有特色,缺乏新的感觉。为此,要注意1立意要新。新意从何而来?来自时代的洪流,来自现实的生活。所以应从现实生活中,从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中作认真的调查,深入的分析
2见解要新。文章论述的角度要新,不落俗套。不照搬他人说法,防止“老生常谈”的做法,力求自己的独到见解给人以新的启示。例如:春游是许多学生参加过的集体活动。以春游为题的小论文一般是以歌颂祖国美好河山,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为主题的。如换一个新的角度,作者从春游中学生花钱大手大脚出发,作深入调查,分析钱的来源,以及为什么要花这么多钱。从表面现象发掘问题的本质,并提出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杜绝奢侈之风,使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在青少年一代的身上继承、发扬。这一见解就与众不同,就能给人以新的启示。
3取材要新。文章所用材料要从新近发生的各种社会现象选取。特别是人们关心的热点问题,热门话题或能引发人们思考,但又不易被人们关注的给人以启迪的新材料
2欠精”。主要表现在:选用材料太多,论文越定越长,与“短小精悍”的要求背道而驰。对此,应注意
1论文的题目要小,要具体。有些同学写的论文题目太大,例如《理论联系实际》、《论经济体制改革》、《论人生价值》等,同学们的水平有限,题目过大,选用材料多了,文章篇幅就太长,写少了就显得空洞,难以说明问题,很难符合小论文的要求。因此,题目不要过大,选取其中一方面讲就可以了。如《良药也可以不苦口》、《驳孟母三迁》等,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力求以小见大
2选票要精。写小论文必须要有丰富而又真实确凿的材料。但这么多的材料又不能都搬上去。否则,一个材料连着一个材料,就如记流水帐一样,既长又没新意。因此,要对这些丰富而又确凿的材料进行去粗取精的处理。所选用的材料要紧扣文章观点,富有代表性,既典型又生动,这样才会写好小论文。
文章字词要精练,小论文写作要认真,不能马虎应付。文中的每一句话,都要面向主题,不能东拉西扯,不着边际,以至离题万里。不少同学起好初稿后,就如释重负一样,丢到一边,不看也不修改,抄好了就交给老师,或者是为了凑足一定的字数而短话长说。这样的小论文质量肯定不高。为此,写好初稿后,要多看几遍,反复修改,仔细推敲,把多余的话删去,病句错句改正过来
3欠融”。事理脱节,即事实材料和理论挂不上勾,谈不拢。写小论文要求一事一议,整理交融;层次清楚,说明力强。所谓“事”即事实,事例;所谓“理”即指哲学、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一般来说,要克服以下三种毛病
1重“事实”轻“理论”。有些同学写小论文时一头栽进事例的堆子里,整篇文章象记流水帐一样罗列了不少例子、材料。从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董存瑞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叔叔……有时看起来好象很生动,但文章缺乏基本理论的分析,这就失去了小论文的特点,使人看了不得要领,甚至不知所云,给人一种花言巧语而又空洞无物的感觉。为此对所掌握的材料要进行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透彻分析,选取典型的例子,把例子的道理讲清楚,使小论文的主题鲜明,给人以启迪。
重“理论”轻“事实”。有些同学觉得既然是小论文,似乎总是“理论性”越强越好。文章引经据典,洋洋洒洒。道理讲一大堆,但缺少例子印证,以至从理论到理论,空话套话连篇,结果是文章缺乏说明力。对此,要明白事实胜于雄辩的道理,选取有说服力的例子,让事实说话,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理论与例子衍接生,做不到事理交融。事理交融是指理论和事实有机联系,摆事实,讲道理,即能够准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恰如其分地分析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同学写小论文,普遍有一个通病:先写一段理论,然后公式化地加上一个例子;或先写一个例子,后面再例行公事地加上一段理论,就象水和油混在一起一样“层次分明”。不能做到事理水乳交融。要克服这一毛病,应注意事理的统一,通过例子引出道理,或运用道理分析例子,光讲例子或光讲道理都不行。一篇好的小论文,应当既有生动实在的例子,又有作者自己的见解,在摆事实中讲道理,把讲道理渗透于摆事实中,夹叙夹议,叙议结合,做到事理交融
二、写政治小论文的几点体会1要热爱生活。“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一个热爱生活,对生活轻描淡写,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人,是写不出引人入胜的小论文来的。热爱生活,就是要求同学们关心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火热的社会生活中寻找生命之源,创作之源。不能整天愤世疾俗、怨天尤人,埋怨生不逢时,带着变色镜看社会。这不仅是一个生活态度问题,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立场问题,直接关系到立意如果生活上没有上进心,思想境界不高,立意也就不会高。倘若立意不高或不正确,再华丽的辞藻又有什么用?在当今时代应该歌颂社会的主旋律,当然不是说不能触及个别丑恶的现象.要学会从社会生活中摄取材料,充分占有材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材料既是形成观点的基础,又是表现观点的支柱。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蕴藏着无比丰富的写作原料的矿藏,它是小论文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当然并不是说材料越多越受欢迎,但缺乏材料绝对写不出令人信服的小论文
3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从生活中提炼主题。“意在笔先”,“留心处处皆学问”。同样生活在一个学校里,有的同学写出来了,有的写不出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观察、缺乏感受、缺乏思考。任何一篇有见地的政治小论文,从议题的选定,主题的确立,到谋篇成文,都基于对现实生活的深刻的理解、冷静的分析,周密的论证,正确的立意。只有走进生活深处,用全身心去观察体验,才能做到所见者深,所知者深。尤其要善于感受到别人感受不到的东西,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一个人的感受越深刻、越独特,小论文的个性就愈鲜明,价值就越高。初学写作的人,应该从自己周围熟悉的东西写起,扬长避短,从自己生活基础最丰厚的地方选取写作材料,根据表现、论证主题的需要选择材料。选择真实可靠、准确无误的材料,选择那些能够深刻提示事物本质,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强大说明力的典型、新颖、生动的材料,才能及时按住时代脉博。防止出现罗列事实、堆彻材料的现象。荣获“知国情、爱中华”全国征文大赛一等奖的《家乡变化启示录》就是作者深入调查了解家乡的变化之后有感而发的。作者没有停留在对家乡的朴素感情,而是深挖细掘,寻找变化的根据,并敏锐地发现了发展中国家农村存在的问题,把对家乡的爱上升到对社会主义祖国,对党的富民政策的深沉的热爱。另一篇《邹蕴,你真走运》的小作者是在观察了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的一组感人镜头而生发的感想。可见小作者确是生活的有心人,很善于捕捉生活的瞬间,并加以升华,让瞬间变为永恒。有不少小论文是从“我”的独特视角来审视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的,突出了一个“小”字,以小见大。
如何写好论文结构式摘要
关键词] 论文结构 摘要
健康网讯: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编辑部
目前科技期刊的论文摘要均要求按结构式摘要的格式书写,即明确写出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部分。针对部分作者在摘要写作中存在的不足,对文摘编写详细说明如下,以供写作时参照。
目的:简介研究背景或目的,用一、两句话概括,不要简单重复文题中已有的信息。
方法:简述研究所用原理、条件、材料、对象和方法,并说明有无对照、病例或实验次数。
结果:实验的、研究的结果、数据,所得数据需经统计学处理。
结论:结果的分析、比较、评价、应用,并说明得到何种启发或提出问题及展望。
在摘要的写作中应注意的问题:①客观如实地反映所做的研究或工作,不加作者的主观见解、解释或评论;②着重反映新内容和作者特别强调的观点;③排除在本学科领域已成常识的内容;④用第三人称的写法,应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记述方式,而不使用“本文”、“我们”、“作者”等作为主语;⑤采用规范化名词术语(包括地名、机构名和人名);⑥缩略语、略称、代号,除非本专业读者能清楚理解,否则首次出现时不论中、英文均应给出全称;⑦应采用国家颁布的法定计量单位;⑧注意正确使用简化字和标点符号。
展开全部
第一个:
人逢喜事精神爽。金秋十月“双喜临门”,我们有理由振臂高歌:“嫦娥一号”,中国人的骄傲! 中国,我们为你自豪!
中国成功发射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珠海二中天文爱好者协会的成员一起组织高一年级的同学在学校篮球场上用天文望远镜进行观测,希望看到“嫦娥一号”。并借此机遇,对学生进行良好的科学教育。
科学教育是课程设计的重要指导思想,中小学教材也有这样的课文反映,可这些文章因为是科普性文章,不被列入考试范围,受重视程度大打折扣。专家韦钰说:国际上20年前就已经解决这个问题:1988年,英国三门必考课是“语文、数学、科学”;美国从自然基金会建立的第一天开始,就把科学教育作为其主要责任。澳大利亚教育部长发表讲话,再次强调科学关系到国家的未来。韦钰最近针对中小学科学教师编写的《科学教育教师指导书》,还不得不从“什么是科学”谈起。青少年科教力度缺乏,学生对现代科学进程和科研方法知之甚少,对科学对社会发展的推动力认识不足,就容易缺乏识别力,被反科学、伪科学和身边迷信所腐蚀,“许多学生的想像缺乏科技知识支持,所以就变成了胡思乱想。”课堂主阵地缺失起码的科学教育思想,不能不说是一种巨大遗憾。
综观学生的课外活动:少年宫成为“补习班集中营”,科普活动缺乏经费无法开展,家长科学素养偏低,很少和孩子交流科学类话题,阅读的粗糙化等无不令人担忧。许多中小学校周边的文教商店和书店里关于星相占卜之类的书热销,很多中小学生逐渐变成“学生科盲”。某小学校三年级的一位女生有一天上学时拒绝佩戴红领巾,老师问她原因时,该学生振振有词地说:“我是牧羊座的,星座书上说牧羊座的人今天不宜沾染红色,所以我今天不能戴红领巾。”
科学素质的匮乏,使学生对传统文化、科学信仰产生难以抑制的叛逆感。科学活动的渠道少,科学宣传的形式单调,不能形成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浓厚社会风气,使得大众与学生的科学素养愈见缺乏和低下。
“嫦娥飞天成功”,在显示我们的科技飞跃发展的同时,更应该唤醒青少年的科技强国意识和科学发展意识。在基础教育、公民教育体制中,加强科技教育力度,在全社会倡导科技兴国的文化认同和社会行为,增强全体公民和学生的科学意识,不要沦为愚昧和无知的奴隶。
第二个:
“零花钱”不容轻视(政治小论文)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家庭日益富裕起来,孩子们的零花钱便也在不止不觉间不断上涨,有的甚至到了让人膛目结舌的地步。
远的不说,就说我们班吧!班里有些男生女生,学习成绩不怎么样,可是对于穿着打扮,可都是“行家”。"BALENO"的上衣,"NIKE"的鞋子,"adidas"的书包,“SONY”的MP3……真可谓集名牌于一身。另有一些男生,通常每天身上都会带有上百块的钱,用于所谓的“吃喝玩乐”,泡网吧,打游戏,看色情录像、结交不良少年;更有的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手机……这种例子在如今的校园中已不再是凤毛麟角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认为,之所以造成这种情况,有以下几点原因: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家庭经济状况与之前相比有了较大改善;二,目前家庭多是独生子女,父母过分溺爱;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而其中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是最主要原因。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传统中,父母们都会用零花钱来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比如:勤俭节约、财务自理。但在今天,生活富裕了,孩子的那点零花钱家长也不会放在心上。但这种超前消费意识是不适合中学生的,将给他们带来诸多不良影响。
首先,会促使他们养成一些不良的习惯。第一,吃零食的习惯,尤其是初中学生,一旦身上有了钱,见到喜欢吃的零食便会毫无节制地买。一些学校的校门前就有不少卖零食及饮料的小卖部,周围还有很多摆地摊的,卖些廉价的冰棒、棉花糖、油炸食品等。吃零食本身已经对身体无益了,更何况这种环境下出售的往往是一些三无食品。这样一来,不但浪费了钱,更重要的是不利于身体健康。
第二,浪费的习惯。许多学生自以为有的是钱,所以对很多东西都不珍惜。比如,买了丰盛的午饭一句“没胃口”就原封不动地“回收”了;早餐的馒头咬了一口就慷慨地留给了“垃圾桶”,等等。如果有人“介意”,他们会满不在乎地说:"反正我花的是我自己的钱。"但他却没有意识到,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他潇潇洒洒所花的钱凝聚了父母多少的血汗。
其次,孩子之间容易产生攀比心理,从而引发一些孩子的心理失衡。今天你在“肯德基”搓一顿几十元;明天我在“XX酒家”摆一桌几百元,看谁更有风度。现在的孩子谁手里要是没几个零花钱,看着同伴经常拿着钱去买这买那,总是羡慕得很,又尴尬的很。这种羡慕、尴尬处理得好那是幸运,若是处理得不好,带来的后果将不可想象。4月12日江北区一名约7岁的女孩哭喊着要跳楼。不为别的,就只是为了从父母那得到零花钱。而有的孩子可能萌生或多或少的拜金主义,以金钱或能换取金钱的一切作为自己的钟爱。
再次,会给其他人树立不好的榜样,给他们的父母造成压力。有的孩子由于心理还未成熟,分辨是非能力不足,看到别的同学有那么多钱用,于是也向父母要。可是,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很有钱。我相信,现在很多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收人也一般,但是为了满足孩子,甚至维护他们的“尊严”,他们只好省吃俭用地挤出一点来给孩子。可孩子并不心疼,钱花到不该花的地方,还嫌不够。
第四,会使孩子形成错误的金钱观,以为“金钱是万能的”,“有钱能使鬼推磨”,不知道应认真学好知识,不懂得承担起自己应负的责任。有的孩子,把父母的叮咛嘱咐,老师的教诲当成“耳边风”,只懂得吃喝玩乐,腹中却空空如也。更是忘却了将来有独立生活,赡养父母,为社会作贡献的责任。
最后。也是最严重的,可能会导致某些孩子走上犯罪之路。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人俭难。"可能今天你的家庭是相对富裕的,但谁也不能保证将永远富有,倘若已经养成了奢侈的习惯,将来要如何面对贫穷呢?也许有的人靠自己的意志能熬过去,但有的人却会难以自拔。前不久,报纸曾经报道,广州一名14岁的中学生在潜入同字家中盗窃被发现后,向同学的母亲狂刺38刀实在是惨无人道。
身为父母,谁不爱自己的孩子,谁不愿给孩子付出呢?但是,家长们该给孩子什么?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一味地给钱显然是错误的,而应该给他们以知识和正确的引导。金钱是把双刃剑,用得不好就伤人———家长们对此一定要有充分认识。在处理孩子的零花钱问题上,家长首先要牢记:零花钱,也是一种教育孩子的手段。
一是培养劳动意识。家长可以把零花钱作为一种奖励手段。比如,孩子做了什么家务劳动,学习上取得了什么成绩或进步,可以按照事先的约定给孩子一定的奖励作为零花钱。让孩子形成劳动最光荣的观念。
二是培养合理的消费观念。花钱也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就像学游泳一定要亲自下水一样,不让孩子自己掌握、使用零花钱,他们就学不会合理消费,这对他们以后走上社会,独立生活是不利的。
三是培养自立能力。许多家长没有意识到给孩子零花钱是孩子的“成长需要”。让孩子自己乘车、买文具、买图书,其重要意义是通过“购买”这种最基本的社会生活方式,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专家建议,至少在孩子七八岁时,家长就应该有意识地给孩子一些零花钱,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合理提高孩子自由支配的数额。家长也可以帮助孩子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理财知识,如消费、储蓄等。
零花钱是每个家庭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如何对待“钱”,是人生道德大厦中一根重要的支柱。孩子对零花钱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其成年后道德的形成。作为父母,首先,绝不能在经济上放纵孩子,从小培养他们勤俭节约的思想;其次,在此基础上,教会他们如何消费与分配零花钱,掌握一些基本的经济知识。一句话,要使孩子合理使用零花钱。
人逢喜事精神爽。金秋十月“双喜临门”,我们有理由振臂高歌:“嫦娥一号”,中国人的骄傲! 中国,我们为你自豪!
中国成功发射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珠海二中天文爱好者协会的成员一起组织高一年级的同学在学校篮球场上用天文望远镜进行观测,希望看到“嫦娥一号”。并借此机遇,对学生进行良好的科学教育。
科学教育是课程设计的重要指导思想,中小学教材也有这样的课文反映,可这些文章因为是科普性文章,不被列入考试范围,受重视程度大打折扣。专家韦钰说:国际上20年前就已经解决这个问题:1988年,英国三门必考课是“语文、数学、科学”;美国从自然基金会建立的第一天开始,就把科学教育作为其主要责任。澳大利亚教育部长发表讲话,再次强调科学关系到国家的未来。韦钰最近针对中小学科学教师编写的《科学教育教师指导书》,还不得不从“什么是科学”谈起。青少年科教力度缺乏,学生对现代科学进程和科研方法知之甚少,对科学对社会发展的推动力认识不足,就容易缺乏识别力,被反科学、伪科学和身边迷信所腐蚀,“许多学生的想像缺乏科技知识支持,所以就变成了胡思乱想。”课堂主阵地缺失起码的科学教育思想,不能不说是一种巨大遗憾。
综观学生的课外活动:少年宫成为“补习班集中营”,科普活动缺乏经费无法开展,家长科学素养偏低,很少和孩子交流科学类话题,阅读的粗糙化等无不令人担忧。许多中小学校周边的文教商店和书店里关于星相占卜之类的书热销,很多中小学生逐渐变成“学生科盲”。某小学校三年级的一位女生有一天上学时拒绝佩戴红领巾,老师问她原因时,该学生振振有词地说:“我是牧羊座的,星座书上说牧羊座的人今天不宜沾染红色,所以我今天不能戴红领巾。”
科学素质的匮乏,使学生对传统文化、科学信仰产生难以抑制的叛逆感。科学活动的渠道少,科学宣传的形式单调,不能形成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浓厚社会风气,使得大众与学生的科学素养愈见缺乏和低下。
“嫦娥飞天成功”,在显示我们的科技飞跃发展的同时,更应该唤醒青少年的科技强国意识和科学发展意识。在基础教育、公民教育体制中,加强科技教育力度,在全社会倡导科技兴国的文化认同和社会行为,增强全体公民和学生的科学意识,不要沦为愚昧和无知的奴隶。
第二个:
“零花钱”不容轻视(政治小论文)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家庭日益富裕起来,孩子们的零花钱便也在不止不觉间不断上涨,有的甚至到了让人膛目结舌的地步。
远的不说,就说我们班吧!班里有些男生女生,学习成绩不怎么样,可是对于穿着打扮,可都是“行家”。"BALENO"的上衣,"NIKE"的鞋子,"adidas"的书包,“SONY”的MP3……真可谓集名牌于一身。另有一些男生,通常每天身上都会带有上百块的钱,用于所谓的“吃喝玩乐”,泡网吧,打游戏,看色情录像、结交不良少年;更有的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手机……这种例子在如今的校园中已不再是凤毛麟角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认为,之所以造成这种情况,有以下几点原因: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家庭经济状况与之前相比有了较大改善;二,目前家庭多是独生子女,父母过分溺爱;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而其中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是最主要原因。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传统中,父母们都会用零花钱来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比如:勤俭节约、财务自理。但在今天,生活富裕了,孩子的那点零花钱家长也不会放在心上。但这种超前消费意识是不适合中学生的,将给他们带来诸多不良影响。
首先,会促使他们养成一些不良的习惯。第一,吃零食的习惯,尤其是初中学生,一旦身上有了钱,见到喜欢吃的零食便会毫无节制地买。一些学校的校门前就有不少卖零食及饮料的小卖部,周围还有很多摆地摊的,卖些廉价的冰棒、棉花糖、油炸食品等。吃零食本身已经对身体无益了,更何况这种环境下出售的往往是一些三无食品。这样一来,不但浪费了钱,更重要的是不利于身体健康。
第二,浪费的习惯。许多学生自以为有的是钱,所以对很多东西都不珍惜。比如,买了丰盛的午饭一句“没胃口”就原封不动地“回收”了;早餐的馒头咬了一口就慷慨地留给了“垃圾桶”,等等。如果有人“介意”,他们会满不在乎地说:"反正我花的是我自己的钱。"但他却没有意识到,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他潇潇洒洒所花的钱凝聚了父母多少的血汗。
其次,孩子之间容易产生攀比心理,从而引发一些孩子的心理失衡。今天你在“肯德基”搓一顿几十元;明天我在“XX酒家”摆一桌几百元,看谁更有风度。现在的孩子谁手里要是没几个零花钱,看着同伴经常拿着钱去买这买那,总是羡慕得很,又尴尬的很。这种羡慕、尴尬处理得好那是幸运,若是处理得不好,带来的后果将不可想象。4月12日江北区一名约7岁的女孩哭喊着要跳楼。不为别的,就只是为了从父母那得到零花钱。而有的孩子可能萌生或多或少的拜金主义,以金钱或能换取金钱的一切作为自己的钟爱。
再次,会给其他人树立不好的榜样,给他们的父母造成压力。有的孩子由于心理还未成熟,分辨是非能力不足,看到别的同学有那么多钱用,于是也向父母要。可是,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很有钱。我相信,现在很多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收人也一般,但是为了满足孩子,甚至维护他们的“尊严”,他们只好省吃俭用地挤出一点来给孩子。可孩子并不心疼,钱花到不该花的地方,还嫌不够。
第四,会使孩子形成错误的金钱观,以为“金钱是万能的”,“有钱能使鬼推磨”,不知道应认真学好知识,不懂得承担起自己应负的责任。有的孩子,把父母的叮咛嘱咐,老师的教诲当成“耳边风”,只懂得吃喝玩乐,腹中却空空如也。更是忘却了将来有独立生活,赡养父母,为社会作贡献的责任。
最后。也是最严重的,可能会导致某些孩子走上犯罪之路。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人俭难。"可能今天你的家庭是相对富裕的,但谁也不能保证将永远富有,倘若已经养成了奢侈的习惯,将来要如何面对贫穷呢?也许有的人靠自己的意志能熬过去,但有的人却会难以自拔。前不久,报纸曾经报道,广州一名14岁的中学生在潜入同字家中盗窃被发现后,向同学的母亲狂刺38刀实在是惨无人道。
身为父母,谁不爱自己的孩子,谁不愿给孩子付出呢?但是,家长们该给孩子什么?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一味地给钱显然是错误的,而应该给他们以知识和正确的引导。金钱是把双刃剑,用得不好就伤人———家长们对此一定要有充分认识。在处理孩子的零花钱问题上,家长首先要牢记:零花钱,也是一种教育孩子的手段。
一是培养劳动意识。家长可以把零花钱作为一种奖励手段。比如,孩子做了什么家务劳动,学习上取得了什么成绩或进步,可以按照事先的约定给孩子一定的奖励作为零花钱。让孩子形成劳动最光荣的观念。
二是培养合理的消费观念。花钱也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就像学游泳一定要亲自下水一样,不让孩子自己掌握、使用零花钱,他们就学不会合理消费,这对他们以后走上社会,独立生活是不利的。
三是培养自立能力。许多家长没有意识到给孩子零花钱是孩子的“成长需要”。让孩子自己乘车、买文具、买图书,其重要意义是通过“购买”这种最基本的社会生活方式,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专家建议,至少在孩子七八岁时,家长就应该有意识地给孩子一些零花钱,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合理提高孩子自由支配的数额。家长也可以帮助孩子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理财知识,如消费、储蓄等。
零花钱是每个家庭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如何对待“钱”,是人生道德大厦中一根重要的支柱。孩子对零花钱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其成年后道德的形成。作为父母,首先,绝不能在经济上放纵孩子,从小培养他们勤俭节约的思想;其次,在此基础上,教会他们如何消费与分配零花钱,掌握一些基本的经济知识。一句话,要使孩子合理使用零花钱。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1)初中阶段应主要向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基础道德、社会传统道德中的一些基本道德观念的灌输教育和道德规范的养成教育;
(2)随着学生认知能力和理性思维能力的逐步发展,对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学生应主要向他们进行社会经济道德、社会理想道德中的一些基本的道德品质、道德人格、道德情怀的理性教育。每一种事物都有它的联系性,从学段上区分道德教育的层次性也并非为绝对的和一成不变的,即使是同一学段中道德教育目标的选择,也应该因学生的道德水平、思想觉悟的差异而有不同层次的区分,要本着从实际出发的科学态度,对不同情况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和不同方法的教育,以达到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2�道德灌输与榜样示范相结合的原则
各种优秀道德观念的内化都不具有自发性,道德能力和觉悟也不能游离于道德灌输之外,而是系统的、科学的外部灌输教育的结果。二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外部灌输是自觉内化的前提,自觉内化是外部灌输的升华。通过外部灌输教育,将代表社会本位的优秀的道德观念内化为学生个体的道德信念,外显为规范的道德行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决不能轻视或舍弃道德的灌输教育,要随时帮助中学生校正人生方向,避免偏离正确的人生道路,但这种灌输决不是指枯燥无味的、死搬教条的说教,而应该下大力气、花大功夫以丰富的内容、多种多样的形式向学生进行优秀道德知识的灌输教育。
换言之,与学生接触的同时,要多一些人情味,甚至以服务者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真正地帮助学生释疑解惑,积极回答其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这样使他们能够对老师产生一种特别亲切的感受,并在其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使思想道德得到质的提高。同时,还应与榜样示范相结合,在中学生道德教育过程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生动活泼鲜明的形象能使学生受到激励和感染,因此具有较大的教育功能。教师既要向学生宣传中华民族优秀的志士仁人,也要为学生树立身边的榜样范例,如学校、班级中的先进模范、校园之星等;还可以在学生中开展例如卫生评比、设计评比、演讲会等一系列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紧密联系起来,使教育成为实实在在的行为,而不只是停留在口头上。
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在这个教育的过程中也应成为学生的楷模。实践证明:言传重于身教永远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教师不但自身应具有较高的道德理论修养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学生营造出道德效应的优质氛围,使学生产生一种追求道德完善的驱动力,而且要为人师表,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学生做出表率,这样才能在学生中树立起威信,从而避免个别学生一听爱国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就排斥和厌恶的现象。
总之,将灌输教育与榜样示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寓娱乐于教育之中,才能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产生“教育共振”,实现道德教育的目标。
3�道德规范养成与道德人格塑造相结合的原则
从一定意义上讲,教育学生履行道德义务,遵守各种道德规范,使一切优秀的伦理原则和道德观念外显为道德的规范行为,这是中学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所以,必须十分注重道德规范的养成教育。学校和教师应有目的地利用和创造各种道德情境,分类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具体的道德实践活动,积累他们的道德经验,从而使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遵守各种具体的道德规范。
但是,目前的中学道德教育存在着一种只是简单地、表层地要求学生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格塑造的教育的倾向,这是很危险的。我们知道,对中学生进行人格塑造的教育,有助于他们在道德生活中以主动者、创造者的道德身份出现,带着高度的责任感去审视、评判各种现象,带着参与的积极性去理解、追求、选择某种道德价值,从而使他们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可由外在的道德戒律走向内在的道德自觉和外在的自律,才能使中学道德教育真正进入一个全新的高度和理想实效的境界。人格遵守道德规范体———学生生活的空间具有多维性,他们广泛接受各种复杂的道德信息,若不能帮助他们对其进行科学的、辩证的分析和选择,就会无形中关闭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大门,而让资产阶级的人生哲学渗透其灵魂,导致发生不堪设想的后果。所以我们说:注重道德人格的塑造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当务之急,决不能掉以轻心。
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本身就是人的工作,而人本身应有自己的主观意愿,有驱动力,所以很难做,也很难见效。但是越是难做的工作,干好了、见效了,就越有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确实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带来了许多新问题和挑战,而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机遇。我们要牢牢把握时代脉搏,深入研究、探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对策,把学校真正建成培养四化栋梁之才的沃土。
(2)随着学生认知能力和理性思维能力的逐步发展,对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学生应主要向他们进行社会经济道德、社会理想道德中的一些基本的道德品质、道德人格、道德情怀的理性教育。每一种事物都有它的联系性,从学段上区分道德教育的层次性也并非为绝对的和一成不变的,即使是同一学段中道德教育目标的选择,也应该因学生的道德水平、思想觉悟的差异而有不同层次的区分,要本着从实际出发的科学态度,对不同情况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和不同方法的教育,以达到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2�道德灌输与榜样示范相结合的原则
各种优秀道德观念的内化都不具有自发性,道德能力和觉悟也不能游离于道德灌输之外,而是系统的、科学的外部灌输教育的结果。二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外部灌输是自觉内化的前提,自觉内化是外部灌输的升华。通过外部灌输教育,将代表社会本位的优秀的道德观念内化为学生个体的道德信念,外显为规范的道德行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决不能轻视或舍弃道德的灌输教育,要随时帮助中学生校正人生方向,避免偏离正确的人生道路,但这种灌输决不是指枯燥无味的、死搬教条的说教,而应该下大力气、花大功夫以丰富的内容、多种多样的形式向学生进行优秀道德知识的灌输教育。
换言之,与学生接触的同时,要多一些人情味,甚至以服务者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真正地帮助学生释疑解惑,积极回答其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这样使他们能够对老师产生一种特别亲切的感受,并在其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使思想道德得到质的提高。同时,还应与榜样示范相结合,在中学生道德教育过程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生动活泼鲜明的形象能使学生受到激励和感染,因此具有较大的教育功能。教师既要向学生宣传中华民族优秀的志士仁人,也要为学生树立身边的榜样范例,如学校、班级中的先进模范、校园之星等;还可以在学生中开展例如卫生评比、设计评比、演讲会等一系列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紧密联系起来,使教育成为实实在在的行为,而不只是停留在口头上。
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在这个教育的过程中也应成为学生的楷模。实践证明:言传重于身教永远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教师不但自身应具有较高的道德理论修养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学生营造出道德效应的优质氛围,使学生产生一种追求道德完善的驱动力,而且要为人师表,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学生做出表率,这样才能在学生中树立起威信,从而避免个别学生一听爱国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就排斥和厌恶的现象。
总之,将灌输教育与榜样示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寓娱乐于教育之中,才能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产生“教育共振”,实现道德教育的目标。
3�道德规范养成与道德人格塑造相结合的原则
从一定意义上讲,教育学生履行道德义务,遵守各种道德规范,使一切优秀的伦理原则和道德观念外显为道德的规范行为,这是中学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所以,必须十分注重道德规范的养成教育。学校和教师应有目的地利用和创造各种道德情境,分类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具体的道德实践活动,积累他们的道德经验,从而使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遵守各种具体的道德规范。
但是,目前的中学道德教育存在着一种只是简单地、表层地要求学生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格塑造的教育的倾向,这是很危险的。我们知道,对中学生进行人格塑造的教育,有助于他们在道德生活中以主动者、创造者的道德身份出现,带着高度的责任感去审视、评判各种现象,带着参与的积极性去理解、追求、选择某种道德价值,从而使他们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可由外在的道德戒律走向内在的道德自觉和外在的自律,才能使中学道德教育真正进入一个全新的高度和理想实效的境界。人格遵守道德规范体———学生生活的空间具有多维性,他们广泛接受各种复杂的道德信息,若不能帮助他们对其进行科学的、辩证的分析和选择,就会无形中关闭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大门,而让资产阶级的人生哲学渗透其灵魂,导致发生不堪设想的后果。所以我们说:注重道德人格的塑造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当务之急,决不能掉以轻心。
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本身就是人的工作,而人本身应有自己的主观意愿,有驱动力,所以很难做,也很难见效。但是越是难做的工作,干好了、见效了,就越有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确实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带来了许多新问题和挑战,而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机遇。我们要牢牢把握时代脉搏,深入研究、探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对策,把学校真正建成培养四化栋梁之才的沃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