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唐长安城与明清北京城在布局方面的异同
展开全部
相同点:都是当时的首都,想在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不同点:
1、建造历史不一样
唐长安城兴建于隋朝,唐朝易名为长安城。
2、组成不一样
长安城由宫城、皇城和外郭城三部分组成。
北京城,构成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的基本轮廓。
3、背景不一样
唐长安城,公元581年2月,杨坚受禅代周称帝,国号大隋。由于杨坚是以北周旧臣取而代之建立的新王朝,故隋初仍以汉长安城为都。然而这只是权宜之计,这座自汉兴以来已历780年之久的旧都城已不再适合新的大一统王朝的需要。
元朝建国,元大都堪选在此。元大都由规划家、天文学家、水利家刘秉忠、郭守敬师徒二人会集风水名家共同规划。 风水学对城市的选址讲究山和水。北京山势既定,唯一的缺憾就是水流不够。二人于是引地上、地下两条水脉入京城。
地上水,引自号称“天下第一泉”的玉泉山泉水。人工引泉渠流经太平桥--甘水桥--周桥,直入通惠河,因水来自西方的八卦“金”位,故名“金水河”。元大都地下水脉,也是来自玉泉山。此井水甘甜,旱季水位也恒定,后来成为皇宫祭祀“龙泉井神”的圣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唐长安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清北京城
2012-11-03
展开全部
第一:唐长安规模宏大,规划严整。唐都城长安原是隋代规划兴建的,但唐继承后又加扩充,使之成为当时世界最宏大繁荣的城市。长安城的规划是我国古代都城中最为严整的(另详城市建设篇),它甚至影响到渤海国东京城,日本平成京(今奈良市)和后来的平安京(今京都市)。唐长安大明宫规模也很大,遗址范围即相当于清明故宫紫禁城总面积3倍多。其他府城、衙署等建筑的宏敞宽广,也为任何封建朝代所不及。
明清北京城的布局、恢复传统的宗法礼制思想,继承了历代都城的规划传统。整个都城以皇城为中心,皇城前左(东)建太庙,右(西)建社稷坛,并在城外四方建天、地、日、月四坛。在城市布局艺术方面,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运用了强调中轴线的手法,造成宏伟壮丽的景象。从外城南门永定门直至钟鼓楼构成成长达8公里的中轴线,沿轴线布置了城阙、牌坊、华表、桥梁和各种型体不同的广场,辅以两边的殿堂,更加强了宫殿庄严气氛,显示了封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势。
第二:隋唐长安不仅加强了城市总体规划,宫殿、陵墓等建筑也加强了突出主体建筑的空间组合,强调了纵轴方向的陪衬手法。这种手法正是明清宫殿、陵墓布局的渊源所自。
明清北京从布局来看采用了很严整的(整饬)布局.突出了中轴的空间序列,其中轴线是世界城市史上最长的一条中轴线.采用了层层封闭的规划形象,层层分隔产生了深远的空间.尺度的处理也很严谨,外朝空间是内廷的四倍,比例为9:5,象征”九五之尊”.北京故宫的皇家建筑,集中地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是保存至今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组。体现了一整套的礼制要求,运用了阴阳五行等象征手法,在雕刻,绘画,文学等其它的艺术手段上也有相当高的造诣。
第三:长安道路为严整的方格网系统,共有东西11条,南北大街14条,互相直角。长安城的市集中于东西两市,西市有许多外国“胡商”和各种行店,是国际贸易的集中点。东市则有120行商店和作坊。长安城采用严格的里坊制,全城划分为108个坊,里坊大小不一:小坊约1里见方,和传统尺度相似;大坊则成倍于小坊。坊的四周筑高厚的坊墙,有的坊设2门,有的设4门。坊内有宽约15米的东西横街或十字街,再以十字小巷将全坊分成
16个地块,由此通向各户,坊里有严格的管理制度。
明清北京城内的街道,基本是元大都的基础。街道规划很整齐。街道的分布基本形式是通向各城门的街道组成城市的干道。但是,由于城市中间有海子相隔,及南北城门不对应,有些干道不能相同,故许多干道是丁字形。在南北的主干道两侧,等距离的平列着许多东西向的胡,以胡同划分为长条行的居住地带,间距约70米,中间一般为三进四合院,大多为南进口。中轴线的大街最宽为28米,其他干道25米,胡同宽为5~6米。明代化为5城37坊。这些坊只是城市管理上的划分,没有坊墙坊门严格管理的坊里制。
无论是隋唐都城长安、元明清都城北京,还是中小城市,都留下了《考工记》王城规划的痕迹。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都城九里见方,每边辟三门,纵横各九条道路,南北道路宽九条车轨,东面为祖庙,西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宫室,后面是市场和居民区.朝廷宫室市场占地一百亩。
明清北京城的布局、恢复传统的宗法礼制思想,继承了历代都城的规划传统。整个都城以皇城为中心,皇城前左(东)建太庙,右(西)建社稷坛,并在城外四方建天、地、日、月四坛。在城市布局艺术方面,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运用了强调中轴线的手法,造成宏伟壮丽的景象。从外城南门永定门直至钟鼓楼构成成长达8公里的中轴线,沿轴线布置了城阙、牌坊、华表、桥梁和各种型体不同的广场,辅以两边的殿堂,更加强了宫殿庄严气氛,显示了封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势。
第二:隋唐长安不仅加强了城市总体规划,宫殿、陵墓等建筑也加强了突出主体建筑的空间组合,强调了纵轴方向的陪衬手法。这种手法正是明清宫殿、陵墓布局的渊源所自。
明清北京从布局来看采用了很严整的(整饬)布局.突出了中轴的空间序列,其中轴线是世界城市史上最长的一条中轴线.采用了层层封闭的规划形象,层层分隔产生了深远的空间.尺度的处理也很严谨,外朝空间是内廷的四倍,比例为9:5,象征”九五之尊”.北京故宫的皇家建筑,集中地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是保存至今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组。体现了一整套的礼制要求,运用了阴阳五行等象征手法,在雕刻,绘画,文学等其它的艺术手段上也有相当高的造诣。
第三:长安道路为严整的方格网系统,共有东西11条,南北大街14条,互相直角。长安城的市集中于东西两市,西市有许多外国“胡商”和各种行店,是国际贸易的集中点。东市则有120行商店和作坊。长安城采用严格的里坊制,全城划分为108个坊,里坊大小不一:小坊约1里见方,和传统尺度相似;大坊则成倍于小坊。坊的四周筑高厚的坊墙,有的坊设2门,有的设4门。坊内有宽约15米的东西横街或十字街,再以十字小巷将全坊分成
16个地块,由此通向各户,坊里有严格的管理制度。
明清北京城内的街道,基本是元大都的基础。街道规划很整齐。街道的分布基本形式是通向各城门的街道组成城市的干道。但是,由于城市中间有海子相隔,及南北城门不对应,有些干道不能相同,故许多干道是丁字形。在南北的主干道两侧,等距离的平列着许多东西向的胡,以胡同划分为长条行的居住地带,间距约70米,中间一般为三进四合院,大多为南进口。中轴线的大街最宽为28米,其他干道25米,胡同宽为5~6米。明代化为5城37坊。这些坊只是城市管理上的划分,没有坊墙坊门严格管理的坊里制。
无论是隋唐都城长安、元明清都城北京,还是中小城市,都留下了《考工记》王城规划的痕迹。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都城九里见方,每边辟三门,纵横各九条道路,南北道路宽九条车轨,东面为祖庙,西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宫室,后面是市场和居民区.朝廷宫室市场占地一百亩。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唐长安城总体上是中轴对称的格局,设计时参考了邺城和汉魏洛阳城的布局。城市建设过程中,还附会《易经》中“乾卦六爻”的说法,根据龙首塬分为六条岗地的特点,安排了功能不同的建筑。此外,在城市的边缘规划了园林区,既可美化环境,又可成为民众的游览场所,是中国古代城市史上的一大创举。
而明清北京城则是反映了五行八卦思想,严格按照星宿布局,中国古代将天空中央分为太微、紫微、天帝三垣。紫微垣为中央之中,是天帝所居处。明朝皇帝将皇宫定名为“紫微宫”(紫禁城之名由此而来)。当时的建筑师把紫禁城中最大的奉天殿(后名太和殿)布置在中央,供皇帝所用。奉天殿、华盖殿(中和殿)、谨身殿(保和殿)象征天阙三垣。三大殿下设三层台阶,象征太微垣下的“三台”星。以上是“前廷”,属阳。以偶阴奇阳的数理,阳区有“前三殿”、“三朝五门”之制,阴区有“六宫六寝”格局。
而明清北京城则是反映了五行八卦思想,严格按照星宿布局,中国古代将天空中央分为太微、紫微、天帝三垣。紫微垣为中央之中,是天帝所居处。明朝皇帝将皇宫定名为“紫微宫”(紫禁城之名由此而来)。当时的建筑师把紫禁城中最大的奉天殿(后名太和殿)布置在中央,供皇帝所用。奉天殿、华盖殿(中和殿)、谨身殿(保和殿)象征天阙三垣。三大殿下设三层台阶,象征太微垣下的“三台”星。以上是“前廷”,属阳。以偶阴奇阳的数理,阳区有“前三殿”、“三朝五门”之制,阴区有“六宫六寝”格局。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