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的环境问题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库区不断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积极开展生态环境综合
治理工程,新建了4个自然保护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万余km2,森林覆盖率和城市绿化率均得到一定程度提高,生态环境有了一定改善。但是,库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环保工作尚面临几个主要问题。
1.1水污染严重
1999 年,库区废水排放量共10.1 亿t,COD排放总量为27.8万t,其中工业废水7.1亿t,有近1/3的工业废水未达标排放;生活污水3.0亿t,集中处理率仅7.7 % 。据1999 年长江水质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长江重庆段17个监测断面水质级别中,二类水体仅占5.9%,三类水体占17.6%,四类水体占70.6%,五类水体占5.9%。长江、嘉陵江、乌江“三江”重庆段大肠菌群、非离子氨、COD 等10 项指标超标。库区次级河流污染更为严重,56% 的断面水质不能满足水域功能要求。
整个三峡库区城市江段中,水质受污水影响的江段总长为28.97km,宽2~150m,重庆江段污染带最长,为5.73 km ,占库区污染带总长的74.7%。
1.2生活垃圾量大
库区工业固体废物年产生量743.62万t,危险废物39.5万t,工业固体废物历年堆存量达3000多万t,综合利用率约为43%。按城市非农业人口人均产生生活垃圾量1kg/d计算,三峡库区城市生活垃圾总量为178万t/a。目前仅基本做到清运出城进行简易处理,无害化率仅为7.1%。各种废弃物散乱堆放,有的甚至直接沿岸倾倒,在雨水浸泡和洪水的冲刷下,大量的污染物汇入江河,造成三峡水库严重的水污染,是导致三峡库区水体大肠菌群全面超标和干流丰水期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1.3船舶污染日趋严重
库区船舶年产生活垃圾约3 万t,其中入江约8000t,船舶生活污水产生量约1800 万t 左右,其中含油污水约近40万t,排放COD约600t,石油类100余t。库区农药化肥污染、水面集中养殖污染、乡镇企业污染等也较为突出,1999 年库区农药使用量就达1160.6t,其中有机磷农药占有一半以上份额。
1.4森林覆盖率低,城市人均绿地少
多年来的破坏性垦荒、乡镇企业的无序发展和新城区的开发建设,对原有森林植被破坏相当严重,导致库区森林覆盖率大幅度减少,仅为22.3%。库区两岸的多数区县森林覆盖率仅7.5%~13.6%,平均不到10%。且林种结构不尽合理,成熟林、特种林、经济林比例低,中幼林所占比重极大,涪陵、丰都、奉节等地中幼林比例甚至高达90% 以上,基本无成熟林。库区森林群落结构简单、功能失调,植被处于逆向演替趋势,由森林向灌丛—草坡—裸岩方向退化。
库区各级城镇的绿化水平均偏低。重庆市主城区人均绿地仅2.08m2,只相当于全国城市人均绿地面积5.3m2 的39.2%,在全国3 5 个百万人口
以上城市中居末位。其他县市就更少,例如万县市的人均公共绿地仅1.8m2,奉节县城仅0.3m2。
1.5生态失衡严重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平衡的重要指标和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据统计,三峡库区动植物资源约6500多种,约占全国动植物种类总数的20%,国家一
级保护动植物分别有8种和6种,二级保护动植物分别有35种和22种,
三峡库区还有丰富的第三纪孑遗植物。但由于生物种群赖以生存的森
林覆盖率很低,海拔1000m 以下原始森林残存无几,导致林麝、豹猫
和猛禽数量明显下降,虎豹在库区已濒临绝迹。一些水生物种,如国
家一级保护水生动物白鳍豚、白鲟、中华鲟和长江鲟等,二级保护水生
动物江豚和胭脂鱼等,都面临三峡水库建成后造成生态结构变迁和生
存环境破坏的严峻形势。这一形势直接威胁其生存,而加速濒危。生
态恶化势头如不能有效制止,极有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物种灭绝。
1.6水土流失严重
三峡库区山高坡陡、地质构造复杂,是全国地质灾害发生严重的地区之一。据移民部门2000年的复查数据表明,三峡库区大小地质灾害点2 万余处,其中前缘在淹没线175m 以下的崩滑体1302 处, 体积达333400 万m3,具有不同程度危险性和潜在危险性的区域有1133处,占崩滑体总数的87%。因崩滑体影响决定搬迁的村庄405 个、城镇60 座。
三峡库区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62%,达5002.55万亩,年流入江河的泥沙总量达1亿t以上,这必然加重三峡水库水体泥沙的含量。虽然三峡大坝设计有排沙孔,但不可能解决库区600km 河道的排沙问题,只有加强生态建设,保持水土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1.7生态环境的污染已从城市向
农村急速扩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乡镇企业遍地开花、无序发展,加剧了环境污染由城市向农村的蔓延。酸雨范围明显向远郊县扩展,pH 值4.5 等值线区域几乎已覆盖整个库区。有90% 以上的地区为酸性降水区,多年酸雨频率为60%~90%,酸雨pH值多年均值在4.3左右。库区每年因大气污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0亿元。
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源主要有:工业布局的不合理,城市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粗放型增长方式使生态环境恶化,能源消耗结构不合理,环保投入严重不足,环境管理薄弱等等。这些问题正随着西部大开发、生态建设的序幕拉开而逐步解决。如,长江流域(重点是三峡库区及其上游)、黄河流域(重点是小浪底及以上地区)列入“十五”水污染治理重点;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还草及治理沙土流失工程;重庆市实施以三峡库区为重点的“青山绿水”工程和主城区为重点的“山水园林城市”工程;1990 年以来国外专家、学者以及国际组织、政府机构代表6000余人次来重庆市进行环保考察和交流,重庆市已被列为中国环境合作示范城市,并获得世界银行环保贷款。
参考网络
近年来,库区不断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积极开展生态环境综合
治理工程,新建了4个自然保护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万余km2,森林覆盖率和城市绿化率均得到一定程度提高,生态环境有了一定改善。但是,库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环保工作尚面临几个主要问题。
1.1水污染严重
1999 年,库区废水排放量共10.1 亿t,COD排放总量为27.8万t,其中工业废水7.1亿t,有近1/3的工业废水未达标排放;生活污水3.0亿t,集中处理率仅7.7 % 。据1999 年长江水质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长江重庆段17个监测断面水质级别中,二类水体仅占5.9%,三类水体占17.6%,四类水体占70.6%,五类水体占5.9%。长江、嘉陵江、乌江“三江”重庆段大肠菌群、非离子氨、COD 等10 项指标超标。库区次级河流污染更为严重,56% 的断面水质不能满足水域功能要求。
整个三峡库区城市江段中,水质受污水影响的江段总长为28.97km,宽2~150m,重庆江段污染带最长,为5.73 km ,占库区污染带总长的74.7%。
1.2生活垃圾量大
库区工业固体废物年产生量743.62万t,危险废物39.5万t,工业固体废物历年堆存量达3000多万t,综合利用率约为43%。按城市非农业人口人均产生生活垃圾量1kg/d计算,三峡库区城市生活垃圾总量为178万t/a。目前仅基本做到清运出城进行简易处理,无害化率仅为7.1%。各种废弃物散乱堆放,有的甚至直接沿岸倾倒,在雨水浸泡和洪水的冲刷下,大量的污染物汇入江河,造成三峡水库严重的水污染,是导致三峡库区水体大肠菌群全面超标和干流丰水期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1.3船舶污染日趋严重
库区船舶年产生活垃圾约3 万t,其中入江约8000t,船舶生活污水产生量约1800 万t 左右,其中含油污水约近40万t,排放COD约600t,石油类100余t。库区农药化肥污染、水面集中养殖污染、乡镇企业污染等也较为突出,1999 年库区农药使用量就达1160.6t,其中有机磷农药占有一半以上份额。
1.4森林覆盖率低,城市人均绿地少
多年来的破坏性垦荒、乡镇企业的无序发展和新城区的开发建设,对原有森林植被破坏相当严重,导致库区森林覆盖率大幅度减少,仅为22.3%。库区两岸的多数区县森林覆盖率仅7.5%~13.6%,平均不到10%。且林种结构不尽合理,成熟林、特种林、经济林比例低,中幼林所占比重极大,涪陵、丰都、奉节等地中幼林比例甚至高达90% 以上,基本无成熟林。库区森林群落结构简单、功能失调,植被处于逆向演替趋势,由森林向灌丛—草坡—裸岩方向退化。
库区各级城镇的绿化水平均偏低。重庆市主城区人均绿地仅2.08m2,只相当于全国城市人均绿地面积5.3m2 的39.2%,在全国3 5 个百万人口
以上城市中居末位。其他县市就更少,例如万县市的人均公共绿地仅1.8m2,奉节县城仅0.3m2。
1.5生态失衡严重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平衡的重要指标和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据统计,三峡库区动植物资源约6500多种,约占全国动植物种类总数的20%,国家一
级保护动植物分别有8种和6种,二级保护动植物分别有35种和22种,
三峡库区还有丰富的第三纪孑遗植物。但由于生物种群赖以生存的森
林覆盖率很低,海拔1000m 以下原始森林残存无几,导致林麝、豹猫
和猛禽数量明显下降,虎豹在库区已濒临绝迹。一些水生物种,如国
家一级保护水生动物白鳍豚、白鲟、中华鲟和长江鲟等,二级保护水生
动物江豚和胭脂鱼等,都面临三峡水库建成后造成生态结构变迁和生
存环境破坏的严峻形势。这一形势直接威胁其生存,而加速濒危。生
态恶化势头如不能有效制止,极有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物种灭绝。
1.6水土流失严重
三峡库区山高坡陡、地质构造复杂,是全国地质灾害发生严重的地区之一。据移民部门2000年的复查数据表明,三峡库区大小地质灾害点2 万余处,其中前缘在淹没线175m 以下的崩滑体1302 处, 体积达333400 万m3,具有不同程度危险性和潜在危险性的区域有1133处,占崩滑体总数的87%。因崩滑体影响决定搬迁的村庄405 个、城镇60 座。
三峡库区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62%,达5002.55万亩,年流入江河的泥沙总量达1亿t以上,这必然加重三峡水库水体泥沙的含量。虽然三峡大坝设计有排沙孔,但不可能解决库区600km 河道的排沙问题,只有加强生态建设,保持水土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1.7生态环境的污染已从城市向
农村急速扩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乡镇企业遍地开花、无序发展,加剧了环境污染由城市向农村的蔓延。酸雨范围明显向远郊县扩展,pH 值4.5 等值线区域几乎已覆盖整个库区。有90% 以上的地区为酸性降水区,多年酸雨频率为60%~90%,酸雨pH值多年均值在4.3左右。库区每年因大气污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0亿元。
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源主要有:工业布局的不合理,城市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粗放型增长方式使生态环境恶化,能源消耗结构不合理,环保投入严重不足,环境管理薄弱等等。这些问题正随着西部大开发、生态建设的序幕拉开而逐步解决。如,长江流域(重点是三峡库区及其上游)、黄河流域(重点是小浪底及以上地区)列入“十五”水污染治理重点;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还草及治理沙土流失工程;重庆市实施以三峡库区为重点的“青山绿水”工程和主城区为重点的“山水园林城市”工程;1990 年以来国外专家、学者以及国际组织、政府机构代表6000余人次来重庆市进行环保考察和交流,重庆市已被列为中国环境合作示范城市,并获得世界银行环保贷款。
参考网络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苏州千视通视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_
2024-11-04 广告
2024-11-04 广告
千视通是国内第一梯队推出多模态AI大模型网关和边缘大模型一体机产品方案的领先AI企业。 拥有行业领先的多模态视觉语言大模型技术,践行“Make high-quality AI quickly”理念,平台基于多模态预训练,支持用户自定义算法可...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苏州千视通视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_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