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为了适应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形成的新国际经济环境,发展中国家应根据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比较优势,分阶段逐步与世界经济接轨;要积极参与全球和区域经
济合作,努力推动国际经济秩序的改革;切实加强自身的发展与进步,不断提升本国的综合国力;采取谨慎态度,逐步开放金融市场,规避金融危机的冲击。
能否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主流中去,是我们面对的第一个挑战。尽管人们对经济全球化有不同的看法,它作为一种趋势
却是不能不承认的事实。今天,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试图脱离这一趋势而寻求独立发展是不现实的,因此,那些希望国富民强的人们,不管喜欢还是厌恶,都必须融
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去,并且是融入到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主流中去。然而,有趣的是,不管人们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如何,愿意还是不愿意,能否融入经济全球化的
主流中去,本身就是一个不以他们意愿为转移的问题。以资本为例,资本流动的全球化被看作迄今为止经济全球化的核心。的确有大量资本在寻觅着投入的场所,但
这并不意味着它会在你所希望的时间投向你所希望的地点。据统计,
80年代后,国际资本的80%在三角地带(美国、西欧、日本与“四小龙”)流动,多数发展中国家被排挤到边缘。1980年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吸收了世
界流动资本的55%,
1990年这个数字下降到2%。而“大多数贫困国家和地区,除了国家捐赠、多边援助以外,几乎没有获得任何外援资本。[7]这不奇怪,资本是要“吃东西”
的,没有利润的地方它绝对不去,因此,必须“诱”之以“利”才能获得资本。推而论之,融入经济全球化的主流中去,要以做好许多事情为前提。
能否保持输出输入过程中系统的平衡是我们面对的第二个挑战。经济全球化固然开拓了市场,但该市场是双边的而非单边的,当本国产品进入对方市场时,对方的
产品也大量涌进本国市场。由此产生输出输入过程中系统的平衡问题。输出输入过程中系统的平衡问题不是简单的贸易平衡问题,而是商品进出口过程中,特别是商
品进口过程中,以国家为单位的社会有机体或社会系统的适应问题,即我们能否应对滚滚而来的强大的西方物质欲流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巨大冲击。其中包括,电
子、通讯、汽车、农业种植业等比较劣势经济的生存发展问题,以及由此而来的中国经济的自主性、合理性问题;结构调整和高新科学技术应用带来的就业压力问
题;金融业、商业服务业所面临的国外同行的残酷竞争问题;国际金融市场、商品市场波动,大量资本出入所产生的金融风险问题;西方影视音像产品的冲击以及与
中国传统文化意识形态的矛盾问题,等等。如果我们不能在输出的同时妥善解决输入带来的上述问题,中国社会机体就会发生畸变,中国社会发展就会遭遇重大挫
折。虽然迄今为止尚未听说哪个国家因入世而有灭顶之灾,但已有报道说,拉丁美洲的经济学家认为,国际贸易和全球化对拉美国家来说,只意味着进口的大量增
加,而出口的增辐则很小,其直接后果是拉美国家外贸赤字增加,竞争力不强的本国企业将受到沉重打击。[8]这个现象告诉我们,不能应对进口的挑战,市场的
开拓就根本不是机遇,或者勿宁说是他人的机遇。
现有经济体制、结构及其运行机制怎样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情况、新问题是我们面对的第三个挑战。如前所述,资本投向某个地方是为了利润,资本所有者进行投资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保证自己所获得的利润能够返回手中。为此,无论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
是跨国公司、财团以及它们的代表——国家政府,都诉诸规则,要求用具有契约性、同构性、高效率的规则保障自己的权益。各类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也要求有一套统一的规则并加以执行。这套规则就是一个行业、一个部门、一个国家的体制或制度,包括其
结构、功能和机制。它们构成该行业、该部门、该国家“投资环境”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国家现行的经济体制、结构和机制脱胎于计划时代,
20年间虽经改革而有很大变化,但对内距离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对外距离以WTO为代表的现行国际规则的要求,仍有很大差距。改变这一
不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状态的办法似乎一目了然,这就是以“接轨”为取向,深化和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然而,问题的复杂性在于,
WTO的规章制度、现行国际经济交往规则,主要是由西方国家或以西方国家为参照制定的,其基本精神是自由化、私有化、放松经济管制,这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的目标设定存有差异,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也有抵牾。历史经验证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若不能扬弃传统而与先进文化同道,其生命力将会渐次枯竭;但是一个国
家、一个民族倘若照搬他人的模式,则会重复东施效颦的故事。
于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结构调整和机制
转换,就面临着既要“接轨”又不能照搬、既要民族特点又要时代精神的复杂性,能否从多重矛盾的纠缠中走出一条新路,成为中国能否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主流中
去和能否在输出输入过程中保持机体平衡的要旨所在。因为,无论引进外资还是开拓市场,从根本上讲,都离不开顺乎历史、合乎国情的制度创新。对于后发展国家
来说,制度创新具有核心地位。
济合作,努力推动国际经济秩序的改革;切实加强自身的发展与进步,不断提升本国的综合国力;采取谨慎态度,逐步开放金融市场,规避金融危机的冲击。
能否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主流中去,是我们面对的第一个挑战。尽管人们对经济全球化有不同的看法,它作为一种趋势
却是不能不承认的事实。今天,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试图脱离这一趋势而寻求独立发展是不现实的,因此,那些希望国富民强的人们,不管喜欢还是厌恶,都必须融
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去,并且是融入到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主流中去。然而,有趣的是,不管人们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如何,愿意还是不愿意,能否融入经济全球化的
主流中去,本身就是一个不以他们意愿为转移的问题。以资本为例,资本流动的全球化被看作迄今为止经济全球化的核心。的确有大量资本在寻觅着投入的场所,但
这并不意味着它会在你所希望的时间投向你所希望的地点。据统计,
80年代后,国际资本的80%在三角地带(美国、西欧、日本与“四小龙”)流动,多数发展中国家被排挤到边缘。1980年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吸收了世
界流动资本的55%,
1990年这个数字下降到2%。而“大多数贫困国家和地区,除了国家捐赠、多边援助以外,几乎没有获得任何外援资本。[7]这不奇怪,资本是要“吃东西”
的,没有利润的地方它绝对不去,因此,必须“诱”之以“利”才能获得资本。推而论之,融入经济全球化的主流中去,要以做好许多事情为前提。
能否保持输出输入过程中系统的平衡是我们面对的第二个挑战。经济全球化固然开拓了市场,但该市场是双边的而非单边的,当本国产品进入对方市场时,对方的
产品也大量涌进本国市场。由此产生输出输入过程中系统的平衡问题。输出输入过程中系统的平衡问题不是简单的贸易平衡问题,而是商品进出口过程中,特别是商
品进口过程中,以国家为单位的社会有机体或社会系统的适应问题,即我们能否应对滚滚而来的强大的西方物质欲流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巨大冲击。其中包括,电
子、通讯、汽车、农业种植业等比较劣势经济的生存发展问题,以及由此而来的中国经济的自主性、合理性问题;结构调整和高新科学技术应用带来的就业压力问
题;金融业、商业服务业所面临的国外同行的残酷竞争问题;国际金融市场、商品市场波动,大量资本出入所产生的金融风险问题;西方影视音像产品的冲击以及与
中国传统文化意识形态的矛盾问题,等等。如果我们不能在输出的同时妥善解决输入带来的上述问题,中国社会机体就会发生畸变,中国社会发展就会遭遇重大挫
折。虽然迄今为止尚未听说哪个国家因入世而有灭顶之灾,但已有报道说,拉丁美洲的经济学家认为,国际贸易和全球化对拉美国家来说,只意味着进口的大量增
加,而出口的增辐则很小,其直接后果是拉美国家外贸赤字增加,竞争力不强的本国企业将受到沉重打击。[8]这个现象告诉我们,不能应对进口的挑战,市场的
开拓就根本不是机遇,或者勿宁说是他人的机遇。
现有经济体制、结构及其运行机制怎样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情况、新问题是我们面对的第三个挑战。如前所述,资本投向某个地方是为了利润,资本所有者进行投资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保证自己所获得的利润能够返回手中。为此,无论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
是跨国公司、财团以及它们的代表——国家政府,都诉诸规则,要求用具有契约性、同构性、高效率的规则保障自己的权益。各类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也要求有一套统一的规则并加以执行。这套规则就是一个行业、一个部门、一个国家的体制或制度,包括其
结构、功能和机制。它们构成该行业、该部门、该国家“投资环境”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国家现行的经济体制、结构和机制脱胎于计划时代,
20年间虽经改革而有很大变化,但对内距离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对外距离以WTO为代表的现行国际规则的要求,仍有很大差距。改变这一
不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状态的办法似乎一目了然,这就是以“接轨”为取向,深化和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然而,问题的复杂性在于,
WTO的规章制度、现行国际经济交往规则,主要是由西方国家或以西方国家为参照制定的,其基本精神是自由化、私有化、放松经济管制,这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的目标设定存有差异,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也有抵牾。历史经验证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若不能扬弃传统而与先进文化同道,其生命力将会渐次枯竭;但是一个国
家、一个民族倘若照搬他人的模式,则会重复东施效颦的故事。
于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结构调整和机制
转换,就面临着既要“接轨”又不能照搬、既要民族特点又要时代精神的复杂性,能否从多重矛盾的纠缠中走出一条新路,成为中国能否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主流中
去和能否在输出输入过程中保持机体平衡的要旨所在。因为,无论引进外资还是开拓市场,从根本上讲,都离不开顺乎历史、合乎国情的制度创新。对于后发展国家
来说,制度创新具有核心地位。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