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学生小学美术的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
展开全部
怎样培养学生小学美术的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
在美术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美术课程要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教师要创设一种可以让学生听、视、感、触的环境、氛围,以激发、感染、陶冶、诱导学生的情感。在教学实践中想方设法创设情景,营造积极、互动的课堂生活,多渠道地刺激学生感官,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和欲望,给思维以动力,使整个课堂教学在和谐自然的过程中,为此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多样的教学情景,让学生从中感受美
“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缺少的是用心去感受。”学生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往往不注意观察,无法感受生活中的美。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等特点设计生动优美的画面,让学生从中感受美。例如,进行《图案之美》一课教学前,我搜集了生活中有关装饰的漂亮图案,制成课件,教学时为学生播放,使学生走进装饰图案的海洋,看到了植物图案,人物图案,风景图案……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不仅感受到了图案的创意与设计美,还使学生发现了身边平时没有感到的美所蕴含的文化,自然激起了学生对图案的喜爱之情。把学生置身于一个有声有色有情有景的艺术氛围里,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满足了孩子们的心里需求,符合学生的心理习惯,令他们耳目一新。在欣赏达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的时候,当学生一见这幅作品时,脑海里立刻会对蒙娜丽莎那谜一样的微笑产生兴趣。然后引导他们去听音乐中对蒙娜丽莎的歌颂,使学生在视听盛宴中感受到作品的美。
美术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感及审美趣味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并不是所有的人在美术面前都能有所感悟,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术教育。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它们就会用美来浸润心灵,使它因此美化;如果没有这种适合的教育,心灵也就因此而丑化。”美术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美好的心灵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二、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美的情趣
美术欣赏教学具有认识、教育、审美三个教育功能,是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的重要途径。以往上欣赏课,我总是一味地强调作品的历史意义和作者的情感态度,并硬要学生能够理解、接受。即使教师分析得头头是道,无懈可击,学生也只会听得云里雾里,索然无味。可想而知,学习效率很低。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主体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情意,获得深刻的体验,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因此“欣赏”不仅是指以愉悦的心情观看美术作品,而且还要了解美术作品中形式美及作品的含义。几年的工作实践发现美术欣赏课,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美术鉴赏能力、审美能力,提高审美品位等审美素质的重要空间,孩子们审美快乐的获得与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达成同样重要。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的一部分。
此外,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经常对我的学生进行随堂欣赏,引导他们去欣赏生活中的美,比如在上《树上树下》一课时,就带领学生到校园里走一圈,欣赏一下校园里多年的柳树、形态各异的花树,这样既加强了他们的直观认识,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又有利于之后的教学。学生在这种教学情景中自觉、自主地去感受、去探索、去交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才能获得更大的美术教学效应。在进行欣赏课《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一课教学时,我运用课件,引导学生欣赏古代及近现代的人物画作品,使学生领悟到古近现代的以形写神、再现场景、隐喻现实、见证历史及表达感受的不同绘画风格,提高了自己的审美素养,激发了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感。从心灵深处接受了美的教育,美的熏陶。
三、授课手法丰富多样,让学生创造美
1、 激情引趣,培养创造美的意识。
人们都知道兴趣是人的重要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它是人们力求探索某事物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世人的认知活动的动力来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设计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特别是教学的导入,让学生学得主动,假如青少年学习对他毫无兴趣,完全是强制性被迫学习,就会扼杀学生的学习意愿。美术课的教学任务是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也是组织学生上好美术活动课的重要场所阵地。因为美术活动课是丰富孩子的美育生活,拓宽审美境界,诱发审美情感,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有效途径,而美术课活动可以通过欣赏,构思,创作为主线,利用所学画剪,贴,撕,卷,拚等制作为主要方式,采用有特色的新颖有趣,实用性很强的内容和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教学生。让学生在活动课中“活”起来“动”起来,主动活动,手脑并用,增进学生直接经验,有目的针对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愿意,喜欢参与,重视学生构思设计,创造和评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能力,使学生的想象,思维,动手得到发展。在原有基础上进步的同时把学习当做一种乐趣,才能激发创造力,在设计活动课中,我先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基础教材的特点,在遵循教学目标和要求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动手创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在鉴赏,审美和动手等方面的能力。例如《一目了然》这课的教学中,孩子们发挥想象力,结合剪、贴、画设计贴近生活的图标。使课堂教学内容成为活动课的有机组成部分,巧妙将兴趣和操作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形式的多样化,趣味化,使学生自己创作作品,通过活动,使学生更好理解和掌握了知识。
2、让教具助阵,使学生们在愉悦中创新。
教具是产生愉悦课堂氛围的润滑剂,设计教具,凸显教具的直观形象、新颖而有趣,让学生徜徉在玩与学之间,有助于学生体验美术的乐趣,从而愉快地、积极地、主动地去探索。例如在《三原色三间色》一课的教学中,我用彩色透明糖纸剪了三个圆形,然后交叉重叠组合,出现间色,体验色彩的变化。运用糖纸重叠组合的游戏给学生耳目一新的视觉感觉。虽然是一张普通的糖纸,但是通过学生游戏化的学习,帮助学生理解了原色和间色的关系,简单易行又轻松愉快。
3、促进个性,逐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大自然是美术表现的丰富源泉,我们要通过各种途径为他们创造用感官去接触外界事物的机会,鼓励他们多听、多看、多摸、多尝、多想,从而达到发展感官、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丰富想象,才能够画出富有个性化的作品。例如在教学《神奇的太阳》时先让学生想象,有的学生说太阳是圆的,有的说太阳是偏的,有的说太阳是七彩的,有的说太阳是笑眯眯的……有个学生说:“万物生长靠太阳,所以太阳下面长满了果实。”于是我顺着他的思路往下引导,太阳是圆的,太阳下面长满了什么?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说了很多:有苹果、梨子、香蕉、枇杷、西瓜……学生在创作时,在太阳的下面画满了各种水果,还加了很多各种各样的叶子,真是太神奇了。
4、采用现代多媒体,提高审美能力。
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孩子们是凭形状、色彩、声音和一般感觉而思考事物的,假如有人强迫他们用其他方法来思考事物,那么他就会有害胁迫学生的兴趣和天性。课堂教学是一个立体的流动过程,包含着多重矛盾关系,要是这个过程成为一个优化的过程,要使它符合教育关系的规律与要求,并成为一个美的载体,首要任务是构思制定美育计划,在传授知识与审美教育中注重美术学科的思想性、情感实践、创作等因素的统一,也是将表现形式的内在美和具体操纵技能更加统一起来,打破长期学生照样临摹和对事物进行写生的传统教学方式,要做到“ 寓教于美”就是渗透美育观念同时,有效的运用现代电教媒体,用直观、生动、形象等特点以可看、可听、可静、可动,以其鲜明的色彩,生动的形象、悦耳的声音增强学生的注意和陶冶,学生在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培养同时,将基础知识的传授、基本技能训练和美术教学中的美育教育融为一体。例如在上剪纸课时,首先根据内容制定由浅到深的教学实施计划,精编教案步骤,通过电教媒体展现民间剪纸的特点,及了解南北剪纸的特点和表现技法,从直观去了解剪纸的造型方法,一般阴阳刻法,接着再用投影仪展示剪纸构图方法,让学生直观掌握剪纸的基本要求, 从而调动学生浓厚兴趣,让学生从眼前展示的作品体会到民间艺术的魅力和浓厚的乡土气息。使得凝固在教材中的静态美、动态美利用电教手段和有趣的导入方法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各种积极心理因素参与审美活动,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美术效果。
5、注重营造和谐课堂拓展教学空间,让学生创造美。
例如《校园写生》这一课的教学意在让学生了解风景写生的画法与步骤。该课要求用两课时完成,第二课时主要表现画面的明暗。教学时我设计利用投影片配合讲课,既复习了上节课内容(定位、画基本形、画轮廓),又明确了本节课的任务(画明暗)。我将这四个步骤分别画在四张投影片上,再将四张投影片连为一体。演示时,首先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定位),在第一张投影片的基础上展示第二张投影片——画基本形、第三张投影片——画轮廓,引入新课后,我再重点讲评第四张投影片——画明暗,并指出轮廓(如房屋的暗面,树的暗面等)都用线条按结构排列,线条的勾勒要有疏、密、重、轻、远、近之分。因此学生们能够由浅入深地领悟和把握本课的知识点。
总之,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让他们在美术教学中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让他们大胆地表现自我,大胆地异想天开,大胆地创新,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在美术教学实践中,可以千方百计把美术课的授课内容转化为可看、可听、可学的材料,由易到难、由远到近、由抽象到直观,让学生体验和感悟美术,更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形成。利用多种多样的表现手段进行美术课教学,可以使学生充分地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拓展了美术课堂学习的空间,实现了最优化的课堂教学。
在美术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美术课程要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教师要创设一种可以让学生听、视、感、触的环境、氛围,以激发、感染、陶冶、诱导学生的情感。在教学实践中想方设法创设情景,营造积极、互动的课堂生活,多渠道地刺激学生感官,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和欲望,给思维以动力,使整个课堂教学在和谐自然的过程中,为此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多样的教学情景,让学生从中感受美
“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缺少的是用心去感受。”学生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往往不注意观察,无法感受生活中的美。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等特点设计生动优美的画面,让学生从中感受美。例如,进行《图案之美》一课教学前,我搜集了生活中有关装饰的漂亮图案,制成课件,教学时为学生播放,使学生走进装饰图案的海洋,看到了植物图案,人物图案,风景图案……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不仅感受到了图案的创意与设计美,还使学生发现了身边平时没有感到的美所蕴含的文化,自然激起了学生对图案的喜爱之情。把学生置身于一个有声有色有情有景的艺术氛围里,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满足了孩子们的心里需求,符合学生的心理习惯,令他们耳目一新。在欣赏达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的时候,当学生一见这幅作品时,脑海里立刻会对蒙娜丽莎那谜一样的微笑产生兴趣。然后引导他们去听音乐中对蒙娜丽莎的歌颂,使学生在视听盛宴中感受到作品的美。
美术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感及审美趣味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并不是所有的人在美术面前都能有所感悟,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术教育。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它们就会用美来浸润心灵,使它因此美化;如果没有这种适合的教育,心灵也就因此而丑化。”美术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美好的心灵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二、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美的情趣
美术欣赏教学具有认识、教育、审美三个教育功能,是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的重要途径。以往上欣赏课,我总是一味地强调作品的历史意义和作者的情感态度,并硬要学生能够理解、接受。即使教师分析得头头是道,无懈可击,学生也只会听得云里雾里,索然无味。可想而知,学习效率很低。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主体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情意,获得深刻的体验,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因此“欣赏”不仅是指以愉悦的心情观看美术作品,而且还要了解美术作品中形式美及作品的含义。几年的工作实践发现美术欣赏课,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美术鉴赏能力、审美能力,提高审美品位等审美素质的重要空间,孩子们审美快乐的获得与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达成同样重要。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的一部分。
此外,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经常对我的学生进行随堂欣赏,引导他们去欣赏生活中的美,比如在上《树上树下》一课时,就带领学生到校园里走一圈,欣赏一下校园里多年的柳树、形态各异的花树,这样既加强了他们的直观认识,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又有利于之后的教学。学生在这种教学情景中自觉、自主地去感受、去探索、去交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才能获得更大的美术教学效应。在进行欣赏课《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一课教学时,我运用课件,引导学生欣赏古代及近现代的人物画作品,使学生领悟到古近现代的以形写神、再现场景、隐喻现实、见证历史及表达感受的不同绘画风格,提高了自己的审美素养,激发了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感。从心灵深处接受了美的教育,美的熏陶。
三、授课手法丰富多样,让学生创造美
1、 激情引趣,培养创造美的意识。
人们都知道兴趣是人的重要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它是人们力求探索某事物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世人的认知活动的动力来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设计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特别是教学的导入,让学生学得主动,假如青少年学习对他毫无兴趣,完全是强制性被迫学习,就会扼杀学生的学习意愿。美术课的教学任务是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也是组织学生上好美术活动课的重要场所阵地。因为美术活动课是丰富孩子的美育生活,拓宽审美境界,诱发审美情感,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有效途径,而美术课活动可以通过欣赏,构思,创作为主线,利用所学画剪,贴,撕,卷,拚等制作为主要方式,采用有特色的新颖有趣,实用性很强的内容和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教学生。让学生在活动课中“活”起来“动”起来,主动活动,手脑并用,增进学生直接经验,有目的针对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愿意,喜欢参与,重视学生构思设计,创造和评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能力,使学生的想象,思维,动手得到发展。在原有基础上进步的同时把学习当做一种乐趣,才能激发创造力,在设计活动课中,我先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基础教材的特点,在遵循教学目标和要求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动手创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在鉴赏,审美和动手等方面的能力。例如《一目了然》这课的教学中,孩子们发挥想象力,结合剪、贴、画设计贴近生活的图标。使课堂教学内容成为活动课的有机组成部分,巧妙将兴趣和操作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形式的多样化,趣味化,使学生自己创作作品,通过活动,使学生更好理解和掌握了知识。
2、让教具助阵,使学生们在愉悦中创新。
教具是产生愉悦课堂氛围的润滑剂,设计教具,凸显教具的直观形象、新颖而有趣,让学生徜徉在玩与学之间,有助于学生体验美术的乐趣,从而愉快地、积极地、主动地去探索。例如在《三原色三间色》一课的教学中,我用彩色透明糖纸剪了三个圆形,然后交叉重叠组合,出现间色,体验色彩的变化。运用糖纸重叠组合的游戏给学生耳目一新的视觉感觉。虽然是一张普通的糖纸,但是通过学生游戏化的学习,帮助学生理解了原色和间色的关系,简单易行又轻松愉快。
3、促进个性,逐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大自然是美术表现的丰富源泉,我们要通过各种途径为他们创造用感官去接触外界事物的机会,鼓励他们多听、多看、多摸、多尝、多想,从而达到发展感官、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丰富想象,才能够画出富有个性化的作品。例如在教学《神奇的太阳》时先让学生想象,有的学生说太阳是圆的,有的说太阳是偏的,有的说太阳是七彩的,有的说太阳是笑眯眯的……有个学生说:“万物生长靠太阳,所以太阳下面长满了果实。”于是我顺着他的思路往下引导,太阳是圆的,太阳下面长满了什么?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说了很多:有苹果、梨子、香蕉、枇杷、西瓜……学生在创作时,在太阳的下面画满了各种水果,还加了很多各种各样的叶子,真是太神奇了。
4、采用现代多媒体,提高审美能力。
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孩子们是凭形状、色彩、声音和一般感觉而思考事物的,假如有人强迫他们用其他方法来思考事物,那么他就会有害胁迫学生的兴趣和天性。课堂教学是一个立体的流动过程,包含着多重矛盾关系,要是这个过程成为一个优化的过程,要使它符合教育关系的规律与要求,并成为一个美的载体,首要任务是构思制定美育计划,在传授知识与审美教育中注重美术学科的思想性、情感实践、创作等因素的统一,也是将表现形式的内在美和具体操纵技能更加统一起来,打破长期学生照样临摹和对事物进行写生的传统教学方式,要做到“ 寓教于美”就是渗透美育观念同时,有效的运用现代电教媒体,用直观、生动、形象等特点以可看、可听、可静、可动,以其鲜明的色彩,生动的形象、悦耳的声音增强学生的注意和陶冶,学生在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培养同时,将基础知识的传授、基本技能训练和美术教学中的美育教育融为一体。例如在上剪纸课时,首先根据内容制定由浅到深的教学实施计划,精编教案步骤,通过电教媒体展现民间剪纸的特点,及了解南北剪纸的特点和表现技法,从直观去了解剪纸的造型方法,一般阴阳刻法,接着再用投影仪展示剪纸构图方法,让学生直观掌握剪纸的基本要求, 从而调动学生浓厚兴趣,让学生从眼前展示的作品体会到民间艺术的魅力和浓厚的乡土气息。使得凝固在教材中的静态美、动态美利用电教手段和有趣的导入方法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各种积极心理因素参与审美活动,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美术效果。
5、注重营造和谐课堂拓展教学空间,让学生创造美。
例如《校园写生》这一课的教学意在让学生了解风景写生的画法与步骤。该课要求用两课时完成,第二课时主要表现画面的明暗。教学时我设计利用投影片配合讲课,既复习了上节课内容(定位、画基本形、画轮廓),又明确了本节课的任务(画明暗)。我将这四个步骤分别画在四张投影片上,再将四张投影片连为一体。演示时,首先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定位),在第一张投影片的基础上展示第二张投影片——画基本形、第三张投影片——画轮廓,引入新课后,我再重点讲评第四张投影片——画明暗,并指出轮廓(如房屋的暗面,树的暗面等)都用线条按结构排列,线条的勾勒要有疏、密、重、轻、远、近之分。因此学生们能够由浅入深地领悟和把握本课的知识点。
总之,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让他们在美术教学中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让他们大胆地表现自我,大胆地异想天开,大胆地创新,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在美术教学实践中,可以千方百计把美术课的授课内容转化为可看、可听、可学的材料,由易到难、由远到近、由抽象到直观,让学生体验和感悟美术,更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形成。利用多种多样的表现手段进行美术课教学,可以使学生充分地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拓展了美术课堂学习的空间,实现了最优化的课堂教学。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