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赫尔巴特教育性教学思想,当前的教育学中是否做到他的教育性
展开全部
摘 要:本文主要以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为依据,试图探讨其“教育性教学”思想,包括这一思想的内涵及笔者自己的理解、该思想对今日教学改革的启示和实现途径三方面的内容,以期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赫尔巴特 教育性教学 教学改革 实现途径
一、教育性教学的基本内涵及理解
“教育性教学”一词首先由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他认为,人的观念、情感、善的意志是不可分割的。作为知识传递过程的教学和作为善的意志形成的道德教育是统一的;“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的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则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1]。”
赫尔巴特把自己的教育目的建立在论理学的基础上,认为培养人的德性是教育的全部目的。因而他认为把知识单纯的作为知识,亦即冷冰冰的知识加以掌握,不可能强化意志与态度这一道德核心,要使知识转化为意志与态度,教学必须要形成的德性的教育意义,即“教育性教学”。
通俗地说,教育性教学就是既教书,同时又育人。现在,我们可以把教学及其教育性理解为通过教学不仅使学生科学获知,还要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地发展、品德的形成以及人格的完善,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审美、学会健体等,从而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同样地,对教师而言,只靠教书也许能造就有工作能力的人,但不能形成积极地协助社会发展的善良的人。反之,只靠育人,也许能造就善良的人,但不能形成有实际工作能力的人。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要靠教学过程去实现。真正的好老师应该是在教书和育人上均能给学生以深刻影响的人。
举例来说:最近,笔者在看了魏书生的“教书育人,明主管理”的报告会以后,受益匪浅,感触颇深。笔者认为,每一位有思想的教育工作者,都应对影响人的发展因素和发展规律进行认识和研究,做教育的明白人。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方针明确指出教育的任务是培养人,标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能教育五个方面,德育排在首位。
教育是科学,科学需要求真。任何伟大的科学研究都是从大胆的假设开始的。魏书生刚步入教育阵地不久,在分析研究社会对人成长的要求及五育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后认为: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各育发挥不同的作用,其作用的大小和方向是不一样的。五育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促进。教师要当人师,不能当经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教书应是育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育人比教书更重要。应在教书中育人,在育人中教书,教育工作要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主导的方向。这样,才能给学生以完整的、全面的教育,才能保证学生的素质发展不出现缺陷。教师必须有高尚的品德。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质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因而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纯洁美好的心灵。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如像母亲一样,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对差生不嫌弃,不歧视,给他们多一点爱,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学习上有无穷的力量源泉。很多教师的成功经验都证明了母爱力量的神奇作用。
魏书生特别强调身教,他认为身教应重于言教。他日常注意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去培养学生的人格,他认为教师没有人格力量,不能率先垂范,事实他就不能进行真正的身教。因此,他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他以人格统领着全班学生,并且放手让学生去做,普通学生能做的,不让组长做,组长能做的,不让班委做,班委能做的,不让班长做,班长能做的,班主任不做。让班里学生个个有事做,极大的加强了学生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看了报告会,笔者强烈地认为现代教师应是一个聪明的思想者和科学的实干家。做教师首先应弄清楚自己的工作任务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哪个是主要的?做到从宏观上把握教育,从微观上研究、经营教育。
学习魏书生主要应学习他良好的职业道德。学习魏书生“五育并举、德育主导”的教书育人艺术中的方式方法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学习他从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利益、学生的切身利益出发,对学生、对教育事业高度负责、求真务实的精神;学习他注重根据学生心理特别和年龄特点实事求是地决定育人目标、育人内容和育人方法的科学态度;学习他就是研究他的精神、思想、态度、方法,并用以指导我们的实践。在日常工作中,做到头脑清醒,方向明确,积极行动,锲而不舍,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自己的特色,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秉承“教育性教学”的原则。
二、教育性教学对今日教学改革的启示
目前,教学的教育性是理论界公认的教学基本规律和原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但受“升学第一”的教学理念的影响,专业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们无视教学教育性的存在,而将教育性让位于专门的德育课程及活动,教学过程完全变成了纯粹的知识传授和技能培训过程。所以,在二百年以后的今天,重提“教育性教学”仍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对我们今天的教学改革也有极大的启示。
第一,教学在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不仅要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智力,以得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效果;还要有意识地渗透着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以得到教学的德育效果;
第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正确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能否见效,前提是教师对自己是否严格要求,对学生是否具有“三心——爱心、真心、耐心”,这也说明,教师不仅要以自己丰富的学识去教育学生,更重要的是要以自己的高尚品德和良好修养来影响学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行”,古已有之。教师经常和学生在一起学习,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示范作用,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己的学生,这种现象在儿童中间更加普遍,在他们心目中,教师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完人,并视教师为自己的榜样,常常利用他们那超乎我们想象的模仿能力,模仿着自己心中喜欢的教师的一切;
第三,教学在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中,还应注意学生的身心健康,使教学有利于而不是有害于学生的成长发育。健康的体魄、积极的心态不仅是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本钱,更是一个健全的人、真正的人所必备的,假设一个人有100000000万,前面的1则代表健康,后面的0代表你的房子、车子、妻子、儿子、金子等,如果没有前面的健康1,后面都将等于0。大量实践证明: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与他生活的家庭、集体、社会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不同程度地依赖于这些环境的良好熏陶与引导,更依赖于各级学校在德智体美劳教育方面采取的积极措施。
目前整个教育系统都在进行着全面的改革,重视把青少年从以往的应试教育转向全面的素质教育,把课程从以往的注重知识教育转向注重综合素质教育,把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相结合,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等,多方面、全方位地发展学生,使教学充分地发挥其教育性的作用,这些都为人的思想品德的发展、情感意志的培养和个性结构的日趋完善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也为每个学生成为真正的人提供了空间。
学校教育工作的客观实践证明,教学应该具有教育性,反过来也可以说,教育性是教学永远的灵魂,它应该是基于道德而又超越道德的价值导向性,教育性教学必须体现教学过程的自主性和价值影响的自觉性。用赫尔巴特自己的话说就是,永远没有“无教育的教学”,也没有“无教学的教育”,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教学都具有教育性,因此需要我们的教育系统以及教育者应从不同角度关心下一代的健康发展,为祖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所有。
总之,教学过程中是含有高度价值取向的,教育的结果不仅是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品德的提升、个性的完善、身心的健康发展,也就是真正的人的形成。
三、教育性教学的实现途径
依据赫尔巴特的思想,教学的教育性可以从两个方面得以实现。
1、从教学内容本身的教育性着眼
赫尔巴特以“世界的美的表现”作为教育内容的核心。就是说以宗教、国语、历史一类的学科中同道德行为有直接关系的教材为中心,赋予儿童现实了善与美的根源性的世界图像,训练儿童的伦理判断,发展他们的道德情操与意志。
追随并第一个探索赫尔巴特所开拓的教育性教学道路,即追求学科内容、教材的教育性的是戚勒。戚勒与赫尔巴特一样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形成道德品性。但在形成方式上与赫尔巴特不同,他认为德行的陶冶和宗教的陶冶是一回事,他把宗教的、道德的知识作为教育性教学的核心。当然,单纯用宗教的道德的学科是不能形成宗教的道德的人格的,它只有拼接学科划分为不同的领域,而且沿着这个终极目标,各自以不同方式起作用的思想圈的形成,才能达到。这样,戚勒主张,以情操学科、意念教材——由直接涉及宗教与道德教学的宗教、历史、文学组成——作为核心,在核心周围,配以自然科学、数学、地理、体操、劳作等,把他们综合起来。这就是所谓的中心统合法课程。
在古希腊曾因时代的发展而形成由体操和音乐组成的教育制度,当然与其军事目的、国家目的相关,但同时也是与其道德伦理目的、审美目的相关的。这里的音乐不限于乐器和声乐,还包括诗歌和文学。音乐教育把韵律与和谐注入人的灵魂,使人领略形体之美,乐于抑恶求善,最终造就身心完善且善的人性。体操和竞技不用说旨在发展匀称的体格增进健康和体力,体育尤其利于鼓舞勇气培养耐性、坚定决断的意志、发展性格、发展美的身姿与美的心灵。如果重体操而轻音乐,性格将变得粗野凶顽;反之,性格将会变得温顺柔软,只有二者适度的平衡,才能培养圆满的人格[2]P53。
可见,教材的内容是教学教育性的基本立足点,它是含有丰富教育性因素的载体。通过教学使学生学到各种科学知识,是实现教学教育性的重要基础。教育性是教学的灵魂,教书的根本目的在于育人[3]P171。因为丰富的教育性因素往往是内含的,不是自然表露的,所以教师要深入专研教材内容,以正确的立场、观点进行解说论证、阐述,才能发挥出教材的教育性作用,对学生产生实际效果。有人说,教育性是教师内心世界及其对教材理解、掌握的外化和表现,这话颇有道理[4]P322。
发掘教材内容的教育性因素,一是要从学科特点出发,结合学科的不同性质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教育,这要教师明白并主动地发挥所教学科地特殊育人功能,做到寓教于智、自然天成、水乳交融。二是要从学生发展地实际状况出发,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这就要教师了解学生发展地状况,把握学生的时代特征,做到有的放矢,产生实际的教育性效果。
2、从教与学的活动本身着眼
赫尔巴特认为要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使他们自觉地、能动地探求并掌握知识,这种学习活动本身便是形成学生的意志与态度。其追随者第多惠斯也认为,教学的教育力不限于特定的学科内容。认为教育性潜藏于全部学科之中,组织学生自觉的、能动的学习活动的教学活动本身就是教育活动。真正的教学活动总是直接影响学生的性格形成。
教学的组织形式如民主型、放任型和专制型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的教育性影响是大家都熟悉的。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要破除传统的师生观念,建立平等、民主、友爱互助、互相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也将对教学的育人效果产生显著的影响。
学生旨在掌握教学对象的学习活动本身,也具有巨大的潜在教育力。就是说,学生在教学中采用什么方式、方法进行学习将会极大的左右他们的套独与性格[4]P203。例如,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赐予的东西,或是机械地模仿并死记硬背教师灌输的东西,往往会养成学生盲从的、屈从的态度和性格。与此相反,唤起学生积极的探究精神,引导他们逐步依靠自己解决学习课题、发现知识、就会养成学生独立地友善地实现目标态度和性格,形成契而不舍的顽强意志与人格。再如学生专心致志地学习或是心不在焉地学习,也将对他们人格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
教学一般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在班级中总会形成一定的人际关系,交织着友爱与竟争的气氛。在这种场合,如果学习是以个人之间竟争的方式进行,彼此排他的,就会养成学生相互歧视、分离、对立的利己主义、个人主义的态度和性格。相反,相互帮助、分工合作的教学方法,将会促长学生的情谊,形成团结、友好、协作的良好的社会道德特性。
总之,教师教与学生学以及两者相互作用的教与学的模式和方法、教与学的过程等无一不对育人的效果产生深刻的影响。
综合上述,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思想对促进我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但由于历史条件和社会制度的制约,他的思想亦的有一定的局限,因此,研究赫尔巴特教育性教学思想要具体分析,取精用弘,这对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赫尔巴特 教育性教学 教学改革 实现途径
一、教育性教学的基本内涵及理解
“教育性教学”一词首先由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他认为,人的观念、情感、善的意志是不可分割的。作为知识传递过程的教学和作为善的意志形成的道德教育是统一的;“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的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则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1]。”
赫尔巴特把自己的教育目的建立在论理学的基础上,认为培养人的德性是教育的全部目的。因而他认为把知识单纯的作为知识,亦即冷冰冰的知识加以掌握,不可能强化意志与态度这一道德核心,要使知识转化为意志与态度,教学必须要形成的德性的教育意义,即“教育性教学”。
通俗地说,教育性教学就是既教书,同时又育人。现在,我们可以把教学及其教育性理解为通过教学不仅使学生科学获知,还要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地发展、品德的形成以及人格的完善,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审美、学会健体等,从而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同样地,对教师而言,只靠教书也许能造就有工作能力的人,但不能形成积极地协助社会发展的善良的人。反之,只靠育人,也许能造就善良的人,但不能形成有实际工作能力的人。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要靠教学过程去实现。真正的好老师应该是在教书和育人上均能给学生以深刻影响的人。
举例来说:最近,笔者在看了魏书生的“教书育人,明主管理”的报告会以后,受益匪浅,感触颇深。笔者认为,每一位有思想的教育工作者,都应对影响人的发展因素和发展规律进行认识和研究,做教育的明白人。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方针明确指出教育的任务是培养人,标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能教育五个方面,德育排在首位。
教育是科学,科学需要求真。任何伟大的科学研究都是从大胆的假设开始的。魏书生刚步入教育阵地不久,在分析研究社会对人成长的要求及五育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后认为: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各育发挥不同的作用,其作用的大小和方向是不一样的。五育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促进。教师要当人师,不能当经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教书应是育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育人比教书更重要。应在教书中育人,在育人中教书,教育工作要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主导的方向。这样,才能给学生以完整的、全面的教育,才能保证学生的素质发展不出现缺陷。教师必须有高尚的品德。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质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因而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纯洁美好的心灵。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如像母亲一样,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对差生不嫌弃,不歧视,给他们多一点爱,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学习上有无穷的力量源泉。很多教师的成功经验都证明了母爱力量的神奇作用。
魏书生特别强调身教,他认为身教应重于言教。他日常注意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去培养学生的人格,他认为教师没有人格力量,不能率先垂范,事实他就不能进行真正的身教。因此,他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他以人格统领着全班学生,并且放手让学生去做,普通学生能做的,不让组长做,组长能做的,不让班委做,班委能做的,不让班长做,班长能做的,班主任不做。让班里学生个个有事做,极大的加强了学生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看了报告会,笔者强烈地认为现代教师应是一个聪明的思想者和科学的实干家。做教师首先应弄清楚自己的工作任务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哪个是主要的?做到从宏观上把握教育,从微观上研究、经营教育。
学习魏书生主要应学习他良好的职业道德。学习魏书生“五育并举、德育主导”的教书育人艺术中的方式方法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学习他从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利益、学生的切身利益出发,对学生、对教育事业高度负责、求真务实的精神;学习他注重根据学生心理特别和年龄特点实事求是地决定育人目标、育人内容和育人方法的科学态度;学习他就是研究他的精神、思想、态度、方法,并用以指导我们的实践。在日常工作中,做到头脑清醒,方向明确,积极行动,锲而不舍,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自己的特色,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秉承“教育性教学”的原则。
二、教育性教学对今日教学改革的启示
目前,教学的教育性是理论界公认的教学基本规律和原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但受“升学第一”的教学理念的影响,专业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们无视教学教育性的存在,而将教育性让位于专门的德育课程及活动,教学过程完全变成了纯粹的知识传授和技能培训过程。所以,在二百年以后的今天,重提“教育性教学”仍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对我们今天的教学改革也有极大的启示。
第一,教学在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不仅要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智力,以得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效果;还要有意识地渗透着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以得到教学的德育效果;
第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正确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能否见效,前提是教师对自己是否严格要求,对学生是否具有“三心——爱心、真心、耐心”,这也说明,教师不仅要以自己丰富的学识去教育学生,更重要的是要以自己的高尚品德和良好修养来影响学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行”,古已有之。教师经常和学生在一起学习,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示范作用,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己的学生,这种现象在儿童中间更加普遍,在他们心目中,教师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完人,并视教师为自己的榜样,常常利用他们那超乎我们想象的模仿能力,模仿着自己心中喜欢的教师的一切;
第三,教学在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中,还应注意学生的身心健康,使教学有利于而不是有害于学生的成长发育。健康的体魄、积极的心态不仅是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本钱,更是一个健全的人、真正的人所必备的,假设一个人有100000000万,前面的1则代表健康,后面的0代表你的房子、车子、妻子、儿子、金子等,如果没有前面的健康1,后面都将等于0。大量实践证明: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与他生活的家庭、集体、社会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不同程度地依赖于这些环境的良好熏陶与引导,更依赖于各级学校在德智体美劳教育方面采取的积极措施。
目前整个教育系统都在进行着全面的改革,重视把青少年从以往的应试教育转向全面的素质教育,把课程从以往的注重知识教育转向注重综合素质教育,把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相结合,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等,多方面、全方位地发展学生,使教学充分地发挥其教育性的作用,这些都为人的思想品德的发展、情感意志的培养和个性结构的日趋完善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也为每个学生成为真正的人提供了空间。
学校教育工作的客观实践证明,教学应该具有教育性,反过来也可以说,教育性是教学永远的灵魂,它应该是基于道德而又超越道德的价值导向性,教育性教学必须体现教学过程的自主性和价值影响的自觉性。用赫尔巴特自己的话说就是,永远没有“无教育的教学”,也没有“无教学的教育”,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教学都具有教育性,因此需要我们的教育系统以及教育者应从不同角度关心下一代的健康发展,为祖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所有。
总之,教学过程中是含有高度价值取向的,教育的结果不仅是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品德的提升、个性的完善、身心的健康发展,也就是真正的人的形成。
三、教育性教学的实现途径
依据赫尔巴特的思想,教学的教育性可以从两个方面得以实现。
1、从教学内容本身的教育性着眼
赫尔巴特以“世界的美的表现”作为教育内容的核心。就是说以宗教、国语、历史一类的学科中同道德行为有直接关系的教材为中心,赋予儿童现实了善与美的根源性的世界图像,训练儿童的伦理判断,发展他们的道德情操与意志。
追随并第一个探索赫尔巴特所开拓的教育性教学道路,即追求学科内容、教材的教育性的是戚勒。戚勒与赫尔巴特一样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形成道德品性。但在形成方式上与赫尔巴特不同,他认为德行的陶冶和宗教的陶冶是一回事,他把宗教的、道德的知识作为教育性教学的核心。当然,单纯用宗教的道德的学科是不能形成宗教的道德的人格的,它只有拼接学科划分为不同的领域,而且沿着这个终极目标,各自以不同方式起作用的思想圈的形成,才能达到。这样,戚勒主张,以情操学科、意念教材——由直接涉及宗教与道德教学的宗教、历史、文学组成——作为核心,在核心周围,配以自然科学、数学、地理、体操、劳作等,把他们综合起来。这就是所谓的中心统合法课程。
在古希腊曾因时代的发展而形成由体操和音乐组成的教育制度,当然与其军事目的、国家目的相关,但同时也是与其道德伦理目的、审美目的相关的。这里的音乐不限于乐器和声乐,还包括诗歌和文学。音乐教育把韵律与和谐注入人的灵魂,使人领略形体之美,乐于抑恶求善,最终造就身心完善且善的人性。体操和竞技不用说旨在发展匀称的体格增进健康和体力,体育尤其利于鼓舞勇气培养耐性、坚定决断的意志、发展性格、发展美的身姿与美的心灵。如果重体操而轻音乐,性格将变得粗野凶顽;反之,性格将会变得温顺柔软,只有二者适度的平衡,才能培养圆满的人格[2]P53。
可见,教材的内容是教学教育性的基本立足点,它是含有丰富教育性因素的载体。通过教学使学生学到各种科学知识,是实现教学教育性的重要基础。教育性是教学的灵魂,教书的根本目的在于育人[3]P171。因为丰富的教育性因素往往是内含的,不是自然表露的,所以教师要深入专研教材内容,以正确的立场、观点进行解说论证、阐述,才能发挥出教材的教育性作用,对学生产生实际效果。有人说,教育性是教师内心世界及其对教材理解、掌握的外化和表现,这话颇有道理[4]P322。
发掘教材内容的教育性因素,一是要从学科特点出发,结合学科的不同性质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教育,这要教师明白并主动地发挥所教学科地特殊育人功能,做到寓教于智、自然天成、水乳交融。二是要从学生发展地实际状况出发,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这就要教师了解学生发展地状况,把握学生的时代特征,做到有的放矢,产生实际的教育性效果。
2、从教与学的活动本身着眼
赫尔巴特认为要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使他们自觉地、能动地探求并掌握知识,这种学习活动本身便是形成学生的意志与态度。其追随者第多惠斯也认为,教学的教育力不限于特定的学科内容。认为教育性潜藏于全部学科之中,组织学生自觉的、能动的学习活动的教学活动本身就是教育活动。真正的教学活动总是直接影响学生的性格形成。
教学的组织形式如民主型、放任型和专制型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的教育性影响是大家都熟悉的。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要破除传统的师生观念,建立平等、民主、友爱互助、互相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也将对教学的育人效果产生显著的影响。
学生旨在掌握教学对象的学习活动本身,也具有巨大的潜在教育力。就是说,学生在教学中采用什么方式、方法进行学习将会极大的左右他们的套独与性格[4]P203。例如,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赐予的东西,或是机械地模仿并死记硬背教师灌输的东西,往往会养成学生盲从的、屈从的态度和性格。与此相反,唤起学生积极的探究精神,引导他们逐步依靠自己解决学习课题、发现知识、就会养成学生独立地友善地实现目标态度和性格,形成契而不舍的顽强意志与人格。再如学生专心致志地学习或是心不在焉地学习,也将对他们人格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
教学一般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在班级中总会形成一定的人际关系,交织着友爱与竟争的气氛。在这种场合,如果学习是以个人之间竟争的方式进行,彼此排他的,就会养成学生相互歧视、分离、对立的利己主义、个人主义的态度和性格。相反,相互帮助、分工合作的教学方法,将会促长学生的情谊,形成团结、友好、协作的良好的社会道德特性。
总之,教师教与学生学以及两者相互作用的教与学的模式和方法、教与学的过程等无一不对育人的效果产生深刻的影响。
综合上述,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思想对促进我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但由于历史条件和社会制度的制约,他的思想亦的有一定的局限,因此,研究赫尔巴特教育性教学思想要具体分析,取精用弘,这对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