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古诗词赏析题目
展开全部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鹊桥仙
陆 游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渔 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消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①陆游《鹊桥仙》中“渔父”的形象和柳宗元《渔翁》诗中“渔翁”的形象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4分)
②“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和“烟消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两句都是写渔父的生活,但表现手法不同,试作分析。(4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蜀先主庙
刘禹锡
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注:蜀先主,指刘备。五铢钱,一种钱币。
(1)纪昀说:“起二句确是先主庙,妙似不用事者。”请予以说明。(3分)
(2)结合全诗内容,简析颈联。(5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渡荆门送别①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②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①此诗是李白离开蜀地到楚地游历时所作。
②大荒:辽阔的原野。
(1)诗的第二联描写了怎么样的景象?
(2)清沈德潜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二字可删”《唐诗别裁》,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说明。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少年游 早行
林 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1)诗题为“早行”,诗人是如何表现“早”的?请作具体说明。(3分)
20070224
(2)词的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5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江城子
苏轼
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①。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②。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注:①娉婷:指美丽的弹筝女。②湘灵,用娥皇、女皇之典故。
(1)开头三小句写景,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2)上片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描写弹筝女,请写出两种并作具体分析。(4分)
]
(3)下片最后三小句诗意味深长,试作简要评析。(2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8分)
孤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①思解愠,愿斫五弦琴②。
[注释]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②五弦琴: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1)这首诗中的桐树具有怎么样的特点?(4分)
(2)本诗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余干①施舍
刘长卿
摇落②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注:①余干:地名,今属江西 ②摇落:草木凋零。
(1)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意象,其作用是什么?(4分)
(2)评者认为诗的尾联“言有尽而意无穷”,请谈谈你的看法(4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早 雁①
杜 牧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②米岸莓苔。
注:①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八月,北方少数民族回鹘乌介可汗率众向南骚扰。北方边地各族人民流离四散,痛苦不堪。杜牧当时任黄州刺史,听到这个消息,对边地人民的命运极为关注。八月是大雁开始南飞的季节,诗人目送征雁,触景成怀,因以“早雁”为题,托物寓意。②菰,音gū,多年生草本植物。
(1)首联从哪几个方面展现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分)
(2)前人在评论这首诗的抒情的手法时说,“早雁”即抒情主人公自己,早雁的形象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4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
刘长卿(唐)
晴川落日初低,惆怅孤舟解携①。
鸟向平芜②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独恨长沙谪③去,江潭春草萋萋。
注:①解携:分手。②平芜:草木茂盛的原野。③这里用汉代贾谊谪迁长沙的典故。以贾谊代指朋友梁耿。
(1)“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是诗中脍炙人口的佳句,试对这两句作简要的赏析(3分)
(2)结合全诗,个体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别后的“惆怅”之情的?(5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和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渔家傲
范仲淹①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②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①范仲淹写作此词时正在西北地区抗击西夏。②燕然:山名,汉和帝永元元年(89年),窦宪大破北匈奴,穷追北单于,曾登此山,刻石勒功而还。勒,雕刻。
(1)《渔家傲》上阙写景,一个“异”字领起;请结合诗句谈谈这里的风景“异”在何处。(4分)
(2)这首诗(词)所表达的将士们的感情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4分)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越调]小桃红
寄鉴湖诸友 张可久
一城秋雨豆花凉。闲倚平山①望。不似年时鉴湖上,锦云②香,采莲人语荷花荡。西风雁行,清溪渔唱,吹恨入沧浪③。
注:①平山:即平山堂。 ②锦云:本指彩云,此处借指缤纷的荷花。 ③沧浪:本指水清色,此处暗用《楚辞·渔父》“渔父……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之意。
(1)“不似”一词在曲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2)“清溪渔唱,吹恨入沧浪”展现了什么情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又呈吴郎
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注:杜甫草堂有几棵枣树,西邻的一个寡妇常来打枣充饥。后来杜甫把草堂让给一位姓吴的亲戚。这姓吴的一来就在枣酰叠氮四周插上篱笆。老妇人向杜甫诉苦,杜甫便写此计劝告吴郎。
(1)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劝告吴郎的?你觉得诗中的劝告有什么特点?(6分)
(2)从这首诗中你读到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2分)
诗歌鉴赏练习题参考答案
(8分)①相同之处:两首作品表面上是写渔父或渔翁,实际上都是自己咏怀之作。两个形象都远离世间红尘,追求高洁境界。(4分。两个要点,每个要点2分。大意对即可得分)②陆词该句是正面直接写渔父生活,而柳诗该句是从侧面(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来间接表现渔翁生活;陆词该句主要运用白描手法(答:“排比手法”也可),柳诗该句则是情景交融,将渔翁的高洁情怀跟一尘不染的山水景物浑然融合在一起。(4分。两个角度比较,每个角度2分。大意对即可得分。)
(1)“天下”两字囊括宇宙。“尚”字言庙堂威势逼人,言其生前叱咤风云。首联高唱入云,境界雄阔绝伦。概写感受,用事无迹,不实写庙而虚写庙。(3分)
(2)全诗前四句写盛德,后四句写衰。在鲜明的对比中,道出了古今兴亡的深刻道理。(2分)颈联是转折,得相开国创下基业,而得儿不肖,不能效法先人贤德而愚昧误国。正反对比明显。(2分)全诗借古喻今,以警后人,阐明了创业难,守业更难的道理。(1分)
(1)诗人写离开蜀地后见到的景象:山岭逐渐消失,原野悠然呈现,长江飞泻,径直奔人万里原野。(4分)
(2)答案标例:1.同意沈的说法。诗中的“送别”不是送别朋友之意,诗中并无送别朋友的离情别绪,所以他的说法是有道理的。
2.不同意沈的说。所谓“送别”意指江水送自己离别蜀中,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采用拟人的手法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送己远行,这样写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所以这两字不能删。(4分)
(1)描写特征性的景物表现“早”:早霞已散,晓月犹明,残星未落,寒霜犹重。(3分。每点1分,答出其中三点可得满分。如仅抄写开头两句,未加说明,得1分)
(2)诗人的心境是轻松愉悦。有直接表现:尽管霜重天冷,但诗从心还必须轻松,便觉马行轻快。间接表现:以景写情,心情愉悦,便觉青山流水皆有情,赏心悦目。(5分,“心境”1分,直接写心情2分,间接以景写情2分)
(1)写美丽的山色湖光是为人物设置背景,使人物与自然景物相映成趣。或写山色湖光 为人物出场交代背景,以景的美丽衬托人的美丽。(2分)
(2)比喻或双关(1分),“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写花的美丽轻盈,其实是借出水芙蓉比喻弹筝的美人,一语双关(1分);衬托(1分)“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将白鹭人格化,以白鹭有意倾慕来衬托弹筝女的美丽(1分)。(共4分,若答出“拟人”也可得分)
(3)最后三小句采用欲擒故纵的手法,不仅没有写人,写音乐,反而写弹筝人已飘然远逝,(1分)只见青翠的山峰仍然静静地立在湖边,仿佛那哀怨的乐曲仍然荡漾在山间水际,萦绕在人的心头,言有尽而意无穷(1分)。(共2分,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得分)
(1)诗中的桐树具有天生枝繁叶茂,孤傲却直入云霄,深深扎根于大地,越老越强,越是暴晒越是茁壮的特点。(共4分,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4点即可)
(2)本诗采用了托物言志(借物抒怀)的手法。诗人借孤桐表达自己志存高远,正直不屈,经历的磨难越多,斗志越强,甘愿为解除百姓疾苦而献身的思想感情。(共4分,手法1分,学生若答“借景抒情”等不得分;思想感情3分,“志存高远,正直不屈”“经历的磨难越多,斗志越坚”“甘愿为解除百姓疾苦而献身”各1分,意思对即可)
(1)诗歌描写了暮天、清枫、霜叶、孤城、独鸟、渡口、初上月等意象。(写对6个,得2分,写对3个得1分)这些意象的作用;交代时令景象(秋景)烘托泻染诗人凄清悲愁的内心世界;暗示了一种郁郁的离情乡里。(2分)
(2)在前三联描写了凄清悲愁的情景,尾联写了直击作者心灵的谁家少妇在闺中为远方的亲人赶制寒衣捣衣的砧声,又把诗情又推进一层;在乡情愁思不断侵袭着诗人的心灵的时候,作者的没有答案的询问,更加真切感人地抒写出诗人满怀的悲愁痛苦,由眼前之景之声,更使他念及家中亲人,凄清的乡思,缠绵的苦情,久久萦绕,挥之不去,真可说是言有尽而意无穷。(每划线句为一点,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1)从情态、环境、动作到声音展现出一幅边塞惊雁的活动图景,(2分)仲秋塞外,广漠天地,正在云霄展翅翱翔的雁群忽然遭到胡骑的袭射,立时惊飞四散,发出凄厉的哀鸣。(2分)
(2)不同意,本诗采用象征手法,托物抒情,诗中的早雁是被外虏冲散、流离失所、欲归不得的边民形象,(2分)本诗表现了诗人对边地人民的关切和同情。(2分)(答“同意”者不得分;只答“不同意”未阐明理由不得分。)
(1)鸟在原野上空远近分飞,人随着流水各奔东西(1分)。极写分手后的漂泊无依和孤独伤感之情(1分)。作者运用衬托的手法,以鸟衬人,使离别的痛苦表现得更具体深切(1分)。
(2)全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2分)。将惆怅之情寓于具体的景物描写之中,借“鸟”“流水”写分别之痛,“白云”写相隔之远,“明月”写相思之苦,“春草”写思念之深(2分)。借助生动可感的景物,将感情表达得含蓄而浓烈(1分)。
(1)“衡阳雁去无留意”反映了此地环境十分艰苦;各种“边声”随军中号角声起,形成了深厚的悲凉气氛;层层的山峦及长烟落日下紧阔的孤城突出了时刻备战的肃杀之景。
(2)不同。王诗歌颂了边关将士为国家献身的英勇精神,感情激越雄壮,风格豪迈;范词表达了因朝廷软弱无能,将士们既能建功立业,也不能回到家乡的辛酸悲凉这情,苍凉悲壮。(每小题4分,意思对即可)
(1)“不似”二字领起下面三句,写出了往日鉴湖,荷艳花香,采莲姑娘的欢歌笑语荡漾在湖面上的美好、热闹场面。(2分)又与首句所描写的令人感到凄清冷落的“秋雨”“豆花”的眼前清秋之景自然形成对比。(2分)
(2)突然间清溪上传来了渔歌之声,心中的无限忧愁、怨恨全都随风散落到碧水中。(2分)抒发了作者要驱散悲恨,摆脱尘世、归隐田园的情怀。(2分)
(1)第一问①我的做法:扑枣任西邻。②妇人的处境:无食无儿,贫到骨。③妇人扑枣的心理:心怀恐惧,反而正应该体贴。④你插篱笆的影响:她会怀疑你真不让打枣。⑤大的社会背景:官府剥削,加上兵荒马乱,大家过得都不容易。(4分,答出四个要点即可得满分。)第二问:现身说法,措词委婉,入情入理。(2分。大意思对即可)
(2)系心黎民,忧时伤世。(2分,大意对即可)
鹊桥仙
陆 游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渔 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消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①陆游《鹊桥仙》中“渔父”的形象和柳宗元《渔翁》诗中“渔翁”的形象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4分)
②“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和“烟消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两句都是写渔父的生活,但表现手法不同,试作分析。(4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蜀先主庙
刘禹锡
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注:蜀先主,指刘备。五铢钱,一种钱币。
(1)纪昀说:“起二句确是先主庙,妙似不用事者。”请予以说明。(3分)
(2)结合全诗内容,简析颈联。(5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渡荆门送别①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②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①此诗是李白离开蜀地到楚地游历时所作。
②大荒:辽阔的原野。
(1)诗的第二联描写了怎么样的景象?
(2)清沈德潜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二字可删”《唐诗别裁》,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说明。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少年游 早行
林 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1)诗题为“早行”,诗人是如何表现“早”的?请作具体说明。(3分)
20070224
(2)词的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5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江城子
苏轼
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①。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②。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注:①娉婷:指美丽的弹筝女。②湘灵,用娥皇、女皇之典故。
(1)开头三小句写景,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2)上片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描写弹筝女,请写出两种并作具体分析。(4分)
]
(3)下片最后三小句诗意味深长,试作简要评析。(2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8分)
孤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①思解愠,愿斫五弦琴②。
[注释]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②五弦琴: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1)这首诗中的桐树具有怎么样的特点?(4分)
(2)本诗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余干①施舍
刘长卿
摇落②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注:①余干:地名,今属江西 ②摇落:草木凋零。
(1)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意象,其作用是什么?(4分)
(2)评者认为诗的尾联“言有尽而意无穷”,请谈谈你的看法(4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早 雁①
杜 牧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②米岸莓苔。
注:①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八月,北方少数民族回鹘乌介可汗率众向南骚扰。北方边地各族人民流离四散,痛苦不堪。杜牧当时任黄州刺史,听到这个消息,对边地人民的命运极为关注。八月是大雁开始南飞的季节,诗人目送征雁,触景成怀,因以“早雁”为题,托物寓意。②菰,音gū,多年生草本植物。
(1)首联从哪几个方面展现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分)
(2)前人在评论这首诗的抒情的手法时说,“早雁”即抒情主人公自己,早雁的形象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4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
刘长卿(唐)
晴川落日初低,惆怅孤舟解携①。
鸟向平芜②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独恨长沙谪③去,江潭春草萋萋。
注:①解携:分手。②平芜:草木茂盛的原野。③这里用汉代贾谊谪迁长沙的典故。以贾谊代指朋友梁耿。
(1)“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是诗中脍炙人口的佳句,试对这两句作简要的赏析(3分)
(2)结合全诗,个体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别后的“惆怅”之情的?(5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和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渔家傲
范仲淹①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②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①范仲淹写作此词时正在西北地区抗击西夏。②燕然:山名,汉和帝永元元年(89年),窦宪大破北匈奴,穷追北单于,曾登此山,刻石勒功而还。勒,雕刻。
(1)《渔家傲》上阙写景,一个“异”字领起;请结合诗句谈谈这里的风景“异”在何处。(4分)
(2)这首诗(词)所表达的将士们的感情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4分)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越调]小桃红
寄鉴湖诸友 张可久
一城秋雨豆花凉。闲倚平山①望。不似年时鉴湖上,锦云②香,采莲人语荷花荡。西风雁行,清溪渔唱,吹恨入沧浪③。
注:①平山:即平山堂。 ②锦云:本指彩云,此处借指缤纷的荷花。 ③沧浪:本指水清色,此处暗用《楚辞·渔父》“渔父……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之意。
(1)“不似”一词在曲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2)“清溪渔唱,吹恨入沧浪”展现了什么情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又呈吴郎
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注:杜甫草堂有几棵枣树,西邻的一个寡妇常来打枣充饥。后来杜甫把草堂让给一位姓吴的亲戚。这姓吴的一来就在枣酰叠氮四周插上篱笆。老妇人向杜甫诉苦,杜甫便写此计劝告吴郎。
(1)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劝告吴郎的?你觉得诗中的劝告有什么特点?(6分)
(2)从这首诗中你读到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2分)
诗歌鉴赏练习题参考答案
(8分)①相同之处:两首作品表面上是写渔父或渔翁,实际上都是自己咏怀之作。两个形象都远离世间红尘,追求高洁境界。(4分。两个要点,每个要点2分。大意对即可得分)②陆词该句是正面直接写渔父生活,而柳诗该句是从侧面(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来间接表现渔翁生活;陆词该句主要运用白描手法(答:“排比手法”也可),柳诗该句则是情景交融,将渔翁的高洁情怀跟一尘不染的山水景物浑然融合在一起。(4分。两个角度比较,每个角度2分。大意对即可得分。)
(1)“天下”两字囊括宇宙。“尚”字言庙堂威势逼人,言其生前叱咤风云。首联高唱入云,境界雄阔绝伦。概写感受,用事无迹,不实写庙而虚写庙。(3分)
(2)全诗前四句写盛德,后四句写衰。在鲜明的对比中,道出了古今兴亡的深刻道理。(2分)颈联是转折,得相开国创下基业,而得儿不肖,不能效法先人贤德而愚昧误国。正反对比明显。(2分)全诗借古喻今,以警后人,阐明了创业难,守业更难的道理。(1分)
(1)诗人写离开蜀地后见到的景象:山岭逐渐消失,原野悠然呈现,长江飞泻,径直奔人万里原野。(4分)
(2)答案标例:1.同意沈的说法。诗中的“送别”不是送别朋友之意,诗中并无送别朋友的离情别绪,所以他的说法是有道理的。
2.不同意沈的说。所谓“送别”意指江水送自己离别蜀中,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采用拟人的手法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送己远行,这样写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所以这两字不能删。(4分)
(1)描写特征性的景物表现“早”:早霞已散,晓月犹明,残星未落,寒霜犹重。(3分。每点1分,答出其中三点可得满分。如仅抄写开头两句,未加说明,得1分)
(2)诗人的心境是轻松愉悦。有直接表现:尽管霜重天冷,但诗从心还必须轻松,便觉马行轻快。间接表现:以景写情,心情愉悦,便觉青山流水皆有情,赏心悦目。(5分,“心境”1分,直接写心情2分,间接以景写情2分)
(1)写美丽的山色湖光是为人物设置背景,使人物与自然景物相映成趣。或写山色湖光 为人物出场交代背景,以景的美丽衬托人的美丽。(2分)
(2)比喻或双关(1分),“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写花的美丽轻盈,其实是借出水芙蓉比喻弹筝的美人,一语双关(1分);衬托(1分)“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将白鹭人格化,以白鹭有意倾慕来衬托弹筝女的美丽(1分)。(共4分,若答出“拟人”也可得分)
(3)最后三小句采用欲擒故纵的手法,不仅没有写人,写音乐,反而写弹筝人已飘然远逝,(1分)只见青翠的山峰仍然静静地立在湖边,仿佛那哀怨的乐曲仍然荡漾在山间水际,萦绕在人的心头,言有尽而意无穷(1分)。(共2分,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得分)
(1)诗中的桐树具有天生枝繁叶茂,孤傲却直入云霄,深深扎根于大地,越老越强,越是暴晒越是茁壮的特点。(共4分,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4点即可)
(2)本诗采用了托物言志(借物抒怀)的手法。诗人借孤桐表达自己志存高远,正直不屈,经历的磨难越多,斗志越强,甘愿为解除百姓疾苦而献身的思想感情。(共4分,手法1分,学生若答“借景抒情”等不得分;思想感情3分,“志存高远,正直不屈”“经历的磨难越多,斗志越坚”“甘愿为解除百姓疾苦而献身”各1分,意思对即可)
(1)诗歌描写了暮天、清枫、霜叶、孤城、独鸟、渡口、初上月等意象。(写对6个,得2分,写对3个得1分)这些意象的作用;交代时令景象(秋景)烘托泻染诗人凄清悲愁的内心世界;暗示了一种郁郁的离情乡里。(2分)
(2)在前三联描写了凄清悲愁的情景,尾联写了直击作者心灵的谁家少妇在闺中为远方的亲人赶制寒衣捣衣的砧声,又把诗情又推进一层;在乡情愁思不断侵袭着诗人的心灵的时候,作者的没有答案的询问,更加真切感人地抒写出诗人满怀的悲愁痛苦,由眼前之景之声,更使他念及家中亲人,凄清的乡思,缠绵的苦情,久久萦绕,挥之不去,真可说是言有尽而意无穷。(每划线句为一点,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1)从情态、环境、动作到声音展现出一幅边塞惊雁的活动图景,(2分)仲秋塞外,广漠天地,正在云霄展翅翱翔的雁群忽然遭到胡骑的袭射,立时惊飞四散,发出凄厉的哀鸣。(2分)
(2)不同意,本诗采用象征手法,托物抒情,诗中的早雁是被外虏冲散、流离失所、欲归不得的边民形象,(2分)本诗表现了诗人对边地人民的关切和同情。(2分)(答“同意”者不得分;只答“不同意”未阐明理由不得分。)
(1)鸟在原野上空远近分飞,人随着流水各奔东西(1分)。极写分手后的漂泊无依和孤独伤感之情(1分)。作者运用衬托的手法,以鸟衬人,使离别的痛苦表现得更具体深切(1分)。
(2)全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2分)。将惆怅之情寓于具体的景物描写之中,借“鸟”“流水”写分别之痛,“白云”写相隔之远,“明月”写相思之苦,“春草”写思念之深(2分)。借助生动可感的景物,将感情表达得含蓄而浓烈(1分)。
(1)“衡阳雁去无留意”反映了此地环境十分艰苦;各种“边声”随军中号角声起,形成了深厚的悲凉气氛;层层的山峦及长烟落日下紧阔的孤城突出了时刻备战的肃杀之景。
(2)不同。王诗歌颂了边关将士为国家献身的英勇精神,感情激越雄壮,风格豪迈;范词表达了因朝廷软弱无能,将士们既能建功立业,也不能回到家乡的辛酸悲凉这情,苍凉悲壮。(每小题4分,意思对即可)
(1)“不似”二字领起下面三句,写出了往日鉴湖,荷艳花香,采莲姑娘的欢歌笑语荡漾在湖面上的美好、热闹场面。(2分)又与首句所描写的令人感到凄清冷落的“秋雨”“豆花”的眼前清秋之景自然形成对比。(2分)
(2)突然间清溪上传来了渔歌之声,心中的无限忧愁、怨恨全都随风散落到碧水中。(2分)抒发了作者要驱散悲恨,摆脱尘世、归隐田园的情怀。(2分)
(1)第一问①我的做法:扑枣任西邻。②妇人的处境:无食无儿,贫到骨。③妇人扑枣的心理:心怀恐惧,反而正应该体贴。④你插篱笆的影响:她会怀疑你真不让打枣。⑤大的社会背景:官府剥削,加上兵荒马乱,大家过得都不容易。(4分,答出四个要点即可得满分。)第二问:现身说法,措词委婉,入情入理。(2分。大意思对即可)
(2)系心黎民,忧时伤世。(2分,大意对即可)
展开全部
泊秦淮
00杜牧
00烟笼寒水月笼沙,
00夜泊秦淮近酒家。
00商女不知亡国恨,
00隔江犹唱后庭花。[1]
00[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00注释
00(1)选自《樊川诗集注》。秦淮(河名):即秦淮河,源出江苏溧水县东北,流经南京地区,入长江。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
00(2)笼:笼罩。这句运用的是“互文见义”的写法:烟雾、月色笼罩着水和沙。
00(3)商女:一说商女即歌女,在酒楼或船舫中以卖唱为生的女子。清徐增《而庵说唐诗》云:商女,是以唱曲作生涯者。
00(4)《后庭花》:就是乐曲《玉树后庭花》,以此曲填歌词者,今存数种,而以南朝陈后主陈叔宝所作最为有名。因陈后主是亡国之君,所以后人又把他所喜爱的《玉树后庭花》曲、词当作亡国之音的代名词。
00译文
00迷蒙的烟雾笼罩着寒江,小洲白沙上映着银色的月光,
00夜晚我停泊在秦淮河岸,正临近酒家所在的地方。
00歌女不知什么是亡国恨事,隔江还在把《后庭花》声声歌唱。[1]
00[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00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溧水东北,横贯金陵(今江苏南京)入长江。六朝至唐代,金陵秦淮河一带一直是权贵富豪游宴取乐之地。这首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于六代兴亡之地的感叹中,寓含忧念现世之情怀。
00这诗在语言运用方面,也颇见工夫。首句写景,“烟”、“水”、“月”、“沙”由两个“笼”字联系起来,融合成一幅朦胧冷清的水色夜景。次句点题,并以“近酒家”的丰富内涵启动思古之幽情,秦淮一带在六朝时是著名的游乐场所,酒家林立,因此昔日那种歌舞游宴的无尽繁华实已包含在诗人此时的思绪之中。后二句由一曲《后庭花》引发无限感慨,“不知”抒发了诗人对“商女”的愤慨,也间接讽刺不以国事为重,纸醉金迷的达官贵人,即醉生梦死的统治者。“犹唱”二字将历史、现实巧妙地联为一体,伤时之痛,委婉深沉。清代评论家沈德潜推崇此诗为“绝唱”,管世铭甚至称其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题解] 秦淮河是六朝旧都金陵的歌舞繁华之地,诗人深夜泊舟河畔,隔江传来商女《后庭花》的歌声,听着这亡国之音,不禁激起时代兴衰之感,后两句对只知征歌征舞、买笑逐欢,而不以历景为鉴的统治者,给以深深的谴责。本诗情景交融,朦胧的景色与诗人心中淡淡的哀愁非常和谐统一。
00杜牧
00烟笼寒水月笼沙,
00夜泊秦淮近酒家。
00商女不知亡国恨,
00隔江犹唱后庭花。[1]
00[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00注释
00(1)选自《樊川诗集注》。秦淮(河名):即秦淮河,源出江苏溧水县东北,流经南京地区,入长江。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
00(2)笼:笼罩。这句运用的是“互文见义”的写法:烟雾、月色笼罩着水和沙。
00(3)商女:一说商女即歌女,在酒楼或船舫中以卖唱为生的女子。清徐增《而庵说唐诗》云:商女,是以唱曲作生涯者。
00(4)《后庭花》:就是乐曲《玉树后庭花》,以此曲填歌词者,今存数种,而以南朝陈后主陈叔宝所作最为有名。因陈后主是亡国之君,所以后人又把他所喜爱的《玉树后庭花》曲、词当作亡国之音的代名词。
00译文
00迷蒙的烟雾笼罩着寒江,小洲白沙上映着银色的月光,
00夜晚我停泊在秦淮河岸,正临近酒家所在的地方。
00歌女不知什么是亡国恨事,隔江还在把《后庭花》声声歌唱。[1]
00[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00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溧水东北,横贯金陵(今江苏南京)入长江。六朝至唐代,金陵秦淮河一带一直是权贵富豪游宴取乐之地。这首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于六代兴亡之地的感叹中,寓含忧念现世之情怀。
00这诗在语言运用方面,也颇见工夫。首句写景,“烟”、“水”、“月”、“沙”由两个“笼”字联系起来,融合成一幅朦胧冷清的水色夜景。次句点题,并以“近酒家”的丰富内涵启动思古之幽情,秦淮一带在六朝时是著名的游乐场所,酒家林立,因此昔日那种歌舞游宴的无尽繁华实已包含在诗人此时的思绪之中。后二句由一曲《后庭花》引发无限感慨,“不知”抒发了诗人对“商女”的愤慨,也间接讽刺不以国事为重,纸醉金迷的达官贵人,即醉生梦死的统治者。“犹唱”二字将历史、现实巧妙地联为一体,伤时之痛,委婉深沉。清代评论家沈德潜推崇此诗为“绝唱”,管世铭甚至称其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题解] 秦淮河是六朝旧都金陵的歌舞繁华之地,诗人深夜泊舟河畔,隔江传来商女《后庭花》的歌声,听着这亡国之音,不禁激起时代兴衰之感,后两句对只知征歌征舞、买笑逐欢,而不以历景为鉴的统治者,给以深深的谴责。本诗情景交融,朦胧的景色与诗人心中淡淡的哀愁非常和谐统一。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