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睡好觉?
[摘要]总之,睡觉一事,以阳气入阴为根本。在助眠方面,自然是以减少对阳气的刺激、让周围环境趋于安静为主。至于沾染无明,心神不宁,用些朱砂、雷击木护身,更能宁神定志好睡眠。
睡觉可以算是人生头等大事,但不同于其他人生大事,睡眠往往让人觉得不可控——闭上眼睛躺下去,睡得好睡不好有时候真不好说。各种睡眠体验,古人诗词中也有颇多描述,今儿我们就借着古人的诗词,跟大家聊聊:睡眠是怎么一回事,以及怎么样睡好觉?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资料图)
从入睡说起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白居易《秋雨夜眠》
睡觉自然是从入睡说起。相信这首诗中,最吸引人的应该是“睡美雨声中”一句。大概大家都有过这样的一个体会:一个阴雨天的下午,或者晚上,窗外下着淅淅沥沥的雨,算不上小雨,绝对不是大雨——听得到窗外滴滴答答的下雨声,但这声音不大,不会吵得人睡不着。空气有些湿润,闻得到雨水的味道,温度也有点低,不算冷,盖个被子刚好,但不会燥得睡不着。听着雨声,听着听着就睡着了——而且,睡得很舒服。
那么,为什么这种“雨天听着雨水的声音”会让人很好入睡呢?这背后实际上是这样一个问题:睡眠到底是怎么回事?在道医看来,人体包括身心两部分内容。身,即身体,形体,以阴阳二气为两个基本物质基础。心指心神,实际上重点应该在“神”上。神的内涵十分广阔,但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精神、思维、意识活动以及其外在表现,比如精神面貌等。心为神之宅,故又合成心神。阴阳二气,是神的物质基础,而神能主导生命活动,反过来又会影响阴阳二气的运行变化。
为什么“雨天听着雨水的声音”会让人很好入睡呢?(资料图)
睡眠是体内阴阳二气交替变化
道医有句古话,叫“阳入于阴则寐,阳出于阴则寤”。阴阳二气虽然共为物质基础,但其功能有所不同。阳气主动、主兴奋等,阴气主静、主沉寂。而人之神则是在这二者变化基础上发生相应的变化,当白天阳气从阴气中所出,成为主要部分,则人之神也出现兴奋的状态,因此人即从睡眠中醒来。而夜晚则相反,阳入于阴,阴气用事,则人神趋于安静,最终睡着。可以简单来说,睡眠实际上就是体内阴阳二气交替变化,以及连带心神随之变化的过程。
因此,既然入睡时以阴气用事,那么自然此时周围环境对人体产生的“阴性”影响自然也有助于睡眠。温度稍稍低一点,阳气自然没那么旺盛,夏天人睡得不安稳,但是冬三月可是睡不醒,这就是温度的影响——“凉冷三秋夜”。同样的下点雨也有助于降温,自然雨天要好睡一些。另一方面,有节律地重复一件单调的事情,往往会让人之心神兴奋度大大降低,趋于放松、沉静,甚至“精神不济”,因此,拥有恰当的节律与声响的雨,容易让人更好安眠,这就是“睡美雨声中”。当然,环境因素有利于人的精神放松,但若自身精神紧张、心事繁多,环境再合适也不容易入睡的,白居易这一觉好睡与他当时是“安闲一老翁”很有关系的。
既然说,阴性的环境,比如稍稍低一点的温度有助于睡眠,是不是我们把温度降得更低,会更有利于睡眠呢?事实上并不是的。传统养生向来讲究适度,过犹不及。寒主收引,容易使气机滞涩不行,温度太低,经气滞涩,阳气不能入阴,则光困倦却睡不着。很多女孩子身子瘦弱,气血不足,到冬天被窝半天都睡不热、睡不着,就是这个原因。这种情况,除了健康起居饮食,增强体质之外,也可以用些辅助手段。比如冬天睡前泡脚就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此外用些暖水袋等帮助温暖被窝也是很好的——就像白居易说的“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
“好梦”实际上说明了一个问题:你心神不宁。(资料图)
睡着以后的状态:阴气涵养阳气
“老眠早觉常残夜,病力先衰不待年”——白居易《睡觉》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
下面咱们说说睡着以后的状态。如果说,入睡是一个阳气入于阴,心神安宁的过程,那么保证人能一直睡着,睡得比较好,就是一个阴气涵养阳气、心神宁静的状态。睡得不好,要嘛是阴气不足,要嘛是阳气亢奋,要嘛是阴阳之间有所阻滞,使得阴阳不相交。需要说明的是,“好睡”一般是指能够快速入睡,睡了以后不容易醒,或者偶尔醒了也能较快再次入睡,不会早醒,梦不多。现代研究表明,人实际上是一直在做梦的,因此这里说的梦不多,实际上是指醒来之后基本上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做梦,或者即便觉得自己在做梦,也记得不大清楚梦境了。范仲淹说“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好梦实际上是不会留人睡的,“好梦”实际上说明了一个问题:你心神不宁。
阴血不足对睡眠的另外一个影响就在于早醒。(资料图)
心神不宁第一个,也是最常见的原因是阴血不足。如上所述,阴主静也,阴不足则阳偏于亢盛,虽然阴主静,能够让人入睡,但静得“不够彻底”,因此虽然睡着了,但是梦不停。这种阴血不足、阴虚火旺的人往往以女孩子、老人等较体虚者较为多见,他们由于虚弱,对外界刺激较为敏感,自身稳定性不强,因此要嘛有点儿声音就会醒来,要嘛根据刺激会产生相应的梦境。“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写这首诗的时候年事已高,自然气血皆有亏虚,睡前想着“为国戍轮台”,睡着以后听见外面的雨声,两下一结合,自然“铁马冰河入梦来”了。
阴血不足对睡眠的另外一个影响就在于早醒。与睡眠相反,醒来是以阳气用事,是阳气出于因的表现。古人讲究“重阴必阳”,子时一阳生,《素问金匮真言论篇》载:“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大抵子时阳气开始萌动,而至鸡鸣平旦之时,阳气出于地,故见日出,而人亦醒。如果人之阴血充足,则往往在这个时候才行,或者还能再睡一会儿才行,但阴血不足者往往敛不住阳气,故天地阳气开始萌动时他也会跟着浅睡、醒来。人老之后多早醒即是如此。白居易写《睡觉》时,恐怕没有写《秋雨夜眠》那会儿健康,“老眠早觉常残夜”——早醒看来已经成为他的生活常态了。
除了阴血不足,影响睡眠的因素还有气郁和痰湿内阻。现代人精神压力大,经常多思考,情志难免有所纠结。养生讲究“气通血和”,情志纠结,气机郁滞,自然也会影响心神,使之不得安宁。古典故事里,许多人害相思病,日间所思不得,夜里做梦与情人相会,此事做故事读自然感人,但别忘了,一场生动活泼的梦境实际上是睡眠质量很差的表现。气郁之人,睡觉时往往心神不定,要嘛彻底睡不着,要嘛睡了多梦,要嘛浅睡易醒,甚至半梦半醒之间,自己也不知道睡了没。而且往往越是睡不好,越不得好睡,恶性循环。此事无它,需要自己调整心态,调节生活节律,使情志疏达才行。痰湿内阻一证多与饮食有关,所谓“胃不和则卧不安”,饮食太过油荤,或者习惯进食宵夜,睡觉的时候尚未消化完,或者虽消化完但在体内滋生痰湿,则也会导致睡眠不安稳。
起床之时,顾护阳气是保健关键。(资料图)
起床时你需要注意什么?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白居易《秋雨夜眠》
说完入睡与睡着,我们再简单说说醒来。与入睡刚好相反,醒来是阳气出阴,以阳气为主。阴阳平和的健康人醒来的状态应该是什么呢?就是孟浩然的名句“春眠不觉晓”——“咦,一觉醒来都早晨啦”这说明阴气足,能够睡得痛快。醒来以后就能清醒“闻啼鸟”,不会昏昏倦倦,睡了跟没睡一样,这说明一夜的休息之后,阳气充足。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毕竟睡了一晚上,气血运行缓慢,早上醒来刚醒来时,阳气也不够旺盛,古人称之为“稚阳”,因此起床之时,顾护阳气是保健关键。白居易“晓寒晴未起”就是一个很好的表率,早上天比较凉,虽然是醒来了,但是还再赖赖床,没急着起来。我们上面说到了,寒邪会阻滞气血运行,秋冬时节,如果醒来的时候气温较低,骤然起床容易诱发各种心血管疾病,不妨继续在被窝里赖一赖,等到气温合适了再起来。现代人讲究晨练,要“冬练三伏”,固然对意志力有所锻炼,但如果身体不合适,反倒容易出问题。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僵”字用得很好,老年人气血弱,早上起来肢体麻木、觉得发僵,这叫“晨僵”,是气血不通畅的典型表现,这个时候尤其要注意避寒护阳气,慢起床,待天暖,起来之后也要动作轻柔、缓慢,先在活动活动筋骨在下床,才不至于扭伤关节。许多老人想着反正早醒,不如早期,给家人做做饭菜,或者出去锻炼锻炼,其发心是好,但没顺应阳气运行,往往养生不成,反落下病根。
睡觉一事,以阳气入阴为根本。(资料图)
总之,睡觉一事,以阳气入阴为根本。在助眠方面,自然是以减少对阳气的刺激、让周围环境趋于安静为主。比如睡前尽量不吃东西,调暗卧室灯光,少看刺激的电影、小说,如果睡眠质量偏差者甚至连手机、平板这类光亮明显的电子设备都要减少使用。生性敏感,容易纠结者,可以试着做做冥想、深呼吸,放松身心。体质偏弱者睡前可以泡泡脚,放松放松,用合适舒服的寝具,帮助营造合适的睡眠温度。必要的话,可以放放轻柔舒缓的音乐,或者使用传统的药香或者精油助眠。当然,失眠严重的话,还是要及时就医调理,中药针灸以及祝尤导引,能够形神同调,颇有作用;至于沾染无明,心神不宁,用些朱砂、雷击木护身,更能宁神定志好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