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任何旅游者要实现从定居地到目的地之间的旅行;都必须借助良好的交通条件和运输工具这两个载体。旅游交通是旅游业发展的首要条件。在我国,随着旅游活动从低级的以赶景点为主要目标的“苦行游”,向包含文化内涵的以休假与游览结合为主的“康乐游”、“享乐游”、“休闲游”等方向的转化,需要重新认识旅游交通的地位与作用。
1 交通对旅游的影响与制约
1.1 交通对旅游者出行的影响
在旅游目的地选择上,交通的便利与否是影响旅游者决策的重要因素。在旅游者评估选择直至最后确定旅游目的地的过程中,区域旅游的可进入性是十分重要的。同时,交通运输的便利条件还影响到旅游者的出游半径。在一定的引力和外推力的作用下,游客流量与距离影响力是成反比的。用数学式表示为:
F=T1T2/f(d)
式中:T1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T2为旅游客源地的外推力,d为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距离。其中游客对距离的直观感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交通便利条件。因此,交通对旅游者的出游选择在心理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据统计,在旅游效果影响要素中,与住宿、饮食、景点及其他服务消费等项目相比,60%左右的人将交通列为首位。在我国交通是影响旅游者出行的重要因素之一。
1.2 交通对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
旅游资源依赖旅游者光顾而产生效益。没有安全便捷的交通,就不可能有规模化和长期发展的旅游经济。旅游资源潜力再大,如果没有快捷便利的交通做后盾,也将无法发挥其优势。
1.3 交通对旅游质量的影响
通过对游客意见调查征询,发现游客在文化、地域、经济、兴趣、性格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对食、宿、游3方面的质量评价弹性较大,而对交通质量的评价则比较一致。在对众多旅行社的调查中发现,反映旅游质量问题的投诉中,交通问题占相当大的比例,旅游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旅游交通的质量。尤其是当旅游业由“饥渴型”向“温饱型”、“享乐型”发展时,更是如此。
2 旅游业发展中的交通问题
(1)各地区公路等级差距大。由于客观原因,我国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其高等级、次高等级公路里程要少20%。西部的12个省区集中了全国不通公路乡镇和行政村数量的85%和50%。
(2)基础设施滞后。我国不少国家级旅游景区专用交通道路质量差,使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降低,游客进出目的地受到限制。尤其在节假日和双休日期间,旅游交通运力不能满足需求,出现游客买票难、乘车难、“进不去、出不来”等交通难题。
(3)服务质量有待提高。旅游交通的服务质量一直是消费者关注和投诉的热点,以铁路交通为例,铁路工作人员的整体形象和服务质量就很难让乘客满意,乘车及候车环境均需进一步改善。
(4)交通信息化数字化程度低。与我国旅游市场的发展速度相比,交通的信息化数字化建设还相对滞后。各级交通部门推动行业信息化的手段不到位,面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的力度不够;未充分利用道路信息资源;旅游交通专门人才匮乏。
(5)旅游交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在目前我国的旅游交通开发过程中,只注重缩短空间距离、节约直接成本,而忽视了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存在汽车尾气排放污染环境等问题。
3 旅游交通发展的对策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旅游大国。这意味着中国的旅游业及旅游交通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更大的挑战,找出适合我国旅游交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已迫在眉睫。
3.1 科学规划旅游交通
旅游交通规划包括对外交通系统和区内交通系统两部分。规划应坚持市场导向原则,创造安全、便捷、舒适便于游览的交通条件,并适当超前规划。应加快铁路建设,提高铁路客运能力,并积极发展航空运输,提高综合运力。如枝柳铁路、高速公路和张家界机场的建设,使张家界风景区迅速走向了世界,游客数量每年成倍增长。
3.2 改善交通基础设施
高水平的旅游交通,需要高质量、高投入的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交通的发展应充分利用我国的政策优势,利用各种投融资渠道,加大投入,改善旅游交通的现存问题,摆脱其对旅游业发展的瓶颈效应。如九寨沟景区原来交通设施十分落后,在2003年建成了高等级公路和黄龙机场后,使交通状况得到厂有效的改善,相应提高了九寨沟景区的吸引力。桂林、黄果树、庐山等风景胜地久盛不衰,也都与发达的交通密切相关。
3.3 提高交通服务质量
我国旅游交通目前的状况是供不应求,但随着各交通企业间竞争的激烈,服务质量将成为交通企业市场制胜的关键。因此,交通部门应以游客为中心,以安全、舒适、快速、便利为目标,加强运输管理,为游客提供优质安全高水平的服务,树立起我国旅游交通行业的良好形象。
3.4 推进交通营运管理的现代化
我国的交通管理在运用现代管理技术方面与先进国家相比,仍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在客流量预测、车辆调度控制、统计分析等方面应逐步实现计算机管理,大力推行无线电通讯技术,加快引入旅游交通自动化管理方法,全面与国际接轨。
3.5 优化交通与旅游间的互动
旅游和交通需要协调发展,彼此兼顾。在发展交通业的同时要兼顾景区的发展,而在景区的规划设计上,要留有交通业的发展空间,两者不可偏废。近年来,很多地区交通部门和旅游部门妥善处理好了两者的关系,出现了较好的效果。如山西大同的云岗石窟,前几年,大批运煤货车沿景区通行,极大地影响了景区环境和卫生,非常不利于文物保护,当地政府果断将公路改道,结果两全其美,社会反映良好,为了保留湖南韶山核心区域的风貌、植被不被破坏,韶山铁路车站的选址定在距核心景区10km处:广西境内的桂梧高速公路原规划从阳朔穿过,为了不破坏境内的古溶洞群,有关专家提出改道的建议,调整了原规划部分路段走向。这些都是在充分考虑景区原貌不受损害的基础上做出的保护性决策,确保了景区的环境和地貌。
3.6 加强各交通部门间协作
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理顺各交通部门之间的关系,改变规划、交通、公交、航空、水运、铁路和交警等各部门条块分割的现状,成立统一的协调机构。全面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和积极性,建设大交通,从而推进我国旅游交通的进一步发展。
1 交通对旅游的影响与制约
1.1 交通对旅游者出行的影响
在旅游目的地选择上,交通的便利与否是影响旅游者决策的重要因素。在旅游者评估选择直至最后确定旅游目的地的过程中,区域旅游的可进入性是十分重要的。同时,交通运输的便利条件还影响到旅游者的出游半径。在一定的引力和外推力的作用下,游客流量与距离影响力是成反比的。用数学式表示为:
F=T1T2/f(d)
式中:T1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T2为旅游客源地的外推力,d为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距离。其中游客对距离的直观感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交通便利条件。因此,交通对旅游者的出游选择在心理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据统计,在旅游效果影响要素中,与住宿、饮食、景点及其他服务消费等项目相比,60%左右的人将交通列为首位。在我国交通是影响旅游者出行的重要因素之一。
1.2 交通对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
旅游资源依赖旅游者光顾而产生效益。没有安全便捷的交通,就不可能有规模化和长期发展的旅游经济。旅游资源潜力再大,如果没有快捷便利的交通做后盾,也将无法发挥其优势。
1.3 交通对旅游质量的影响
通过对游客意见调查征询,发现游客在文化、地域、经济、兴趣、性格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对食、宿、游3方面的质量评价弹性较大,而对交通质量的评价则比较一致。在对众多旅行社的调查中发现,反映旅游质量问题的投诉中,交通问题占相当大的比例,旅游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旅游交通的质量。尤其是当旅游业由“饥渴型”向“温饱型”、“享乐型”发展时,更是如此。
2 旅游业发展中的交通问题
(1)各地区公路等级差距大。由于客观原因,我国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其高等级、次高等级公路里程要少20%。西部的12个省区集中了全国不通公路乡镇和行政村数量的85%和50%。
(2)基础设施滞后。我国不少国家级旅游景区专用交通道路质量差,使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降低,游客进出目的地受到限制。尤其在节假日和双休日期间,旅游交通运力不能满足需求,出现游客买票难、乘车难、“进不去、出不来”等交通难题。
(3)服务质量有待提高。旅游交通的服务质量一直是消费者关注和投诉的热点,以铁路交通为例,铁路工作人员的整体形象和服务质量就很难让乘客满意,乘车及候车环境均需进一步改善。
(4)交通信息化数字化程度低。与我国旅游市场的发展速度相比,交通的信息化数字化建设还相对滞后。各级交通部门推动行业信息化的手段不到位,面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的力度不够;未充分利用道路信息资源;旅游交通专门人才匮乏。
(5)旅游交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在目前我国的旅游交通开发过程中,只注重缩短空间距离、节约直接成本,而忽视了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存在汽车尾气排放污染环境等问题。
3 旅游交通发展的对策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旅游大国。这意味着中国的旅游业及旅游交通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更大的挑战,找出适合我国旅游交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已迫在眉睫。
3.1 科学规划旅游交通
旅游交通规划包括对外交通系统和区内交通系统两部分。规划应坚持市场导向原则,创造安全、便捷、舒适便于游览的交通条件,并适当超前规划。应加快铁路建设,提高铁路客运能力,并积极发展航空运输,提高综合运力。如枝柳铁路、高速公路和张家界机场的建设,使张家界风景区迅速走向了世界,游客数量每年成倍增长。
3.2 改善交通基础设施
高水平的旅游交通,需要高质量、高投入的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交通的发展应充分利用我国的政策优势,利用各种投融资渠道,加大投入,改善旅游交通的现存问题,摆脱其对旅游业发展的瓶颈效应。如九寨沟景区原来交通设施十分落后,在2003年建成了高等级公路和黄龙机场后,使交通状况得到厂有效的改善,相应提高了九寨沟景区的吸引力。桂林、黄果树、庐山等风景胜地久盛不衰,也都与发达的交通密切相关。
3.3 提高交通服务质量
我国旅游交通目前的状况是供不应求,但随着各交通企业间竞争的激烈,服务质量将成为交通企业市场制胜的关键。因此,交通部门应以游客为中心,以安全、舒适、快速、便利为目标,加强运输管理,为游客提供优质安全高水平的服务,树立起我国旅游交通行业的良好形象。
3.4 推进交通营运管理的现代化
我国的交通管理在运用现代管理技术方面与先进国家相比,仍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在客流量预测、车辆调度控制、统计分析等方面应逐步实现计算机管理,大力推行无线电通讯技术,加快引入旅游交通自动化管理方法,全面与国际接轨。
3.5 优化交通与旅游间的互动
旅游和交通需要协调发展,彼此兼顾。在发展交通业的同时要兼顾景区的发展,而在景区的规划设计上,要留有交通业的发展空间,两者不可偏废。近年来,很多地区交通部门和旅游部门妥善处理好了两者的关系,出现了较好的效果。如山西大同的云岗石窟,前几年,大批运煤货车沿景区通行,极大地影响了景区环境和卫生,非常不利于文物保护,当地政府果断将公路改道,结果两全其美,社会反映良好,为了保留湖南韶山核心区域的风貌、植被不被破坏,韶山铁路车站的选址定在距核心景区10km处:广西境内的桂梧高速公路原规划从阳朔穿过,为了不破坏境内的古溶洞群,有关专家提出改道的建议,调整了原规划部分路段走向。这些都是在充分考虑景区原貌不受损害的基础上做出的保护性决策,确保了景区的环境和地貌。
3.6 加强各交通部门间协作
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理顺各交通部门之间的关系,改变规划、交通、公交、航空、水运、铁路和交警等各部门条块分割的现状,成立统一的协调机构。全面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和积极性,建设大交通,从而推进我国旅游交通的进一步发展。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