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什么意思
15个回答
展开全部
首先要了解慧能大师的一生
慧能临终时有一偈
若能心中自见真
有真即是成佛因
不见自性外觅佛
起心总是大痴人
其实已经道破天机 ,人人都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不必用清规戒律来束缚自己的内心。佛教是为了引导凡夫入门的方便法门,是引导人向善的一种道,本质也是一种空。若是迷信这一套表面的方法,则不得涅槃,无法超脱。所以佛教还有一句世间一切有为法皆梦幻泡影。
慧能临终时有一偈
若能心中自见真
有真即是成佛因
不见自性外觅佛
起心总是大痴人
其实已经道破天机 ,人人都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不必用清规戒律来束缚自己的内心。佛教是为了引导凡夫入门的方便法门,是引导人向善的一种道,本质也是一种空。若是迷信这一套表面的方法,则不得涅槃,无法超脱。所以佛教还有一句世间一切有为法皆梦幻泡影。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佛是不存在的,我就是佛,只要静下心来,大家都是佛主。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我个人理解如下 我身如菩提树 心像镜子一样 生时无一物 又何必争什么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这四句偈子是六祖慧能大师见性偈。比喻本来清净的法身并不是用任何事物可以比拟更不是人为地保持清净的。更是比喻法身不因外尘所染污本自清净。
不过要清晰地解释这个偈子就要从慧能大师的师兄神秀大师的另一首偈子作对比才会看明白其中的道理。
坛经记载,当年禅宗五祖弘忍和尚要求弟子们各做偈子来印证弟子的修行,在弟子中找出明心见性的传下禅宗祖师的衣钵成为第六代祖师。大众首推五祖的大弟子也是当时的首座神秀大师,神秀大师思索了良久才在廊前作了一首“身如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神秀大师的偈语之中的大体意思就是端正自己的身心守护自己的身语意三业,护持自己的清净佛性就犹如爱护明镜一样试试擦去落下的灰尘,但是还是有法可得有法可修,可是如来本性清净又何须无谓的多余的去拂去尘土呢?对于直指人心当下即是的禅宗来说不过头上安头脚上安脚,所以只是看到了门道而没有见到如来本性。当时的慧能大师当还在舂米做杂役,一天听到人们念诵神秀的偈语便知道了神秀并没有见道,为了破神秀的法执,因此做了这个“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与神秀大师的一对照凸显了慧能大师参悟佛法的深度与本自清净的如来本性。句句破斥神秀大师的法执。本自清净的佛性并不会被外尘所染污一丝一毫,更不会因为人为的造作而有增有减。这也正是心经中所说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境界。
不过要清晰地解释这个偈子就要从慧能大师的师兄神秀大师的另一首偈子作对比才会看明白其中的道理。
坛经记载,当年禅宗五祖弘忍和尚要求弟子们各做偈子来印证弟子的修行,在弟子中找出明心见性的传下禅宗祖师的衣钵成为第六代祖师。大众首推五祖的大弟子也是当时的首座神秀大师,神秀大师思索了良久才在廊前作了一首“身如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神秀大师的偈语之中的大体意思就是端正自己的身心守护自己的身语意三业,护持自己的清净佛性就犹如爱护明镜一样试试擦去落下的灰尘,但是还是有法可得有法可修,可是如来本性清净又何须无谓的多余的去拂去尘土呢?对于直指人心当下即是的禅宗来说不过头上安头脚上安脚,所以只是看到了门道而没有见到如来本性。当时的慧能大师当还在舂米做杂役,一天听到人们念诵神秀的偈语便知道了神秀并没有见道,为了破神秀的法执,因此做了这个“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与神秀大师的一对照凸显了慧能大师参悟佛法的深度与本自清净的如来本性。句句破斥神秀大师的法执。本自清净的佛性并不会被外尘所染污一丝一毫,更不会因为人为的造作而有增有减。这也正是心经中所说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境界。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