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刘半农君中的词语

忆刘半农君中的词语... 忆刘半农君中的词语 展开
 我来答
永恒的王者baby
2016-08-25 · TA获得超过2.6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917
采纳率:72%
帮助的人:569万
展开全部
半农〔2〕去世,我是应该哀悼的,因为他也是我的老朋友。但
  是,这是十来年前的话了,现在呢,可难说得很。

  我已经忘记了怎么和他初次会面,以及他怎么能到了北京。他到北京,恐怕是在《新青
  年》〔3〕投稿之后,由蔡孑民〔4〕先生或陈独秀〔5〕先生去请来的,到了之后,当然
  更是《新青年》里的一个战士。他活泼,勇敢,很打了几次大仗。譬如罢,答王敬轩的双鐄
  信〔6〕,“她”字和“它”字的创造〔7〕,就都是的。这两件,现在看起来,自然是琐
  屑得很,但那是十多年前,单是提倡新式标点,就会有一大群人“若丧考妣”,恨不得“食
  肉寝皮”的时候,所以的确是“大仗”。现在的二十左右的青年,大约很少有人知道三十年
  前,单是剪下辫子就会坐牢或杀头的了。然而这曾经是事实。

  但半农的活泼,有时颇近于草率,勇敢也有失之无谋的地方。但是,要商量袭击敌人的
  时候,他还是好伙伴,进行之际,心口并不相应,或者暗暗的给你一刀,他是决不会的。倘
  若失了算,那是因为没有算好的缘故。

  《新青年》每出一期,就开一次编辑会,商定下一期的稿件。其时最惹我注意的是陈独
  秀和胡适之。假如将韬略比作一间仓库罢,独秀先生的是外面竖一面大旗,大书道:“内皆
  武器,来者小心!”但那门却开着的,里面有几枝枪,几把刀,一目了然,用不着提防。适
  之先生的是紧紧的关着门,门上粘一条小纸条道:“内无武器,请勿疑虑。”这自然可以是
  真的,但有些人——至少是我这样的人——有时总不免要侧着头想一想。半农却是令人不觉
  其有“武库”的一个人,所以我佩服陈胡,却亲近半农。

  所谓亲近,不过是多谈闲天,一多谈,就露出了缺点。几乎有一年多,他没有消失掉从
  上海带来的才子必有“红袖添香夜读书”的艳福的思想,好容易才给我们骂掉了。但他好像
  到处都这么的乱说,使有些“学者”皱眉。有时候,连到《新青年》投稿都被排斥。他很勇
  于写稿,但试去看旧报去,很有几期是没有他的。那些人们批评他的为人,是:浅。

  不错,半农确是浅。但他的浅,却如一条清溪,澄澈见底,纵有多少沉渣和腐草,也不
  掩其大体的清。倘使装的是烂泥,一时就看不出它的深浅来了;如果是烂泥的深渊呢,那就
  更不如浅一点的好。

  但这些背后的批评,大约是很伤了半农的心的,他的到法国留学,我疑心大半就为此。
  我最懒于通信,从此我们就疏远起来了。他回来时,我才知道他在外国钞古书,后来也要标
  点《何典》〔8〕,我那时还以老朋友自居,在序文上说了几句老实话,事后,才知道半农
  颇不高兴了,“驷不及舌”〔9〕,也没有法子。另外还有一回关于《语丝》的彼此心照的
  不快活〔10〕。五六年前,曾在上海的宴会上见过一回面,那时候,我们几乎已经无话可
  谈了。

  近几年,半农渐渐的据了要津,我也渐渐的更将他忘却;但从报章上看见他禁称“蜜
  斯”〔11〕之类,却很起了反感:我以为这些事情是不必半农来做的。从去年来,又看见
  他不断的做打油诗,弄烂古文,〔12〕回想先前的交情,也往往不免长叹。我想,假如见
  面,而我还以老朋友自居,不给一个“今天天气……哈哈哈”完事,那就也许会弄到冲突的
  罢。

  不过,半农的忠厚,是还使我感动的。我前年曾到北平,后来有人通知我,半农是要来
  看我的,有谁恐吓了他一下,不敢来了。这使我很惭愧,因为我到北平后,实在未曾有过访
  问半农的心思。

  现在他死去了,我对于他的感情,和他生时也并无变化。我爱十年前的半农,而憎恶他
  的近几年。这憎恶是朋友的憎恶,因为我希望他常是十年前的半农,他的为战士,即使
  “浅”罢,却于中国更为有益。我愿以愤火照出他的战绩,免使一群陷沙鬼将他先前的光荣
  和死尸一同拖入烂泥的深渊。八月一日。

  CC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四年十月上海《青年界》月刊第六卷第三期。

  〔2〕半农刘半农(1891—1934),名复,江苏江阴人。历任北京大学教授、
  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院长等。他曾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是新文学运动初期重要作
  家之一。后留学法国,研究语音学。著有《半农杂文》、诗集《扬鞭集》以及《中国文法通
  论》、《四声实验录》等。

  〔3〕《新青年》综合性月刊,“五四”时期倡导新文化运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
  刊物。一九一五年九月创刊于上海,由陈独秀主编。第一卷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名
  《新青年》。一九一六年底迁至北京。从一九一八年一月起,李大钊等参加编辑工作。一九
  二二年七月休刊,共出九卷,每卷六期。

  〔4〕蔡孑民(1868—1940)蔡元培,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近代教
  育家。反清革命组织光复会的创始人之一,后又参加同盟会,民国成立后曾任教育总长、北
  京大学校长等职;“五四”时期赞成和支持新文化运动。

  〔5〕陈独秀(1880—1942)字仲甫,安徽怀宁人。原为北京大学教授,《新
  青年》杂志的创办人,“五四”时期提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人物。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成
  立后,任党的总书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推行右倾投降主义路线,使革命遭到失
  败。之后,他成了取消主义者,又和托洛茨基分子相勾结,成立反党小组织,于一九二九年
  十一月被开除出党。

  〔6〕答王敬轩的双鐄信一九一八年初,《新青年》为了推动文学革命运动,开展对复
  古派的斗争,曾由编者之一钱玄同化名王敬轩,把当时社会上反对新文化运动的论调集中起
  来,摹仿封建复古派口吻写信给《新青年》编辑部,又由刘半农写回信痛加批驳。两信同时
  发表在当年三月《新青年》第四卷第三号。

  〔7〕“她”字和“它”字的创造刘半农在一九二○年六月六日所作《她字问题》一文
  中主张创造“她”、“它”二字,他说:“一,中国文字中,要不要有一个第三位阴性代
  词?二,如其要的,我们能不能就用‘她’字?……我现在还觉得第三位代词,除‘她’字
  外,应当再取一个‘它’字,以代无生物。”(见《半农杂文》)〔8〕《何典》清代张南
  庄(署名“过路人”)编著,是运用俗谚写成、带有讽刺而流于油滑的章回体小说,共十
  回,清光绪四年(1878)上海申报馆出版。一九二六年六月,刘半农将此书标点重印,
  鲁迅曾为它作题记,现收入《集外集拾遗》。

  〔9〕“驷不及舌”语出《论语·颜渊》,据朱熹《集注》:“言出于舌,驷马不能追
  之。”

  〔10〕《语丝》第四卷第九期(一九二八年二月二十七日)曾发表刘半农的《林则徐
  照会英吉利国王公文》,其中说林则徐被英人俘虏,并且“明正了典刑,在印度舁尸游
  街”。不久有读者洛卿来信指出这是史实性的错误,《语丝》第四卷第十四期(同年四月二
  日)发表了这封信,从此刘半农就不再给《语丝》写稿。

  〔11〕禁称“蜜斯”见一九三一年四月一日北平《世界日报》所载刘半农答记者的谈
  话。其中说他不赞成学生间以密斯互称,在一九三○年他任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院长时即
  曾加以禁止;他主张废弃“带有奴性的”密斯称呼,而代以国语中原有的姑娘、小姐、女士
  等。密斯,英语Miss的音译,小姐的意思。

  〔12〕指刘半农于一九三三年至一九三四年间发表于《论语》、《人间世》等刊物的
  《桐花芝豆堂诗集》和《双凤凰砖斋小品文》等。参看《准风月谈·“感旧”以后
  (下)》。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