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设计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自学能力是学生自己独立进行有效的学习能力。学生的自学过程,是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概括力同时进行的过程,因而它是一种综合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达到叶老所说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境界的有力保证。怎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做法和体会。
一、指导学生预习,培养自学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预习是自求了解的重要步骤”。抓预习,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学生从被动的吸收知识转化为主动的探索知识,并有助于培养自学习惯。指导学生预习,是培养自学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那么怎样指导学生预习呢?
首先让学生明确预习的目的。语文教师要让学生知道预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熟悉课文内容,而且是培养自己的学习习惯,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开拓自己思维的主要手段。学生明确了这一点,才能提高预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把“要我预习”变为“我要预习”。
其次要有严格要求。预习如果没有严格要求,学生就会无的放失。到处翻翻看看,达不到预习目的。我在指导学生预习时,一是要求学生阅读课文的“预习提示”或“自读提示”,把握阅读要求;二是自读课文,画出生字难词,并借助工具书自行解决;三是根据课后理解分析题细读课文,把无法理解的问题做出记号,以便在教师讲课时用心听讲,求得透彻的认识。
再次,把预习安排在课内,并给予足够的时间。目前,中学生的数理化等科的作业较多,加上第二课堂的开辟,要求他们在课外挤时间预习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常把预习放在课堂内进行,并当作一个重要环节来抓。这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个别的预习辅导。对自学能力强的学生引导他们向更深更宽的问题开掘,解决“吃不饱”的问题,对自学能力低的学生给予鼓励和启发,解决“吃不了”的问题。同时,教师可以在指导学生预习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哪些问题已经理解了,哪些问题弄不懂。这样教师在讲课时就能把握分寸,有的放矢的突破重点难点。例如我在教读《白杨礼赞》这篇课文时,让学生用一个课时的时间预习,要求他们用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并根据课文后面的理解分析题细读课文。在学生基本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只用了一个课时就完成了教学任务,效果比教师分析串讲好得多。
二、质疑解疑,培养自学能力
学生的自学能力,还要从教师的讲课中去培养。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在讲课过程中质疑解疑,对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方法进行点拨诱导,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质疑,就是教师根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设计一些问题,学生也根据预习提出疑问。解疑,就是师生共同讨论,即教师提出恰当的“参照”,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的有关句段,进行思考,开展讨论,找出答案。学生答不完整或答不了的,教师再作启发或补充完整。通过这样的质疑解疑,学生就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了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我在教读《春》这篇课文的第三段时,提出了作者是怎样写“春草图”的这个问题,然后让学生朗读这一段后再思考找出答案。一些学生说是写小草的情态,一些学生说是写草地上儿童的嬉戏……,虽然经过了学生的独立思考作出了回答,但不正确,经过老师的启发,学生终于找出了准确的答案。由此,学生触类旁通读其他四幅图就顺畅多了。
三、精心设计练习,培养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知识的飞跃。要实现这一飞跃,必须让学生在“练”字上多下功夫。只有通过练习,才能使学生巩固知识,深化理解,发展能力。怎样抓好这一关呢?
练习要从严要求。练习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学生往往会因这而产生畏难情绪。因此,教师在布置各种练习时,一定要严格要求,属于动脑的,一定要学生老老实实的思考;该动口的,一定要学生认认真真地读、清清楚楚地说;应动手的,一定要学生仔仔细细地做。课堂的练习,要按质按量完成;课外作业,要独立思考,不能抄袭,错误的要改正重做。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练习的过程中培养自学能力。另外练习要有重点,注意练习后的讲评。
四、指导课外阅读,培养自学能力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的知识,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书山报海,读什么,怎么读,这就必须给学生指明正确的路子和科学的读书方法。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我是这样做的。
让学生明确课外阅读的目的。中学生识别香花毒草的能力低,好奇心强,他们为了“过把瘾”,往往在课外阅读中沉迷于“武侠小说”或“言情小说”。因此对学生必须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明确课外阅读的目的不是“猎奇”或“过瘾”,而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为了达到提高语文能力的目的,就必须在配套的课外读本的同时,选择一些思想性、知识性、科学性较强的,与课内学习联系较紧的书刊来读。
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中学生的学习任务重,课外时间不多。因此,有必要教给学生根据不同的书刊特点采用相应的读法,以达到花较少的时间读较多书的目的。阅读的方法很多,一般来说,配套的课外读本以及一些主题深刻、构思巧妙、内容充实、语言优美的文章要“精读”。而对于课内学习关系不大的读物则采用“略读”,了解个大概就行了。
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和剪贴。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要学生做读书笔记、摘录精妙词句,列出阅读提纲,剪贴优秀作品,并模仿佳作写一些小练笔,这样才能读有所得。同时,做好抽查评讲,表扬做得好的同学。这样,学生的课外阅读做到了读写结合,既促进了课内学习,又拓展了知识面,自学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一、指导学生预习,培养自学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预习是自求了解的重要步骤”。抓预习,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学生从被动的吸收知识转化为主动的探索知识,并有助于培养自学习惯。指导学生预习,是培养自学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那么怎样指导学生预习呢?
首先让学生明确预习的目的。语文教师要让学生知道预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熟悉课文内容,而且是培养自己的学习习惯,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开拓自己思维的主要手段。学生明确了这一点,才能提高预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把“要我预习”变为“我要预习”。
其次要有严格要求。预习如果没有严格要求,学生就会无的放失。到处翻翻看看,达不到预习目的。我在指导学生预习时,一是要求学生阅读课文的“预习提示”或“自读提示”,把握阅读要求;二是自读课文,画出生字难词,并借助工具书自行解决;三是根据课后理解分析题细读课文,把无法理解的问题做出记号,以便在教师讲课时用心听讲,求得透彻的认识。
再次,把预习安排在课内,并给予足够的时间。目前,中学生的数理化等科的作业较多,加上第二课堂的开辟,要求他们在课外挤时间预习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常把预习放在课堂内进行,并当作一个重要环节来抓。这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个别的预习辅导。对自学能力强的学生引导他们向更深更宽的问题开掘,解决“吃不饱”的问题,对自学能力低的学生给予鼓励和启发,解决“吃不了”的问题。同时,教师可以在指导学生预习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哪些问题已经理解了,哪些问题弄不懂。这样教师在讲课时就能把握分寸,有的放矢的突破重点难点。例如我在教读《白杨礼赞》这篇课文时,让学生用一个课时的时间预习,要求他们用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并根据课文后面的理解分析题细读课文。在学生基本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只用了一个课时就完成了教学任务,效果比教师分析串讲好得多。
二、质疑解疑,培养自学能力
学生的自学能力,还要从教师的讲课中去培养。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在讲课过程中质疑解疑,对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方法进行点拨诱导,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质疑,就是教师根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设计一些问题,学生也根据预习提出疑问。解疑,就是师生共同讨论,即教师提出恰当的“参照”,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的有关句段,进行思考,开展讨论,找出答案。学生答不完整或答不了的,教师再作启发或补充完整。通过这样的质疑解疑,学生就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了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我在教读《春》这篇课文的第三段时,提出了作者是怎样写“春草图”的这个问题,然后让学生朗读这一段后再思考找出答案。一些学生说是写小草的情态,一些学生说是写草地上儿童的嬉戏……,虽然经过了学生的独立思考作出了回答,但不正确,经过老师的启发,学生终于找出了准确的答案。由此,学生触类旁通读其他四幅图就顺畅多了。
三、精心设计练习,培养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知识的飞跃。要实现这一飞跃,必须让学生在“练”字上多下功夫。只有通过练习,才能使学生巩固知识,深化理解,发展能力。怎样抓好这一关呢?
练习要从严要求。练习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学生往往会因这而产生畏难情绪。因此,教师在布置各种练习时,一定要严格要求,属于动脑的,一定要学生老老实实的思考;该动口的,一定要学生认认真真地读、清清楚楚地说;应动手的,一定要学生仔仔细细地做。课堂的练习,要按质按量完成;课外作业,要独立思考,不能抄袭,错误的要改正重做。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练习的过程中培养自学能力。另外练习要有重点,注意练习后的讲评。
四、指导课外阅读,培养自学能力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的知识,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书山报海,读什么,怎么读,这就必须给学生指明正确的路子和科学的读书方法。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我是这样做的。
让学生明确课外阅读的目的。中学生识别香花毒草的能力低,好奇心强,他们为了“过把瘾”,往往在课外阅读中沉迷于“武侠小说”或“言情小说”。因此对学生必须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明确课外阅读的目的不是“猎奇”或“过瘾”,而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为了达到提高语文能力的目的,就必须在配套的课外读本的同时,选择一些思想性、知识性、科学性较强的,与课内学习联系较紧的书刊来读。
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中学生的学习任务重,课外时间不多。因此,有必要教给学生根据不同的书刊特点采用相应的读法,以达到花较少的时间读较多书的目的。阅读的方法很多,一般来说,配套的课外读本以及一些主题深刻、构思巧妙、内容充实、语言优美的文章要“精读”。而对于课内学习关系不大的读物则采用“略读”,了解个大概就行了。
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和剪贴。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要学生做读书笔记、摘录精妙词句,列出阅读提纲,剪贴优秀作品,并模仿佳作写一些小练笔,这样才能读有所得。同时,做好抽查评讲,表扬做得好的同学。这样,学生的课外阅读做到了读写结合,既促进了课内学习,又拓展了知识面,自学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展开全部
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教学与实际或者实践结合起来,不要枯燥的生搬硬套。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2-11-16
展开全部
中国教师行动网(http://www.eact.com.cn)中的动感课堂栏目,有许多相关的教学资源!
祝您生活愉愉、工作顺利!
祝您生活愉愉、工作顺利!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