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我想大家都应该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不管是在公开课上还是在平时的讲课过程中,都有教师激情澎湃,学生不知所云的状况发生,简单来说,也就是:启而不发。每每遇到这样的情况,我总是很尴尬,不得已自圆其说,总是迫不及待的揭晓答案。我不知道这样的问题原因出在哪里,深究其责,我觉得是自己的教学经验不够丰富,毕竟我也是一个刚入职的老师。但是听了很多学校老师的课以及外出学习回来,我发现不仅仅是我一个人存在这样的问题,几乎我们的课堂上或多或少的都会出现类似问题。那么,问题来了,怎样让学生积极回答课堂上老师提出的问题呢,也就是做到启而有答。那就要从启发的方式、对象出发,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和学生的自身状况制定具体有效的措施,并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因此我结合本班的教学实际和目前大部分学校的基本教学提以下几点建议:
一、降低难度,找准问题的针对性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思考题,与学生互动交流是最基本的教学方式。教师根据问题的难度,给与一定的引导启发,如果大多数学生反应积极,问题很快得到解决,说明问题难度系数适中,教师启发的得当;如果大多数学生满脸疑惑,教师已经进行了启发引导,问题还是迟迟得不到有效的解决,这说明问题难度很大,需要做出调整。比如说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讲的是少年周恩来为国立志的故事,我在上课的时候设计了一个问题“谁能结合人物当时的心情和他所说的话带表情表演文中叙述的三件事情”我还特别启发道:“要抓住当时的社会背景,遇到什么样的人该说什么样的话,做什么样的动作,还要符合各人物的年龄实际,要像演戏一样。”就这样,学生觉得是遇到了天大的难题,我鼓励了很久,终于有人站了起来,表演了第一部分的内容。可是从头到尾是无表情的表演,而且说话也是没有任何感情。第二组同学比第一次稍微好了一点,但是在表演的时候对于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表情把握得不够好。第三组开始的时候,有了前面两组的经验,相对来说还说得过去。
从本次的教学实际可以看出,我从一开始设计这个问题的时候,没有完全考虑学生的能力,认为自己觉得可以胜任,就这样做了,没有从实际出发。让学生表演是一个比较难的挑战,到了最后我和学生一起表演,给学生做了示范,这才降低了难度,这样整个课堂才有较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在他课堂问题预设时,应该熟悉学生的学情,了解学生的特点和能力,这样才不会出现教学启而不发的现象。
二、提问时要根据课堂环境,增加课堂的引导性
所谓的课堂环境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教学情境,给学生一个良好的感知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思考课堂上所提出的问题。例如《搭石》这一课,在讲到一行人过搭石的时候,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读到这里,你能体会到什么?”很多同学听到这里不知道我说的是什么意思,当时的时候,我并没有进一步启发学生,学生们只有一两个说话。很快,我看出来了这样的尴尬,于是,我说“那我们来表演一下当时的情境,看看如果是你们,你准备怎样来过搭石?”接着伴着音乐朗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学生们配着音乐自己来表演。学生很快便知道了答案,画面很美,同时也能从协调有序看出家乡人的心灵美。
在这个案例中,我通过让学生表演,结合多媒体课件,以及朗读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优美娴静的启发式情境,学生被情境所感染,很快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这里我知道,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还是有一定的限制的,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多用直观呈现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特别是涉及一些他们不熟悉的内容时,更应该给予更多的直观展示,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实际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改变提问的方式,寻求最佳的突破点
在课堂中,一个问题可能有多种方式提出来,但是我们在备课的过程中要采取符合学生实际的问题方式,不能按照自己的要求,要改变提问的方式,贴切学生的生活实际,获得最佳的问题突破角度和解决途径。
除了以上几个大方面以外,我认为提出的问题必须要目标明确,语言生动丰富准确,绝不能信口设问;多留心沉默寡言的同学,鼓励学生间相互启发,让大多数同学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问题要层层递进了,要由浅入深、由简到难、先简后繁;提问态度要亲切。对于学生给与的答案要肯定,不能打消其积极心。
在课堂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教学习惯,不能一概而论。因此如何让课堂的提问更有效这是一个需要我们不断实践和探索的问题,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让我们不断地改进和努力,以后一定会做得更好。
一、降低难度,找准问题的针对性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思考题,与学生互动交流是最基本的教学方式。教师根据问题的难度,给与一定的引导启发,如果大多数学生反应积极,问题很快得到解决,说明问题难度系数适中,教师启发的得当;如果大多数学生满脸疑惑,教师已经进行了启发引导,问题还是迟迟得不到有效的解决,这说明问题难度很大,需要做出调整。比如说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讲的是少年周恩来为国立志的故事,我在上课的时候设计了一个问题“谁能结合人物当时的心情和他所说的话带表情表演文中叙述的三件事情”我还特别启发道:“要抓住当时的社会背景,遇到什么样的人该说什么样的话,做什么样的动作,还要符合各人物的年龄实际,要像演戏一样。”就这样,学生觉得是遇到了天大的难题,我鼓励了很久,终于有人站了起来,表演了第一部分的内容。可是从头到尾是无表情的表演,而且说话也是没有任何感情。第二组同学比第一次稍微好了一点,但是在表演的时候对于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表情把握得不够好。第三组开始的时候,有了前面两组的经验,相对来说还说得过去。
从本次的教学实际可以看出,我从一开始设计这个问题的时候,没有完全考虑学生的能力,认为自己觉得可以胜任,就这样做了,没有从实际出发。让学生表演是一个比较难的挑战,到了最后我和学生一起表演,给学生做了示范,这才降低了难度,这样整个课堂才有较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在他课堂问题预设时,应该熟悉学生的学情,了解学生的特点和能力,这样才不会出现教学启而不发的现象。
二、提问时要根据课堂环境,增加课堂的引导性
所谓的课堂环境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教学情境,给学生一个良好的感知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思考课堂上所提出的问题。例如《搭石》这一课,在讲到一行人过搭石的时候,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读到这里,你能体会到什么?”很多同学听到这里不知道我说的是什么意思,当时的时候,我并没有进一步启发学生,学生们只有一两个说话。很快,我看出来了这样的尴尬,于是,我说“那我们来表演一下当时的情境,看看如果是你们,你准备怎样来过搭石?”接着伴着音乐朗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学生们配着音乐自己来表演。学生很快便知道了答案,画面很美,同时也能从协调有序看出家乡人的心灵美。
在这个案例中,我通过让学生表演,结合多媒体课件,以及朗读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优美娴静的启发式情境,学生被情境所感染,很快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这里我知道,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还是有一定的限制的,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多用直观呈现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特别是涉及一些他们不熟悉的内容时,更应该给予更多的直观展示,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实际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改变提问的方式,寻求最佳的突破点
在课堂中,一个问题可能有多种方式提出来,但是我们在备课的过程中要采取符合学生实际的问题方式,不能按照自己的要求,要改变提问的方式,贴切学生的生活实际,获得最佳的问题突破角度和解决途径。
除了以上几个大方面以外,我认为提出的问题必须要目标明确,语言生动丰富准确,绝不能信口设问;多留心沉默寡言的同学,鼓励学生间相互启发,让大多数同学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问题要层层递进了,要由浅入深、由简到难、先简后繁;提问态度要亲切。对于学生给与的答案要肯定,不能打消其积极心。
在课堂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教学习惯,不能一概而论。因此如何让课堂的提问更有效这是一个需要我们不断实践和探索的问题,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让我们不断地改进和努力,以后一定会做得更好。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