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一生有哪些重大贡献?
5个回答
展开全部
孔夫子是春秋末期的人,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活了七十三岁。孔夫子对我们中华民族文化遗产和政治遗产的贡献是非常丰厚的。我们中华民族之所以称为中华民族,如果没有孔夫子,其命名可能还要打个问号?
孔夫子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可归纳四个方面:
第一是确立了中华民族的道统和法统,如果没有这个道统和法统,那么我们的民族思想就没有根,就没有魂。这个根和魂用《中庸》里的两句话来说就是“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孔夫子的政治理念,是源于尧舜文武这些古圣先贤的。大家知道尧舜距我们现在已有四千多年了,正是因为孔夫子在总结六经时,从《尚书》的尧典、舜典开始,把历史先圣先贤优秀的文化政治理念加以积淀、加以总结、加以确立,才使我们的民族文化上述到尧舜时代。当然在尧舜之前还有黄帝、神农氏、伏羲氏这些远古帝王,虽然在黄老学说里,在远古神话中可以捕捉到这些先祖的影子,但都没有文字可考了。所以,孔子所确立的中华民族的道统和法统是非常重要的,它让我们自觉于其他的民族,区别于其他的文化,使中华民族有一种自我认同感,有一种向心力,有一种凝聚力,这种凝聚力,这种向心力,如果没有孔夫子,谁也做不到。
第二是对三代文献的整理。大家都知道“四书五经”,五经即《诗》、《书》、《礼》、《易》、《春秋》,以前还有一部《乐经》,在秦始皇焚书坑儒以后已经失传了。以《诗经》为例,它是孔夫子对周朝初年到春秋中期这么五百年诗歌的整理汇集,它包括了黄河流域周、鲁、魏、郑、卫、齐等很多国家的诗歌,并通过风、雅、颂的形式,把民歌和庙堂的乐章编辑在起来。如果没有孔夫子的编订,那么我们现在要想看到上古时期周朝的诗歌是做梦也办不到的。正是有孔夫子的整理,又授予他的弟子,《诗经》才一代代传承下来。还有大家感兴趣的《易经》。《易经》传说是伏羲造八卦,又由周文王演为八八六十四卦。但如果没有孔夫子做《十翼》,传文加以阐释,那后人谁也读不懂《易经》,都不明白那相互缠绕的六道横线到底是在说什么。孔夫子传易,是对先秦精要哲学思辩的一个总结。学术界公认的中华民族理性化思辩思想的骨干,不外乎两个,一个是《易经》、一个是《道德经》。当然若这两部经典融为一体,一言以蔽之,就是阴阳五行。还有一个重要的就是《尚书》,因为只有通过《尚书》,我们才能了解从尧舜到夏禹,以及夏商周时期一些圣王的教化。四千多年以前的尧舜时代到底是一个什么模样?我们从地下的出土文物中能看出什么?那些出土的瓶瓶罐罐又能说明多少问题?我们通过《尚书》的“尧典”、“舜典”可以看到当时的政治理念,可以看到当时的文化状态,可以看到当时中国的政治疆域乃至地理疆域,也可从中看到透露出来的当时的科学信息。“尧典”、“舜典”所涉及的面是很广的,天文、地理、气候、风土等等都包含在里面了,而且越到后来就越详细。这些重要文献,如果不是有孔夫子对《尚书》的收集和整理,并通过他的弟子传承下来,那么我们对周以前的历史就陷入黑暗之中。尽管现在的考古学有各种重大的发现,包括清朝末年对甲骨文的发现,但甲骨文记载的史料远不能与《尚书》里有关商朝的几篇文章相提并论,因为《尚书》的体系是完整的,而甲骨文是残片,是片段,不能归纳成集。还有《礼》,包括《礼记》、《仪礼》、《周礼》三大部,它把上古时代的风俗、习惯、礼节,包括老百姓以及庙堂上的种种规范做了一个详细的介绍,其中有许多东西在现代仍然极有价值。当然,还要提到孔子所著的《春秋》。这是一部政治书,记载了周代二百多年的历史,非常简略,比《左传》还要简略得多。但是它所记载的是政治评论式的历史,是对当时时局,对当时的国君大臣、政治事件、政治行为或褒或贬的一些评论。这个评论可了不得,用周敦颐的话说是:“夫子作《春秋》,乱臣贼子惧。”它为所谓的君臣、父子、夫妇之道立了一个总纲出来,用现在的话说是立了一个游戏规则,即孔子在《春秋》里确立了政治的根本游戏规则。
我们怎样来看待孔夫子的文化贡献呢?孔子集六经,整理三代文献其所为应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以后历史上任何了不起的思想家和学者,都不可能超越孔夫子的贡献。包括乾隆皇帝修整《四库全书》,也不过是对孔夫子集六经之后的二千多年来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枝叶的收集,而中华民族文化的根本还是在“六经”里。
第三个方面,孔夫子还是私立教育的奠基人。中国唐朝以后,特别是宋以后大型的书院实际上都是在模仿孔夫子当年讲学的模式。所谓“有教无类”,是孔夫子办学的宗旨,从这四个字我们可以看出孔夫子极具平等思想。不管你是在朝为官的,当时他的很多学生都在一些国家当宰相;还是有些连饭都吃不起的穷困学生,比如颜渊,他都是一视同仁。我们在学习《论语》的时候,会发现在孔夫子的教育思想里面有很多极为丰富的、生动的、灵活的教育理念,时至今天仍然没有更高的教育理念超越它。尽管我们现在大谈教育学,大学里面还有专门的教育系或是专门的教育学院,但是现在我们重温孔夫子关于教育的一些说教,会感到非常亲切,而且能给我们带来极大的启示。两千多年来,孔夫子的这种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培养了中国优秀的思想家,优秀的学者和优秀的“政府干部”。孔夫子说过:学而优则仕——学习优秀的人就可以到各级政府部门去当领导,而当领导的理念就是四书五经里的理念,其施政的理念,就是儒家“仁义礼智信”的理念。上至天子,下至各地官员、封疆大吏,大家只有这样一个共同目标,共同理念,这对中国的大一统思想,对民族的统一和完整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第四个方面,孔夫子还有他浓厚的政治理念,这就是即以“仁”为核心,以“礼”为体系构建理性社会。春秋战国时期可以说是社会丧失理性的时代,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诸侯为了利益可以不顾一切,为了争霸,“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诸侯们弃“仁义礼智信”而不顾,整个社会权谋、欺诈之术盛行,谁拳头硬谁就是大哥,整个社会是处于极度混乱、黑暗、战祸频生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孔夫子提出了“仁”和“礼”的观念,给当时社会急剧变革中的当政者
孔夫子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可归纳四个方面:
第一是确立了中华民族的道统和法统,如果没有这个道统和法统,那么我们的民族思想就没有根,就没有魂。这个根和魂用《中庸》里的两句话来说就是“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孔夫子的政治理念,是源于尧舜文武这些古圣先贤的。大家知道尧舜距我们现在已有四千多年了,正是因为孔夫子在总结六经时,从《尚书》的尧典、舜典开始,把历史先圣先贤优秀的文化政治理念加以积淀、加以总结、加以确立,才使我们的民族文化上述到尧舜时代。当然在尧舜之前还有黄帝、神农氏、伏羲氏这些远古帝王,虽然在黄老学说里,在远古神话中可以捕捉到这些先祖的影子,但都没有文字可考了。所以,孔子所确立的中华民族的道统和法统是非常重要的,它让我们自觉于其他的民族,区别于其他的文化,使中华民族有一种自我认同感,有一种向心力,有一种凝聚力,这种凝聚力,这种向心力,如果没有孔夫子,谁也做不到。
第二是对三代文献的整理。大家都知道“四书五经”,五经即《诗》、《书》、《礼》、《易》、《春秋》,以前还有一部《乐经》,在秦始皇焚书坑儒以后已经失传了。以《诗经》为例,它是孔夫子对周朝初年到春秋中期这么五百年诗歌的整理汇集,它包括了黄河流域周、鲁、魏、郑、卫、齐等很多国家的诗歌,并通过风、雅、颂的形式,把民歌和庙堂的乐章编辑在起来。如果没有孔夫子的编订,那么我们现在要想看到上古时期周朝的诗歌是做梦也办不到的。正是有孔夫子的整理,又授予他的弟子,《诗经》才一代代传承下来。还有大家感兴趣的《易经》。《易经》传说是伏羲造八卦,又由周文王演为八八六十四卦。但如果没有孔夫子做《十翼》,传文加以阐释,那后人谁也读不懂《易经》,都不明白那相互缠绕的六道横线到底是在说什么。孔夫子传易,是对先秦精要哲学思辩的一个总结。学术界公认的中华民族理性化思辩思想的骨干,不外乎两个,一个是《易经》、一个是《道德经》。当然若这两部经典融为一体,一言以蔽之,就是阴阳五行。还有一个重要的就是《尚书》,因为只有通过《尚书》,我们才能了解从尧舜到夏禹,以及夏商周时期一些圣王的教化。四千多年以前的尧舜时代到底是一个什么模样?我们从地下的出土文物中能看出什么?那些出土的瓶瓶罐罐又能说明多少问题?我们通过《尚书》的“尧典”、“舜典”可以看到当时的政治理念,可以看到当时的文化状态,可以看到当时中国的政治疆域乃至地理疆域,也可从中看到透露出来的当时的科学信息。“尧典”、“舜典”所涉及的面是很广的,天文、地理、气候、风土等等都包含在里面了,而且越到后来就越详细。这些重要文献,如果不是有孔夫子对《尚书》的收集和整理,并通过他的弟子传承下来,那么我们对周以前的历史就陷入黑暗之中。尽管现在的考古学有各种重大的发现,包括清朝末年对甲骨文的发现,但甲骨文记载的史料远不能与《尚书》里有关商朝的几篇文章相提并论,因为《尚书》的体系是完整的,而甲骨文是残片,是片段,不能归纳成集。还有《礼》,包括《礼记》、《仪礼》、《周礼》三大部,它把上古时代的风俗、习惯、礼节,包括老百姓以及庙堂上的种种规范做了一个详细的介绍,其中有许多东西在现代仍然极有价值。当然,还要提到孔子所著的《春秋》。这是一部政治书,记载了周代二百多年的历史,非常简略,比《左传》还要简略得多。但是它所记载的是政治评论式的历史,是对当时时局,对当时的国君大臣、政治事件、政治行为或褒或贬的一些评论。这个评论可了不得,用周敦颐的话说是:“夫子作《春秋》,乱臣贼子惧。”它为所谓的君臣、父子、夫妇之道立了一个总纲出来,用现在的话说是立了一个游戏规则,即孔子在《春秋》里确立了政治的根本游戏规则。
我们怎样来看待孔夫子的文化贡献呢?孔子集六经,整理三代文献其所为应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以后历史上任何了不起的思想家和学者,都不可能超越孔夫子的贡献。包括乾隆皇帝修整《四库全书》,也不过是对孔夫子集六经之后的二千多年来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枝叶的收集,而中华民族文化的根本还是在“六经”里。
第三个方面,孔夫子还是私立教育的奠基人。中国唐朝以后,特别是宋以后大型的书院实际上都是在模仿孔夫子当年讲学的模式。所谓“有教无类”,是孔夫子办学的宗旨,从这四个字我们可以看出孔夫子极具平等思想。不管你是在朝为官的,当时他的很多学生都在一些国家当宰相;还是有些连饭都吃不起的穷困学生,比如颜渊,他都是一视同仁。我们在学习《论语》的时候,会发现在孔夫子的教育思想里面有很多极为丰富的、生动的、灵活的教育理念,时至今天仍然没有更高的教育理念超越它。尽管我们现在大谈教育学,大学里面还有专门的教育系或是专门的教育学院,但是现在我们重温孔夫子关于教育的一些说教,会感到非常亲切,而且能给我们带来极大的启示。两千多年来,孔夫子的这种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培养了中国优秀的思想家,优秀的学者和优秀的“政府干部”。孔夫子说过:学而优则仕——学习优秀的人就可以到各级政府部门去当领导,而当领导的理念就是四书五经里的理念,其施政的理念,就是儒家“仁义礼智信”的理念。上至天子,下至各地官员、封疆大吏,大家只有这样一个共同目标,共同理念,这对中国的大一统思想,对民族的统一和完整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第四个方面,孔夫子还有他浓厚的政治理念,这就是即以“仁”为核心,以“礼”为体系构建理性社会。春秋战国时期可以说是社会丧失理性的时代,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诸侯为了利益可以不顾一切,为了争霸,“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诸侯们弃“仁义礼智信”而不顾,整个社会权谋、欺诈之术盛行,谁拳头硬谁就是大哥,整个社会是处于极度混乱、黑暗、战祸频生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孔夫子提出了“仁”和“礼”的观念,给当时社会急剧变革中的当政者
展开全部
孔子时代, 教育与学术由官府垄断, 提出"有教 无类"的旗帜,以私人身份招徒讲学,创办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所私人学校.
选编了《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教材; 将内容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进行教育.
孔子在其丰富的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
孔子修《诗》,正《乐》.我国传世的第一部文学作品《诗经》,是由孔子整理成书的.
孔子对《诗经》的解说, 涉及到文学,政治,伦理,教育等各个层面,其中的一些重要思想,理念,对后来的文学创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产生了极其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孔子整理的《诗经》和孔子的诗论,就是两千五百多年来中国文学和文论的"源头活水".
孔子一生中有一大半的时间,是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他创造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总结、倡导了一整套正确的学习原则;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提出了一系列有深远影响的教育思想;树立了良好的师德典范。
选编了《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教材; 将内容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进行教育.
孔子在其丰富的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
孔子修《诗》,正《乐》.我国传世的第一部文学作品《诗经》,是由孔子整理成书的.
孔子对《诗经》的解说, 涉及到文学,政治,伦理,教育等各个层面,其中的一些重要思想,理念,对后来的文学创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产生了极其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孔子整理的《诗经》和孔子的诗论,就是两千五百多年来中国文学和文论的"源头活水".
孔子一生中有一大半的时间,是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他创造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总结、倡导了一整套正确的学习原则;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提出了一系列有深远影响的教育思想;树立了良好的师德典范。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2-10-31
展开全部
孔子最突出的贡献是创立了儒家学说,并提出了【仁义礼智信】,其具体实施方法是【因才施教】、【有教无类】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流浪、毁人、发微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