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的人物介绍诸葛亮

 我来答
鲨鱼星小游戏
高粉答主

2021-09-02 · 最爱分享有趣的游戏日常!
鲨鱼星小游戏
采纳数:2712 获赞数:238318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而字孔明的意思是指诸葛亮的字号别名称为孔明,外号则是卧龙先生

诸葛亮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合东吴孙权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建安十九年(214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

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

前后五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劳成疾,于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境内),享年五十四岁。后主刘禅追谥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东晋桓温追封为武兴王

军事发明

诸葛亮作为军事家在历代兵家也得到了较高的认可。司马懿在诸葛亮死后,看到诸葛亮的营垒,称赞其为“天下奇才”。

唐太宗与李靖在《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中多次提到诸葛亮的治军之法与八阵图,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并且表明陈寿在《三国志》中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史官鲜克知兵,不能纪其实迹焉”。唐朝时亦将诸葛亮评选为武庙十哲之一,与张良、韩信、白起等九位历代兵家享同等地位。

诸葛亮亦作诸多军事著述,如《南征》《北伐》《北出》等,对中国军事界有一定的贡献。诸葛亮在技术发明上亦有灵巧的表现,如改良连弩。诸葛亮亦推演了兵法,作八阵图,直至唐代将领李靖仍然十分推崇。

抽条战火日长D
推荐于2018-11-15 · 知道合伙人文学行家
抽条战火日长D
知道合伙人文学行家
采纳数:9016 获赞数:215614
毕业山东理工大学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在焦化厂工作九年,从事研究化学工艺方面的工作,现任高级技师。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文学家。东汉末,隐居邓县隆中,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 ,是“千古良相”的典范。谥为“忠武侯”。
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耕种。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辅佐刘备建立蜀汉。蜀汉建立后,诸葛亮被封为丞相、武乡侯,对内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对外联吴抗魏,为实现兴复汉室的政治理想,数次北伐,但因各种不同因素而失败,最后病逝于五丈原。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相关的故事情节:
初出茅庐,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答应出山相助。曹操命大将夏侯悙引兵十万杀奔新野。关羽、张飞对刘备以师礼待诸葛亮很不满,面临大战之际,二人态度消极,将信将疑。诸葛亮假借刘备剑印,遣兵调将,令关羽、张飞引兵埋伏在博望之左右,调赵云回来担任前部诱敌,刘封、关平带人埋伏负责放火。曹将夏侯悙果然轻敌上当,不听部将劝告,长驱直入,被大火烧得死伤无数,又遭各路伏兵夹击,损兵折将,丢弃博望城,逃回许昌。诸葛亮一战成名,使刘备及手下大为敬服,奠定了自己的威望。
舌战群儒,曹操大军沿江结寨,准备并吞江东。东吴君臣惊疑忧惧,是和是战难以定夺。诸葛亮运用谋略,与东吴群臣纵论天下大事,巧舌辩驳,说服他们和孙权要与刘备联合抗曹。才有后来的赤壁之战。此成语原指与众多儒生谋士争辩,驳倒对方的议论,后指与很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
草船借箭,周瑜刁难诸葛亮,令其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却立军令状三天完成。他前二天按兵不动,暗中叫鲁肃备大船二十,各船扎草人千个。第三天四更,江上大雾迷漫,诸葛亮率船到曹军水寨前擂鼓呐喊佯攻,曹军怕中计,下令弓箭手向江中射箭。这一妙计使诸葛亮不费吹灰之力就完成了任务。
借东风,周瑜为没有东南风而病倒在床上。诸葛亮给周瑜开了个“药方”,上面写着:“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说他能借来东风,他让周瑜为他搭起高九尺的七星坛,然后自己在坛上做法。几天之后,果然刮起了东南风。周瑜嫉妒,便派人去杀诸葛亮。然而诸葛亮早有预防,事先回夏口去了。
空城计,诸葛亮屯兵于阳平,把部队都派去攻打魏军了,只留少数老弱残兵在城中。忽然听到魏军大都督司马懿率15万大军来攻城,诸葛亮临危不惧,传令打开城门,还派人到城门口洒扫。诸葛亮自己却登上城楼,端坐弹琴,态度从容,琴声不乱。司马懿来到城前,见此情形,心生疑窦,爬城中有埋伏,因此不敢贸进,便下令退兵。
挥泪斩马谡,马谡自告奋勇驻守街亭,遇到了魏将张郃所率主力部队的抵抗。马谡违背了诸葛亮原先的部署,又不听从部将王平的建议,在众寡不敌的形势下,居然不下据城,而舍水上山,结果被张郃军队切断水道,杀得大败。街亭失守,使诸葛亮十分被动,一场十分有利的战局顿时变成败局。尽管诸葛亮十分爱惜马谡的才华,但是,为了严明军纪,他毅然按照军法处斩了马谡,还上疏朝廷,自请贬官三级,追究个人“不能训章明法”、用人不当的责任。
三气周瑜:一气:赤壁大战后,第二年,周瑜去夺取荆州,在南郡与曹仁大战中了毒箭,诸葛亮趁机占领南郡等地,周瑜火气攻心,箭伤破裂。二气:甘露寺招亲,陪了夫人又折兵。鲁肃几番跟刘备讨还荆州,都被诸葛亮用计谋说辞搪塞过去,万般无奈。周瑜于是就给鲁肃传授一计:刘备不久前丧妻,就让孙权许诺将妹妹嫁给他,赚刘备来拘囚,要回荆州。但是诸葛亮识破了周瑜的计谋,传授了三个锦囊给赵云,让他如此如此。到了东吴,刘备依计而行,娶了孙夫人,并且在孙夫人的帮助下离开了东吴。周瑜率领大军围追阻截,被孔明布置好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急忙登船逃跑。周瑜再次病发。 三气:周瑜想用“假途灭符”来向刘备讨还荆州,又被诸葛亮识破,率兵攻打失败,结果病死了。临死前,他说:“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死。
七擒孟获:蜀汉建兴,诸葛亮为伐魏,想先解决南蛮以解除后患。马谡认为南蛮地处偏僻,即使武力攻下,也很难真正征服。不如以军事为辅、政治为主,以攻心达到武力不能解决的目的。诸葛亮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对南蛮首领孟获七擒七纵,使他心悦诚服,从此,南蛮纳入蜀国版图,诸葛亮得以从容北伐。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hhhjjjddd789
2012-10-23 · TA获得超过396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2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90.5万
展开全部
这是我之前回答另一个问题的,都是手打,现在转发给你,杜绝抄袭!
诸葛亮在16岁时,就曾自比乐毅,管仲,周围的人都不以为然,为徐庶等人称其为“卧龙”。虽不至将门名望之后,确实为官僚贵族子弟。“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这原本是诸葛亮避俗弃闲,向往清高生活的真实写照。但乱世颠沛,英雄相惜,诸葛亮以一纸“隆中对”,为明主刘备刻画了一个极富有战略意义的历史蓝图。时逢曹操北伐乌桓,诸葛亮看准曹操必将大举南下,奉劝刘备联合东吴,合力拒曹。待站稳荆州之后,合力入川,拿下益州,光复汉室指日便可。这个作战方针详尽,慎密,谨慎,着实。在关羽失荆州之前,刘备所有的战略方针都是围绕诸葛亮这一蓝图来执行,并且执行的颇具成效。
曹操号称百万,挥师南下,所到之处,势如破竹。当时,曹操曾密信诸葛亮,劝其投奔明主。诸葛亮以自贬之言,又借徐庶等名士的例子,婉言拒绝。诸葛亮随即开始筹划如何东结孙权,共拒曹操。在刘备兵败长坂时,诸葛亮身在吴地,并没有动摇追随刘备的脚步,面对鲁肃的示好,毅然拒绝。在与孙权谈判的过程中,亮以辩证法说明降曹与拒曹之间的厉害关系。明理让孙权自行决断,实在表达孙刘联盟的势在必行。并同时抬高刘备的身价,以博取谈判的政治资本。诸葛亮的大局观和远见卓识在孙刘联盟这一事件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刘备入川时,诸葛亮从大局出发,深明大义觉得是该庞统出马的时候,让“凤雏”担任军师。庞统和诸葛亮师出同门,且皆有旷世英才。自己则坐镇荆州,留守后方。此时,谁都不会想到庞统会战死落凤坡,法正会因病去世。当诸葛亮入川时,曾经再三叮嘱关羽,切勿主动出击曹仁,专心防御便可。其实,在当时情况下,诸葛亮对于关羽的性格把握的相当精准。事实证明,关羽确实违背了诸葛亮临行的意愿,主动出击的代价便是败走麦城,可见诸葛亮对于时局的洞悉,对于关羽的弱点以了然于心。可是二爷那时候估计连神都不放在眼里吧。
刘备兵败夷陵,诸葛亮曾经力劝,但刘备似乎是为报仇而昏了头脑,根本不听谏言。相反,对进谏不主战的大臣,都予以疏远。刘备在白帝城忧愤地死去,临终前曾任命诸葛亮和李严为托孤重臣,并暗授意于亮,若后主无才,“卿可取而代之”,并给刘禅写下明训“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史实上,诸葛亮到死都未有谋逆篡位之心,忠心可见天日。
诸葛亮在蜀国励精图治了几年后,开始准备履行先帝的遗训,意在光复汉室。其实,诸葛亮已经清楚,自比管仲,乐毅的时代已经结束,只能独撑蜀汉大局了。诸葛亮总共进行了6次北伐,其中以第一次和第五次最为惊心动魄。当时第一次北伐时,大将魏延曾经力荐子午谷奇谋,但被诸葛亮否决,主要是考虑到地不利,会让蜀军蒙受损失。可见诸葛亮行事谨慎,态度严谨,虽然蜀军在初期取得了一定的战果,但马谡在街亭的失守,注定了此次军事行动的失败。其实街亭失守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南线赵云始终无法在箕谷打开局面,致使全军被迫撤退。诸葛亮坚持原则,信守承诺,严于律己。即使爱才马谡,也无奈挥泪斩首,以示朝中大臣,自贬三级,以正法度。在第5次北伐时,诸葛亮已经在正面战场取得一定的战果,却收到后主诏书,要其即日撤退,亮不得已,班师回朝,在清点粮草时,却发现并未与李严的报告相吻合。于是,他便质问李严,李严无奈东窗事发,被贬为庶人。此次北伐,原本是一个大好的战机,蜀军在正面战场大败司马懿所率领的魏军主力,却因后方延误,导致不得不放弃既得的战果。诸葛亮必须拿李严问罪,却还是重用李严的儿子李丰,可见他对老臣的袒护,体现其重情重义的一面。
秋风五丈原,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在最后一次北伐时,吸取教训,大力开荒农田,以求同司马懿进行耗战。但蜀国日趋薄弱,国内大小事要及政务都要经过诸葛亮之手。诸葛亮虽殚精竭虑,但最终不可避免地积劳成疾。诸葛亮临终前向使臣李福告之,蒋琬继任,蒋琬之后由费祎担当。亮在临行前仍不忘将蜀国的命运进行妥当的安排,足见其对蜀汉的忠心耿耿。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枫叶cdb
2020-12-27
知道答主
回答量:3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474
展开全部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文学家。东汉末,隐居邓县隆中,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 ,是“千古良相”的典范。谥为“忠武侯”。
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耕种。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辅佐刘备建立蜀汉。蜀汉建立后,诸葛亮被封为丞相、武乡侯,对内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对外联吴抗魏,为实现兴复汉室的政治理想,数次北伐,但因各种不同因素而失败,最后病逝于五丈原。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相关的故事情节:
初出茅庐,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答应出山相助。曹操命大将夏侯悙引兵十万杀奔新野。关羽、张飞对刘备以师礼待诸葛亮很不满,面临大战之际,二人态度消极,将信将疑。诸葛亮假借刘备剑印,遣兵调将,令关羽、张飞引兵埋伏在博望之左右,调赵云回来担任前部诱敌,刘封、关平带人埋伏负责放火。曹将夏侯悙果然轻敌上当,不听部将劝告,长驱直入,被大火烧得死伤无数,又遭各路伏兵夹击,损兵折将,丢弃博望城,逃回许昌。诸葛亮一战成名,使刘备及手下大为敬服,奠定了自己的威望。
舌战群儒,曹操大军沿江结寨,准备并吞江东。东吴君臣惊疑忧惧,是和是战难以定夺。诸葛亮运用谋略,与东吴群臣纵论天下大事,巧舌辩驳,说服他们和孙权要与刘备联合抗曹。才有后来的赤壁之战。此成语原指与众多儒生谋士争辩,驳倒对方的议论,后指与很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
草船借箭,周瑜刁难诸葛亮,令其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却立军令状三天完成。他前二天按兵不动,暗中叫鲁肃备大船二十,各船扎草人千个。第三天四更,江上大雾迷漫,诸葛亮率船到曹军水寨前擂鼓呐喊佯攻,曹军怕中计,下令弓箭手向江中射箭。这一妙计使诸葛亮不费吹灰之力就完成了任务。
借东风,周瑜为没有东南风而病倒在床上。诸葛亮给周瑜开了个“药方”,上面写着:“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说他能借来东风,他让周瑜为他搭起高九尺的七星坛,然后自己在坛上做法。几天之后,果然刮起了东南风。周瑜嫉妒,便派人去杀诸葛亮。然而诸葛亮早有预防,事先回夏口去了。
空城计,诸葛亮屯兵于阳平,把部队都派去攻打魏军了,只留少数老弱残兵在城中。忽然听到魏军大都督司马懿率15万大军来攻城,诸葛亮临危不惧,传令打开城门,还派人到城门口洒扫。诸葛亮自己却登上城楼,端坐弹琴,态度从容,琴声不乱。司马懿来到城前,见此情形,心生疑窦,爬城中有埋伏,因此不敢贸进,便下令退兵。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1010839164
2013-04-09 · TA获得超过190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3万
展开全部
诸葛亮在16岁时,就曾自比乐毅,管仲,周围的人都不以为然,为徐庶等人称其为“卧龙”。虽不至将门名望之后,确实为官僚贵族子弟。“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这原本是诸葛亮避俗弃闲,向往清高生活的真实写照。但乱世颠沛,英雄相惜,诸葛亮以一纸“隆中对”,为明主刘备刻画了一个极富有战略意义的历史蓝图。时逢曹操北伐乌桓,诸葛亮看准曹操必将大举南下,奉劝刘备联合东吴,合力拒曹。待站稳荆州之后,合力入川,拿下益州,光复汉室指日便可。这个作战方针详尽,慎密,谨慎,着实。在关羽失荆州之前,刘备所有的战略方针都是围绕诸葛亮这一蓝图来执行,并且执行的颇具成效。
曹操号称百万,挥师南下,所到之处,势如破竹。当时,曹操曾密信诸葛亮,劝其投奔明主。诸葛亮以自贬之言,又借徐庶等名士的例子,婉言拒绝。诸葛亮随即开始筹划如何东结孙权,共拒曹操。在刘备兵败长坂时,诸葛亮身在吴地,并没有动摇追随刘备的脚步,面对鲁肃的示好,毅然拒绝。在与孙权谈判的过程中,亮以辩证法说明降曹与拒曹之间的厉害关系。明理让孙权自行决断,实在表达孙刘联盟的势在必行。并同时抬高刘备的身价,以博取谈判的政治资本。诸葛亮的大局观和远见卓识在孙刘联盟这一事件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刘备入川时,诸葛亮从大局出发,深明大义觉得是该庞统出马的时候,让“凤雏”担任军师。庞统和诸葛亮师出同门,且皆有旷世英才。自己则坐镇荆州,留守后方。此时,谁都不会想到庞统会战死落凤坡,法正会因病去世。当诸葛亮入川时,曾经再三叮嘱关羽,切勿主动出击曹仁,专心防御便可。其实,在当时情况下,诸葛亮对于关羽的性格把握的相当精准。事实证明,关羽确实违背了诸葛亮临行的意愿,主动出击的代价便是败走麦城,可见诸葛亮对于时局的洞悉,对于关羽的弱点以了然于心。可是二爷那时候估计连神都不放在眼里吧。
刘备兵败夷陵,诸葛亮曾经力劝,但刘备似乎是为报仇而昏了头脑,根本不听谏言。相反,对进谏不主战的大臣,都予以疏远。刘备在白帝城忧愤地死去,临终前曾任命诸葛亮和李严为托孤重臣,并暗授意于亮,若后主无才,“卿可取而代之”,并给刘禅写下明训“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史实上,诸葛亮到死都未有谋逆篡位之心,忠心可见天日。
诸葛亮在蜀国励精图治了几年后,开始准备履行先帝的遗训,意在光复汉室。其实,诸葛亮已经清楚,自比管仲,乐毅的时代已经结束,只能独撑蜀汉大局了。诸葛亮总共进行了6次北伐,其中以第一次和第五次最为惊心动魄。当时第一次北伐时,大将魏延曾经力荐子午谷奇谋,但被诸葛亮否决,主要是考虑到地不利,会让蜀军蒙受损失。可见诸葛亮行事谨慎,态度严谨,虽然蜀军在初期取得了一定的战果,但马谡在街亭的失守,注定了此次军事行动的失败。其实街亭失守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南线赵云始终无法在箕谷打开局面,致使全军被迫撤退。诸葛亮坚持原则,信守承诺,严于律己。即使爱才马谡,也无奈挥泪斩首,以示朝中大臣,自贬三级,以正法度。在第5次北伐时,诸葛亮已经在正面战场取得一定的战果,却收到后主诏书,要其即日撤退,亮不得已,班师回朝,在清点粮草时,却发现并未与李严的报告相吻合。于是,他便质问李严,李严无奈东窗事发,被贬为庶人。此次北伐,原本是一个大好的战机,蜀军在正面战场大败司马懿所率领的魏军主力,却因后方延误,导致不得不放弃既得的战果。诸葛亮必须拿李严问罪,却还是重用李严的儿子李丰,可见他对老臣的袒护,体现其重情重义的一面。
秋风五丈原,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在最后一次北伐时,吸取教训,大力开荒农田,以求同司马懿进行耗战。但蜀国日趋薄弱,国内大小事要及政务都要经过诸葛亮之手。诸葛亮虽殚精竭虑,但最终不可避免地积劳成疾。诸葛亮临终前向使臣李福告之,蒋琬继任,蒋琬之后由费祎担当。亮在临行前仍不忘将蜀国的命运进行妥当的安排,足见其对蜀汉的忠心耿耿。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3)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