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步成诗》文言文原文:
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七步成诗》文言文翻译:
魏文帝曹丕曾经命令东阿王曹植在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作不出的话,就要动用死刑。曹植应声便作成一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魏文帝听了深感惭愧。
《七步成诗》文言文注释:
文帝:魏文帝曹丕,字子桓,三国魏文学家。与其父曹操、其弟曹植合称“三曹”。
大法:大刑,重刑,这里指死刑。
应声:随着(命令的)声音,立即……。
煮豆持作羹:煮熟了豆子做豆羹。羹,有浓汁的食品。
漉菽以为汁:滤去豆渣做成豆羹汁。漉,过滤。菽,豆类的总称。
《七步成诗》创作背景:
曹操的长子曹丕死后继承了王位。曹丕担心他的一些弟弟会和他竞争,所以他认为最好先动手。他夺取了他的二兄弟曹彰的军事权力。这时,剩下老三曹植,曹丕深恶痛绝。曹植奉命在殿上走七步,然后即兴创作了一首题为《兄弟》的诗。然而,“兄弟”这个词在这首诗中却没有出现。成则算了,如果不成,就要杀头。
曹植不假思索,立刻脱口而出:“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这便是赫赫有名的“七步成诗”。曹丕听了以后潸然泪下,没能下得了手,只是把曹植贬为安乡侯。 故事赞扬了曹植的才思敏捷,同时揭露了统治阶级内部的争权夺利、相互残杀的黑暗场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步成诗
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
解释
魏文帝曹丕曾经命令东阿王曹植在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作不出的话,就要动用死刑。曹植应声便作成一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魏文帝听了深感惭愧。 ①大法:大刑,重刑,这里指死刑; ②应声:随着(命令的)声音,立即……; ③煮豆持作羹:煮熟了豆子做豆羹。羹,又浓汁的食品; ④漉菽以为汁:滤去豆渣做成豆羹汁。漉,过滤。菽,豆类的总称; ⑤萁:豆秸; ⑥釜:锅; ⑦然:同“燃”,烧。
有什么不懂可问我~
诗的翻译,拜托了
《七步诗》的诗意:煮豆子正燃着豆秸,因煮熟豆子来做豆豉而使豆子渗出汁水。豆秸在锅下燃烧着,豆子正在锅里哭泣。本来我们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你为什么要这样紧紧逼迫呢?
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