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略轰炸机的轰-6
轰6仿制的是苏联的图-16,它是苏联图波列夫设计局设计的高亚音速中程轰炸机。1950年开始研制,1955年交付使用。图—16的各型生产总数达2000架,1966年开始退役。当时,它算得上是比较先进的轰炸机。它外形优美,载弹量大,能完成各种战略战术任务。它的产量也较大,改进型多,第三世界国家购买的也较多。虽然当时轰炸机的发展迅猛,它很快就被其他更先进的机型取代,但对当时的中国来说,却是个最好的选择。
1957年,中国前往苏联谈判引进武器装备,其中就包括图-16轰炸机。1959年,中国西安飞机制造公司开始仿制这一轰炸机,第一架轰-6原型机于1966年10月完成。1968年12月24日,采用国产涡喷-8发动机的轰-6首飞成功,1969年批量投产。之后,西安飞机制造公司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与发展。
轰-6作为中国最大的轰炸机,在核武器研制成功后,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核武器的载机。1965年5月14日,轰-6进行了第一次空投核试验,从此它具备了核打击能力,成为中国核战略重要的核反击手段。
把轰-6作为战略轰炸机,是在当时工业基础落后的情况下作出的无奈选择。其实,轰-6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战略轰炸机,它只是中程轰炸机,是中国赋予了它战略任务。它的速度慢(796公里/小时),航程短(航程5760公里,作战半径2600公里),尤其是机载设备不完善,突防能力太弱。前苏联在图—16服役十年之后开始使其退出现役,并将其余的改装成加油机、电子干扰、电子侦察机、巡逻机。上世纪五六十时年代,是新科技高速发展的时期,美、苏两国的轰炸机服役期都非常短,一个机型能服役十余年算有不错的业绩了。事实上,中国开始量产轰— 6,并形成战斗力时,已落伍多年了。中国在轰—6尚未服役时,就对轰—6的缺点和当时轰炸机前沿水平提出了新的方案,但由于当时中国的工业基础薄弱,加上该时期中苏关系恶化,技术力量不足,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减少研制风险和缩短研制周期,中国才决定先从轰—6的改型开始。
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于1970年6月提出轰-61方案,1971年2月开始设计, 1978年1月首飞。具体改装内容是以4台英国的“斯贝”MK512-5W型民用涡扇发动机,替换两台涡喷-8,其中两台装在翼根处,另两台以吊挂形式装在机翼中段。涡喷—8的最大推力为2x9500千克,重量为323千克。“斯贝”发动机单台推力5428千克,单台重量1204千克。换装新发动机后,轰-6I的航程和爬升率均提高40%,海平面爬升率从18.6米/秒提高到29.7米/秒,最大航程从原型的5760千米增加8060千米。这样的航程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屈指可数的。同时期的图—22M的航程为5500公里,图—22M3(图—26C)航程为7000公里,英国的“三V”(“勇士”、“火神”、“胜利”)轰炸机都不超过6000公里。后来,因发动机的落后不得不下马,轰—6I只改装了1架,研制项目于1976年停止。
轰-6的使用不仅锻炼了中国空军远程打击能力,完善了战略用法,更是为下一代更先进的战略轰炸机的研制工作积累了必要的经验。众所周知,战略轰炸机的研制周期长,新型轰炸机出现之前轰-6还将继续使用。
新型战略轰炸机
1973年3月23日,空军正式提出全新设计的战略轰炸机,编号为轰-8,并下达了设计任务。为了减低设计风险,设计人员采用放大的轰-6机身,后掠式中单翼,圆截面蜂腰形机身,乘员6人。该机机身中段有一个8.6x1.8X2.72立方米的炸弹舱,正常载弹量7吨,最大载弹量18吨,可载3枚空对地导弹和100~9000千克的各种口径炸弹。机翼下挂两束火箭,对付导弹的警戒干扰设备。该机正常起飞重量达155吨,计划采用6台“斯贝”涡扇发动机,后来方案有所改动,用4台涡扇——6代替6台“斯贝”发动机。涡扇-6最大推力为7270千克,加力推力为12640千克(后期加大到14000千克),其推重比为5.93(后期增加到7)。该机机长46.47米,机宽48.50米。武器包括仿制AS-5“鲑鱼”的空对地导弹的国产型号和各种航空炸弹,载弹7吨时航程为11000公里。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轰-8没有进行研制。
其实,从各个角度看,轰-8的方案都是可行的,也应该发展下去。尽管当时的科技水平不高,完成这个任务的难度异乎寻常地大,但这是一个几乎全新的机型,对于设计队伍的锻炼、国防工业的生产加工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轰-8可以完成轰-6无法完成的任务,它完全可以成为新装备发展的一个契机。尽管它很可能要到八十年代才能服役,但高科技、新科技的发展不但不会将其淘汰,反而会促进它的发展,赋予它新的生命。轰-8下马造成的被动局面波及的范围广且深。它的缺失使新一代、综合国内外最新成果的战略轰炸机无法付诸实施,这个影响还将持续一个漫长的时间。
轰-8下马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新的轰炸机研制项目上马,也许是出于国家战略考虑,利用相对和平的环境使技术储备更充足些。当技术不再成为瓶颈时,国家战略决策对战略轰炸机的研制起着决定性作用,它不外乎是根据本国及国际环境、地缘政治等方面制订的。战略轰炸机属战略级武器,它的研制必须兼顾周边国家及其他世界大国的反应。苏联解体后,国际政治的相对稳定给人们造成了一个假象:美苏对抗的结束,危机以乎也结束了。然而,事实是美国更加变本加厉地巩固加强它的霸权地位,更加无视国际法,911事件又强化了这种趋势。中美在20世纪八十年代一度走得很近,但美国对中国的敌对意识和活动从未放松过,苏联这个假想敌没有了,中国取而代之。中国作为维护第三世界利益的大国永远不会和美国走到一起,美国深知这一点,所以不放弃任何机会牵制中国。中国对战略轰炸机的认识,也是对未来中美关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