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家元制度的形成过程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日本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而庄园制作为日本中世的土地制度,毫无疑问是日本封建社会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日本历史的另一条主线——武士,相互交织,共同绘就了一幅日本中世的历史图景。
日本风景
日本自大化革新以来,以从唐朝引进的均田制为基础,制定了班田制,将土地国有化,农民的耕种所得除固定份额可以自己保留外,均需上交皇室。这套制度由701年的《大宝律令》以法律形式确立下来。但是由于公元7-8世纪的日本没有能力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有效的统治,土地的国有化实施得并不彻底。地方上寺庙与贵族开垦新田,或者兼并农民的耕地,将土地据为私有。723年的《三世一身法》规定了新开垦的土地在三代人之内归私人所有,因为效果有限,随后在743年的《恳田永世私财法》则彻底放开了新开垦土地(即“庄园”)私有的限制,在实际上宣判了班田制的死刑。
此后,封建庄园迅速扩张,其私有化程度也日益加深。最初的庄园仍是需要向皇家缴纳税粮的,除非通过垦荒获得了国司的豁免,成为“国免庄”。至8-9世纪,新开发土地的开垦者会通过贿赂寺庙僧侣的方式获得“免输权”,免除自己的赋税。而后庄园主、郡司、土豪绕过国衙直接通过太政官免除赋税,甚至为了对抗国衙诉诸武力,一度被称为“凶党”。此外,庄园主还会降低辖下农民的税率,吸引班田(国有土地)上的农民为己耕耘劳作。皇室的税收收入已经严重受损。
此后日本皇室也曾颁布《延喜式》试图重新划分土地,但已经是于事无补。至1069年(延久元年),后三条天皇颁发了由著名学者大江匡房起草的《延久庄园整理令》,规范了地主建立庄园的流程:凡1045年之后建立的,或者手续不齐备的庄园一律作废。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作为最大庄园领主的藤原氏的势力,但这并不意味着庄园制的衰落,与之相反,小庄园主们会通过“寄进”(即捐赠土地给寺庙或者贵族)的方式取得正规的免税许可,庄园制不衰反盛。
日本庄园
在庄园制下,大庄园主会委任地方小庄园主或富农对庄园进行管理,作为报酬小庄园主或者富农会得到庄园税收的一部分。而后者则会雇用转包农(受け作人)从事劳动。转包农的劳动合约常为一年期,在承担所有上流环节的税负负担同时,要自己承担肥料的费用。一般情况下转包农会用自己一整年的劳动剩余成果(年契)作为抵押,向借款人贷款。一旦转包农无力偿还贷款,则他们或者逃亡,或者只得卖身为奴。
日本武士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大庄园往往跨山逾岭,又支离破碎,因此需要雇用一批人来保卫——这些人就是武士。
由于他们在与庄园主的契约关系中处于劣势,因此格外需要一个能够保障自己权利的代言人。国衙为了与“凶党”对抗,赋予了武士包括赋税、司法等诸多权利,武士也藉此得以壮大,并形成了武士团,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平氏、源氏两家。譬如源氏的源赖信(968-1048)任追讨使,与东国武士结为主从关系,被称为“武家栋梁”。保元(1156)、平治(1160)之乱后,平氏的平清盛掌握了政权,而后源赖朝、源义经带领源氏重夺政权,建立了镰仓幕府。
源义经
面说过,幕府武家政治之所以能够得到武士的支持,是因为幕府担保了武士的经济权益。自幕府建立后,各地的武士由幕府统一派任,被称为“地头式”;其经济收入也有了保证,庄园主再不能够随意解雇武士,或是克扣武士的酬粮。因此上,在占据关西的皇室和占据关东的幕府矛盾集中爆发的承久之乱(1219-1221)之中,武士阶层坚定地站在了幕府一边,最终打败了后鸟羽上皇。自此后,武士不可避免地成为社会的统治阶层,而庄园制就此衰落。
丰臣秀吉
室町幕府时期,武士阶层的势力继续扩大,逐渐取代庄园主,建立了属于自己的领地,成为封建领主,也就是后来的“大名”或者“藩”。与此同时,农民的生产效率提高,基本能够做到自给自足,建立了乡村自治制度。武士与农民抛开了庄园主,由农民以乡村为单位,直接向武士纳税。此时,庄园制已经名存实亡了。而取代庄园主,统辖领地、收取税收的武士互相征伐,开启了日本历史上最波澜壮阔的战国时代。战国时代末期,随着丰臣秀吉统一日本,丰臣政权正式重新制定了土地制度,规定农民只向丰臣政权及其附属大名交税,庄园被彻底取缔,庄园制这个维持了约800年的日本中世土地制度也随之消亡。
日本风景
日本自大化革新以来,以从唐朝引进的均田制为基础,制定了班田制,将土地国有化,农民的耕种所得除固定份额可以自己保留外,均需上交皇室。这套制度由701年的《大宝律令》以法律形式确立下来。但是由于公元7-8世纪的日本没有能力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有效的统治,土地的国有化实施得并不彻底。地方上寺庙与贵族开垦新田,或者兼并农民的耕地,将土地据为私有。723年的《三世一身法》规定了新开垦的土地在三代人之内归私人所有,因为效果有限,随后在743年的《恳田永世私财法》则彻底放开了新开垦土地(即“庄园”)私有的限制,在实际上宣判了班田制的死刑。
此后,封建庄园迅速扩张,其私有化程度也日益加深。最初的庄园仍是需要向皇家缴纳税粮的,除非通过垦荒获得了国司的豁免,成为“国免庄”。至8-9世纪,新开发土地的开垦者会通过贿赂寺庙僧侣的方式获得“免输权”,免除自己的赋税。而后庄园主、郡司、土豪绕过国衙直接通过太政官免除赋税,甚至为了对抗国衙诉诸武力,一度被称为“凶党”。此外,庄园主还会降低辖下农民的税率,吸引班田(国有土地)上的农民为己耕耘劳作。皇室的税收收入已经严重受损。
此后日本皇室也曾颁布《延喜式》试图重新划分土地,但已经是于事无补。至1069年(延久元年),后三条天皇颁发了由著名学者大江匡房起草的《延久庄园整理令》,规范了地主建立庄园的流程:凡1045年之后建立的,或者手续不齐备的庄园一律作废。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作为最大庄园领主的藤原氏的势力,但这并不意味着庄园制的衰落,与之相反,小庄园主们会通过“寄进”(即捐赠土地给寺庙或者贵族)的方式取得正规的免税许可,庄园制不衰反盛。
日本庄园
在庄园制下,大庄园主会委任地方小庄园主或富农对庄园进行管理,作为报酬小庄园主或者富农会得到庄园税收的一部分。而后者则会雇用转包农(受け作人)从事劳动。转包农的劳动合约常为一年期,在承担所有上流环节的税负负担同时,要自己承担肥料的费用。一般情况下转包农会用自己一整年的劳动剩余成果(年契)作为抵押,向借款人贷款。一旦转包农无力偿还贷款,则他们或者逃亡,或者只得卖身为奴。
日本武士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大庄园往往跨山逾岭,又支离破碎,因此需要雇用一批人来保卫——这些人就是武士。
由于他们在与庄园主的契约关系中处于劣势,因此格外需要一个能够保障自己权利的代言人。国衙为了与“凶党”对抗,赋予了武士包括赋税、司法等诸多权利,武士也藉此得以壮大,并形成了武士团,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平氏、源氏两家。譬如源氏的源赖信(968-1048)任追讨使,与东国武士结为主从关系,被称为“武家栋梁”。保元(1156)、平治(1160)之乱后,平氏的平清盛掌握了政权,而后源赖朝、源义经带领源氏重夺政权,建立了镰仓幕府。
源义经
面说过,幕府武家政治之所以能够得到武士的支持,是因为幕府担保了武士的经济权益。自幕府建立后,各地的武士由幕府统一派任,被称为“地头式”;其经济收入也有了保证,庄园主再不能够随意解雇武士,或是克扣武士的酬粮。因此上,在占据关西的皇室和占据关东的幕府矛盾集中爆发的承久之乱(1219-1221)之中,武士阶层坚定地站在了幕府一边,最终打败了后鸟羽上皇。自此后,武士不可避免地成为社会的统治阶层,而庄园制就此衰落。
丰臣秀吉
室町幕府时期,武士阶层的势力继续扩大,逐渐取代庄园主,建立了属于自己的领地,成为封建领主,也就是后来的“大名”或者“藩”。与此同时,农民的生产效率提高,基本能够做到自给自足,建立了乡村自治制度。武士与农民抛开了庄园主,由农民以乡村为单位,直接向武士纳税。此时,庄园制已经名存实亡了。而取代庄园主,统辖领地、收取税收的武士互相征伐,开启了日本历史上最波澜壮阔的战国时代。战国时代末期,随着丰臣秀吉统一日本,丰臣政权正式重新制定了土地制度,规定农民只向丰臣政权及其附属大名交税,庄园被彻底取缔,庄园制这个维持了约800年的日本中世土地制度也随之消亡。
展开全部
日本的家元制度的形成过程:
日本传统家制度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社会历史变迁,它是封建制在家庭中的体现,"模拟血缘关系"和"经营性"是其基本特征。这一特征的形成,与日本原始经济形态即稻作经济和封建经济形态即庄园经济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这两种经济形态是家制度形成的经济基础。此外,与日本固有文化特征相关的"母权社会"、"氏族文化"、"武家文化"也是家制度形成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政治要素和文化背景。
日本传统家制度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社会历史变迁,它是封建制在家庭中的体现,"模拟血缘关系"和"经营性"是其基本特征。这一特征的形成,与日本原始经济形态即稻作经济和封建经济形态即庄园经济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这两种经济形态是家制度形成的经济基础。此外,与日本固有文化特征相关的"母权社会"、"氏族文化"、"武家文化"也是家制度形成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政治要素和文化背景。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