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二次函数y=(x+m)²+k的图像,其顶点坐标为M(1.-4
如图是二次函数y=(x+m)²+k的图像,其顶点坐标为M(1.-4(1)求出图像与x轴的交点A,B的坐标(2)在二次函数的图像上是否存在点P,使S△PAB=5/...
如图是二次函数y=(x+m)²+k的图像,其顶点坐标为M(1.-4
(1)求出图像与x轴的交点A,B的坐标
(2)在二次函数的图像上是否存在点P,使S△PAB=5/4S△MAB,若存在,求出P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⑶在y轴上存在一点Q,使得△QMB周长最小,求出Q点坐标 展开
(1)求出图像与x轴的交点A,B的坐标
(2)在二次函数的图像上是否存在点P,使S△PAB=5/4S△MAB,若存在,求出P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⑶在y轴上存在一点Q,使得△QMB周长最小,求出Q点坐标 展开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1)、∵二次函数Y=(x+m)^2+k的图像,其顶点坐标为M(1,-4)
∴m=-1,k=-4
函数的解析式是:Y=(x-1)²-4。
当y=0时,(x-1)²-4=0
即:x²-2x-3=0
(x-3)(x+1)=0
x1=-1,x2=3
所以:A点的坐标是(-1,0);B点的坐标是(3,0)。
(2)S△MAB=1/2×|3-(-1)|×|-4|=8
S△PAB=5/4S△MAB=5/4×8=10
△PAB以AB为底的高=10×2÷|3-(-1)|=5
所以:(x-1)²-4=5
即:x²-2x-8=0
(x+2)(x-4)=0
x3=-2,x4=4
那么:P点在(-2,5)或者(4,5)时,S△PAB=5/4S△MAB。
(3)y=x+b经过B点(4,0)时,4+b=0,b=-4,与图像有一个交点;
y=x+b经过A(-1,0)点时,-1+b=0,b=1,与图像有三个交点;
y=x+b经过M'(1,4)点时,1+b=4,b=3,与图像有三个交点;
所以:当直线y=x+b(b<1)与此图像有两个公共点时,b的取值范围是-4<b<1或者b>3。
∴m=-1,k=-4
函数的解析式是:Y=(x-1)²-4。
当y=0时,(x-1)²-4=0
即:x²-2x-3=0
(x-3)(x+1)=0
x1=-1,x2=3
所以:A点的坐标是(-1,0);B点的坐标是(3,0)。
(2)S△MAB=1/2×|3-(-1)|×|-4|=8
S△PAB=5/4S△MAB=5/4×8=10
△PAB以AB为底的高=10×2÷|3-(-1)|=5
所以:(x-1)²-4=5
即:x²-2x-8=0
(x+2)(x-4)=0
x3=-2,x4=4
那么:P点在(-2,5)或者(4,5)时,S△PAB=5/4S△MAB。
(3)y=x+b经过B点(4,0)时,4+b=0,b=-4,与图像有一个交点;
y=x+b经过A(-1,0)点时,-1+b=0,b=1,与图像有三个交点;
y=x+b经过M'(1,4)点时,1+b=4,b=3,与图像有三个交点;
所以:当直线y=x+b(b<1)与此图像有两个公共点时,b的取值范围是-4<b<1或者b>3。
展开全部
(1)m=-1,k=-4。所以解析式是y=x^2-2x-3,令y=0得x1=3,x2=-1,所以A(-1,0)B(3,0);
(2)由于S△PAB=5/4S△MAB,且有公共底边AB,所以点P到x轴的距离等于点M到x轴的距离的5/4倍,可求得点P到x轴的距离为5,因此将y=5代入二次函数解析式中得x1=4,x2=-2,所以点P(-2,5)(4,5).
(3)做点B关于y轴的对称点D,连接MD交y轴于点Q,则点Q就为所求的点。因为B(3,0),所以D点为(-3,0)点M(1,-4)所以直线DM为y=-x-3,所以令x=0得y=-3,所以Q点坐标为(0,-3)
(2)由于S△PAB=5/4S△MAB,且有公共底边AB,所以点P到x轴的距离等于点M到x轴的距离的5/4倍,可求得点P到x轴的距离为5,因此将y=5代入二次函数解析式中得x1=4,x2=-2,所以点P(-2,5)(4,5).
(3)做点B关于y轴的对称点D,连接MD交y轴于点Q,则点Q就为所求的点。因为B(3,0),所以D点为(-3,0)点M(1,-4)所以直线DM为y=-x-3,所以令x=0得y=-3,所以Q点坐标为(0,-3)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