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项羽【垓下之围】的人物分析

800字左右... 800字左右 展开
 我来答
君子陶陶ttt
高粉答主

2020-07-02 · 无知产生距离,知识拉彼此
君子陶陶ttt
采纳数:402 获赞数:209613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项羽虽是一个大人格的英雄,但仍然是一个凡夫俗子,他敢爱敢恨、心地透亮,活得本真而洒脱,这是项羽的小人格,一个平凡的人所具有的善良纯朴的本性。

兵败垓下,退守乌江,走投无路之际,一句“无颜见江东父老”,让我们窥见了他心底最真实的一面,这里有他的自责,有他的反省,更有他对江东父老的深深歉疚。他宁死也不肯回江东,源于他的自尊,同时,也是他心地善良的诠释。项羽是一个英雄豪迈、骁勇善战、多情重义之人。

项羽的性格中有胸无城府、缺少谋略的一面。他没有做大事的计划与战略目标,在刘邦为了得天下而妇女无所幸、财物无所取的时候,项羽想着的却是如何在前进的路上,在只走了一半的情况下衣锦还乡,向父老炫耀。

打仗时他不是在阵中统筹全军,而是披甲冲杀在队伍最前方,这样的个人英雄主义只是匹夫之勇,而非将帅。甚至在决战垓下之时,他还想快战一场,以显英勇,鲁莽而只顾一时的痛快,使他逞了一时之能,却败了一世伟业。

扩展资料:

垓下之围》记叙的是项羽这位悲剧英雄的最后生涯,主要表现他失败时的英雄风采。作者通过霸王别姬、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面的描写,多角度、多层次地刻画了他的性格。

作者还善于在历史事实进行艺术加工,写出了许多生动传神的细节,如虞兮虞兮的千古悲歌、“田父绐曰”的生死机缘、愧对父老的知耻良心、赠马赐头的临终义举等,使这篇文字达到雄奇悲壮的美学境界,读之令人荡气回肠。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代表人物(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强的武将之一,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

百度网友5b49693
2012-10-31 · TA获得超过98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06
采纳率:50%
帮助的人:179万
展开全部
历史,永远是用胜利者撰写。
如果说项羽只重亲戚,那么范增的存在又怎么说?
如果说项羽不听臣谏,那么鸿门宴中为什么还要听别人的斩杀刘邦?
如果说项羽没有城府,那么他何以统领军队领军作战?何以不败。所以说项羽也是很有计谋的。
如果说韩信离开项羽,那么如果项羽当时听了韩信的计谋,项羽能保持不败的记录吗?

项羽的战场不败,恰恰证明了项羽是一个有能力统军、有能力治军、有策略、有思想的一位主公。项羽不重用韩信,但是项羽还是打了胜仗,就证明当时韩信的上奏确实是不可取的。韩信自负的以为项羽是没脑子的,所有改投刘邦,刘邦立国后,第一个就杀了韩信。这是一个项羽看走眼韩信,还是刘邦项羽都看走眼韩信?

项羽的失败,完全不是因为项羽的个人所致。
1、当年是刘邦有预谋的对项羽出兵,项羽防范不急。
2、范增的离去,并不是因为项羽的小心眼,而是年老不以筋骨为能。
3、在战场上,刘邦的成功并不是在军事上的成功,而是刘邦攻心成功,让项羽的军队不战自败。军心都没有了,何以与刘邦破釜沉舟?
最近我听了一首诗,非常详细的写出了刘邦的攻心之道“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刘邦突如其来的越界掠地,打项羽一个措手不及;而围上项军后,刘邦没有命令继续进攻,而是让所有士兵唱楚国的家乡歌谣,攻心成功。项军士兵全部离家多年,心里系家,所有人都哭泣,扔下兵器逃走,导致军心崩塌。项羽再无力反击。
为什么项羽不选择渡江,而是自刎。我认为绝大部分是因为项羽的霸气性格,当时有很多人都劝他“江东弟子今犹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也就是说,江东子弟还是比较偏爱项羽的,就算这次失败,江东子弟还是有能力再为项羽拼上一拼。既然江东弟子肯为项羽一拼,就证明项羽还是比有治国管理能力,而且爱戴百姓,如果说他性格残暴,百姓怎么可能还会爱戴他,为他再做放手一搏呢?
如果说项羽自负,那么他完全可以自负的相信,只要我去江东,一定可以打败刘邦。事实相反,项羽已经无力一搏了,心力交瘁,不可能再让百姓生灵涂炭。这也应该算作一种博爱之心。
所以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帝王之气。爱一个人是爱,如果爱所有的人这才是博爱。
项羽,有管理治理国家的能力,有军事才能,爱民如子,有着博大胸怀的人物。

看历史,不能从资料上理解,还要自己分析,只有大家都在辩论与分析历史,才能还原真正的历史。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推荐于2017-09-30
展开全部
《垓下之围》记叙的是项羽这位悲剧英雄的最后生涯,主要表现他失败时的英雄风采。作者通过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面的描写,多角度、多层次地刻画了他的性格,既有霸王别姬的儿女情长,又有东城溃围的勇猛善战;既有阴陵迷道、归败于天的寡谋、自负,又有乌江拒渡、赠马亭长、赐头故人的知耻重义、纯朴仁爱。
追问
着我都知道啊,主要要写1000字的文章,我想不到太具体的
追答
如果项羽单纯的作为一名战将,无疑是当时最杰出的人才。然而项羽毕竟是出于楚统帅的地位。其轻信多疑的性格,不善用人的弱点是一致命的缺陷。他轻易猜疑功臣,盲目听信项伯等亲戚的话,致使许多得力的将领及有才干的人纷纷投靠刘邦。被刘邦誉为“三杰”之一的韩信,最初是项羽的部下,因屡次献策未纳,不得重用而归附刘邦。足智多谋的陈平也是来自项羽的营垒。他成为刘邦的主要谋士之后,首先用反间计离间项羽与部属的关系。使得被项羽尊为“亚父”的范增无端受项羽的怀疑,义愤出走。到了后来,项羽已是众叛亲离,独立支撑大厦将倾的危急局面。慑于项羽能征善战的赫赫声威,刘邦仍然无法一下子吃掉项羽。遂与项羽约定平分天下。项羽如约送还太公,吕雉,领兵东归。充分显示了项羽胸无城府的性格特点。然而,刘邦却无意履约,亲率大军穷追项羽,致使项羽兵困垓下。而此时此刻的刘邦又采用了攻心术,在项羽营地四周唱起了楚人的歌曲,以涣散楚军军心。项羽决计突围。率八百骑士乘夜突围南行。项羽渡过淮河,追随他的只有100多人了。也许是命运的捉弄,项羽在阴陵迷路,被一农夫所骗。陷入湖泽。因此为汉军追上。及逃到东城,仅剩28骑。项羽自料不能脱,对从骑说:“我起兵至今历时八年,身经七十余战,所击必破,未尝败北,所以称霸天下”。于是说:“天亡我也,非我之罪也”。而:“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亲自杀死数百人来证实自己的非凡的杀敌才能,手下皆服项王。在血肉撕拼的战场上项羽身经百战,无一败仗。他致死不悟失败之因。而且视死如归。项羽到死也不明白:称王天下光凭武力和军事上的优势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高明的政治才华,非凡的军事才能。特别是在用人方面,要集思广益,共商大计。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真爱责任
2013-04-02
知道答主
回答量:4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1.6万
展开全部
这个问题还是自己解决的好,一个人有一个人的看法,自己怎么看才最重要!
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