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它重在学科内外的联系,重在学习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能较好地整合知识和能力,尤其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团结合作精神等等。那么,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综合性学习呢?
一、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开展综合性学习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如广播、电视、网络、图书馆、演讲会、辩论会、展览馆、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等。因此教师要积极地开发课外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课堂以外的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机会,让其充分展示自己学习的巨大潜能。如开展“围剿错别字――汉字规范活动”综合性学习时,指导学生通过观察、上网搜索、查阅资料、社会调查等方式了解汉字的历史,搜集古今中外因为写错汉字或读错汉字而发生的笑话、造成不良后果的事,社会用字调查,搜集书法作品,学会欣赏作品等问题,规范了学生用字的意识,陶治了学生的情操,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再如我在教学《黄河颂》一文时,就顺势利导开展了一次“关注黄河,热爱母亲河”的综合性学习,和学生讨论确立了以探究黄河自然、人文、地理特征,探究黄河流域五千年的古国文化,黄河有关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探究黄河有关的诗词、歌曲、民谣、俗语、谚语、成语等,探究黄河的过去、现状和未来等主题内容后,指导学生从其他学科教师那里和学校图书馆里获取相关资料。从报刊、杂志或其它书籍中去收集有关的资料。从互联网里去查找有关资料,给学生们介绍了一些相关的网站等。并对这些资料分析整理,指导学生做摘录卡片、读书笔记和展示学习成果等。既拓展了教材内容,弥补了课堂教学的空白,也培养了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了学生探究精神和语文实践能力。
二、激发学生综合性学习的兴趣,合理划分学习小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确定活动主题或内容时就应该根据学生感兴趣、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而定。同时,在活动中,教师要尽量地捕捉、放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及时对学生做出评价,当学生发现自己的见解被肯定、被鼓舞、被信任时,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自然的就被激发了出来。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我要学”的愿望和要求,就能真正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学习小组科学合理地划分也至关重要。要根据不同的主题内容机动地划分学习小组,遵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让学生选择其擅长、感兴趣的任务自觉搭配,这样在合作中才更融洽、更默契。如在学习《爱莲说》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关于莲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感受文人赋予莲的美好品质,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特组织了一个关于“莲文化魅力“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将学生分为分别探究莲的历史、莲叶防水和自洁、藕断丝连的科学解释、莲生长繁殖之谜、千年古莲发芽之谜的五个大组,分别查找、筛选五个主题的资料。小组选出组长,并制作出为期两周的活动计划。小组同学互相协作、分工合作,将查找及筛选的资料制成图文并茂的演示文稿,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充分发挥教师在综合性学习中的指导和监控作用
语文综合性学习不是一种标准化学习,它是一种比较充分体现学生个性的创造性学习活动。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己确定学习内容,选择学习伙伴,选择学习方式等。但是,这并不等于放手让学生全盘负责,学生喜欢怎样做就怎样做。综合性学习强调自主和探究,但要考虑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而且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过程和内容要紧紧围绕着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展开,自然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因此,作为教师,应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担任好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要恰当安排,明确内容,从各个环节中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和引导,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例如“做鸟类的朋友――爱鸟周活动”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与兴趣相同的同学组成活动小组,分工合作,为了避免大家所选活动内容雷同,教师趁势提出建议:组间要协调好活动内容,组内要做到分工明确,心中有数。提前制定活动计划,而后大家分头行动。动手搜集鸟的图片、查找鸟的种类、历史及鸟的文化等。活动中教师要跟踪指导,引导学生拓宽思路,广泛参与,加强合作,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教师适时做出过程性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
总之,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语文学习开辟了崭新的天地,为语文教学与改革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因此,作为实施者,我们要不断探索,更新观念,大胆尝试,就一定能将综合性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起来。
一、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开展综合性学习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如广播、电视、网络、图书馆、演讲会、辩论会、展览馆、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等。因此教师要积极地开发课外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课堂以外的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机会,让其充分展示自己学习的巨大潜能。如开展“围剿错别字――汉字规范活动”综合性学习时,指导学生通过观察、上网搜索、查阅资料、社会调查等方式了解汉字的历史,搜集古今中外因为写错汉字或读错汉字而发生的笑话、造成不良后果的事,社会用字调查,搜集书法作品,学会欣赏作品等问题,规范了学生用字的意识,陶治了学生的情操,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再如我在教学《黄河颂》一文时,就顺势利导开展了一次“关注黄河,热爱母亲河”的综合性学习,和学生讨论确立了以探究黄河自然、人文、地理特征,探究黄河流域五千年的古国文化,黄河有关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探究黄河有关的诗词、歌曲、民谣、俗语、谚语、成语等,探究黄河的过去、现状和未来等主题内容后,指导学生从其他学科教师那里和学校图书馆里获取相关资料。从报刊、杂志或其它书籍中去收集有关的资料。从互联网里去查找有关资料,给学生们介绍了一些相关的网站等。并对这些资料分析整理,指导学生做摘录卡片、读书笔记和展示学习成果等。既拓展了教材内容,弥补了课堂教学的空白,也培养了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了学生探究精神和语文实践能力。
二、激发学生综合性学习的兴趣,合理划分学习小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确定活动主题或内容时就应该根据学生感兴趣、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而定。同时,在活动中,教师要尽量地捕捉、放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及时对学生做出评价,当学生发现自己的见解被肯定、被鼓舞、被信任时,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自然的就被激发了出来。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我要学”的愿望和要求,就能真正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学习小组科学合理地划分也至关重要。要根据不同的主题内容机动地划分学习小组,遵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让学生选择其擅长、感兴趣的任务自觉搭配,这样在合作中才更融洽、更默契。如在学习《爱莲说》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关于莲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感受文人赋予莲的美好品质,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特组织了一个关于“莲文化魅力“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将学生分为分别探究莲的历史、莲叶防水和自洁、藕断丝连的科学解释、莲生长繁殖之谜、千年古莲发芽之谜的五个大组,分别查找、筛选五个主题的资料。小组选出组长,并制作出为期两周的活动计划。小组同学互相协作、分工合作,将查找及筛选的资料制成图文并茂的演示文稿,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充分发挥教师在综合性学习中的指导和监控作用
语文综合性学习不是一种标准化学习,它是一种比较充分体现学生个性的创造性学习活动。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己确定学习内容,选择学习伙伴,选择学习方式等。但是,这并不等于放手让学生全盘负责,学生喜欢怎样做就怎样做。综合性学习强调自主和探究,但要考虑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而且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过程和内容要紧紧围绕着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展开,自然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因此,作为教师,应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担任好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要恰当安排,明确内容,从各个环节中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和引导,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例如“做鸟类的朋友――爱鸟周活动”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与兴趣相同的同学组成活动小组,分工合作,为了避免大家所选活动内容雷同,教师趁势提出建议:组间要协调好活动内容,组内要做到分工明确,心中有数。提前制定活动计划,而后大家分头行动。动手搜集鸟的图片、查找鸟的种类、历史及鸟的文化等。活动中教师要跟踪指导,引导学生拓宽思路,广泛参与,加强合作,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教师适时做出过程性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
总之,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语文学习开辟了崭新的天地,为语文教学与改革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因此,作为实施者,我们要不断探索,更新观念,大胆尝试,就一定能将综合性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起来。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