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应如何培养生活自理的品质和能力?

 我来答
丨四季甜橙丨
高粉答主

2015-04-19 · 说的都是干货,快来关注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3万
采纳率:85%
帮助的人:3182万
展开全部
培养小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是为小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是当今社会对儿童终生发展的要求。儿童喜欢自由自在,随意行事,嬉戏打闹,并且充满了个性。现在,大多数家庭出现一个孩子六个大人照顾的局面,长辈们溺爱孩子,导致孩子形成唯我独尊、自私自利、安于享受……等特殊的性格,缺乏意志磨练和独立生活能力。针对目前存在的现状,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研究,给小学教育提供更多的实践材料。
一、培养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实践意义
1、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
生活自理能力是人最基本的素质,是人生的基础,是人之所以为人、人之所以能在世界上立脚的基础。生活自理能力是人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能力,是孩子走向社会的必备能力。但是小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很不理想,现状堪忧。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们在生活上严重缺乏自理能力呢?通过分析研究,主要归纳为以下两方面原因。
一方面,长辈的溺爱:据调查了解,一半以上的学生来“四二一”式的家庭,他们与长辈生活在一起, 六个大人照看一个小孩,“隔代亲”的现象较为严重,从来都不让孩子沾一点家务,甚至最基本的洗脸、穿衣等事情都有长辈们代劳,带孩子往往重养轻教。这些小事对家长来说是举手之劳,对孩子来说却是失去了一次又一次生活自理能力的锻炼机会。
另一方面,孩子本身对家长的依赖: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在心理上缺乏独立性、自觉性,哪怕自己会做的事情也想依赖家长。如果家长稍微迁就一下,孩子就会变本加厉地希望得到帮助,久而久之变依赖成一种习惯。
2、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实践意义。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个体自己承担或料理生活,使日常生活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生活自理能力可分为三个相互联系的部分:生活态度、生活习惯和生活技能。这是人最基本的素质,是人生的基础,是人之所以为人、人之所以能在世界上立脚的基础。生活自理能力是人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能力,是孩子走向社会的必备能力。
美国儿科权威詹姆斯博士说过:“依赖本身就是滋生懒惰,精神松懈,懒于独立思考,易为他人左右等弱点。”对孩子的一切事情包办代替,并不是在爱孩子,而是在害孩子。由此可见,目前小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对他们的成长还是对其未来的社会适应,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培养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应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
在小学阶段,低年级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差,随着年龄的增长,其生活自理能力逐渐增强。因此,培养小学生的生活能力,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对不同年龄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例如,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教师首先可以教育他们每天要自己完成洗脸、刷牙、穿衣服等小事。再如,对高年级学生,教师可以提出高一点的要求,比如说让他们在长辈或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做事、独立生活,主动辨别生活中对与错,学会用自己的行动去关爱他人。现在的大多数孩子,不管是家庭条件差的,还是家庭条件好的,“四二一”式的家庭环境造就了他们唯我独尊、自私自利、安于享受……等特殊的性格。因此对小学生的培养应该遵循他们的年龄特征,分层培养。同时,在小学阶段应多举行集体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互相交流、互相合作,形成一个和谐的有利于学生成长的集体。
2、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应遵循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的最早的教育,而且所受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母爱教育、父爱教育、亲情教育等内容。进入小学以前,学生与家长相处的时间较长,很多观念、思维方式受家长影响较多。进入小学后,学生与老师生活的时间增加,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时间、内容增加,这种量的变化,不是学校教育取代家庭教育,而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延伸。一是学校教育增加的内容,既有家庭教育的内容,又有学校教育的内容,例如,学生就餐必须排队,排队——这是家庭教育“吃饭”没有的内容,不被家长所强调,但“吃饭”这件事情,是家庭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二是学校教育增加的部分,弥补了家庭教育的不足,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与同学相处,老师的关心和爱护,帮助学生建立信心,树立全新的集体观、荣辱观,并不断地在“一帮一”的活动中学会关爱周围的人和事;三是学校教育增加的部分,是家庭教育无法替代的,“生活管理重于教学管理,生活设计重于教学设计”,学校的学生生活是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具有很强的前瞻性,这是家庭教育无法达到的水平。
3、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应遵循生活实际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原则。
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仅指单纯的培养小学生如何生活,它涉及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应该把它纳入学生学习、生活这个整体中去思考。
首先,要充分信任孩子,鼓励他们从小事做起。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看见大人在做事会要求试做。这时候,教师要做好榜样示范并且要给他们机会,鼓励他们要好好做,做得好。让他们体验到自己事情的乐趣。这样,孩子们才会乐于去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久而久之,他们的自理能力将会随之提高。
其次,教师应多鼓励表扬,少批评指责。因为小学生的能力有限,有时做的事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时,教师不能以严格的标准去评价他们,而应该给予表扬,鼓励他们,给他们信心,让他们在多次的实践中总结经验,掌握方法。
第三,在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小学生在做事中遇到的困难,家长与老师一定要及时地给予帮助,让他们及时改正,而不要为此把事包揽过来,让孩子失去信心,从而助长反正有人会帮我做的,我不会干不要紧的依赖心理。一旦养成了这种坏习惯,对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将会形成很大的阻碍。
4、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应遵循为小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的原则。
“一个会生活的人才会工作”,培养小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为小学生终生发展提供必要的生活技能,激发小学生终生爱生活的愿望,引导小学生占有人类共享的普遍价值观,养成终生对生活负责任的态度,并具有基本的实践能力,从而具备规划人生的能力,切实奠定小学会生存的价值支柱。
三、培养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策略
1、针对年龄不同的学生,制定科学的培养计划。
学校在构思学校工作计划、教学工作计划、后勤工作计划时,必须做到胸有成竹,必须遵循科学的培养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原则,并且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引导教师科学地制定具体的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培养计划。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制定教学工作计划时,必须将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工作融会贯通于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教师在制定工作计划时,要在具体事情上下工夫,要对不同年龄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不同个体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
2、良好的教学管理、教学设计是实现培养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小学阶段,教师既是学生的管理者、设计者、服务者,又是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合作伙伴。在小学学校,低年级教师大多数是有一定工作经验且责任心非常强的教师,他们过去担任多年教学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教师要对学习活动进行科学设计,让活动充满童趣,被儿童所喜欢。例如,“大扫除”这件事可以这样设计:分小组,小组之间进行比赛。这样的设计,既解决了学生怕脏怕累的问题,又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一举两得。再如,年龄小的同学课后不愿意自己一个人写作业,教师可以采用“结对子”的形式,让几位同学一起学习,这样的设计既减少了学生完不成作业的问题,又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精神,达到了更好的学习目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3、教给小学生正确的生活自理方法。
在生活中自理,在自理中生活,培养小学生在生活中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小学生获得如何生活、如何自理的方法,这是小学素质教育的一个亮点,它克服了小学生在家中“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弊病。如何教给小学生正确的生活自理方法呢?一是教师设计好专题生活讲座,把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嫁接到生活知识的学习活动中,创造轻松、愉快的生活教学情景,让小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索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掌握一定的生活自理方法;二是教师经常给小学生们讲一些关于生活自理的方法,指导小学生自觉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掌握生活自理的方法。
4、以点带面,突出重点,强化小学生生活能力的培养。
针对小学生,教师感到最棘手的问题是小学生年龄小,初入学,不知道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管理方面如同丝麻,理不清头绪。教师面对这样的问题,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法”:一是让小学生适应新的学校,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保证小学生更快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二是全面了解小学生的生活基本能力,开展“一帮一”、“结队子”活动;三是树立榜样,以一个组或一个班级作为突破口,搞好试点,然后将取得的经验广泛推广,引导全校学生借鉴、学习。
5、拓宽培养渠道,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
一是开展小学生生活技能竞赛活动,开阔小学生眼界,让所有学生在活动中丰富自己,如“小能人比武会”、“谁有一双小巧手”;二是开展文明班级评比活动,教师制定文明班级的评比方案,组织各班认真学习,严格按照评比方案定期评出文明班级;三是开展文明学生评比活动,让每位学生在评比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四是引导小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竞赛活动,让学生把自己在学校学习中得到的生活知识应用于实践,例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劳动最光荣”、“今天我当值日生”、“做爸妈的好帮手”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6、培养小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需要增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与配合。
学校与家长密切联系、配合让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东西在家中得到充分地实践,内化为学生的行为。因为家里才是学生施展“才能”的最好“阵地”。只有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明白能自立才能自强这个道理,才能在家庭教育中注重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教育。家长一定要放开手脚,不要对孩子的锻炼行为过多的干涉,不要打击孩子的积极性,而使孩子形成心理惰性和依赖性格。有这么一个事情,值得我们深思:一个研究生从小到大除了学习竟从未做过家务,不知道饭怎么煮,衣服怎么洗;一次,面对烧好的蛋,竟不知该如何去壳吃,拿在手里无从下手。从而,告诫我们,家长们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发掘自己的机会,让他们的自理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培养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小学实行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教师的素质决定了小学学校教育的办学声誉。无论是教学一线的任课教师还是班主任,必须具有爱心、耐心、细心。一是教师要具备父母般的爱心,对学生就象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任劳任怨,用科学的方法服务于学生,服务于社会,让学生满意,家长放心;二是教师工作要有耐心,对学生就象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用最大的耐心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具体困难,引导学生从小独立生活、独立思考;三是教师工作要细心,细心是小学教师必备的素质,教师要用自己敏锐的眼睛,细心观察学生在生活中的一切活动,并给学生做细致的教育工作;四是教师必须勤奋,俗话说:“教小学,说的话多,做的事多”,小学素质教育,对教师的“勤奋”更是提高了要求,职业的紧迫感进一步增强。
五、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激励机制,促进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持续发展
促进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一是建立管理体制必须从学校的具体情况出发,选择可操作性强的,并且要突出学校自己的特色,建立自己的一套完善的管理体制,使每位教师和学生在此管理体制下有所发展、有所提高;二是建立的管理体制必须与国家或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相结合,充分体现学校的管理水平;三是建立的管理体制必须具备前瞻性,始终代表农村教育的最新改革;四是建立的管理体制对教师要有激励性,在实践中不断激励教师开拓进取,挖掘教师主动工作的潜力。
荤惜02q
2015-04-19
知道答主
回答量:2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7万
展开全部
乐于助人乐于助人早起早说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