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1个回答
2017-10-02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关注
展开全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而课堂教学是化学教学的主阵地,如果没有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谈不上整个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其自身的存在的一些不足越来越凸现出来,转变教育理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已成为时代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就初中化学课来说,教师要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他们能轻松接受,这必须要下一番工夫。为此,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成了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一些看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注意认识和研究某种事物的一种心理活动,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是对学习有浓厚兴趣,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逐渐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和爱好,进而发展成为最重要、最强大、最有效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水平,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初中化学是化学启蒙教学,要特别重视对学习兴趣、学习愿望、学习热情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热爱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要精心设计化学实验,在实验目的、操作程序、实验现象、结果分析等环节上多下功夫,设置悬念,可以极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比如:第一节化学课不要急于上新课,先玩玩“魔术”——演示一组有趣实验:如“白纸显字”、“魔棒点灯”、“清水变果汁”、 “烧不坏的手帕”等,让学生在“观察—惊叹—猜疑”中感受化学世界的神奇和精彩变化,通过动眼(观察实验现象)、动口(描述实验现象)、动手(尝试实验操作)、动脑(思考问题的实质),从而达到引发、激发、培养学习兴趣的目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化学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更加高涨,思维就会更加活跃,而且学得轻松、愉快,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具有强大的内在学习动力,课堂教学就会更加灵动、高效。
二.创新化学课堂教学形式
传统的教学过分强调对教学过程的预设性,教学过程被控制在预设的程序中。这种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思维是开放的,具有不可低估的创造性,教师的职责是要把学生这种创造性最大限度的发掘出来,而不是去操纵学生的行为,控制学生的思维。
1、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和探究。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由好奇心转化成强烈的求知欲,进而引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的动力。例如:在《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中,要学习CO2的实验室制法,我不是直接把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设计了一组对比实验:(1)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2)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3)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学生通过这组对比实验,比较三个实验的现象后决定用哪一种方法作为实验室制CO2的方法。学生所得出的结论是不尽相同的:有的认为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速度快,用这种方法合适;有的认为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速度适中,用这种方法较好。基本上没有学生认为用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因为他们一致认为这种方法反应速度太慢而且很快反应就停止了。学生各抒己见,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十分强烈。这时教师再作引导,我们在实验室里制出的CO2还要收集起来进行下一步的实验研究,两种方法都可以生成CO2,哪种方法更适合于实验室使用呢?问题一下就明朗了: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CO2的速度太快,不便于收集,所以应该选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得二氧化碳。
2、搭建展示平台,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和实践。当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被激活了以后,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处于高峰状态,继续提出更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可以最大限度地把学生的创造性发挥出来。因此,在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得出实验室制CO2的原理后,继而提出“你能根据实验室制CO2的原理设计出制取CO2的发生装置吗?”学生们都表现出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这时教师再次强调决定气体发生装置的因素,联系制CO2的原理,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活动,最后把他们的设计展示出来,并让学生介绍他们的设计意图和他们所设计的装置的优点。教师对学生的设计都给以点评,充分肯定其设计中的优点。好几个学生在课后的日记中这样写道:“这节化学课是我读书以来最兴奋的一节课,我可以把自认为最有创意的想法展示给同学和老师看”。可见学生在完成一个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后,他们的心情是多么愉快和激动,这正是《化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新的教学理念:“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在这样的课堂气氛中进行学习,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在自己的设计成果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肯定和赞许后,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加强了,为今后主动学习化学又迈进了成功的一步。在《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一课中,学生探究出制取CO2的原理以及装置后,对探究结果是否可行还有疑惑。我让学生亲自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制取出气体并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根据学生观察到的现象马上就可以判断自己的探究结果是可行的。有一个学生在课后的日记中这样写到:“当看到自己制取到CO2后,我真想大喊一声——我成功了!我可以自己找出实验室制取CO2的方法,还可以自己当设计师设计制取气体的装置,我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哦。”当学生真正体验到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后,自我体现的需要得到了满足,这种满足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着不可低估的、积极的影响。
三.做到“精讲”、“精练”
如果教学中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师台上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在台下可能个个昏昏欲睡,如果教师放任自流,学生各行其是,可能这堂课大多数学生无所收获,这都不能保证教学质量。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必须是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下才能真正做到。
课前教师要充分钻研教材,了解掌握全体学生,充分把握教学三维目标,精讲重点,设疑破难,带过一般,创造思维情境,让学生思维始终保持最佳状态,只有这样学生学习才轻松并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练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之一,练要“精”练,练前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知识面广以及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就能熟练的掌握化学知识和应用化学知
四.平等对待学困生。
学生中的学困生是指习惯不好的学生、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或者心理素质差的学生,对这个特殊群体,教师应时刻关注,要有耐心、爱心和信心。笔者认为“教学”包括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即学会做人”。“教育”与“教学”两者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教学”中“育人”,“育人”中“教学”,相互促进,不可分割。对“弱势群体”的学生的教育教学策略主要有:1、要发现“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2、不空洞说教,最好用文学艺术去启发良知;3、巧妙地让他看到习惯不良的后果;4、想方设法让他在学习上取得成功;5、发现他的学习困难之所在,及时加以弥补;6、帮助他不断改进学习方法;7、找出心理问题之所在,有针对性地进行“不言之教”,不要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8、让他看到自己的长处,增强自信心;9、促进他在参加活动中改善心理素质;10、“兵教兵”,“手拉手”,充分发动学生互帮互助。学生习惯不好、学习能力差、心理问题严重,三者常常是连在一起的,教师要有爱心、信心和耐心,要努力实践“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一新课改理念。只要学困生的学生的学习质量提高了,必定会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成败,良好的教学策略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证。社会在变化,教材在变化,我们的学生也在变化,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永远是我们教学工作者的不懈追求。
一、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注意认识和研究某种事物的一种心理活动,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是对学习有浓厚兴趣,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逐渐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和爱好,进而发展成为最重要、最强大、最有效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水平,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初中化学是化学启蒙教学,要特别重视对学习兴趣、学习愿望、学习热情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热爱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要精心设计化学实验,在实验目的、操作程序、实验现象、结果分析等环节上多下功夫,设置悬念,可以极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比如:第一节化学课不要急于上新课,先玩玩“魔术”——演示一组有趣实验:如“白纸显字”、“魔棒点灯”、“清水变果汁”、 “烧不坏的手帕”等,让学生在“观察—惊叹—猜疑”中感受化学世界的神奇和精彩变化,通过动眼(观察实验现象)、动口(描述实验现象)、动手(尝试实验操作)、动脑(思考问题的实质),从而达到引发、激发、培养学习兴趣的目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化学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更加高涨,思维就会更加活跃,而且学得轻松、愉快,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具有强大的内在学习动力,课堂教学就会更加灵动、高效。
二.创新化学课堂教学形式
传统的教学过分强调对教学过程的预设性,教学过程被控制在预设的程序中。这种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思维是开放的,具有不可低估的创造性,教师的职责是要把学生这种创造性最大限度的发掘出来,而不是去操纵学生的行为,控制学生的思维。
1、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和探究。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由好奇心转化成强烈的求知欲,进而引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的动力。例如:在《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中,要学习CO2的实验室制法,我不是直接把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设计了一组对比实验:(1)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2)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3)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学生通过这组对比实验,比较三个实验的现象后决定用哪一种方法作为实验室制CO2的方法。学生所得出的结论是不尽相同的:有的认为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速度快,用这种方法合适;有的认为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速度适中,用这种方法较好。基本上没有学生认为用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因为他们一致认为这种方法反应速度太慢而且很快反应就停止了。学生各抒己见,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十分强烈。这时教师再作引导,我们在实验室里制出的CO2还要收集起来进行下一步的实验研究,两种方法都可以生成CO2,哪种方法更适合于实验室使用呢?问题一下就明朗了: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CO2的速度太快,不便于收集,所以应该选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得二氧化碳。
2、搭建展示平台,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和实践。当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被激活了以后,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处于高峰状态,继续提出更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可以最大限度地把学生的创造性发挥出来。因此,在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得出实验室制CO2的原理后,继而提出“你能根据实验室制CO2的原理设计出制取CO2的发生装置吗?”学生们都表现出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这时教师再次强调决定气体发生装置的因素,联系制CO2的原理,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活动,最后把他们的设计展示出来,并让学生介绍他们的设计意图和他们所设计的装置的优点。教师对学生的设计都给以点评,充分肯定其设计中的优点。好几个学生在课后的日记中这样写道:“这节化学课是我读书以来最兴奋的一节课,我可以把自认为最有创意的想法展示给同学和老师看”。可见学生在完成一个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后,他们的心情是多么愉快和激动,这正是《化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新的教学理念:“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在这样的课堂气氛中进行学习,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在自己的设计成果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肯定和赞许后,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加强了,为今后主动学习化学又迈进了成功的一步。在《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一课中,学生探究出制取CO2的原理以及装置后,对探究结果是否可行还有疑惑。我让学生亲自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制取出气体并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根据学生观察到的现象马上就可以判断自己的探究结果是可行的。有一个学生在课后的日记中这样写到:“当看到自己制取到CO2后,我真想大喊一声——我成功了!我可以自己找出实验室制取CO2的方法,还可以自己当设计师设计制取气体的装置,我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哦。”当学生真正体验到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后,自我体现的需要得到了满足,这种满足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着不可低估的、积极的影响。
三.做到“精讲”、“精练”
如果教学中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师台上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在台下可能个个昏昏欲睡,如果教师放任自流,学生各行其是,可能这堂课大多数学生无所收获,这都不能保证教学质量。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必须是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下才能真正做到。
课前教师要充分钻研教材,了解掌握全体学生,充分把握教学三维目标,精讲重点,设疑破难,带过一般,创造思维情境,让学生思维始终保持最佳状态,只有这样学生学习才轻松并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练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之一,练要“精”练,练前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知识面广以及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就能熟练的掌握化学知识和应用化学知
四.平等对待学困生。
学生中的学困生是指习惯不好的学生、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或者心理素质差的学生,对这个特殊群体,教师应时刻关注,要有耐心、爱心和信心。笔者认为“教学”包括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即学会做人”。“教育”与“教学”两者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教学”中“育人”,“育人”中“教学”,相互促进,不可分割。对“弱势群体”的学生的教育教学策略主要有:1、要发现“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2、不空洞说教,最好用文学艺术去启发良知;3、巧妙地让他看到习惯不良的后果;4、想方设法让他在学习上取得成功;5、发现他的学习困难之所在,及时加以弥补;6、帮助他不断改进学习方法;7、找出心理问题之所在,有针对性地进行“不言之教”,不要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8、让他看到自己的长处,增强自信心;9、促进他在参加活动中改善心理素质;10、“兵教兵”,“手拉手”,充分发动学生互帮互助。学生习惯不好、学习能力差、心理问题严重,三者常常是连在一起的,教师要有爱心、信心和耐心,要努力实践“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一新课改理念。只要学困生的学生的学习质量提高了,必定会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成败,良好的教学策略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证。社会在变化,教材在变化,我们的学生也在变化,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永远是我们教学工作者的不懈追求。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