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指的蛮夷之地是哪里?
黄河及长江流域地区。
黄河及长江流域地区,气候温宜,雨量适中,土壤肥腴,故较早即进入城廓农耕社会,地称为中国,人称为华夏。边区自然条件较差,多为游猎畜牧之族所居,故称为蛮夷。
古代泛指华夏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包括南蛮、北狄、西戎和东夷。多数情况下,蛮夷戎狄统称蛮夷或四夷。
扩展资料
蛮夷之地吴国的崛起
周朝建立,吴国被一分为二,一国为虞国,建于中原,另一国为吴国,建在蛮夷之地。传至十二代时,晋国灭掉了中原地区的虞国。两代之后,蛮夷之地的吴国崛起,纵观吴国历史,从太伯创国至寿梦时期崛起,总共历经十九代更迭。
吴地最早的百姓被称为“东夷”,至夏商时期,改为“九夷”。寿梦时期前,吴越民族一直生活在南部平原,而这里一直被北方百姓视作“蛮荒之地”,吴越原住民自然而然成为了“蛮夷”。吴国的起源,离不开太湖水网地域,为渔耕部落。
随着历代发展,吴地衍生出独特的水文化、鱼文化,船文化。受此影响,历代吴国君主的名字与王号,都与这些文化息息相关。在他们看来,由独特地域衍生出来的文化,是吴国的灵魂,更是赖以生存的根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蛮夷
古代泛指华夏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包括南蛮、北狄、西戎和东夷。多数情况下,蛮夷戎狄统称蛮夷之地。
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温宜,雨量适中,土壤肥腴,故较早即进入城廓农耕社会,地称为中国,人称为华夏。边区自然条件较差,多为游猎畜牧之族所居,故称为夷。
扩展资料:
蛮夷之地的另一说法:
所谓的蛮夷之地是古代中国人对与除却中华之外的所有地区的统称,而更多时候是指接近于中华帝国疆域四周的少数民族地区,虽然统称为蛮夷,但是讲究名分的中国人还是给了他们各自不同的称呼。
东方的少数民族被称为“夷”,原来山东地区居住的民族在历史上被叫做“东夷族”;
南方的被叫做“蛮”,后世文献经常有“南蛮”之说,就是这个意思,甚至后来从北方草原入侵中原的蒙古人也把南宋喊作“南蛮子”,真是够汗的;
而像蒙古人这样来自北方的少数民族则一般被叫做“戎”,像“犬戎”之类的称呼,就是周代出没于拜访的主要少数民族;
至于西方的则叫做“狄”,古有“白狄”“赤狄”之称,是指的旗帜颜色不同的西方少数民族。
这四方的少数民族居住之地都被统称为蛮夷之地,后来渐渐发现有荷兰,英国等欧洲国家时候,也把欧洲称为蛮夷之地,一直到鸦片战争还是这个样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蛮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