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笛子中的花舌到底该怎么练啊?
吹奏花舌是用气流冲击翘起的舌头,使之滚动产生的碎音效果,民间一般称为“打嘟噜”,可先训练舌头“打嘟噜”,必须速度、力度均衡、持久。
用舌头顶住上膛靠近牙的位置,嘴里发出“si”的音,注意!舌头一定要放松,利用气压的原理,使舌头上下颤动。刚开始时感到难受,练久了自然会好。
扩展资料:
在练习中,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一是在吹奏花舌时,必须保持正确、稳定的吹奏口型。
二是在吹奏花舌时,要注意舌根适当用力,稍向后缩,舌尖松弛且富有弹性,经过舌尖和上腭间的气流需急促有力,且要密集连贯。
三是花舌与吐音的结合要巧妙,一般情况下,长花舌的碎音效果是“吐噜噜……”,短花舌则有“吐噜”和“吐吐噜”等,需要灵活巧用。另外,显然用内吐的方法是无法达到以上效果的。
四是花舌须进行长时间练习,须天天练习,方可练成
笛子的其他技巧:
颤音(tr):例如6的颤音相当于演奏67676767一般,先6后7.
虚颤音:颤音的一种,手指颤动时并末完全盖住音孔(按半孔)的虚颤手法。
波音(w):短颤音的一种,也称涟音,意为主音上方的手指快速颤指跳跃一次。
叠音(又):例如6的叠音相当于717 6一般。6是主音,而717相当于复倚音,是装饰音的一种,也称唤音。
赠音:出现于音尾的一种装饰音,会标示出所“赠”之音高,也称送音。
打音(丁):将主音的下一孔位置,用手指迅速的“打”一下。也称导音。
吐音(TK):用吐尖轻吐的一种技巧,有单吐(T)、双吐(TK)、三吐(TKT或TTK),是一种断奏的技巧。
滑音:音符之间移动的过程是“圆滑的”,有上滑音、下滑音、复滑音。借助手指移的慢慢打开音孔或慢慢按闭,造成类似唱腔的效果(指滑音),或借助气息控制,达到类似软绵绵的效果(气滑音)。
初学时,可能这种颤动不能有效的持续,断断续续的,不要灰心,坚持练习下去就行,要有耐心,不能急功近利。
其方法是:将舌尖微贴上颚前部,呼气时,气流通过舌面冲出舌尖,使舌尖发出一种急促的颤动,将吹出的气流打碎,从而使笛音出现一种快速抖动的碎音效果。这种花舌音的效果类似于弹拨乐器的快速轮指和拉弦乐器的抖弓技巧。——摘自彦平老师所著学笛入门书中关于花舌音的讲解。
希望对你有帮助【喝茶】。
练了两天,还真会了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