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将我们养大容易吗?作文500字

 我来答
qilin_1234

2016-04-20 · 知道合伙人情感行家
qilin_1234
知道合伙人情感行家
采纳数:9737 获赞数:154698
2007年6月,毕业于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 现任某烟草公司珙县分公司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在某一天,我们会突然感觉自己的父母变得像个孩子——就像当年我们期待父母的爱并依赖父母一样,父母现在如此渴望得到我们的关心,也想依赖我们,希望把自己的生命与我们重新紧密地联结起来。父母的依赖带来温暖,但也常常让在奋力打拼的我们感到无形的压力,关系或许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越来越越疏远——面对越来越难以沟通的父母,你是否正在感到力不从心?

  矛盾从这里升起……
  那些折磨人的心结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父母就变得固执和唠叨起来,本来见面机会就少,而这少得可怜的时间竟然也用来吵嘴——真的是我们不够孝顺吗?在工作中可从来不会乱发脾气,为人处世上很有分寸,但是,只要和父母在一起时间一长,我们立刻就变成了“小矮人”,像漫游仙境的爱丽丝一样,除了发脾气,没有别的招数阻止父母干涉她的个人生活。很多成年人都经历过类似的时刻,不管他们是否有意识,时间仿佛瞬间倒转,他们立刻变回那个在父母面前撒娇赌气的小孩子。

  我今年28岁,毕业后留京工作。我一年回家一次,父母很疼爱也很想念我。但在心里,我发现我越来越不喜欢他们,包括他们的性格、思维方式;我一直在抵抗他们,和他们说话,我很容易烦躁,莫名其妙发火,甚至我为遗传这件不能选择的事情感到懊恼。但事后又后悔,心疼日渐衰老的他们。这种情绪到现在我还是不能很好控制。我也知道这样不对,我还是很希望和亲人和谐相处的。
  ——罗楠

  我妈妈今年快70岁了,最近一段时间,她性格好像变了很多,为了一点小事也和我们争执,像个到了叛逆期的孩子。有一次,我看她上楼时提了些东西,就主动帮她拿,结果她却瞪了我一眼,用力一甩,自己拎着东西上楼了。以前妈妈不是这个样子。
  ——噼啪

  我昨天又和妈妈在电话里吵了一架。她听说我要换工作,到一个待遇不如现在的地方,就没完没了地告诫我要现实点儿,考虑劳保待遇稳定性什么的,她永远都在拖我的后腿,我已经三十多岁,我有自己的人生,真的不希望他们过多干涉我的生活!”
  ——李欣

  其实,抱怨父母是一种需要
  “父母让我的生活变得一塌糊涂,难道我不该抱怨父母吗?”“我指责他们教育的失责给我人生带来的打击。他们毁了我的一切,我恨他们!”“你们是我的父母,是我这辈子最大的悲哀!”……在百度贴吧的“父母吧”里,充斥着把父母推上审判席的喋喋不休的抱怨。以至于有人感叹“我的天,竟然有那么多怨恨父母的人!”。
  也许网络匿名的形式会让人更无顾忌地倾吐心声,不过生活中对父母的抱怨也绝不缺乏。王朔在《致女儿书》中坦诚了他与母亲希望亲密却又互相伤害的矛盾情感。一次与母亲的争吵中,他说:“你知道你会给人一生造成什么影响吗,看看我,最像你。你对我好过吗,我最需要人对我好的时候你在哪儿。”
  的确,心理学家们一致认为,父母的过分关注或责骂,都会给我们留下隐秘而深刻的伤痕。这些痕迹在我们心里种下愤怒、怨恨甚至仇视。我们指的还不是父母的虐待或暴力,可能不过是“你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的玩笑,或者对其他兄弟姐妹稍有偏袒……这些记忆不断重复地伤害我们,甚至能使我们终生不忘。
  为何父母有时微不足道的错误就能令我们如此懊恼与愤怒?为什么有些人对父母仿佛有刻骨仇恨?为什么要一遍一遍咀嚼那些痛苦的记忆?当然,那些似是而非的心理治疗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不过诚实地说,埋怨父母似乎是一种需要。只要把错推到爸爸妈妈身上,我们就能原谅自己在工作和人际关系上的无能。但是,这样我们也永远不会清醒地看明白,总是爱上不合适的人只因老想着讨好妈妈或者要跟爸爸对着干。如此,我们就用无休止地指责维持着对父母的孩童式依附关系。

  真正的孝顺是要接受父母的全部——他们全部的好与不好
  还是在“父母吧”,我们也会发现很多类似于“怨恨父母就是忘恩负义”、“他们是爱你的,只是爱的方式……”的论断。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都是“孝为先”,“亲情是最伟大和无私的”是挂在很多人嘴边的话。不过,心理专栏作家武志红却提出“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这是这个世界上无数谎言中的No.1”。他说,很多时候,这句话会成为一个障碍,让人们看不到真相。
  很多人会说“我知道我作为孩子应该孝顺我的父母”,或者说“现在想想我也能理解他们,父母这样做实际上是为我好。”当一个人这样说时,往往是内心对于父母有负性情感,但是由于传统“孝”的观念影响,他们压抑下来,不敢表达。心理专家说:“我们在宣泄的同时,也有了修复的机会。压抑对所爱对象的愤怒,仅仅强调爱的一面,这种爱是靠不住的。表面看来是宁静平和的,其实是疏远了。只有建立在一种真实了解的关系上的爱,才是稳定的爱。实际上,表达之后可能会与父母相处得更融洽。表达,不是说我们成年了,就要去和父母吵架,而是要学会容纳我们的感情,把自己的情感——不论是爱的还是恨的——整合起来,变成对父母,甚至是对人性的理解,真实的对自己和对父母的接受。”

  成长就是接受现实
  接受自己的父母,需要放弃对理想父母的不切实际的幻想。同样,父母也不要指望拥有理想的孩子。正如弗洛伊德所说,父母不管怎样做,都是错的。我们应该“从父母命运的背景下看他们”。那些说“他们没有资格做父母”的人忘了,世上并没有教授做父母这门职业的学校。人们无法学习做父母,一切取决于他们与自己父母的关系,好也罢坏也罢。每个人只有在家族血脉的代代相传中,在生儿育女、并受他们指责的过程中,才能学会接受。只有尊重这个事实,我们才能成为自己。

  专家解读——在和父母的关系上,你需要首先检讨和改变自己!
  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你喜欢谁,你会像谁;你恨谁,你也会像谁!你没有觉察到他们年轻的时候也跟你一样容易烦躁,莫名其妙地发火,他们彼此吵闹打架,不顾及对方的感受,现在你也不顾及父母的感受;以前父母不能很好相处,现在你也不能与他们很好相处。 觉察到这一点,你需要静一静,想想自己该怎样来改变这种让你受伤的亲情模式,要不要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与父母交往。当然,不要说这些是父母遗传给你的,这样的归因是不想承担自己的责任。亲密模式并非遗传,而是学习。你从小就很叛逆很恨他们,正是这种恨让你学到了他们相处的方式。如果你过去对父母有过心痛和怜悯,你会主动插入关心并调节父母的关系,那时你会主张并坚持一种好的亲密关系,在这样的过程里,你也学会了如何善待亲人,如何善待自己。
  现在善待父母还是可以改变你内心固有的亲密模式。不然,等你结婚生子后,发现你的婚姻似乎回到早年父母的婚姻模式,那时后悔就有些晚了。
  对父母既亲近又排斥,这个心理应该是青春后期或成人早期的。青春叛逆让我们排斥父母,但叛逆以后我们内心重燃对父母的热爱——那时我们已经有了完整的自我意识和边界,我们不再受父母左右,反而可以自如地与他们分享自己的快乐与忧愁。对父母的双向情绪,提示你尚缺乏稳定的自我感,这是你在青春期的心理滞留,与父母无关。处理的办法是无条件接纳父母,尽自己所能给予他们你的关爱和帮助,这样你才能最终成为一个心智健全并心理成熟的人。
三等功595
2016-04-20
知道答主
回答量:1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万
展开全部
这也百度找?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