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生态文明”的概念最早是在什么时间提出的,基本涵义是什么,其发展经历的那些阶段?
1866年,德国科学家海克尔在《生物体普通形态学》中首次提出“生态”的概念。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ecological civilization),消费模式。”“经天纬地”意为改造自然,属物质文明;“照临四方”意为驱走愚昧,属精神文明。
基本含义: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
发展阶段:
1992年开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可持续发展阶段。从环境保护到可持续发展,党和国家对生态文明的认识和建设实践有了重要推进。
1994年3月,我国发布《中国21世纪议程》,作为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的指导性文件。
1996年7月,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召开,提出保护环境的实质就是保护生产力。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强调,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2000年11月,国务院印发了《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强调“通过生态环境保护,遏制生态环境破坏,减轻自然灾害的危害;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科学利用,实现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确保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002年开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科学发展阶段。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2005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概念,指出当前环境工作的重点之一是“完善促进生态建设的法律和政策体系,制定全国生态保护规划,在全社会大力进行生态文明教育”。
党的十七大把建设生态文明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扩展资料:
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
第一,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党全社会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上升到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系共产党执政地位的战略高度。
第二,以较为薄弱的生态条件支持了40年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形成了总体较低环境代价的现代化模式。
第三,加入了一些国际环境条约协定,给发展中国家环境保护提供资金,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生态安全和人类可持续发展承担相应责任,获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好评。
第四,全国自然环境生态水平总体提高,国土绿化面积增加近一倍,森林质量提高;荒漠化、沙化土地持续减少,土地荒漠化、沙化整体上得到初步遏制;全国酸雨区面积大幅度下降;耕地保有量保持稳定;全国地表水质特别是大江大河干流水质稳步改善;单位GDP能耗量和水耗量都在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等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态文明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2024-09-05 广告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这一概念[1]。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伦理形态[2]。它以环境资源承载力为基础, 以自然规律为准则, 以可持续的社会经济政策为手段,
致力于构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其要义为:
第一, 生态文明绝不拒绝发展, 而是要更好地发展。通过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生产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 提高人类开发利用自然和修复保护自然的能力,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健康地发展。
第二, 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包含着自发的生态文明。现今、未来的生态文明应是自觉的生态文明, 不仅要有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
还必须以科技发展为基础, 自觉地转变生产生活方式[1],
提升民众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道德素质。
第三, 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文明,
即人类的可持续和自然的可持续二者相统一。人类所有利用环境、开发资源的活动都必须以环境可承载和可恢复、资源可接替为前提,
必须兼顾后代的利益。人类活动对自然影响的程度不能导致自然生态系统功能的失调和降低, 要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可持续。
推荐于2017-10-05
20世纪20年代出现了人类生态学的概念。
1935年,英国学者坦斯勒进而提出“生态系统”的概念,开始从更宏观的角度认识自然生态环境。
1972年,麻省理工学院丹尼斯.米都斯等教授撰写《增长的极限》,第一次向人们展示了在一个有限的星球上无止境地追求增长所带来的后果,引发了增长的极限大讨论。
1972年6月,联合国在斯德格尔摩召开有史以来第一次“人类与环境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从而揭开了人类共同保护环境的序幕。
1983年,联合国成立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1987年,该委员会在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中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1987年,我国生态学家叶谦吉首次使用生态文明,他从生态学和生态哲学的角度阐述生态文明。他认为,生态文明是既获利于自然又还利于自然,在改造自然又保护自然,人与自然之间保持着和谐统一的关系。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更是高度的凝聚了当代人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认识。
1995年,美国著名作家、评论家罗伊.莫里森在其出版的《生态民主》一书中,提出了现代意义上的生态文明的概念,真正把生态文明看作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式。
2007年5月,我国人学家张荣寰在《中国复兴的前提是什么》一文中首次将生态文明定性为世界伦理社会化的文明形态,提出中国需要“生态文明发展模式”,世界需要“生态文明进程”,理论模式为“全生态世界观”做为全逻辑的参照系,将人定位在全生态世界中最高全息的物种,提出世界伦理社会化的文明形态的生态文明概念和生态文明发展模式、文明环流体系作为人来到世界上就是为了人格、生态、产业的不断上升,以实现文明及其幸福的目的;中华民族的复兴必将启动中华民族生态文明发展模式,主要走人权生活化、新型城镇化、产业自优化的发展道路。。
2007年10月,在党的十七大上,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生态文明被列入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文献,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
2012年11月,在党的十八大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号召全党、全国人民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五位一体的高度来论述,也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