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展开全部
花寨乡中心学校 李福龙 德育工作在学校素质教育实施中处于突出地位,《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切实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调整和充实德育内容,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我乡地处甘州区最南边,无论是社会经济条件,还是家长的文化水平都很低,家庭教育严重缺乏,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投入比之城区的家庭要低得多,学生的公民道德意识薄弱等。因此,加强我校学生德育教育,提高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刻不容缓。 一、当前我校德育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根源分析。 1、在对德育工作的认识和实践上,还存在“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学校领导虽然都非常重视德育工作,也加强了领导,但由于德育评价的模糊性,德育工作与以六、九毕业班为主的“硬任务”来比较,就趋于“软化”,有时甚至处于“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尴尬境地,同时,由于对新时期德育工作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新特点认识不足,研究不够,致使学校德育工作主要还是停留在养成教育为主的传统模式之上。 2、德育工作往往只注重形式,忽视效果,只注重表面,忽视内在规律,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 3、学生在对待异**往以及情感发展上普遍存在模糊认识,“早恋”一直是学校比较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4、家庭青春期教育普遍比较薄弱。大部分的家长对这一问题不是很关心,甚至不闻不问,能够开展适当的家庭青春期教育的很少。 5、一些不良行为和不良现象在少数学生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少数学生吸烟、喝酒、打架。 6、家长和教师普遍与学生沟通不够,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特点缺乏足够的了解。部分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或其他问题时,不选择与家长和老师沟通,而选择比较要好的同学或朋友交谈。这一现象一方面说明,现代中小学生对家长和教师的信任程度有所降低,而另一方面,家长和教师主动与学生沟通和交流明显不够,从而导致我们对学生的思想动态把握不准,有些工作当然无法跟上。 7、班主任日常工作的重心,往往偏重于繁忙的日常管理和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对班级德育特别是学生的人格成长和思想道德发展关注不够。 二、对当前我校德育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的思考。 我校是一所生源比较单一的学校,绝大多数学生来自于农民家庭,生活比较贫困,家庭教育严重缺乏,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投入比之城区的家庭要低得多,这部分家庭的教育意识不够强,因此对子女的教育严重缺乏,这部份的学生大多公民道德意识薄弱,存在着很多的不良行为与习惯,大大加重了德育的难度。所以有针对性地提高这类家长的德育意识是我校工作的首要任务。因此,学校加强家校联系,积极争取家长们的理解、关心、配合和支持,家校形成一股合力,德育工作才能开展得更有实效性。 三、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对策。 首先是提高家长的德育意识,加强家庭德育 1、家访。这是班主任工作职责之一。班主任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学生家庭,通报学生在校表现,了解学生在家情况,互通有无,并针对具体情况,协商较为稳妥的教育方法。多报喜少报忧,不要变成向家长“告状”;以平等诚恳的态度和家长共同商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虚心听取家长的批评和建议。 2、召开家长会 这种形式宜采取于月考、期中、期末考试后和毕业考试前,或针对家教某个具体问题需使家长形成共识时。召开这种座谈会,可使家长有机会共同为孩子的教育问题出谋划策、交流经验。这种会,顾名思义,应重在“座谈”。座谈前,要介绍班级情况、学校里进行了哪些教育活动。介绍学生情况时,以表扬为主,尽量不要点名批评,以免引起家长的反感和误会。家长们通过“座谈”,在“座谈”中逐步提高认识,从而在熟悉子女情况的有利条件下,形成自己独特有效的家教方法。 3、开办家庭教育讲座。这种形式可借助于家长会,也可由学校配合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进行。“家庭教育”讲座的内容包括以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家庭经济能力、协调各方面教育因素的家教规律,身教与言传相结合、生活与教育相结合、循序渐进、宽严适度、全面关心、互相沟通、一致性、连续性、积极性、灵活性及允许反复不断强化的家教原则,科学的家教方法,历史名人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家教故事,爱护过度、照顾过细、期望过高、重言教轻身教、重知识轻能力、重身体轻心理、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重服务轻自理、重封闭轻交往等需克服的错误或片面家教倾向,特别是我乡具体的成功家教的经验。 其次是实行全员育人的教育方针,加强团队的德育效能。德育不仅是政教处或班主任的事情,更是全体教育工作者的事情。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同时也应该是德育工作者。我们只有做到全员育人,才能增强德育的队伍,而不是只有政教处和班主任在孤军奋战,那么德育的实效性才会大大增强。切实发挥共青团、学生会、少先队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今后团学队将会积极参与到德育工作中来,为广大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教育空间与形式。 所谓德育实效性,就是德育的实际效果,通俗地说就是学校或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学生的心灵中到底有什么样的实际效果。要增强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一是加强德育力度,上好《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思想品德》等课,加强德育学科渗透,利用各种活动和板报、广播室等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党、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科学世界观、正确人生观的教育,加强集体主义、传统美德教育,培养学生完美的人格、气节、情操。 二是将德育教育细化,与《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使德育教育更具操作性。中小学生《守则》、《规范》是国家对中小学生日常行为的规范性要求,它的内容很多,也很抽象,各年级、各班还可以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使《规范》更加具体化、细目化。把原则的条文分解成实在的、具体的细目,便于实行。例如,“尊敬老师”这一条,“尊敬老师”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怎样做才叫尊敬老师呢?我们可以把“尊敬老师”分解细目化,使之更具体、形象、直观,可以分解成:(1)看到老师,要主动打招呼,并说“老师好!”(2)回答老师的问话要起立,语气要和气、亲切。如果答不上问题,要说“对不起!”(3)有事、有病要向老师请假,不旷课。上课迟到要先喊“报告”,未经老师允许,不擅自闯入教室。(4)上课要认真听老师讲课,不插嘴,不东张西望,不做与本节课无关的事情。(5)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书写工整。(6)接受老师的批评不顶撞,态度要诚恳。即使老师的批评错了,也要耐心的解释,不许侮辱、责骂老师。将《守则》、《规范》细目化有利于更好的贯彻执行。它能使《守则》、《规范》更贴近生活,更形象,更易于学生接受。当然,细目化并非是琐碎化,我们在细目化的过程中要注意教育的系统性,力争使之既具体又系统,以便于教育效果的整体升华。 提高德育实效性从学生入学就应高度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传媒的推广、普及,网络的铺天盖地,学生已经对社会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就存在一个愿意不愿意接受的问题。所谓“好学者不如乐学者”,所以,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就要重视了解学生的实际,增强德育针对性,改善环境和人际关系,重视德育过程的情感性,说做结合,重视德育实践性,这样,有望提高德育实效性。 “五育并举,德育为首。”,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它关乎一个人的现在和未来,我们应该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武装头脑,创新工作形式,有针对性地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