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展开全部
1. 唐山大地震成因
唐山大地震是我国历史上发生的较为严重的一次地震,1976年的时候,唐山大地震迅速席卷了整个华北地区,在唐山大地震发生的几十年时间中不断有人追问唐山大地震成因,其实根据专家得出的结论,唐山大地震成因有很多个,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就是因为板块运动。
根据权威专家的说法版块运动是造成人类地震的最主要原因,而唐山这个地方恰巧处在我国的环渤海地震带上,这个地震带上南太平洋板块和亚洲板块挤压频繁,使得板块运动非常剧烈,尤其是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板块运动更加多变,使得地底下的岩浆喷发,唐山这个地方由于正好处在地震带的中心,是地震多发区。
其实唐山大地震成因还应该包括唐山市的本身原因,因为这次地震发生在唐山这个工业城市中,经过专家后来测算唐山市周围的郊区受灾不明显,但是唐山市中心人口稠密的地方损失十分严重,这是因为唐山的中心人口活动比较多,人口稠密造成地壳下陷,而加上板块运动和挤压就使得唐山大地震人口稠密的地方成为了重灾区。
通常来说的话,唐山大地震成因应该包括太平洋板块内部的破裂,虽然唐山处于一个地震带上,如果没有一个导火索的话地震是不会轻易爆发的,而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有专家认为,南太平洋板块内部产生了错动和破裂,引起了唐山大地震。
2. 唐山大地震危害
唐山大地震,发生于1976年7月28日北京时间03时42分53.8秒。中国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东经118.2°,北纬39.6°)发生了强度里氏7.8级(矩震级7.5级),震中烈度Ⅺ度,震源深度23千米的地震。地震持续约12秒。有感范围广达14个省、市、自治区,其中北京市和天津市受到严重波及。强震产生的能量相当于400颗广岛原子弹爆炸。整个唐山市顷刻间夷为平地,全市交通、通讯、供水、供电中断。唐山地震没有小规模前震,而且发生于凌晨人们熟睡之时,使得绝大部分人毫无防备,造成24.2万人死亡,重伤16.4万人,名列20世纪世界地震史死亡人数第一。直接财产损失达30亿元以上。地震罹难场面惨烈到极点,为世界罕见。
3. 震前防范措施
1.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城市建设必须严格按照设防标准和预防地震灾害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在地基处理、结构平面、高度限制、材料强度以及联结部位或薄弱环节等整体性能上充分考虑城市安全,处理好在震时对城市消防安全威胁最大、危害最甚的若干问题。对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严重影响城市公共安全的工厂企业、物资仓库、车站码头等应有计划地从城市人口稠密区域、城市上风向迁至安全地区。在人员密集的小街小巷、商店、繁华地区和大型公共建筑附近,应有计划地逐步改建、拓宽马路,增设广场、绿地,提高建筑的防火性能,增建消防水源和提高城市消防站的抗震能力,对不符合抗震要求的消防设施,必须进行抗震加固。同时,还应结合城市绿化,设置区域性防护隔离带,最大限度控制和缩小非常时期灾害事故的影响范围。
2.对用火、用气设备的检查。根据地震火灾发生的原因,事先了解用火、用气设备的危险性,实施检查或采取预防措施。
主要检查:①用火、用气设备本身是否固定,有无翻倒的可能;②用火、用气设备周围有无可燃物,有无可能翻倒的物体,有无用不燃材料设置的安全防火分区;③有没有设置自动灭火装置及燃料的自动切断装置,其装置能否正常运转。④进一步落实安全措施。一是对火炉、锅炉的管理实行专人负责;二是加固用火、用气使用设备,防止翻倒或落下;三是对用火、用气设备周围进行清理。
3.对危险晶设施的安全管理应采取与危险品性质相适应的安全措施。
主要检查:①是否会因地震而溢出;②是否设置在安全场所;③对高架罐是否采取了防倒措施;④输油管等的缓冲装置性能是否良好。
4.地震前预测
①地下水异常
地下水包括井水、泉水等,主要异常有发浑、冒泡、升温、变色、变味、突升、突降、井孔变形、泉源突然枯竭或涌出等。
②气候异常
地震之前,气象也会出现异常,主要有震前闷热,人感到烦躁,久旱不雨或阴郁绵绵,浓雾笼罩,日光晦暗,怪风狂起,六月冰雹等。
③生物异常
许多动物的感官比人类灵敏,比人类提前感知灾难,例如蚂蚁如在热锅上一样乱爬等
④其他异常现象
地震之前还会出现地动、地气等异常现象。地震尚未发生之前能感觉到地面晃动的十分缓慢,地震仪常常记录不到但人可以感觉到。有时地震前地上会出现鼓包,形状如倒扣的铁锅,鼓起几天后消失,反复多次,直到发生地震。地震前家用电器也会出现异常,最常见的电磁异常是收音机失灵。
5.唐山大地震:让人类更深刻的认识地球
距离唐山北部青龙县城却没有人员伤亡地球是人类栖身之地,而地震是对人类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因而人类在征服地震灾害的征程上不断地探索着。唐山大地震给全世界的地震研究者们提供了一个痛苦但又极具价值的天然“实验场”。
30年来,世界各国的地震工作者络绎不绝地来到唐山,研究地震孕育和发生的规律,从而为战胜地震灾害提供理论、方法、依据和指导。
1975年我国曾成功预报、预防了海城7级以上地震,这令我国乃至全世界的地震工作者们倍感欣喜,然而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使人们再次领教了地震这个“恶魔”的神秘莫测。
在唐山大地震面前,科学家们更加深刻认识了地震的极端复杂性,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数十年致力于地震研究的专家许绍燮指出,在探索地震和地震预报征途上,将会遇到许多“想不到”的现象,而每领悟和破译一个“想不到”现象,就在地震和地震预报的征途上前进了一步。
地震工作者们把诸如唐山等发生过破坏性地震的地方作为实例,作为重中之重的研究对象,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和规律,并依靠日益发展的高新技术,力图从中找出制服地震“恶魔”的武器。经过多年努力,科学家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一位地震专家分析了21世纪世界上对地震研究的进展后说,在高新技术介入下,不仅在解决“上天易,入地难”问题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而且也使人类有可能像观测气象卫星云图一样。
唐山属于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线上,太平洋板块俯冲到欧亚板块下面,就会形成地震了。这个分界面从大的方面来讲是属于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属于全球两大地震带其中之一。还有一个事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我国有四大地震带,即太行山京津唐地震带,新甘宁地震带,青藏高原云川地震带,福建东南沿海地震带。唐山属于第一个,汶川属于第三个。
唐山大地震是我国历史上发生的较为严重的一次地震,1976年的时候,唐山大地震迅速席卷了整个华北地区,在唐山大地震发生的几十年时间中不断有人追问唐山大地震成因,其实根据专家得出的结论,唐山大地震成因有很多个,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就是因为板块运动。
根据权威专家的说法版块运动是造成人类地震的最主要原因,而唐山这个地方恰巧处在我国的环渤海地震带上,这个地震带上南太平洋板块和亚洲板块挤压频繁,使得板块运动非常剧烈,尤其是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板块运动更加多变,使得地底下的岩浆喷发,唐山这个地方由于正好处在地震带的中心,是地震多发区。
其实唐山大地震成因还应该包括唐山市的本身原因,因为这次地震发生在唐山这个工业城市中,经过专家后来测算唐山市周围的郊区受灾不明显,但是唐山市中心人口稠密的地方损失十分严重,这是因为唐山的中心人口活动比较多,人口稠密造成地壳下陷,而加上板块运动和挤压就使得唐山大地震人口稠密的地方成为了重灾区。
通常来说的话,唐山大地震成因应该包括太平洋板块内部的破裂,虽然唐山处于一个地震带上,如果没有一个导火索的话地震是不会轻易爆发的,而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有专家认为,南太平洋板块内部产生了错动和破裂,引起了唐山大地震。
2. 唐山大地震危害
唐山大地震,发生于1976年7月28日北京时间03时42分53.8秒。中国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东经118.2°,北纬39.6°)发生了强度里氏7.8级(矩震级7.5级),震中烈度Ⅺ度,震源深度23千米的地震。地震持续约12秒。有感范围广达14个省、市、自治区,其中北京市和天津市受到严重波及。强震产生的能量相当于400颗广岛原子弹爆炸。整个唐山市顷刻间夷为平地,全市交通、通讯、供水、供电中断。唐山地震没有小规模前震,而且发生于凌晨人们熟睡之时,使得绝大部分人毫无防备,造成24.2万人死亡,重伤16.4万人,名列20世纪世界地震史死亡人数第一。直接财产损失达30亿元以上。地震罹难场面惨烈到极点,为世界罕见。
3. 震前防范措施
1.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城市建设必须严格按照设防标准和预防地震灾害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在地基处理、结构平面、高度限制、材料强度以及联结部位或薄弱环节等整体性能上充分考虑城市安全,处理好在震时对城市消防安全威胁最大、危害最甚的若干问题。对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严重影响城市公共安全的工厂企业、物资仓库、车站码头等应有计划地从城市人口稠密区域、城市上风向迁至安全地区。在人员密集的小街小巷、商店、繁华地区和大型公共建筑附近,应有计划地逐步改建、拓宽马路,增设广场、绿地,提高建筑的防火性能,增建消防水源和提高城市消防站的抗震能力,对不符合抗震要求的消防设施,必须进行抗震加固。同时,还应结合城市绿化,设置区域性防护隔离带,最大限度控制和缩小非常时期灾害事故的影响范围。
2.对用火、用气设备的检查。根据地震火灾发生的原因,事先了解用火、用气设备的危险性,实施检查或采取预防措施。
主要检查:①用火、用气设备本身是否固定,有无翻倒的可能;②用火、用气设备周围有无可燃物,有无可能翻倒的物体,有无用不燃材料设置的安全防火分区;③有没有设置自动灭火装置及燃料的自动切断装置,其装置能否正常运转。④进一步落实安全措施。一是对火炉、锅炉的管理实行专人负责;二是加固用火、用气使用设备,防止翻倒或落下;三是对用火、用气设备周围进行清理。
3.对危险晶设施的安全管理应采取与危险品性质相适应的安全措施。
主要检查:①是否会因地震而溢出;②是否设置在安全场所;③对高架罐是否采取了防倒措施;④输油管等的缓冲装置性能是否良好。
4.地震前预测
①地下水异常
地下水包括井水、泉水等,主要异常有发浑、冒泡、升温、变色、变味、突升、突降、井孔变形、泉源突然枯竭或涌出等。
②气候异常
地震之前,气象也会出现异常,主要有震前闷热,人感到烦躁,久旱不雨或阴郁绵绵,浓雾笼罩,日光晦暗,怪风狂起,六月冰雹等。
③生物异常
许多动物的感官比人类灵敏,比人类提前感知灾难,例如蚂蚁如在热锅上一样乱爬等
④其他异常现象
地震之前还会出现地动、地气等异常现象。地震尚未发生之前能感觉到地面晃动的十分缓慢,地震仪常常记录不到但人可以感觉到。有时地震前地上会出现鼓包,形状如倒扣的铁锅,鼓起几天后消失,反复多次,直到发生地震。地震前家用电器也会出现异常,最常见的电磁异常是收音机失灵。
5.唐山大地震:让人类更深刻的认识地球
距离唐山北部青龙县城却没有人员伤亡地球是人类栖身之地,而地震是对人类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因而人类在征服地震灾害的征程上不断地探索着。唐山大地震给全世界的地震研究者们提供了一个痛苦但又极具价值的天然“实验场”。
30年来,世界各国的地震工作者络绎不绝地来到唐山,研究地震孕育和发生的规律,从而为战胜地震灾害提供理论、方法、依据和指导。
1975年我国曾成功预报、预防了海城7级以上地震,这令我国乃至全世界的地震工作者们倍感欣喜,然而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使人们再次领教了地震这个“恶魔”的神秘莫测。
在唐山大地震面前,科学家们更加深刻认识了地震的极端复杂性,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数十年致力于地震研究的专家许绍燮指出,在探索地震和地震预报征途上,将会遇到许多“想不到”的现象,而每领悟和破译一个“想不到”现象,就在地震和地震预报的征途上前进了一步。
地震工作者们把诸如唐山等发生过破坏性地震的地方作为实例,作为重中之重的研究对象,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和规律,并依靠日益发展的高新技术,力图从中找出制服地震“恶魔”的武器。经过多年努力,科学家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一位地震专家分析了21世纪世界上对地震研究的进展后说,在高新技术介入下,不仅在解决“上天易,入地难”问题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而且也使人类有可能像观测气象卫星云图一样。
唐山属于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线上,太平洋板块俯冲到欧亚板块下面,就会形成地震了。这个分界面从大的方面来讲是属于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属于全球两大地震带其中之一。还有一个事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我国有四大地震带,即太行山京津唐地震带,新甘宁地震带,青藏高原云川地震带,福建东南沿海地震带。唐山属于第一个,汶川属于第三个。
展开全部
一、唐山大地震的原因:唐山处在环渤海地震带上,板块运动频繁,是地震多发区。
地震是由构成地球地壳的板块移动所引起的。板块移动多数出现在太平洋的东缘和西缘,这说明了中国、日本和南美、北美西海岸之所以如此易受地震之害的原因。
二、简介唐山大地震
北京时间1976年7月28日03时42分53.8秒,中国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东经118.2°,北纬39.6°)发生了强度里氏7.8级(矩震级7.5级),震中烈度Ⅺ度,震源深度23千米的地震。地震持续约12秒。有感范围广达14个省、市、自治区,其中北京市和天津市受到严重波及。强震产生的能量相当于400颗广岛原子弹爆炸。整个唐山市顷刻间夷为平地,全市交通、通讯、供水、供电中断。唐山地震没有小规模前震,而且发生于凌晨人们熟睡之时,使得绝大部分人毫无防备,造成242769人死亡,重伤16.4万人,名列20世纪世界地震史死亡人数之首,仅次于陕西华县特大地震(明嘉靖关中大地震)。
三、简介唐山大地震损失严重的原因
1、发生在深夜,夜深人静熟睡的时候。
2、当时的房屋建筑并不坚固。
3、唐山是以煤炭为主的重工业城市,很多地区地下坍塌。
地震是由构成地球地壳的板块移动所引起的。板块移动多数出现在太平洋的东缘和西缘,这说明了中国、日本和南美、北美西海岸之所以如此易受地震之害的原因。
二、简介唐山大地震
北京时间1976年7月28日03时42分53.8秒,中国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东经118.2°,北纬39.6°)发生了强度里氏7.8级(矩震级7.5级),震中烈度Ⅺ度,震源深度23千米的地震。地震持续约12秒。有感范围广达14个省、市、自治区,其中北京市和天津市受到严重波及。强震产生的能量相当于400颗广岛原子弹爆炸。整个唐山市顷刻间夷为平地,全市交通、通讯、供水、供电中断。唐山地震没有小规模前震,而且发生于凌晨人们熟睡之时,使得绝大部分人毫无防备,造成242769人死亡,重伤16.4万人,名列20世纪世界地震史死亡人数之首,仅次于陕西华县特大地震(明嘉靖关中大地震)。
三、简介唐山大地震损失严重的原因
1、发生在深夜,夜深人静熟睡的时候。
2、当时的房屋建筑并不坚固。
3、唐山是以煤炭为主的重工业城市,很多地区地下坍塌。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告诉你一个秘密,那是人间修行者在封魔眼失败,导致地下魔王翻身,造成大地震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地震既然是巨大能量释放,那么就存在释放能量的物质,这个物质到底是什么?
天然地震的动力,源于地球自身的核能
郭德胜 佳木斯大学数学系伊春市汤旺河党校
摘要:
根据方法论,研究地壳的运动和形变,必须从物质的物理角度和化学角度进行全面的分析总结。物体自身发生形变,产生动力的主要途径是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及和核裂变,物体的动能与势能导致物体形变或移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形成化学能,导致物体形变或移动。而动能、势能、化学能、核能是物质自身形成动力的绝对因素。根据多年的细致的研究发现,地球内部即存在物理变化,又存在化学变化,在地球内部的物质化学变化中,各种物质之间相互转化,形成新的无机物、有机物,单质及核能,而这些物质都具有能量释放的特性,形成动力。对照地下能量物质与地震产生的位置,可以得出,地震发生的位置与核物质存在的位置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再结合大量事实及文献,根据地震与能量物质的一系列复杂关系,循序渐进的逻辑分析、推导,推论出这样一个事实,天然地震的动力,来源于地球内的核能。
关键词:铀;铀矿;钚;锎;氡;裂变;聚变;衰变;半衰期;中子;地震;天然核反应堆.
前言:
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气候发生了快速的变化,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气候恶化加剧,对人类的生存造成极大的威胁与不适应,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地学科学家与学者当务之急。
自古以来,科学研究者对地震研究一直纠结于地震的“动力”问题,运用“板块理论”进行了无数次的研究,最终没有得出科学的结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方法论给出了解释,研究地质形变,必须要针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所产生的动力入手,对地震等自然灾害形成的动力进行分析、判别,只有找到地质灾害的动力根源,一切地质灾害问题就将迎刃而解。
通过大量的历史资料与文献,结合自己多年的认识和总结,按照方法论、以及正确的逻辑思维分析、判断,在长时间的细致研究与总结中,对地质灾害的动力根源有了全面的了解和更深刻的认识,运用正确的思维逻辑,结合文献对地震等地质灾害问题加以全面的剖析和严谨的论述。
一,地壳发生形变分析
物体发生形变,不外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所形成的动能、势能、化学能以及核能所形成的动力,地壳发生形变,是地球外部因素与内部的动能、势能、化学能、核能导致的结果,在地球外部,存在风能、光能、水能,山体势能,在地球内部,存在着煤、石油、天然气,核物质等能量物质,而这些物质都隐含巨大的可释放能量,在一定条件和长时间的转化过程里,就会发生能量的释放。火山爆发、地震现象,这是一种能量释放,造成地壳出现抖动,由于地下本身就存在了各种可燃的能量物质以及核物质,那么,火山爆发、地震的“动力”一定来自地球内部。由此,我们要对地球内部的地质结构以及地球内部各种能量物质进行研究分析,找到使地壳发生形变的根源。
二,地震、地下能量物质存在的位置分析
根据“盆地、冲积平原,对成煤、成矿起了决定作用”这篇文章,得出这样的结论是,盆地、冲击平原地带会形成煤和天然气,而成煤地带,又是地震发生过的地带。比如山西,历史发生了无数次大地震,而山西是又是产煤的大省,地震、煤矿、天然气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再根据,铀矿与天然气伴生等大量的史料文献,让我们清楚了这样一个事实,铀矿与天然气共存,也存在于盆地及冲击平原内及其盆山边缘,那么,在盆地、冲击平原及其周围就存在这样一个事实。
煤、天然气、石油、铀矿、地震在一个以盆地、冲击平原这样地貌的的特殊位置上。在盆地、冲击平原这个特殊位置上,让我们发现了无数的煤矿,天然气矿,油矿、铀矿,而这些物质都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可以释放能量的物质,在这样特殊的地理位置,又时时的发生着地震,地震与这些能量物质,就存在了千丝万缕的复杂关系。[1.2.3.4.5]
三, 地下所有能量物质能否在地下释放能量
对于埋藏地下的能量物质,我门所知道的主要是,煤、石油、天然气、瓦斯、核物质。这些储存地下的能量物质能否进行能量的释放呢?
按照煤、石油、天然气瓦斯的燃烧、爆炸性质,他们燃烧、爆炸需要氧气条件及明火,氧气的多少决定了能量释放的多少,矿井常常因瓦斯爆炸引发地震,这是井下瓦斯浓度与充足的氧气存在了爆炸的条件。在地下,如果煤、天然气、石油这些矿出现完全的能量释放,那么,就必须存在有足够的氧气。但事实证明,地下的氧气不足以释放这些能量的物质,但现在,大量的事实,以及无数的相关文献证明,地下存在与天然气伴生的铀矿[2.3.4.5],铀是核物质,铀矿是运用到各个领域的基础燃料,而且释放的能量巨大。而对于核物质来讲,不需要任何条件,只需要一个“中子”撞击,就能将核物质的能量释放出来。 [9]
四,分析地地球内部所存在核物质的特性
现在所发现的地下核物质是铀矿,铀的原子序数为92的元素,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同位素铀234、铀235和铀238。铀238的半衰期约为45亿年,铀235的半衰期约为7亿年,而铀234的半衰期约为25万年,铀矿石里含有铀234、铀235和铀238。[6]
参考关于“铀_钚和铀核裂变产物的若干问题_兼谈2011年福岛核事故泄露的放射性物质”,这篇文章详细的介绍了核物质的衰变、裂变以及产生的高能碎片继续衰变的过程,在铀的三种同位素U234,U235,U238中,铀U235有巨大的能量,1克U235裂变释放的能量相当于2.5吨优质煤所释放的能量,当铀U235在中子、热中子的轰击下,会发生裂变,裂变的途径有60多种,裂变所形成的高能碎片有20多种,主要的高能碎片有锶89(半衰期50天),锶90(半衰期29年),氪(半衰期10.8年),氙半衰期(9个小时),铀233,钡141,等碎片,这些高能碎片,在一定时间内,还会继续发生衰变,裂变,继续释放能量。[6]
铀矿中存在钚的痕量,钚的同位素有13种,自然界里有钚244,钚239 ,储量极少,半衰期年限比较长,人造的钚的同位素PU238,PU240,PU234,PU232,PU235,PU236,PU237,PU246等,PU244,半衰期约8千万年,PU239半衰期约2.41万年,PU238半衰期约88年,PU240半衰期约6500年,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地球内部还存有着极少量的锎,主要出现在含铀量很高的铀矿中。[6.27.28]
锎的同位素已知的锎同位素共有20个,都是 放射性同位素。其中最稳定的有锎-251( 半衰期为898年)、锎-249(351年)、锎-250(13.08年)及锎-252(2.645年)。其余的同位素半衰期都在一年以下,大部分甚至少于20分钟。锎同位素的 质量数从237到256不等。[34.35]
锎-252是个强中子射源,因此其放射性极高,非常危险。锎-252有96.9%的概率进行α衰变(损失两颗质子和两颗中子),并形成锔-248,剩余的3.1%概率进行自发裂变。一微克(最)的锎-252每秒释放230万颗中子,平均每次自发裂变释放3.7颗中子。其他大部分的锎同位素都以α衰变形成锔的同位素(原子序为96)。可用作高通量的中子源。[9.29] 能够利用的锎的数量非常少,使其应用受到了限制,可是,它作为裂解碎片源,被用于核研究。[7.9.24.26]
如果含铀量高的铀矿一旦出现锎,锎是强中子源,衰变会释放中子,对于含铀量高的铀矿,就会导致裂变,这如同成熟女人的卵细胞,当遇到精子,就会产生卵细胞分裂。
铀即能自发裂变,又可以人工裂变,在裂变过程中产生巨大能量,同时会发光、发热。铀裂变在核电厂最常见,加热后铀原子放出2到4个中子,中子再去撞击其它原子,从而形成链式反应而自发裂变,产生爆炸。[12]
五,一个铀矿形成的能量与地震所释放的能量对比分析
根据美国地震学家里克特和古登堡提出的“里氏地震”,汶川八级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约为10亿吨左右当量的TNT,按照一千克铀裂变释放的能量相当于2万吨TNT所释放的能量,来推导汶川大地震需要多少铀矿石,一般情况,铀在铀矿石里的比例约0.75/100,按照这个标准计算,10亿吨TNT当量需要多少吨铀矿石呢?把10亿吨TNT当量换算成铀裂变能量,经过计算,需要铀5万千克,换算成铀矿石,约0.6667万吨,这就是说,如果有0.6667万吨的铀矿石完全裂变,就会产生10亿吨TNT当量。
2012年11月5日,从国土资源部获悉 ,内蒙古发现大型铀矿,储量达到3万吨,如果三万吨铀矿完全裂变,产生的能量相当于45亿吨TNT当量。2016年1月17日 - 1月14日,记者从全区国土资源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获悉,内蒙古发现七处大型铀矿床,内蒙古的铀矿如果完全释放,将远远超过45亿TNT当量,由此对比,内蒙古铀矿如果发生完全裂变,所形成的能量远远超过8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23]
六,地震发生的前后,氡气出现明显量的变化
氡是一种放射性惰性气体,铀是氡的母体,因此有铀存在的地方就有氡。根据这一说法,如果地表发生了氡气变化,那么地下就可能存在铀及其他核物质,现在常常运用氡出现的变化探测铀矿。另一方面,很多事实表明,在地震后,氡气有了明显变化,在地震后,对龙门山断裂地带检测,氡出现明显的不同,有铀矿的地方会出现氡气,氡气与铀有着直接的关系。[13.14.16.25]
七,铀矿的衰变、裂变,与地震和余震现象高度吻合
根据奥克洛现象,地球内部存在天然的核反应堆,在一定的时间里就会产生核衰变、核裂变,释放能量,铀矿的大小及含量决定了能量释放的大小,一旦出现铀矿出现衰变、裂变,那么就会释放巨大能量,产生地动、地震现象。[19.20.21.22]
根据天然气与铀矿同存,及盆地、冲积平原,对成煤、成矿起了决定作用,推导出,铀矿与地震所发生的位置完全处于同一位置,[1.3]
根据地球内部还存有着极少量的锎,主要出现在含铀量很高的铀矿中。一个铀矿一旦有了锎及锎的同位素存在,那么铀矿发生裂变的时间,被锎所决定,锎及锎的同位素的衰变有900年的,有几十年的,有几十分钟的,而且是核变的中子源。
根据铀是氡的母体,铀矿发生裂变,氡就自然脱离母体,氡气自然会发生变化。
根据内蒙古地区铀矿的储量,三万吨的铀矿具备了大地震所产生的当量。
根据铀发生裂变所产生的高能碎片,还会遇到其他核物质及其同位素的裂变或衰变所释放出的中子继续撞击,再次裂变。锎的同位素很多,而这些同位素衰变时间,从20几分钟到几百年不等。更重要的是释放中子,高能碎片接受中子,会继续裂变,进而形成持续的能量释放,直至核物质能量释放完为止,这和每次大地震后的余震过程高度相似。
根据核裂变的特性,地球内部发生铀矿核裂变,采用声波预测是无法实现的。
从上面所发现的结果,铀矿与天然气位置,铀矿能量与地震能量地震位置同处于一个位置,地震发生产生的TNT当量与铀矿转化的TNT的当量匹配,地震、余震的过程,与核裂变释放能量的过程极度相似。[15.38]
八,对核聚变的思考与分析
核聚变的过程也是一种能量释放的过程。核聚变是小质量的两个原子合成一个比较大的原子,核裂变就是一个大质量的原子分裂成两个比较小的原子, 在同等条件下,核聚变所释放的能量远远大于核裂变。在史料和文献中还未有地球内部发生自然核聚变的解释和说明,只是有文献说明,地球内部发现3H的证据,根据现有的资料和文献,对于地球内部是否存在核聚变还没有科学的证实,更因为,核聚变的条件比较苛刻,需要超高的温度,火山爆发会有较高的温度,地球内部核裂变会出现较高的温度,它们所产生的温度能否满足核聚变的条件,在核裂变中是否还存在核聚变,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科学证实。[37.39]
九,地震的消减方法
另据报道,澳大利亚近些年很少地震,通过了解,澳大利亚是铀矿产量高的国家,而且很早就对铀矿进行了开采,到现在有80多年的历史,很多铀矿都被找到和开采,铀矿被开采后,奥克洛天然核反应堆现象也就不存在了。澳大利亚近几十年很少地震,与大量开采铀矿是否有关系?就有必要的思考了。[33]
地震属于能量的释放,而对于地下的的能量物质来讲,铀矿的能量巨大,而且,铀矿发生能量释放的方式非常简单,释放的条件是,铀矿的含量达到一定程度,存在中子源,就会出现铀裂变,导致能量释放,出现地壳的震动。
通过上述的分析,消除地震的最有效手段,就是快速找到铀矿并开采,把这个可以释放能量的核物质从地球内移除,除去地震的隐患,这是非常可行的办法。另一方面,对所存在的铀矿地区,进行铀矿含量鉴定,因为铀矿石达到一定含量,才会形成裂变条件。[8.15.17]
十,海啸的形成
海啸也同地震一样,是海洋内出现巨大能量的释放,但根据已有的资料和文献,还无法断定海啸是哪种能量物质发生了释放,科学界对可燃冰这个能量物质特性,还没有较详细的论证,海洋底部是否也存在核物质也没有相关文献和实证,因而,海啸的发生,是什么哪一种能量物质还难以定论。
结论
通过上述的逻辑分析和推论,如果所采用的文献和数据是科学的,那么,地震将不再是奥秘。自然发生的地震、余震都是铀矿的含量到了一定程度,在含量高的铀矿中,锎及锎的同位素会发生衰变,射出中子而导致铀矿的裂变,释放能量产生巨大的动力,引起地震震动和无数次持续裂变而产生的余震,同时,根据盆地、冲击平原对成煤成矿、地质灾害起了决定作用,及天然气与铀矿同存,这两篇文章,就可以发现以往很难发现的各种矿物质,同时,对地震的减消提供了合理的指导方向,为减免大地震的发生,为人类不再为地震所困找到了病因,这是造福人类,重新认识地球的一次史无前例的突破。
天然地震的动力,源于地球自身的核能
郭德胜 佳木斯大学数学系伊春市汤旺河党校
摘要:
根据方法论,研究地壳的运动和形变,必须从物质的物理角度和化学角度进行全面的分析总结。物体自身发生形变,产生动力的主要途径是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及和核裂变,物体的动能与势能导致物体形变或移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形成化学能,导致物体形变或移动。而动能、势能、化学能、核能是物质自身形成动力的绝对因素。根据多年的细致的研究发现,地球内部即存在物理变化,又存在化学变化,在地球内部的物质化学变化中,各种物质之间相互转化,形成新的无机物、有机物,单质及核能,而这些物质都具有能量释放的特性,形成动力。对照地下能量物质与地震产生的位置,可以得出,地震发生的位置与核物质存在的位置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再结合大量事实及文献,根据地震与能量物质的一系列复杂关系,循序渐进的逻辑分析、推导,推论出这样一个事实,天然地震的动力,来源于地球内的核能。
关键词:铀;铀矿;钚;锎;氡;裂变;聚变;衰变;半衰期;中子;地震;天然核反应堆.
前言:
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气候发生了快速的变化,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气候恶化加剧,对人类的生存造成极大的威胁与不适应,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地学科学家与学者当务之急。
自古以来,科学研究者对地震研究一直纠结于地震的“动力”问题,运用“板块理论”进行了无数次的研究,最终没有得出科学的结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方法论给出了解释,研究地质形变,必须要针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所产生的动力入手,对地震等自然灾害形成的动力进行分析、判别,只有找到地质灾害的动力根源,一切地质灾害问题就将迎刃而解。
通过大量的历史资料与文献,结合自己多年的认识和总结,按照方法论、以及正确的逻辑思维分析、判断,在长时间的细致研究与总结中,对地质灾害的动力根源有了全面的了解和更深刻的认识,运用正确的思维逻辑,结合文献对地震等地质灾害问题加以全面的剖析和严谨的论述。
一,地壳发生形变分析
物体发生形变,不外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所形成的动能、势能、化学能以及核能所形成的动力,地壳发生形变,是地球外部因素与内部的动能、势能、化学能、核能导致的结果,在地球外部,存在风能、光能、水能,山体势能,在地球内部,存在着煤、石油、天然气,核物质等能量物质,而这些物质都隐含巨大的可释放能量,在一定条件和长时间的转化过程里,就会发生能量的释放。火山爆发、地震现象,这是一种能量释放,造成地壳出现抖动,由于地下本身就存在了各种可燃的能量物质以及核物质,那么,火山爆发、地震的“动力”一定来自地球内部。由此,我们要对地球内部的地质结构以及地球内部各种能量物质进行研究分析,找到使地壳发生形变的根源。
二,地震、地下能量物质存在的位置分析
根据“盆地、冲积平原,对成煤、成矿起了决定作用”这篇文章,得出这样的结论是,盆地、冲击平原地带会形成煤和天然气,而成煤地带,又是地震发生过的地带。比如山西,历史发生了无数次大地震,而山西是又是产煤的大省,地震、煤矿、天然气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再根据,铀矿与天然气伴生等大量的史料文献,让我们清楚了这样一个事实,铀矿与天然气共存,也存在于盆地及冲击平原内及其盆山边缘,那么,在盆地、冲击平原及其周围就存在这样一个事实。
煤、天然气、石油、铀矿、地震在一个以盆地、冲击平原这样地貌的的特殊位置上。在盆地、冲击平原这个特殊位置上,让我们发现了无数的煤矿,天然气矿,油矿、铀矿,而这些物质都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可以释放能量的物质,在这样特殊的地理位置,又时时的发生着地震,地震与这些能量物质,就存在了千丝万缕的复杂关系。[1.2.3.4.5]
三, 地下所有能量物质能否在地下释放能量
对于埋藏地下的能量物质,我门所知道的主要是,煤、石油、天然气、瓦斯、核物质。这些储存地下的能量物质能否进行能量的释放呢?
按照煤、石油、天然气瓦斯的燃烧、爆炸性质,他们燃烧、爆炸需要氧气条件及明火,氧气的多少决定了能量释放的多少,矿井常常因瓦斯爆炸引发地震,这是井下瓦斯浓度与充足的氧气存在了爆炸的条件。在地下,如果煤、天然气、石油这些矿出现完全的能量释放,那么,就必须存在有足够的氧气。但事实证明,地下的氧气不足以释放这些能量的物质,但现在,大量的事实,以及无数的相关文献证明,地下存在与天然气伴生的铀矿[2.3.4.5],铀是核物质,铀矿是运用到各个领域的基础燃料,而且释放的能量巨大。而对于核物质来讲,不需要任何条件,只需要一个“中子”撞击,就能将核物质的能量释放出来。 [9]
四,分析地地球内部所存在核物质的特性
现在所发现的地下核物质是铀矿,铀的原子序数为92的元素,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同位素铀234、铀235和铀238。铀238的半衰期约为45亿年,铀235的半衰期约为7亿年,而铀234的半衰期约为25万年,铀矿石里含有铀234、铀235和铀238。[6]
参考关于“铀_钚和铀核裂变产物的若干问题_兼谈2011年福岛核事故泄露的放射性物质”,这篇文章详细的介绍了核物质的衰变、裂变以及产生的高能碎片继续衰变的过程,在铀的三种同位素U234,U235,U238中,铀U235有巨大的能量,1克U235裂变释放的能量相当于2.5吨优质煤所释放的能量,当铀U235在中子、热中子的轰击下,会发生裂变,裂变的途径有60多种,裂变所形成的高能碎片有20多种,主要的高能碎片有锶89(半衰期50天),锶90(半衰期29年),氪(半衰期10.8年),氙半衰期(9个小时),铀233,钡141,等碎片,这些高能碎片,在一定时间内,还会继续发生衰变,裂变,继续释放能量。[6]
铀矿中存在钚的痕量,钚的同位素有13种,自然界里有钚244,钚239 ,储量极少,半衰期年限比较长,人造的钚的同位素PU238,PU240,PU234,PU232,PU235,PU236,PU237,PU246等,PU244,半衰期约8千万年,PU239半衰期约2.41万年,PU238半衰期约88年,PU240半衰期约6500年,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地球内部还存有着极少量的锎,主要出现在含铀量很高的铀矿中。[6.27.28]
锎的同位素已知的锎同位素共有20个,都是 放射性同位素。其中最稳定的有锎-251( 半衰期为898年)、锎-249(351年)、锎-250(13.08年)及锎-252(2.645年)。其余的同位素半衰期都在一年以下,大部分甚至少于20分钟。锎同位素的 质量数从237到256不等。[34.35]
锎-252是个强中子射源,因此其放射性极高,非常危险。锎-252有96.9%的概率进行α衰变(损失两颗质子和两颗中子),并形成锔-248,剩余的3.1%概率进行自发裂变。一微克(最)的锎-252每秒释放230万颗中子,平均每次自发裂变释放3.7颗中子。其他大部分的锎同位素都以α衰变形成锔的同位素(原子序为96)。可用作高通量的中子源。[9.29] 能够利用的锎的数量非常少,使其应用受到了限制,可是,它作为裂解碎片源,被用于核研究。[7.9.24.26]
如果含铀量高的铀矿一旦出现锎,锎是强中子源,衰变会释放中子,对于含铀量高的铀矿,就会导致裂变,这如同成熟女人的卵细胞,当遇到精子,就会产生卵细胞分裂。
铀即能自发裂变,又可以人工裂变,在裂变过程中产生巨大能量,同时会发光、发热。铀裂变在核电厂最常见,加热后铀原子放出2到4个中子,中子再去撞击其它原子,从而形成链式反应而自发裂变,产生爆炸。[12]
五,一个铀矿形成的能量与地震所释放的能量对比分析
根据美国地震学家里克特和古登堡提出的“里氏地震”,汶川八级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约为10亿吨左右当量的TNT,按照一千克铀裂变释放的能量相当于2万吨TNT所释放的能量,来推导汶川大地震需要多少铀矿石,一般情况,铀在铀矿石里的比例约0.75/100,按照这个标准计算,10亿吨TNT当量需要多少吨铀矿石呢?把10亿吨TNT当量换算成铀裂变能量,经过计算,需要铀5万千克,换算成铀矿石,约0.6667万吨,这就是说,如果有0.6667万吨的铀矿石完全裂变,就会产生10亿吨TNT当量。
2012年11月5日,从国土资源部获悉 ,内蒙古发现大型铀矿,储量达到3万吨,如果三万吨铀矿完全裂变,产生的能量相当于45亿吨TNT当量。2016年1月17日 - 1月14日,记者从全区国土资源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获悉,内蒙古发现七处大型铀矿床,内蒙古的铀矿如果完全释放,将远远超过45亿TNT当量,由此对比,内蒙古铀矿如果发生完全裂变,所形成的能量远远超过8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23]
六,地震发生的前后,氡气出现明显量的变化
氡是一种放射性惰性气体,铀是氡的母体,因此有铀存在的地方就有氡。根据这一说法,如果地表发生了氡气变化,那么地下就可能存在铀及其他核物质,现在常常运用氡出现的变化探测铀矿。另一方面,很多事实表明,在地震后,氡气有了明显变化,在地震后,对龙门山断裂地带检测,氡出现明显的不同,有铀矿的地方会出现氡气,氡气与铀有着直接的关系。[13.14.16.25]
七,铀矿的衰变、裂变,与地震和余震现象高度吻合
根据奥克洛现象,地球内部存在天然的核反应堆,在一定的时间里就会产生核衰变、核裂变,释放能量,铀矿的大小及含量决定了能量释放的大小,一旦出现铀矿出现衰变、裂变,那么就会释放巨大能量,产生地动、地震现象。[19.20.21.22]
根据天然气与铀矿同存,及盆地、冲积平原,对成煤、成矿起了决定作用,推导出,铀矿与地震所发生的位置完全处于同一位置,[1.3]
根据地球内部还存有着极少量的锎,主要出现在含铀量很高的铀矿中。一个铀矿一旦有了锎及锎的同位素存在,那么铀矿发生裂变的时间,被锎所决定,锎及锎的同位素的衰变有900年的,有几十年的,有几十分钟的,而且是核变的中子源。
根据铀是氡的母体,铀矿发生裂变,氡就自然脱离母体,氡气自然会发生变化。
根据内蒙古地区铀矿的储量,三万吨的铀矿具备了大地震所产生的当量。
根据铀发生裂变所产生的高能碎片,还会遇到其他核物质及其同位素的裂变或衰变所释放出的中子继续撞击,再次裂变。锎的同位素很多,而这些同位素衰变时间,从20几分钟到几百年不等。更重要的是释放中子,高能碎片接受中子,会继续裂变,进而形成持续的能量释放,直至核物质能量释放完为止,这和每次大地震后的余震过程高度相似。
根据核裂变的特性,地球内部发生铀矿核裂变,采用声波预测是无法实现的。
从上面所发现的结果,铀矿与天然气位置,铀矿能量与地震能量地震位置同处于一个位置,地震发生产生的TNT当量与铀矿转化的TNT的当量匹配,地震、余震的过程,与核裂变释放能量的过程极度相似。[15.38]
八,对核聚变的思考与分析
核聚变的过程也是一种能量释放的过程。核聚变是小质量的两个原子合成一个比较大的原子,核裂变就是一个大质量的原子分裂成两个比较小的原子, 在同等条件下,核聚变所释放的能量远远大于核裂变。在史料和文献中还未有地球内部发生自然核聚变的解释和说明,只是有文献说明,地球内部发现3H的证据,根据现有的资料和文献,对于地球内部是否存在核聚变还没有科学的证实,更因为,核聚变的条件比较苛刻,需要超高的温度,火山爆发会有较高的温度,地球内部核裂变会出现较高的温度,它们所产生的温度能否满足核聚变的条件,在核裂变中是否还存在核聚变,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科学证实。[37.39]
九,地震的消减方法
另据报道,澳大利亚近些年很少地震,通过了解,澳大利亚是铀矿产量高的国家,而且很早就对铀矿进行了开采,到现在有80多年的历史,很多铀矿都被找到和开采,铀矿被开采后,奥克洛天然核反应堆现象也就不存在了。澳大利亚近几十年很少地震,与大量开采铀矿是否有关系?就有必要的思考了。[33]
地震属于能量的释放,而对于地下的的能量物质来讲,铀矿的能量巨大,而且,铀矿发生能量释放的方式非常简单,释放的条件是,铀矿的含量达到一定程度,存在中子源,就会出现铀裂变,导致能量释放,出现地壳的震动。
通过上述的分析,消除地震的最有效手段,就是快速找到铀矿并开采,把这个可以释放能量的核物质从地球内移除,除去地震的隐患,这是非常可行的办法。另一方面,对所存在的铀矿地区,进行铀矿含量鉴定,因为铀矿石达到一定含量,才会形成裂变条件。[8.15.17]
十,海啸的形成
海啸也同地震一样,是海洋内出现巨大能量的释放,但根据已有的资料和文献,还无法断定海啸是哪种能量物质发生了释放,科学界对可燃冰这个能量物质特性,还没有较详细的论证,海洋底部是否也存在核物质也没有相关文献和实证,因而,海啸的发生,是什么哪一种能量物质还难以定论。
结论
通过上述的逻辑分析和推论,如果所采用的文献和数据是科学的,那么,地震将不再是奥秘。自然发生的地震、余震都是铀矿的含量到了一定程度,在含量高的铀矿中,锎及锎的同位素会发生衰变,射出中子而导致铀矿的裂变,释放能量产生巨大的动力,引起地震震动和无数次持续裂变而产生的余震,同时,根据盆地、冲击平原对成煤成矿、地质灾害起了决定作用,及天然气与铀矿同存,这两篇文章,就可以发现以往很难发现的各种矿物质,同时,对地震的减消提供了合理的指导方向,为减免大地震的发生,为人类不再为地震所困找到了病因,这是造福人类,重新认识地球的一次史无前例的突破。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