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预习习惯
展开全部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
要根据语文的学科特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历
来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已引起老师、家长的重视。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发展,
学校一切教育、
教学工作都必须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而努力,
以适应21世纪社
会发展的需要。
因此,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不仅仅是为了能够学好语
文知识,
取得优良的学习成绩,
更重要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是教书育
人的需要。而
“
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
”
。翻读一下科学文化界的名人传略,
就会明白,
他们所建造的科学文化大厦的根基都无一例外地坐落在小学时养成的
自学习惯上,而课前预习就是自学之树的萌芽。
预习的主要好处有四个:
1
、预习可以为上课做好知识上的准备。有经验的老
师都知道,
有些学生学习差的根源是上课因听不懂而赶不上老师的讲课进度;
而
听不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上新课时所需要运用的旧知识不会或遗忘了,
由此造成
了头脑中知识序列的中断。预习则能有效地接续这个
“
中断
”
,提高听课效率。
2
、
预习可以提高听课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由于预习时间有限,
学生总会有一些不懂
的问题,
等着上课来解决。
有了问题听课自然就有了重点,
目的性和针对性强了,
注意力就更容易集中。
3
、预习可以记笔记。经过预习以后,学生对老师的讲课、
板书内容能迅速做出判断:
哪些出自课本,
哪些内容是老师补充的。
从而在听课
和记笔记时,就能知道重点,决定取舍,可以用更多的时间来进行思考。
4
、预
习可以发展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只有在自学活动中才能发展起来。
预习是学生首
次独立地接触新课文,在预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经过自己阅读、总之,预习
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好办法,但是,如果处理不当,也会产生不良的效果。比
如有的老师给学生印的预习提纲,
项目多、
要求高,
学生花费很多时间也难以完
成,这就会严重挫伤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因此,如何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这不
仅是教学艺术,也体现了一种教育思想。
下面浅谈一下自己在培养学生预习习
惯方面的几点做法:
一、教给预习方法
预习一般是在课外进行的,
但是学生开始不会预习,
因此应该把预习拿到课堂上
来,酌情上几次预习的指导课。在预习课上,老师可以用一篇文章做例子,带着
学生一起预习,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对中高年级学生的预习方法一般是:
(一)、阅读课题,揣摩课文内容
我要求学生每学一篇课文,
先要阅读课文的课题,
根据课题提出问题,
来揣摩一
下文本的内容,
然后再读课文,
用回答问题来印证自己的判断与课文内容是否一
致。如在学习《跳水》这一课时,很多学生根据课题提出了问题:谁跳水?
为
什么要跳水?
跳水的结果怎么样?
……
这些问题,引起了学生急于探究文本内
容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查阅资料,了解时代背景
有些课文所描述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距离很远,
学生对于文本内容很难引起
共鸣。
我就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
了解时代背景及作者,
这对于学生理解文本内
容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在学习《七子之歌》这一课时,课前先让学生了
解闻一多和
《七子之歌》
的资料,
就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闻一多怀念自己的祖
国、渴望回归的真挚情感,以及他强烈的民族自尊感。
(三)、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学生在完成前两步的基础上再读课文,
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文中的生字、
新词
及多音字,然后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再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弄懂词义,
以便第二天到课堂上与同学讨论,
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自学字词的能力,
也有利于
扫除语言文字上的障碍,更便利了学生顺利地读懂课文。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在前面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再读课文,
这次读课文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在预习后
能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从而掌握文章的精妙之处。例如:学生在预习《太阳》
这一课后,
我在课堂上检查这一环节预习情况,
发现很多学生都能理出作者行文
的思路:太阳的特点,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
(五)、细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
俗话说:不会提问的学生就是不会学习的学生,
“
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
更重要
”
。因此我常鼓励学生再次回到课文中,通过默读思考,提出自己在预习
中所遇到的问题,
或者自己对这篇课文的独特的见解,
这正是学生主动性和创造
性的具体体现,
这一步预习完成得好,
可为课堂上
“
问题的探讨
”
这一双边活动奠
定基础,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节约了时间,使自主合作学习的效果更好。
(六)、完成练习,检测预习效果
学生在完成前几步的基础上,
认真阅读课后练习,
从中可以获得很多启示。
因为
课后练习
“
实现了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文本的本意。
”
通过课后练习的阅读,
学生能
探知本文的主旨,
通过完成练习情况学生能自我检测预习效果,
初步知晓本文的
重点,这锻炼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精心设计预习提纲
设计预习提纲的原则是:
①预习题要有针对性,
即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
②
要养成预习的习惯,
就要激发学生对预习产生兴趣,
所以设计的预习题要体现趣
味性,
能激发学生求知欲,
使他们主动探求问题。
③预习题要有启发性和指导性,
能启迪学生思维。
④预习题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
预习不要流于形式也不要要
求过高,学生
“
跳
”
了,还是摘不到桃子,或预习形式千篇一律,学生会感到枯燥
无味。
宣布预习要求,
可以老师讲,
也可以用大屏幕显示,
还可以印发预习卡片。
开始预习之前,
要让学生复述或读一读预习要求,
再让学生说一说,
对预习要求
不清楚的,教师讲清后,方可组织预习。
三、及时检查预习情况
美国著名专家
H
西蒙说:
“
只有当学习者知道学习的结果如何时,才能发生学习
兴趣
”
。可见,及时检查预习情况,对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检
查的形式有教师提问检查、同桌互检、小组交流汇报等。检查中,若发现学生没
有完成预习,要督促其及时补上。这当中,既可由老师用课余时间督促,还可逐
渐培养小组长或同桌同学督促,
以此来督促学生自觉预习习惯的形成。
无论采用
哪种形式检查,
检查后我都要对该次预习情况进行评讲,
达到预习要求的发奖卡
以示鼓励,从而激发学生下一次预习的兴趣。
古人云:
“
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
”
只要我们
从预习着手,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师生配合,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必将促进
小学生自学能力及语文整体素养的提高。
“
要根据语文的学科特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历
来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已引起老师、家长的重视。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发展,
学校一切教育、
教学工作都必须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而努力,
以适应21世纪社
会发展的需要。
因此,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不仅仅是为了能够学好语
文知识,
取得优良的学习成绩,
更重要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是教书育
人的需要。而
“
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
”
。翻读一下科学文化界的名人传略,
就会明白,
他们所建造的科学文化大厦的根基都无一例外地坐落在小学时养成的
自学习惯上,而课前预习就是自学之树的萌芽。
预习的主要好处有四个:
1
、预习可以为上课做好知识上的准备。有经验的老
师都知道,
有些学生学习差的根源是上课因听不懂而赶不上老师的讲课进度;
而
听不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上新课时所需要运用的旧知识不会或遗忘了,
由此造成
了头脑中知识序列的中断。预习则能有效地接续这个
“
中断
”
,提高听课效率。
2
、
预习可以提高听课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由于预习时间有限,
学生总会有一些不懂
的问题,
等着上课来解决。
有了问题听课自然就有了重点,
目的性和针对性强了,
注意力就更容易集中。
3
、预习可以记笔记。经过预习以后,学生对老师的讲课、
板书内容能迅速做出判断:
哪些出自课本,
哪些内容是老师补充的。
从而在听课
和记笔记时,就能知道重点,决定取舍,可以用更多的时间来进行思考。
4
、预
习可以发展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只有在自学活动中才能发展起来。
预习是学生首
次独立地接触新课文,在预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经过自己阅读、总之,预习
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好办法,但是,如果处理不当,也会产生不良的效果。比
如有的老师给学生印的预习提纲,
项目多、
要求高,
学生花费很多时间也难以完
成,这就会严重挫伤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因此,如何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这不
仅是教学艺术,也体现了一种教育思想。
下面浅谈一下自己在培养学生预习习
惯方面的几点做法:
一、教给预习方法
预习一般是在课外进行的,
但是学生开始不会预习,
因此应该把预习拿到课堂上
来,酌情上几次预习的指导课。在预习课上,老师可以用一篇文章做例子,带着
学生一起预习,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对中高年级学生的预习方法一般是:
(一)、阅读课题,揣摩课文内容
我要求学生每学一篇课文,
先要阅读课文的课题,
根据课题提出问题,
来揣摩一
下文本的内容,
然后再读课文,
用回答问题来印证自己的判断与课文内容是否一
致。如在学习《跳水》这一课时,很多学生根据课题提出了问题:谁跳水?
为
什么要跳水?
跳水的结果怎么样?
……
这些问题,引起了学生急于探究文本内
容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查阅资料,了解时代背景
有些课文所描述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距离很远,
学生对于文本内容很难引起
共鸣。
我就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
了解时代背景及作者,
这对于学生理解文本内
容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在学习《七子之歌》这一课时,课前先让学生了
解闻一多和
《七子之歌》
的资料,
就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闻一多怀念自己的祖
国、渴望回归的真挚情感,以及他强烈的民族自尊感。
(三)、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学生在完成前两步的基础上再读课文,
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文中的生字、
新词
及多音字,然后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再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弄懂词义,
以便第二天到课堂上与同学讨论,
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自学字词的能力,
也有利于
扫除语言文字上的障碍,更便利了学生顺利地读懂课文。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在前面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再读课文,
这次读课文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在预习后
能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从而掌握文章的精妙之处。例如:学生在预习《太阳》
这一课后,
我在课堂上检查这一环节预习情况,
发现很多学生都能理出作者行文
的思路:太阳的特点,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
(五)、细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
俗话说:不会提问的学生就是不会学习的学生,
“
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
更重要
”
。因此我常鼓励学生再次回到课文中,通过默读思考,提出自己在预习
中所遇到的问题,
或者自己对这篇课文的独特的见解,
这正是学生主动性和创造
性的具体体现,
这一步预习完成得好,
可为课堂上
“
问题的探讨
”
这一双边活动奠
定基础,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节约了时间,使自主合作学习的效果更好。
(六)、完成练习,检测预习效果
学生在完成前几步的基础上,
认真阅读课后练习,
从中可以获得很多启示。
因为
课后练习
“
实现了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文本的本意。
”
通过课后练习的阅读,
学生能
探知本文的主旨,
通过完成练习情况学生能自我检测预习效果,
初步知晓本文的
重点,这锻炼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精心设计预习提纲
设计预习提纲的原则是:
①预习题要有针对性,
即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
②
要养成预习的习惯,
就要激发学生对预习产生兴趣,
所以设计的预习题要体现趣
味性,
能激发学生求知欲,
使他们主动探求问题。
③预习题要有启发性和指导性,
能启迪学生思维。
④预习题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
预习不要流于形式也不要要
求过高,学生
“
跳
”
了,还是摘不到桃子,或预习形式千篇一律,学生会感到枯燥
无味。
宣布预习要求,
可以老师讲,
也可以用大屏幕显示,
还可以印发预习卡片。
开始预习之前,
要让学生复述或读一读预习要求,
再让学生说一说,
对预习要求
不清楚的,教师讲清后,方可组织预习。
三、及时检查预习情况
美国著名专家
H
西蒙说:
“
只有当学习者知道学习的结果如何时,才能发生学习
兴趣
”
。可见,及时检查预习情况,对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检
查的形式有教师提问检查、同桌互检、小组交流汇报等。检查中,若发现学生没
有完成预习,要督促其及时补上。这当中,既可由老师用课余时间督促,还可逐
渐培养小组长或同桌同学督促,
以此来督促学生自觉预习习惯的形成。
无论采用
哪种形式检查,
检查后我都要对该次预习情况进行评讲,
达到预习要求的发奖卡
以示鼓励,从而激发学生下一次预习的兴趣。
古人云:
“
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
”
只要我们
从预习着手,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师生配合,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必将促进
小学生自学能力及语文整体素养的提高。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