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回答
展开全部
白云漫了太阳;
青山环拥着正睡的时候,
牛乳般雾露遮遮掩掩,
像轻纱似的,
幂了新嫁娘的面。
默然在窗儿口,
上不见只鸟儿,
下不见个影儿,
只剩飘飘的清风,
只剩悠悠的远钟。
眼底是靡人间了,
耳根是靡人间了;
故乡的她,独灵迹似的,
猛猛然涌上我的心头来了!
朱自清 独自
一提到朱自清、就想起“背影”来,我刚开始学习中国现代文学的学生时代,第一次读到的朱自清的作品就是“背影”。这篇散文不但写得简洁生动,而且富于抒情,那文字里充溢着恳切慈祥的情感,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
以后,我没有再系统地读过朱自清的作品。现在,林非先生让我写一篇关于《独自》的文章,我读了一些包括《背影》在内的二十年代朱自清写的诗和散文。我觉得在诗里还是有一种恳切慈祥的情感。
朱自清是1920年在北京大学提前毕业的。那时候他已经成家,而且在扬州的朱家的经济状况不太好,所以他毕业后就应该找工作赚钱。第一次任教的是浙江杭州第一师范学校。该校原来是鲁迅也任教过的浙江两极师范学堂。他自那时到1925年去北京清华大学任教授,换过几次学校;扬州第八中学、吴淞中国公学、台州第六师范、温州第十中学、宁波第四中学,白马湖春晖中学。
有一天,他在一个离故乡相当远的山城教书。他是单身来的。他觉得有点萧条、冷落。现在路上也不见熟人。白云渐渐地遮住了二月的不算强烈的阳光。而且周围青山也被好像牛乳似的雾露遮掩了,渐渐地模糊起来了。白云、青山、牛乳的白色都是原色。诗人一直看着这样的自然风景,就自然而然地想起来一个场面:一位新娘的脸前面悬挂下去一片轻纱。这是一个比喻。白云、太阳、青山和雾露都是诗人亲眼看到的,但是轻纱、新娘都是诗人个人联想起来的东西。我想,一直看着青山和雾露就联想起一位新娘的那样的场面,不是常有的。那,诗人为什么使用这个比喻?关键在于最后四行。
他一个人独自地靠着自己的房间的窗户看着外面的景色。连一只鸟儿、一个人影都没看见。我想,这时候诗人不愿意看到外边的景色。实际上,可能会有几只鸟儿和几个人影能看得见。但是他的意识已到别的地方去了。那时候,他感觉到飘飘的清风,听到悠悠的远钟。读到这里我就好像在哪里看过似的。一个人独自地看见自然风景,不知从哪里听到远钟悠悠。在中国原来就有一首脍炙人口的唐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当然张继的《枫桥夜泊》和民国诗人朱自清的《独自》不一样。一个是夜里的月亮,一个是白天的太阳;一个是霜满天,一个是雾露弥漫;一个是在客船中,一个是在房间里,但是,我想这两首诗里边都有一种能够沟通人们感情世界的意境。前一首诗大部分日本人都知道,而且能背诵的人也不少。
我想,朱自清是拿排比的手法来表现出人情味儿的诗人。“眼底是靡人间了,耳根是靡人间了”这排比的两行有一个效果,那就是,上述十行描写和述怀的世界能烘托着诗人在这首诗里愿意流露出来的感情。现在,诗人的意识里边没有一个现实上的东西。诗人的眼睛看到的是一个也没有,诗人的耳朵听到的是一个也没有。现在我们不必问这个诗人的故乡是哪里。现在我们可以而且必须想象诗人那时候心头上突然涌上来一个最爱的女性。
朱自清是1916年寒假在扬州跟武钟谦结婚的。写这首诗的时候,他已经有两个小孩儿。武钟谦在婆家受冷遇过不下去。朱自清也清楚,所以他也难受。夫人逝世三年以后写的一篇散文《给亡妇》里他说过:“你在我家受了许多气,又因为我家的缘故受你家里的气,你都忍着”,“老实说,我的脾气可不大好,迁怒的事儿有的是。那些时候你往往抽噎着流眼泪,从不回嘴,也不号啕。不过我也只信得过你一个人,有些话我只和你一个人说,因为世界上只有你一个人真关心我,真同情我。你不但为我吃苦,更为我分苦;我之有我现在的精神,大半是你给我培养着的”。
《独自》这首诗是1922年2月22日写的,同一天还有一首短诗“灯光”。(想,那时候他一个人在台州)这首诗是这么写的:“那泱泱的黑暗中熠耀着的,一颗熠黄黄的灯光呵,我将由你的熠耀里,凝视你明媚的双眼”(全文)。这也是一种爱情诗。我想,朱自清擅长状物写景。这首诗是以状物写景来抒情的爱情诗。
青山环拥着正睡的时候,
牛乳般雾露遮遮掩掩,
像轻纱似的,
幂了新嫁娘的面。
默然在窗儿口,
上不见只鸟儿,
下不见个影儿,
只剩飘飘的清风,
只剩悠悠的远钟。
眼底是靡人间了,
耳根是靡人间了;
故乡的她,独灵迹似的,
猛猛然涌上我的心头来了!
朱自清 独自
一提到朱自清、就想起“背影”来,我刚开始学习中国现代文学的学生时代,第一次读到的朱自清的作品就是“背影”。这篇散文不但写得简洁生动,而且富于抒情,那文字里充溢着恳切慈祥的情感,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
以后,我没有再系统地读过朱自清的作品。现在,林非先生让我写一篇关于《独自》的文章,我读了一些包括《背影》在内的二十年代朱自清写的诗和散文。我觉得在诗里还是有一种恳切慈祥的情感。
朱自清是1920年在北京大学提前毕业的。那时候他已经成家,而且在扬州的朱家的经济状况不太好,所以他毕业后就应该找工作赚钱。第一次任教的是浙江杭州第一师范学校。该校原来是鲁迅也任教过的浙江两极师范学堂。他自那时到1925年去北京清华大学任教授,换过几次学校;扬州第八中学、吴淞中国公学、台州第六师范、温州第十中学、宁波第四中学,白马湖春晖中学。
有一天,他在一个离故乡相当远的山城教书。他是单身来的。他觉得有点萧条、冷落。现在路上也不见熟人。白云渐渐地遮住了二月的不算强烈的阳光。而且周围青山也被好像牛乳似的雾露遮掩了,渐渐地模糊起来了。白云、青山、牛乳的白色都是原色。诗人一直看着这样的自然风景,就自然而然地想起来一个场面:一位新娘的脸前面悬挂下去一片轻纱。这是一个比喻。白云、太阳、青山和雾露都是诗人亲眼看到的,但是轻纱、新娘都是诗人个人联想起来的东西。我想,一直看着青山和雾露就联想起一位新娘的那样的场面,不是常有的。那,诗人为什么使用这个比喻?关键在于最后四行。
他一个人独自地靠着自己的房间的窗户看着外面的景色。连一只鸟儿、一个人影都没看见。我想,这时候诗人不愿意看到外边的景色。实际上,可能会有几只鸟儿和几个人影能看得见。但是他的意识已到别的地方去了。那时候,他感觉到飘飘的清风,听到悠悠的远钟。读到这里我就好像在哪里看过似的。一个人独自地看见自然风景,不知从哪里听到远钟悠悠。在中国原来就有一首脍炙人口的唐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当然张继的《枫桥夜泊》和民国诗人朱自清的《独自》不一样。一个是夜里的月亮,一个是白天的太阳;一个是霜满天,一个是雾露弥漫;一个是在客船中,一个是在房间里,但是,我想这两首诗里边都有一种能够沟通人们感情世界的意境。前一首诗大部分日本人都知道,而且能背诵的人也不少。
我想,朱自清是拿排比的手法来表现出人情味儿的诗人。“眼底是靡人间了,耳根是靡人间了”这排比的两行有一个效果,那就是,上述十行描写和述怀的世界能烘托着诗人在这首诗里愿意流露出来的感情。现在,诗人的意识里边没有一个现实上的东西。诗人的眼睛看到的是一个也没有,诗人的耳朵听到的是一个也没有。现在我们不必问这个诗人的故乡是哪里。现在我们可以而且必须想象诗人那时候心头上突然涌上来一个最爱的女性。
朱自清是1916年寒假在扬州跟武钟谦结婚的。写这首诗的时候,他已经有两个小孩儿。武钟谦在婆家受冷遇过不下去。朱自清也清楚,所以他也难受。夫人逝世三年以后写的一篇散文《给亡妇》里他说过:“你在我家受了许多气,又因为我家的缘故受你家里的气,你都忍着”,“老实说,我的脾气可不大好,迁怒的事儿有的是。那些时候你往往抽噎着流眼泪,从不回嘴,也不号啕。不过我也只信得过你一个人,有些话我只和你一个人说,因为世界上只有你一个人真关心我,真同情我。你不但为我吃苦,更为我分苦;我之有我现在的精神,大半是你给我培养着的”。
《独自》这首诗是1922年2月22日写的,同一天还有一首短诗“灯光”。(想,那时候他一个人在台州)这首诗是这么写的:“那泱泱的黑暗中熠耀着的,一颗熠黄黄的灯光呵,我将由你的熠耀里,凝视你明媚的双眼”(全文)。这也是一种爱情诗。我想,朱自清擅长状物写景。这首诗是以状物写景来抒情的爱情诗。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