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大学生毕业之后没有马上找工作,也没有继续深造学习,"慢就业
展开全部
现代大学生毕业后有的选择继续深造:考研或考公务员等,有的毕业就出去找工作。当然有的没考研,没考公务员,也没找到工作!据《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在2011年毕业的大学生中,有近57万人处于失业状态,10多万人选择“啃老”;即使工作一年的人,对工作的满意率也只有47%。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80万人,毕业人数再创新高,大学生将面临越来越沉重的就业压力。前不久,网上一个《研究生毕业回家种地,老父气绝服毒》的视频,让河北保定的苗卫芳一下成了“热点人物”。她曾因考研成功变为整个村子的骄傲,如今却因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回家务农,致使父亲经不住周围压力选择服毒自杀。这位父亲的选择也许有些极端,但是连硕士生找工作都很难的现实,的确在我们身边上演着。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达到680万人,再加上往年剩下没就业的,以及进城务工的农民和退伍复员的军人,估计至少需要1300万以上的新增岗位才能基本满足需求。但目前每年新增的岗位距离这样的需求还很远。为找到一份工作,大学毕业生们正在使出浑身解数,或早早找关系实习,争取留用;或为了增加就业砝码,拼命培训、考取证书,为自己充电。北京高教学会心理咨询研究会理事长林永和告诉记者,大学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大班上课,不讲究个性化培养;传统教学,不能与社会变化接轨;只重知识,忽略通用技能培训;缺乏实践,永远都在纸上谈兵。这些都导致大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适应能力不足,与职业要求存在巨大差距。这也是“企业求贤难,大学生求职难”局面产生的原因之一。此外,企业也难辞其咎。在招聘时,企业常常会附加各种专业以外的要求,比如外貌、性别、家庭、户口等,以至于很多毕业生不得不走上整形之路。而某些企业的急功近利,对人才“不求天长地久,只求一时拥有”的态度,也使年轻人失去了很多长线发展的机会。另一方面,很多大学生“眼高手低”,没有以一个成熟的心态去找工作,也是导致失业的原因。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大学生就业难并非中国仅有,它已经成为一个全球现象。所不同的是,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各国努力推出一些举措的行动值得我们借鉴。如德国“慕尼黑就业模式”,由大学、企业、劳动局三方合作,共享信息,互相联动。学校设立就业市场学院,负责学生专业能力以外的其他能力的培训,企业则常年为毕业生提供实习基地。韩国政府鼓励高中毕业生“先就业后升学”,让年轻人真正学以致用。当然,这些外部环境的改变需要时间,作为大学生要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动手能力差、社会实践少都是就业道路上的“短板”。现在,多数大学都会安排实习时间,但很多学生并不珍惜这样的机会。因此,新生一入学就应为自己定好职业目标,做好时间管理,提高学习效率,强化学习和训练有用的技能,多参加与专业有关的实践。另外,找工作时树立一个合理的目标,摆正心态也很重要。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